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主题班会中整合思想品德课程

2016-04-13赵德明

教育家 2016年30期
关键词:品德课班会思想品德

文/赵德明

在主题班会中整合思想品德课程

文/赵德明

整合是将多种因素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以期实现最大功效。初中思想品德课在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出现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理念,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将思想品德课渗透在班级管理中,与主题班会紧密结合,有机整合,成了思想品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又一新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有机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角色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及作用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主题班会活动中贯穿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一种选择。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精神,形成科学的态度与品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学上的“青春叛逆期”“心理断乳期”,对教师单方面的说服教育存在心理抗拒,不愿主动接受。而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有机整合,“育人于无痕”,在德育“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体与自己、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他们平稳顺利度过初中阶段的心理逆反期就显得尤为必要。

大力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在主题班会中,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课内容和活动贯穿其中,不仅有利于班主任进一步巩固良好的班风、学风,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和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而且有利于班主任积累班级管理经验,全面提升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遵循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与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在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出现课程整合的新思路、新理念,以期实现最大育人功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摒弃空洞说教,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注重情感浸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参与到主题班会活动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有机整合的原则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教育活动。班会活动主题的确定、实施、深化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进行统筹安排,需要班主任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精心准备,契合初中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班会内容单调枯燥,形式重复无趣,如果将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有机整合,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特点融入主题班会中,将极大地促进主题班会对学生的育人针对性和影响力。

坚持思想性,传递正能量 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有机整合应首先体现思想性。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更加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主题,因势利导,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交流争论中发生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将问题从思想道德层面上升到价值观高度,真正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定基础。

坚守人文性,培养核心素养 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有机整合更应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在班会主题的确定中应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把主题班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主题班会活动开展中,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关怀学生精神文化需要,将思想品德课丰富多彩的育人内容渗透到班会主题,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坚定实践性,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践行 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有机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性、人文性最终落实到实践中去,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践行。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将问题与实践有针对性地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互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全体学生在认识、体验、感悟与践行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行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的措施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为核心目标。主题班会遵循知、情、意、行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思想品德课采用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多样的教育形式,与之相整合的主题班会活动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初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问题。

主题模块化,有的放矢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内容大致包括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等,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内容,在确定班会主题时,可以分成了三个模块: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理想信念。习惯养成教育还可分为道德与法律两个小模块,涉及班规、校规、安全教育、法律法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主题;心理健康主要针对学生个体如何处理与自我、同学、老师、班集体、家长的关系,涉及竞争与合作、调节和控制情绪、战胜挫折和逆境、交往与沟通等主题;理想信念可分为“中国梦”和“我的梦”两个小模块,涉及社会发展、国情、民族团结、理想、奋斗、乐观等主题。根据以上模块的切分对主题班会进行统筹规划,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班会主题。

主题年级化,精准育人 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确定班会主题时亦要分年级契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需求。因此在安排主题班会时,主题的确定要结合年级学生实际。七年级主要让学生平稳过渡到初中阶段,能用道德约束自己,所以主题班会活动主要围绕“习惯养成教育”展开,其他模块交叉渗透;八年级主要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逆反期心理变化,主题班会主要围绕“心理健康篇”这一模块展开,也结合其他模块有序展开;九年级主要让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正确面对升学与择业,树立起一定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所以九年级的主题班会活动主要围绕“理想信念篇”这一模块展开,其他模块也进行巩固深化。

主题灵活化,以生为本 班集体出现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应根据班集体和部分学生个性化问题及时调整班会主题,尽早尽快解决个性化问题,回归班级管理正常轨道和秩序。如主题班会可以结合重大节日,随“节”应变,因“节”利导,临近国庆节时可将主题班会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通过升国旗、奏国歌,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征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渐强大和繁荣昌盛,增强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在思想品德课与主题班会的有机整合,关键在“有机”,切忌生搬硬套、为整合而整合。要摒弃空洞说教,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注重情感浸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参与到主题班会活动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在育人氛围中自我启迪、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理务关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班会思想品德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