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分析

2016-04-13黄晓英沈鹤萍

中国性科学 2016年1期

黄晓英 沈鹤萍

【摘要】目的: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 AV)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实验室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00例AV患者,对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清洁程度和有无滴虫等进行检查,对患者阴道微生物环境进行检测,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结果:100例AV患者中,阴道环境酸碱度>5.0、阴道环境酸碱度为4.6~5.0、阴道环境酸碱度≤4.5的患者分别由48例、30例和22例;100例患者中,IL-1Β、IL-6和IL-8的测定结果为(176.6±19.2)、(18.3±2.0)和(514.1±37.6)。结论:掌握AV感染前、后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和临床特点,能够提高对AV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需氧菌性阴道炎;微生态特征;阴道菌群

【中图分类号】R711.31【文献标志码】A

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 AV)是一种常见的阴道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阴道充血、脓性白带等急性炎症\[1\]。诱发AV的病原体主要为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各种需氧性细菌,其中出现几率最高的为多种细菌混合型感染\[2\]。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实验室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00例AV患者为研究对象,对AV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实验室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00例AV患者。年龄为28~43岁,平均年龄为(35.4±2.1)岁。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AV患者;(2)已签署知情书并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合并急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3)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清洁程度和有无滴虫等进行检查,对患者阴道微生物环境进行检测,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1)阴道微生态环境:使用酸碱值为3.8~5.4的精密性测试法对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酸碱度进行测定。将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均匀的涂抹在载玻片上,并对其进行加热固定后进行革兰染色处理,使用10×100倍的油镜对乳杆菌的数量进行分析,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和线索细胞进行观察。对滴虫数量和阴道微生态环境进行检查。(2)AV:将一支干净棉签放在400μL稀释液体的试管中,对棉签进行挤压使样品能够溢出。分别滴一滴约35μL的阴道分泌物在反应设备的五个孔内,然后在“唾液酸酐酶”中加入1滴显色液A,并将其放在温度为37℃的保温箱中观察10min。加入1滴显色液B在“凝固酶”的反应孔中,观察5min后判定检测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结果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患者阴道酸碱度情况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100例AV患者中,阴道pH>5.0、阴道pH为4.6~5.0、阴道pH≤4.5的患者分别由48例、30例和22例。通常AV患者阴道中酸碱度大于4.5。

2.2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测定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IL-1Β、IL-6和IL-8的测定结果为(176.6±19.2)、(18.3±2.0)和(514.1±37.6)。

3讨论

女性阴道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是由阴道内微生态菌群、解剖结构、免疫功能、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等几个部分组成的,正常女性的阴道内部环境能够保持动态平衡\[3\]。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阴道微生态学逐渐成为医生的关注重点\[4\]。个人卫生习惯、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均会对阴道微生物造成影响,目前临床上各种类型的阴道炎症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调\[5,6\]。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实验室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00例AV患者为研究对象,对AV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AV会导致阴道内的酸碱值浓度升高,导致阴道内乳杆菌缺失或减少,导致增加肠道来源位置的需氧菌数量,进而使患者的阴道内出现显著的黏膜炎症免疫反应,且对宿主产生过度免疫反应\[7,8\]。因此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白细胞,主要表现为脓性特点。同时AV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分泌物过多,性交过程中有痛感,间歇性的存在灼热感和阴道瘙痒等症状\[9,10\]。通常A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为黄绿色、黄色,薄脓状,有腥臭的气味,经氢氧化钾实验结果为阴性\[11,12\]。有研究指出各种阴道炎症的发生与阴道微生态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在治疗阴道炎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降低临床症状的复发率和缓解率,努力恢复阴道微生态环境的正常,这样能够有效提高阴道的防御保护能力。AV是一种由需氧菌感染而致的阴道炎症,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1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00例AV患者中,阴道pH>5.0、阴道pH为4.6~5.0、阴道pH≤4.5的患者分别有48例、30例和22例,可见通常AV患者阴道中酸碱度大于4.5。100例患者中,IL-1Β、IL-6和IL-8的测定结果为(176.6±19.2)、(18.3±2.0)和(514.1±37.6)。这是由于正常女性阴道内菌群之间、菌群与机体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增大AV的发生率\[14\]。同时由于阴道内的正常菌群被取代了,阴道内的上皮内糖原转化为乳酸的过程被抑制,最终导致阴道的pH值发生显著的升高\[15\]。因此pH值是对AV做出准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对多样性、密集度的分析能够帮助对菌群的进一步描述,但是对于AV的具体类型的判断需要对菌群进行进一步明确的鉴别\[16\]。

综上所述,掌握AV感染前、后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和临床特点,能够提高对AV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Tansarli,G.S, Kostaras EK, Athanasiou S,et al.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aerobic vaginitis among non-pregnant women: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 for an underestimated clinical entity.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13,32(8):977-984.

\[2\]田泉,薛艳,李娜,等. 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7):508-511.

\[3\]李桂军,蒋琰瑛,周建娟,等.恢复阴道微生态在细菌性阴道病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2):147-151.

\[4\]梅洁,陈晴,汪玲玲,等.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IL-1β、IL-6、IL-8的水平测定.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7):4499-4500.

\[5\]沈林,张燕.生化快速测定技术诊断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83-4384.

\[6\]李桂军,周建娟,蔡文伟,等. 嗜酸乳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及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交互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087-4089.

\[7\]Clemons KV, Martinez M, Axelsen M, et al.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mannose binding lectin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itraconazole against murine Candida albicans vaginitis. Im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Immunology,2011,40(6):553-568.

\[8\]王玉肖,李娟娟.唐县地区妇女阴道需氧菌感染情况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49,3197.

\[9\]陈萍,洪开听,陈芬,等.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诊断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11):1346-1347.

\[10\]杨美英.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150例临床特征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3,22(6):884-885.

\[11\]盛巍.500例疑似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镜检和生化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5):445-446.

\[12\]孙春蒲.需氧菌性阴道炎及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研究分析.中国性科学,2013,22(4):20-22.

\[13\]Otsuki K, Tokunaka M, Oba T, et al. Administration of oral and vaginal prebiotic lactoferrin for a woman with a refractory vaginitis recurring preterm delivery: Appearance of lactobacillus in vaginal flora followed by term delivery.Th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2014,40(2):583-585.

\[14\]杨立,任琛琛,王宝金,等.宫腔粘连患者需氧菌阴道炎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61-263.

\[15\]周朝阳.预成酶谱分析技术诊断女性需氧菌阴道炎的临床价值.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26-6027.

\[16\]唐燕.需氧菌阴道炎联合测定试剂盒的临床诊断价值.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5):124-125.

(收稿日期:201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