APP下载

广西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发展初探

2016-04-14

大众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天象天文科普

刘 菁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发展初探

刘 菁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广西 南宁 530022)

把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全新的思路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这将推动着壮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文章对广西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广西开展天文科普旅游的对策思考。

天文科普文化;开发;旅游;对策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类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天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单纯的休闲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特别是学生及家长的要求。因此,休闲旅游与科普知识相结合的新形式,将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常态。

广西地处中国南疆,地理位置独特,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壮民族独特的宇宙星空文化及其相对应的纪时历法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通过广西壮族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案揭示出壮乡民族特色的天文奥秘和天象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宇宙文明,今天,把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全新的思路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这将推动着壮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1 广西天文事业现状

一直以来天文科普工作作为科普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受到了自治区领导部门重视和关怀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天文爱好者的关注和支持。

1983年初,广西科技馆(旧馆)建成开馆,馆内建有一个400平方米面积“天象馆”,它作为广西开展大众天文普及与青少年天文教学的场所,对于促进当时经济落后的广西天文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20多年前建成的广西科技馆(旧馆)因建筑设施陈旧、管理体制不合理、经费缺少等因素的制约,生存和发展困难,已不适应广西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于是在2008年12月凝聚着无数人辛劳汗水的广西科技馆(新馆)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建成开馆。新落成的广西科技馆(新馆)与广西人民会堂、广西博物馆、广西民族宫毗邻,拥有常设展厅、临时展厅、高科技影视中心、培训中心及学术交流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科普类场馆;广西科技馆开馆至今,接待观众超 150万人次,社会、经济效益良好。但是,在原址上拆除重建的广西科技馆(新馆)由于在建筑面积及资金短缺等条件上的限制,最后在天文科普方面仅设计、建设了面积30平方米的天文工作室。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托广西科技馆的场馆资源,天文工作室仍然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天文科普活动:坚持承担着广西的天文普及工作和天文教学辅导工作;坚持特殊天象观测活动和中秋赏月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天文工作室共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上百次,累计受益人群数十万人次。如2009年策划组织日全食、月全食、流星雨等天文观测活动;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教学科普讲座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天象知识的宣传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开展天象观测活动,达到了破除迷信,普及天文知识,使更多人对特殊天文现象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的目的。

与此同时,广西天文活动也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天文探究氛围日渐浓厚,民间的天文爱好者们在默默地推进着广西天文事业的发展。早在2001年,广西天文爱好者因为“星星”走到一起,组建了广西第一个以天文观测为主要内容、由业余天文爱好者组成的群众组织“广西观星会”;2007年10月,“广西大学天文协会”成立,建立起南宁高校第一个天文社团。目前,广西部分大学院校均已成立了天文学方面的学校社团。

2 天文科普与旅游结合在广西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广西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国家与东盟各国开展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天文馆普及宣传天文学史及最新的天文、航天、气象成果,将以更多形式、从更高层面提高广西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1)抓住机遇,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既是西南出海大通道,又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往来的桥头堡。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风,为南宁乃至广西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贡献科技人员的一份力量。

(2)抢占先机,带动广西科普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在《科普法》中有明确规定,自治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文件,支持广西科普场馆建设。

我国已建成的天文馆(天象厅)有 200多个,但是独立存在的并不多,目前仅北京天文馆一家是中国内地唯一的一座集科普、观测为一体,以开展大众天文普及与青少年天文教学为主的专业化场馆。随着各类科普活动、教育培训、交流讲座和学术会议的举办开展,专家往来,学者云集,必将带动广西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教育水平提高,天文科普旅游将逐步发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3)坐享优势,打造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天文科普品牌。

广西历史文化悠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140多处。首府南宁经度108°33',纬度22°84',东经108°19'11"有着优越的南方低空观星的条件,对着星空能看到“南十字”星座,有着独特的壮乡星空文化:如壮乡民间传说中的“福禄寿三星”即“东斗三星”的人物特有形象,神话中的“花婆牌”星座,还有金牛座中七颗可爱的小星星聚集而成的“猪笼星”,及民间九个太阳、青鸟、蟾蜍、图腾等天象传说……最精彩的当属于广西大部分地区特有的天象:“日中无影”的有趣现象:一年当中总有几个特定的正午,人们在阳光下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又如古代历法在长期原始农业生产活动中,壮民族注意对天象变化的观测,因而逐渐积累了一些历法知识。考古器物上也有相关方面的记载。

壮乡星空是蕴藏着壮族人民的精神和创造力,让我们穿越历史,了解壮乡星空发展历程、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4)搭建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促进民族安定团结和共同繁荣。

天文馆是广大群众了解天文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科学认知水平的平台之一,深入挖掘天文馆的趣味性和可观赏性,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更能为观众带来更高水平的科普盛宴。

广西少数民族总人口数居全国第一位。在现阶段,人们对天文的认识仍然是有限的、甚至是缺乏的,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地域及空间的限制使人们无法接触到先进的科学信息,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如在2009年7月发生的“日全食”天文现象,当时就有不法分子危言耸听,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使普通的天文现象成为了他们反政府、反人类的借口。广西50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告诉人们:只有惠及各族群众利益的发展,才能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才能激发能量,维护民主团结。广西天文馆的建立,可以为广西各族人民共享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尤其是青少年搭建起一个资源平台。这符合广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民族安定团结和共同繁荣。

如上所述,处在中国与东盟各国携手创建互利共赢、北部湾开放开发战略格局上的广西,需要抓住历史机遇,普及宣传天文等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各层次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养。

3 发展广西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的障碍因素

(1)有关方面尚未认识到天文科普旅游的重大意义。

天文科普旅游是一项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旅游活动,但许多人没意识到科普旅游的意义,他们只重视了自已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对国家、对群众就有的贡献。

(2)面向人群经济基础较薄弱。

青少年学生是天文科普旅游的主要面向人群。这部分人群有强烈的旅游欲望,也有高昂的探索科学奥秘的激情,且人群数量庞大,但是可支配收入及消费能力普遍偏低。青少年学生是潜在市场,一般都缺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购买能较力较低。因此,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适合青少年学生出游的科普旅游形式,并呼吁政府、社会给予支持,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能够多走走,多学习,从而推动我国青少年旅游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3)天文史迹、现代天文胜地、有特殊天文意义的地面标志物、反映古宇宙贤的建筑物等天文旅游资源较为分散。

太阳在壮语称作天灯,或把太阳称作天的中心或天的眼睛。太阳周而复始的东升西落运动,壮族人根据日光投影方向的变化作为纪时辰的依据,按照大自然安排的“作息时间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代一天重要的时间概念“清晨、中午、午后、下午、傍晚”就由此而得到粗略划分,壮族人民曾经把太阳作为自己的崇拜和信仰刻在各种生活器物上,崇左的宁明花山壁画也有相关记载。北回归线贯穿广西全境,每年夏至前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时会发生太阳直射现象,人站在太阳底下看不见自己的影子,即 “立竿无影”的奇观。北回归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天文分界线,沿线区域为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我国台、粤、桂、滇四省区,陆地线总长两千多公里,在广西经过梧州、桂平、上林、平果、那坡等十六个市县,长达五百多公里这些天文旅游资源较为分散空间跨度大,而且有些景点规模较小,虽意义重大,但知名度不高。

(4)广西导游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天文科普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比较欠缺。

对于天文科普旅游来说,普通的讲解员已不能满足科普旅游者的需要,虽然硬件设施已展示出来,但是导游员的讲解不够专业、不够深入,依旧达不到科普旅游的目的,满足不了天文科普旅游者求知的欲望。

4 发展广西天文科普旅游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领导重视,引导天文科普旅游正确观念。

各级领导应加强天文科普旅游的重视程度,依据国家对科技、教育的发展战略方针,大力推进天文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天文科普旅游能真正的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同时,应注重引导公众对科普旅游的正确认识,为公众树立正确的天文科普旅游观念做好相关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资源改善科普旅游环境。

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断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以此为契机,旅游业不断招商引资,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加强自身发展。广西旅游业也紧抓时代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广西天文科普旅游的发展,应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在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整合旅游资源。如按照现准备新建的广西天文馆拟选址的南镜山600m半径范围内,集合了广西自然博物馆、低碳生活展示馆、民俗文化街、海洋馆等具有一定公益与展示效应的项目,是龙象谷国际旅游度假区(一期)游客的集聚地之一,且交通便利,符合科普场馆应处于良好地理位置和具有便利交通条件的建设标准,同时宜选在城市的文化区,可与其他文化设施共同构成集群效应。

做好发展工作计划,按步实施,用好自治区、市级平台,争取更多资金的投入,从思想转变到行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方位的考虑,可引进企业进行投资,改善广西天文科普旅游的环境,使天文科普旅游形成一个可持续产业。

(3)挖掘广西民族天文文化,以文化影响带动旅游。

天文和文化两个词之中都有“文”字,这两个“文”字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文化中的文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的状态,创造出丰富的精神财富。天文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而在观察天体运行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传说,例如:壮族对猎户星座很重视,称之为花婆牌星。花婆牌是婚姻之神,专管生儿育女,又是儿童的守护神。古代壮民结婚时,在洞房中都要安设一块花婆神牌;据壮族民间传说,凡是出生的孩子,不论是男是女,都是花婆神种出的花朵,都将受到花婆神的保护。广西民间很早就有独具当地民族特色的天文地理、星空文化,这些都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案进行天文知识科普教育,进而打造出独具广西民族特色的天文科普品牌旅游文化。

(4)精心设计,打造天文科普专题旅游线路。

天文科普旅游的主要活动内容,就是要让旅游者通过亲自观测和动手操作,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天文知识,在寓教于乐的互动活动中引发旅游者对天文科普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使天文知识化难为易。因此,在设计专题旅游线路时应注重“重在参与”,使天文科普旅游集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天一体。科学设计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容。可根据分布不同,专题讲解串联起来,组成不同的参观体验路线,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天文科普教育讲解服务。

(5)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导游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旅游的质量与效果。天文科普旅游的导游不仅需要具备普通导演的基本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扎实的天文科普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因此,天文科普旅游的导游不仅需要聘请专业人士对导游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需要聘请天文专业人士对其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还可以对天文爱好者、中小学生进行筛选,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后,使其充当小小讲解员,作兼职导游,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公众的参与,还可以丰富天文科普旅游的层次。

(6)强化预测预报,加大宣传,做好重大、罕见天象的观测活动。

普通的市民对天文不是很了解,虽然少部分市民会对重大、罕见天象有所关注,但天象出现的时间往往很短,大部分市民会错过观赏的时机,就会削弱公众对天文的兴趣与关注。因此事前的宣传策划组织发动非常重要。强化天文的准确预报,特别是罕见的天象的预报,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天文科普市场的发展。例如:广西每年科学天文工作室每年都注重重大天象的预报工作,多次向天文专家求证天象出现的确切时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科技馆内及报刊上发布天文、天象消息,做好公众观测的相关工作安排,以中秋节搞主题活动为例:广西科技馆开展过“城里的月光”、“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探索月球的秘密”等系列主题活动,准确的预报,及时的宣传,成功的观测活动,赢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7)开发天文旅游周边商品,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心理。

旅游周边商品是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内容之一,也是消费中最有弹性的。在民俗旅游中,由于民俗旅游商品具有一定的地方、民俗特色,能很好的满足游客“到此一游”的心理,同时也能很好的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因此开发天文旅游的周边商品是大有可为的。例如:广西科技馆研发纸质的小制作材料“壮乡天文小制作”活动,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喜爱。因为做好的如南北星斗仪、瑞轮蓂荚仪、地球运动仪等简单天文小工具,都可以进行实际天象或是日后必将发生的真实天象的观测或预测。天文主题小制作以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方向,提供动手平台,让青少年自主探究,从而引发他们对天文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学到天文科普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具有强烈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食品、服饰和工艺品往往都是民俗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也最受游客欢迎。国内外很多事例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地方的,越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越吸引人,越能起到感奋游客的效应,因此天文科普旅游产品文化开发,尤其要十分注重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天文文化的发掘,加强地方天文文化的包装,最大限度的满足大众游客对文化、休闲旅游的需求。在旅游服务中,除了可以销售天文科普知识有书籍、光盘、软件、望远镜、太阳观测眼镜等纪念品外,还可以开发更多具有壮族特色的天文科普旅游商品,以增加旅途中的乐趣,丰富广西天文科普旅游的内容和层次,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刘菁.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开展天文科普活动[J].大众科技,2012(8):241-243.

[2] 于洪贤,何卓,朱井丽.我国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3):94-96.

[3] 陈久金.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stronomical popular science in Guangxi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bine astronomy popular science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is new thinking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ich will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Zhuang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and tourist development of astronomy popular science in Guangxi,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stronomy popular science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stronomical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in Guangxi.

Astronomy popular science culture; development; tourism; countermeasures

P1;F590

A

1008-1151(2016)08-0136-03

2016-07-11

刘菁(1974-),女,湖南邵阳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学术交流部部长、讲师,研究方向为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普及。

猜你喜欢

天象天文科普
天文篇
天象奇观
科普达人养成记
南北半球天象
奇异的天象
天文与地理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2016年1月重要天象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