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起我心中的五彩桥

2016-04-13文/王

教育家 2016年30期
关键词:皂荚香炉五彩

文/王 荣

架起我心中的五彩桥

文/王 荣

学校文化是关乎学校前途和命运、决定内部活力和焕发成员生命活力的关键因素,学校的整体发展必须依赖积极的学校文化。重构学校文化是解决“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个理性思考,是真正使学校教育回归本真的基本途径之一。

缘起·背景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创建于1921年,坐落在五桥老街香炉山下、五涧桥旁。现有教职工88人,31个教学班,1753名学生。当我满怀憧憬地来到五桥小学时,摆在我面前的却是这样的场面:学校生均校地、体育场馆硬件不达标,改扩建无期;由于无条件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考核一直处劣势;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人才,学校特色难以彰显;历史遗留的20名还未评小高的老师中40岁以上就有14人,评职晋级难,极大地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虽是百年老校,但缺乏一种精神引领;加上师资队伍平均46岁老龄化,多年的职业倦怠极大地制约学校发展。怎样激发学校内部活力,使学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诊断·把脉

我带领学校一班人,不断分析学校优势与劣势,努力寻求突破口。学校作为百年老校,积淀了丰富的优秀文化。五桥小学原本因地域而得名,我欣然前往学校附近的五涧桥寻访,当看到那座漂亮而古老的石拱桥以优雅的姿态静静地仰躺在弯弯的小河上供人们踩踏时,我不由自主地将广大师生的角色与之对应起来。“为每一位师生架起一座座五彩桥”是我作为校长的职责;教师则是通往学生心灵之桥的工程师,要在每一位孩子心中架起一座座五彩桥;而每个孩子,则要在教师的引领下架起自己心中的五彩桥,获得“更全面健康发展,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架起我心中的五彩桥”的构思就这样诞生了。

参加岗培班以后,在工作坊坊主谢定来校长的指导下,我将自己的小课题研究主题确定为《五桥小学学校文化重建》。2015年6月谢定来校长带领工作坊一行到我校进行“学校文化建设诊断”活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肯定我们的“架桥”思路,建议我们把“架起我心中的五彩桥”作为学校核心主题文化,依托五涧桥、皂荚树、香炉山等校园文化载体,做好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把“五彩桥”三个字做细、做实、做精,系统落实“五彩课堂”,经营“五彩德育”,完善“五彩活动”,打造师生的“五彩人生”。

学校班子认真消化专家和伙伴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挖掘学校文化底蕴,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浇灌出能激发学校内部活力的学校文化之花。自此,架桥成为五小人任性而倔强的决定;筑梦,成了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梳理·提炼

在中层干部竞聘中,我把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些话题抛出来作为笔试和面试题引导大家思考。暑假给每位教师印发了一份《五桥小学学校文化诊断答题卡》,将它与常态的校本培训活动结合起来,引领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重构的活动中来,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组织行政一班人,认真梳理广大教师关于学校文化的一些思考并进行提炼。将“架起我心中的五彩桥.让人生出彩”作为学校核心主题,构建“五彩教育”理念,打造“桥”文化,组建“五彩团队”,建设“五彩校园”,实施“五彩课程”,践行“五彩德育”,为学生通往理想之桥,获得更全面健康发展的“出彩人生”而努力。

为了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更出彩”的办学目标,我们在“五彩桥”三个字上做文章,引导学生架起五座桥,让“桥文化”深入学生幼小心灵,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五座桥分别是:

红色梦想桥(五涧桥梦想) 红色:鲜艳,激情,象征理想和信念。我校位于粗朴的五涧桥畔,多年来,无数五桥人怀揣梦想,不畏艰难,踏上这座桥迈向了外面精彩的大世界。五涧桥梦想,旨在对孩子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孩子们在心中架起一座红色梦想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将之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绿色品格桥(皂荚树品格) 绿色:自然,健康,象征蓬勃的生命。五桥小学第一任校长彭志忠亲手种下的那棵近百岁的皂荚树被我们尊为校树。百年来,无论经受怎样的风吹雨打,它都坚强地挺立在校园正中,为一代代五桥人遮风挡雨,默默见证着五桥小学百年的风雨沧桑,荣辱兴衰。皂荚树品格,旨在将抽象的立德树人落实到具体的事物中,引导孩子像皂荚树那样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蓝色习惯桥(香炉山习惯) 蓝色:恬雅,宁静,象征良好的习惯。我们学校背依香炉山,自古以来,香炉山人世世代代自觉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良好习惯。靠着这座山,无数老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香炉山下常闻书声琅琅,香炉山的孩子从小就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我们用“香炉山习惯”指代养成教育。

橙色能力桥(三自教育能力)橙色:活泼,明丽,象征快乐自信。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近年来接收了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入学,留守儿童特别多。今年上半年,区教委为我们和红光小学牵线搭桥,成立了“三自教育联盟”,使我们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目标更明晰,“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的“三自教育”理念在我们五桥小学同样适用。架起三自教育能力桥,旨在通过三自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

紫色特长桥(空声竹韵特长)紫色:神秘,遐想,充满创意和希望。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发展学生特长,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我们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引入课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强身健体,传承和弘扬“空声竹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动·彰显

“架起我心中的五彩桥”这一核心理念文化深入广大师生心中,广大教师都明确自己作为“架桥人”的那份责任和担当,广大学生都朝气蓬勃地为架起自己心中那座五彩桥,使自己更全面健康发展,通往“出彩人生”的目标而努力学习锻炼,不断成长进步。教师教育观念变了,学生发展的目标明了,学校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程文化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着眼于“让每一个孩子更出彩”的培养目标,我们使“架起五彩桥”“拥抱皂荚树”“探寻五涧桥”等以一个年级一个主题的形式作为学校文化课程进入课堂和学科,丰富和扩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此外,我们还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如劳动实践课程“包包面”“做饺子”,体育特色课程“抖空竹”,艺术特色课程“合唱”等,使学校文化建设与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联系在一起,与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品位和追求教学风格相结合。

学校制度文化有力地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学生路队制下,集会、做操、放学,一条条长龙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就餐陪伴制下,连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跟为他盛饭的老师道声谢谢,感恩教育就在这无声的行动中收到实效。

师生行为文化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磨炼了校风、教风和学风。我们定期在教师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升了素养,学生增长了才干,学校建设了文化。如抖空竹校本课程,如今这项体育活动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被万州区非遗办、区文化委授予“三峡空竹传承培训基地”,目前,市级课题《小学空竹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正在申报,重庆市体育特色学校空竹项目也正在准备迎接重庆市教委的评估验收。

如今,学校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常态性的学校生活。我们把2016年确定为“心中有架五彩桥·课堂建设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基本形成“团结进取,乐做架桥人”的校风,“博学多识,甘做引路人”的教风,“求多异思,争当小能人”的学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构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战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

猜你喜欢

皂荚香炉五彩
程家玉
五彩的秋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快编五彩绳
一个铜香炉
香炉的养鼻之道
难忘皂荚
往事
五彩路
皂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