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研究中的系统思维

2016-04-13毛建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战略研究系统思维战略

毛建儒,李 晓

(太原科技大学 哲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战略研究中的系统思维

毛建儒,李晓

(太原科技大学 哲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战略关系到全局的筹划。因此,战略与战略研究更需要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尤其是现代战略研究。具体地说,现代战略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对现代战略的研究需要注意其整体结构和功能,对现代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有信息反馈机制。只有遵循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才能在战略上减少失误,获得较大效率的成功。

[关键词]战略;战略研究;系统思维;系统方法

战略不同于战术,它涉及的是全局性的问题,因此从古代开始,战略就与系统思维联系在一起。到了近代,特别是现代,战略就更需要系统思维、更需要系统思维基础上产生的系统方法。

一、战略的含义

战略一词源于战争或军事。在我国古代,“战略”一词,最早解释仅是有关战斗的谋略。孙子兵法虽含有很丰富的战略思想,但未作为战略的专著命名。从两晋的司马彪开始,以后有过一系列用“战略”命名的专著,典型的专著有明代军事家茅远仪编著的《二十一史战略考》等,而从今天来看,其内容大多属于战术的范围。直至近代清末,才把“战略”解释为“筹划军国之方略也”,至此战略的内容才有所扩大。

在西方,“战略”一词来自希腊语“strategia”,最早为希腊军事家塞诺冯所使用,原意为“将军的艺术”或“指挥才干”。从19世纪起,西方的战略理论已逐渐形成不同的派别。例如,约米尼的《战争艺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哈特的《战略论》、杜黑的制空权理论、马汉的海上战略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略这一术语开始越出军事范围,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出现了诸如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政治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战略、教育发展战略,以及包括整个社会各种构成因素在内的总体发展战略等术语。例如,1958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了赫尔曼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就探讨了经济领域带有全局性的筹划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合国先后确定了三个十年的“国际发展战略”,都涉及对世界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谋划。

由此可见,战略已不再局限于战争或军事,而是延伸到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作为战略,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全局的筹划或谋划。这里关键是全局。全局是整体而不是部分。当然,全局是分层次的,即有不同层面的全局。例如,有国家层面上的全局,有省级层面上的全局,有县级层面上的全局,等等。不同层面的全局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互相代替。但对高一层面的全局来说,低一层面的全局就不再是全局。战略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对全局的认识和把握,这也就是所谓的筹划或谋划。筹划不能凭想当然办事,筹划必须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筹划的重点在全局。如果全局出现了问题,整个筹划也就失败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战略特别关注全局,全局就是战略的灵魂、就是战略的“命根子”。

二、古代战略问题与系统思维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关注战略问题。在对战略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在运用系统思维。当然,这个时候的系统思维还只是萌芽,人们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运用系统思维。

例如田忌赛马。我国战国时代的齐国大将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齐威王每一种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在比赛的时候,他们总是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所以田忌屡赛皆输。同田忌很要好的军事家孙膑,看了他们的比赛之后对田忌说:“你同他再比赛一次,我有办法使你取胜。”他们许下了上千金的赌注。比赛开始了,按照孙膑出的对策,田忌先以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再以上马对他的中马,最后以中马对他的下马。比赛结果,二比一,田忌转败为胜,赢了齐威王的上千赌金[]]43。

田忌赛马由输到赢,就包含着系统的思维:(1)系统功能不仅仅取决于要素。这就是说,系统要素优的,并不一定系统功能就好。齐威王的马就比田忌的好,但在赛马中他却失败了。(2)系统的功能更取决于结构。如果系统的结构得到优化,系统的功能就会大为改观。在赛马中田忌之所以获胜,就是结构优化的结果。(3)系统的功能不仅仅要考虑结构,还要考虑要素,是结构和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赛马中,田忌的马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即使结构再优化也无法战胜齐威王。(4)在两个系统的竞赛中,如果双方都运用了系统思维,那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了。在赛马中,田忌运用了系统思维,齐威王则没有运用系统思维。如果齐威王也运用了系统思维,田忌就不一定能够取胜。(5)系统之间的竞赛,就结构而言是一个黑箱。这就是说,竞赛的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对结构的优化需要更多的设计,在设计之后怎样选择更需要三思而行。

还有丁渭造宫的事例。北宋时代,皇城失火,宫殿焚毁。宋真宗任命大臣晋国公丁渭为“修葺使”,主持建造新宫殿。要如期完成这个巨大的建筑工程,当时面临好几个相互关连的重大难题:一是如何就近取土;二是如何运输木料;三是如何处理废物(包括焚宫废墟)。面对这些难题,丁渭经过系统思维和分析之后,想出了一个三全其美的好办法:首先“凿通衢取土”,就是从施工现场向外挖几条大的深沟,从中取土施工,而就不必舍近求远了;其次将附近的汴水引入大沟,以便运输施工用料;又次完成运输和施工任务之后,排除沟水,再将施工废物和焚宫废墟填沟复平。这个“三步曲”,概括起来就是:挖沟(取土)→水沟(运料)→填沟(置废)。它取得了“一举而三役济”的明显效果,并且“省费以亿万计”,还大大地缩短了工期[1]45-46。

丁渭造宫包含的系统思维主要有:(1)把整个造宫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处理系统,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只考虑系统的某一个方面。(2)使造宫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犹如现在的生产线,环环连接,步步紧扣,以实现整个过程的最优。这里的最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期最短,二是用钱最少。(3)系统的各个部分,实现了重复利用。例如,挖沟,一是可以取土,二是可以运输木料,三是可以处理废物。这种重复利用,使系统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4)系统不再紊乱无序,而是井井有条、井井有序。这里的有序,就是熵的减少、组织度的提高。这使整个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并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而带来的浪费。(5)系统与环境实现了良性互动,这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一般地说,每次大的工程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对这些废物的处理不仅费时费钱,而且会引发大大小小的环境问题。

三、现代战略研究与系统思维

现在战略研究与系统思维更是难分难解,犹如一对“双胞胎”、一对“双子星”。一方面,现代战略研究需要系统思维;另一方面,系统思维通过现代战略研究大放异彩。

(一)现代战略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这是由它研究的对象决定的

具体地说,现代战略研究的是大经济、大政治、大文化、大科学、大教育等等。下面就以大经济和大科学为例。

大经济,就是说现代经济不只是生产,而是一个包括市场调查→预测规划→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储存运输→流通销售→市场服务(包括技术服务)在内的动态的大系统。

大科学是指:“国家所属的研究系统中进行的,是由政府通过计划、经费等控制和管理的规划科学。”“规划科学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各个环节,政府采用财政、组织等手段,通过规划对它们做通盘考虑,并使它们有机地联合起来,构成一个综合的系统。”[2]

由于大经济、大科学时代的到来,战略系统及战略研究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主要表现在:(1)因素众多。这是指战略研究的对象包含的因素众多。例如,建设一个大型油田,就包括石油钻探、原油开采、分馏、精炼、化工、运输等许多部门与环节。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综合利用、职工生活、服务行业、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娱乐设施等许多相关的系统。(2)结构复杂。因素众多,肯定会带来结构的复杂。但结构的复杂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二是结构的组织有的紧密、有的松散,这也是一种多样性;三是结构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或者来自内部,或者来自外部。(3)处于运动状态。战略研究的对象属开放系统。开放系统要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这种交流使系统处于运动状态。这种运动状态,或者是量变,或者是质变,而质变就是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过程。(4)控制难度较大。这是由前三个因素决定的,但这个因素对战略研究却是致命的。因为战略研究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这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如果控制出了问题,战略研究设定的目的就难以达到。这样,控制问题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个方面,科学家研究出了很多方法。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二)战略研究要注意整体结构和功能

战略问题是以全局的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任何一个全局,实际上都是一个系统,而任何一个系统的具体构成形式则是结构。

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要素的质量,更重要地取决于要素的构成方式,即结构。以系统的可靠性为例,设想一个系统是由10个要素组成,而每一个要素的可靠性均为99.99%,由于采取串联的结构形式,这10个高可靠性要素所组成的系统,其可靠性却下降为90.4%;若一个系统由100个要素组成,每一个要素的可靠性均为99.99%,其中串联而成的系统可靠性下降为36.6%;10000个可靠性为99.99%的要素串联而成的系统,其可靠性竟下降为2.4×10-32。这说明,要素质量虽好,结构不合理,将会导致系统的整体功能的极大损失。反之,如果结构合理,即使要素质量差一些,系统也能取得良好的功能。

战略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系统的整体效应。具体地说就是:系统中某一要素向优化发展,但这种优化发展却给其他要素带来了“沉重负担”,最后导致系统整体的劣化。例如,一项技术进步如果使生产成本下降10%,而同时又间接使储存和分配成本提高10%的话,那么这个技术进步会使实际经济成本增加5—10倍。这样的技术进步不是社会财富,而是“不经济”的根源。因此,在战略研究中,必须注意各要素之间的整体效应,而整体效应关键在结构。好的结构,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也依赖于人的创造。要获得好的结构,一靠发现,二靠发明。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好的结构上有所突破、有所进步。有了好的结构,才能带来整体效应。

(三)战略的预测研究是以系统的稳定性为基础的

预测研究是战略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协助人们认识客观规律、制定经济战略、科技战略以及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预测研究是战略之始,甚至可以说是战略之本。没有预测,战略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就不知道采取什么步骤和方法,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周围的环境。这样的战略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遭到失败,甚至惨败。

预测研究就是根据事物的预测规律来预计和推测未来。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所谓“客观事物的预测规律”就是系统的稳定结构。如果系统没有稳定的结构,那就说明预测的客观事物不能构成一个系统。如果系统的结构不稳定,那就表明系统的发展或演变还不完善。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有效地寻找事物的预测规律,即使我们认为已找到了“预测性规律”,这样的“预测规律”的失真度也是很大的。所以,如果我们进行预测的客观事物符合系统的基本概念,那么,我们寻求的预测规律,就是系统的稳定结构。

在系统结构稳定的基础上,有两条基本预测原则:(1)惯性的原则。所谓惯性的原则,是说过去一种事物随时间而变化的样式,即为现在以及今后该事物随时间而变化的样式。简单地说,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将会持续到未来。(2)类推的原则。所谓类推的原则,就是根据观察的样本,对预测事物的各种关系结构的变化,指出固定的模型;应用样本,估计整体的模型;然后应用整体的模型结合惯性的原则,对事物的未来进行预测。

由此可见,战略的预测是建立在系统稳定的基础之上的。而系统的稳定,关键是结构的稳定。一般地说,系统的结构在系统的生命周期是稳定的。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的产生,系统的成长和成熟,系统的衰落。在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系统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系统的产生中,系统的结构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而在系统的衰落时期,系统的结构逐渐走向崩溃。因此,战略的预测,最好是根据系统成长和成熟时期的结构。然而这种预测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要克服这种片面性,不外两种方法:一是对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二是加入时间的因素,即要考虑到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四)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有信息反馈机制

战略的制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定战略目标;二是选择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

在规划了战略目标后,选择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划分发展阶段。战略目标要管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内,由于条件和任务的变化,会显现出阶段性来。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要根据现实情况和今后发展的客观趋势,将整个战略时期正确地划分为若干发展阶段,并相应地规定每个阶段所应实行的具体目标。二是选择战略重点。所谓战略重点也就是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部分。这里说的有决定意义,不能按照一般的或抽象的情况去确定,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去确定。有的可能是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的可能是竞争中的优势领域,也有的可能是转变时的关键部位等等。三是确定指导方针。指导方针贯穿于整个战略时期,影响发展的全局。指导方针不对头,战略目标就有落空的危险。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要从现实的战略目标出发,正确确定相应的指导方针。

战略的实施可分为下面几步:一是评价和论证。战略方案制定以后,需要动员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来进行评价和论证。在这一活动中,要更多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假设、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结果对拟定的方案提出不同的看法。二是决策。决策就是“拍板”,这是由领导者来做的,他来决定战略方案是否实行。三是制定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指把战略方案具体化为一系列的规划、计划、政策、实施细则等。无论多么精美的战略方案,如果不转化成贯彻战略、实施目标和完成任务的各种行动计划,那就只是一纸空文。因此,必须制定出为实现战略方案服务的长期、中间、短期计划和有关政策等。四是具体实施。就是把战略方案付诸实施,使其成为实际的行动。

在战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应有信息反馈机制。具体地说就是:在制定战略方案的过程中,要有应变方案。应变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事态未能按预期的情况发展,该怎么办?在哪种情况下,要对原定的目标、途径、重点做多大的修改?应采取哪些战略性行动?衡量上述“突变”的标准是什么?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战略目标、途径、重点、步骤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战略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

总而言之,战略是关系到全局的筹划,战略与战略研究需要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这一点从古代就开始了,当然在古代是不自觉的。到了现代,特别是系统科学产生之后,人们在战略的研究过程中再也离不开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了。可以这样说,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使战略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使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更加合理。这就不仅减少了失误,而且也避免了许多重大的损失,这是人们采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的“功劳”。

[参考文献]

[1] 叶峻.系统科学纵横[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2] 夏禹龙.论战略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25-26.

*山西省教育规划课题“高校课堂教学的教育现象学研究与实践”(GH-1311)之研究成果。

李晓(1986-),男,山西闻喜人,太原科技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哲学。

Systematical Thought in the Study about Strategy

MAO Jianru,LI Xiao

(InstituteofPhilosophy,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Abstract]The planning of the strategic relationship relates much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refore, strategy and strategic research need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methods, especially the modern strategy research. Specifically speaking, the modern strategy is a complicated organic system, the study of modern strategic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its overal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strategy must contain a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Only by following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method can mistakes on strategy be reduced, and advanced efficiency be achieved.

[Key words]strategy;study about strategy;systematic thought;systematic methods

[收稿日期]2015-10-05

[中图分类号]B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1-0047-04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1.011

[作者简介]毛建儒(1955-),男,山西五台人,太原科技大学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战略研究系统思维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广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综述
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