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实验”展现科学的魅力

2016-04-13文/丁

教育家 2016年30期
关键词:小实验液化物理

文/丁 莉

“小实验”展现科学的魅力

文/丁 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现状

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有两种类型: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原理。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升学的压力,课堂进度、难度以及课堂时间分配的限制,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就考试的重点、难点实验进行演示,讲解实验过程和结论。即便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讲解实验仍然围绕考点、考题类型以及实验中的易错点进行讲解,学生并没有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不能自主地完成实验研究的整个过程。

初中物理的小实验都是伴随着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穿插在物理课文中或课后习题中,其内容都紧密配合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题材和所需实验器材取自日常生活,具有操作简单、趣味性强的特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小实验”在物理课堂的应用

“小实验”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师为课堂重点设计的演示实验当然重要,但若让学生能利用生活中熟悉的材料自己设计“小实验”,则比记忆教师的演示实验过程更加显著有效。笔者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节的内容时要演示“托里拆利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笔者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并将学生动手做实验的任务提前做了布置,物理课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带来了各种小实验的器材,有演示覆杯实验的,有演示吸盘粘钩实验的,有演示马德保半球实验的等等,学生用自己的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了自己潜在驾驭知识和发现规律的能力。也只有在这样的锻炼中学生自身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历练,才能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

“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实验”操作性强的主要原因是简单、高效。笔者在讲“物态变化”这一章时,学生对汽化的两种类型分组实验演示的“水的沸腾”的过程很感兴趣。为了让学生理解液化这一知识点,笔者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寻找热现象中的液化现象,学生很快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水杯上面的盖子有水珠的出现,紧接着学生迅速分析液化现象的产生原因。通过“小实验”学生对液化的理解比生硬的记忆效果更好,并学会分析生活中很多的液化现象问题,真正懂得了知识的内涵。

“小实验”有助于知识的延伸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需要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在“密度”学习中,学生在设计实验测量固体小石块的密度时自然想到要用“组合法”,分别利用天平测量质量,同时用量筒测量体积,这样在学习测量密度实验的同时加强了天平以及量筒测量方面的知识,比起专题的复习收到的效果更好。同时,在学习“光学知识”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同种均匀的介质”,课上演示了激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沿着直线传播的实验,学生在多种实验中加强了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了解“同种均匀的介质”的重要性,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小实验液化物理
只因是物理
处处留心皆物理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利用微型实验给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快乐
让科技实践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例谈“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