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式管理:让班级管理更有效

2016-04-13刘一周

教育家 2016年30期
关键词:班集体班级班主任

文/刘一周

团队式管理:让班级管理更有效

文/刘一周

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场所。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碰不得、惹不得的“小皇帝”“小公主”,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优越或是有家庭问题的孩子,他们或是优越感超强,或是对周围的人缺少信任,缺乏必要的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也严重阻碍了班集体的发展。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刻不容缓

问题表现 一是缺乏集体荣誉感。校园活动丰富多彩,面向全体,适应不同个性学生参加。但活动中,总有学生认为集体活动与自己无关,认为集体获奖无关紧要,但对个人单项奖争得面红耳赤,斤斤计较。

二是缺乏责任意识。班级出现情况时,互相推卸责任,把责任归结到其他人身上。班中事无巨细均需班主任亲力亲为,出现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跑到班主任处“打小报告”。

三是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对集体比赛不感兴趣,认为集体是否获奖与他无关,参加集体活动讲条件,要报酬,不给好处不干活,或是独立于班集体之外,人虽然在现场,但态度消极,不愿积极参与。

问题的症结 这类现象的出现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思想成人化、复杂化、个性化、叛逆化,但班主任的管理思路依然沿用以班主任→班长→各级委员组成的“直线式”管理模式也是症结所在。

一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宰者,学生的独立性完全被禁锢,没有机会真正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自然也就失去了对班级管理的“热情”。往往会出现班级的“分裂”,几个班干部被同学们“孤立”,严重影响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是学生没有主见,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学生在父母的溺爱和教师的包办的环境中成长,养成娇气任性的习惯,依赖性强。学校的任务、班级的管理等具体工作总是由个别学业生来完成,如果班干部能力稍差,不但会影响班干部的威信,更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更多无形的压力与负担。

三是部分学生家长不支持甚至反对学生参与管理班级。他们认为孩子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处理班级事务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以团队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笔者的班级管理理念是用一个个“团队”来代替传统的一个个“职位”,只留一个班长作为班主任的助手。具体的做法是把班级的管理分为常规管理和学科管理两大部分。常规管理又分为纪律、卫生、文体和后勤四个团队,学科管理分为课时和课后两个团队。用这六个团队代替传统的“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等个体职位,以团队管理的形式代替了个人管理形式,发挥团队合作在管理上的优势,使班级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明确各个团队的组成与职责一是班长由各大组长推荐且不能连任。职责是传达学校与班主任的任务,并统一分配任务;督查班级各项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监督各大队长的管理,解决管理中的一些纠纷。

二是各管理团队大队长由团队所有成员投票选出,不能连任。主要职责是带领团队成员管理相应部分职责范围内的所有事物,具有决策权;与管理团队共同制定适合本班的团队公约。

三是各管理团队成员由同学自愿组成。首先把学生按座位前后桌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对学生学科特点与性格特点的了解进行互补组合),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四个人每人必须参加一个学科大组,在同一合作小组中如果出现两人或两人以上想要参加同一学科,则由本小组成员讨论解决。班级常规管理每人最多参加一个大组。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管理组,真正实现“人人有事管”,又可以避免有学生因为参与太多的管理而影响了学习。各个团队的职责:纪律组负责班级同学在上课与托管时间里的纪律管理;卫生组负责班级卫生事务管理;文体组组织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各种体育、文艺活动,组织开展班里各种文艺活动;后勤组负责管理班费的收入与支出、班级公物的管理和维护;课时组负责本学科作业监督与检查、布置与检查本学科的课外作业;课后组负责管理全班同学的文明礼仪、处理同学生活中的各种纠纷。

制定适合与学生实际的班级管理公约 笔者深知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管理制度是关键,所以在着手组建各个管理团队时,笔者将已有的《班级管理公约》以讨论稿的形式人手一份发到学生手中,并明确各大组可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团队公约。组员自觉并互相督促,共同遵守,哪个同学表现好可以为小队加分,表现不好的扣分。每周根据小组总分的排名进行适当的奖惩:总分最高的小队可得表扬,除了鼓励,还可以实现学生一个合理的小愿望;同时在教室公告栏前悬挂一本名为“成长的足迹”的量化评分表,学期末团队得分最高的3个组,每名队员可得到精美图书一册。

团队精神的培养,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充当所有的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管理将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每个角落,任何时刻管理与被管理都能得到充分的融合。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管理,提高了学生们综合素质。

实施后的成效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班级团队管理组织模式与“直线”式班级管理组织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

在班级集体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级管理效率提高,管理难度降低。由于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项班级事务管理,所以他们能以理解的心态面对被管理,管理难度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每一件事都是团队参与管理,而不是个人,所以管理的力量大、效率高、效果也比较好。

二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管理和被管理的时候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学会如何表达,学会如何管理班级事务。

三是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变得更团结。长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变得更团结,学生间的感情更融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也更和谐。

四是使班级管理更加民主化、合理化。由于班级管理的各项公约是学生团队在长期管理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所以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五是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即使教师不在学校,班长与各个团队也一样会很出色地完成各自的工作,班主任变得很“多余”。

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了正面、深远的影响 首先,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在管理他人的同时学会了自律,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其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使每个学生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更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他们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充当所有的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管理将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每个角落,任何时刻管理与被管理都能得到充分的融合。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管理,提高了学生们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班集体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爱我的班集体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