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真正变成“悦读”

2016-04-13刘海燕

教育家 2016年30期
关键词:悦读托尔斯泰云彩

文/刘海燕

让阅读真正变成“悦读”

文/刘海燕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四种阅读课激趣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直观激趣法

直观激趣法,即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实物、图片等直观形象的物品,激发学生兴趣。曾经,笔者认为说明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难点,这种文体科学性较强,它不像小说那样有曲折的情节,可以引人入胜,也不像散文那样有优美的语言,耐人寻味。偶然间,一次大胆的尝试颠覆了原有的看法。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卷云、卷积云、高积云、高层云、雨层云等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区别这些云彩在颜色、形态等方面的异同点。面对着一幅幅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比比画画,新课文还没阅读,他们对这几种云彩就已经了如指掌了。在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他们就能整体感知内容,不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清晰明了,而且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接着,笔者趁热打铁,布置了写天文观察日记的作业,要求他们每天观察云彩形态、颜色的变化,并且总结云彩和天气的关系,除了采用说明的语言,还可以兼顾描写等表达方式。从随后的学生日记中,更加清晰地反映出直观激趣法的有效性。

设疑激趣法

设疑激趣法,即教师通过巧设疑问以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海燕》一课时,笔者在引导学生体会象征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设问:“通过预习课文,你认为在‘海燕’二字前面加上怎样的词语,才是最恰当、最贴切的形容?”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课堂上他们各抒己见,像“乐观坚定”“坚强无畏”“卓然不群”等等,不一而足,“阅读”真正成了“悦读”。在教学《雷电颂》时,笔者也采用了这种激趣法,学生对屈原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得非常深刻,而且对象征手法也心领神会。

情境激趣法

这是一种根据教材和学情,设置合情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学生对文中体现的亡国痛、民族恨、爱国情感到不好理解,即使笔者介绍了“普法战争”的写作背景,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得要领。笔者灵机一动,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奴化教育”,提出:“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建立殖民化教育体制,《学校教育要纲》中规定:‘任何学校均须列日语为必修的普通话科之一,而将来满洲国的共通语言,决限定用日语’。同学们,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相似情境的类比中恍然大悟,于是他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慷慨陈词,有的人甚至义愤填膺,气得面红耳赤。此前,显得有些压抑、沉闷的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联系激趣法

联系激趣法就是使学生从对一篇文章的阅读联系到对另一篇文章阅读。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学生不仅从中感受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领略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虽然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但是学生意犹未尽,课余时间仍然描摹大师的形象、议论大师的性格。为了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笔者趁机给学生介绍了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学生捧着泛着油墨芳香的美文佳作,爱不释手。

透过以上方法,笔者看到了学生渴求的眼神、灿烂的笑靥,听到了学生清脆的笑声、悦耳的掌声;分享到了学生独到的见解、成功的喜悦,这和阅读激趣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对学生来说,阅读真正成了“悦读”!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悦读托尔斯泰云彩
七颗钻石
神奇云彩:大自然的画作
春天的云彩
云彩的秘密
云彩大秀场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忘记自己的人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