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现实意义及多元表达

2016-04-13金震茅

视听 2016年1期
关键词:表达意义

□金震茅



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现实意义及多元表达

□金震茅

摘要:电视纪录片批评主要是指通过对纪录片作品的解读,对电视纪录片主题及价值和画面艺术作出评价。本文对新时期电视纪录片批评的意义与表达方式进行了理性的思辨和阐释,目的在于引导受众科学地分析电视纪录片作品和相关的电视纪录片活动,以期取得良好的纪录片传播效果。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批评;意义;表达

电视纪录片批评如同文学批评一样,其实质是一种“派生艺术”(俄罗斯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语),是因批评电视纪录片而产生的作品。电视纪录片批评能够引导受众科学地分析电视纪录片作品,让受众正确理解电视纪录片,使编导能合理吸收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内容,充分把握和提升纪录片内在质量,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水准,因此它对于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纪录片批评的现实意义

电视纪录片批评主要探究的是对纪录片作品的解读,是对电视纪录片相关活动和纪录片作品的评价与反思。电视纪录片主体和具体的拍摄过程,纪录片作品、艺术风格、类型、受众的接受活动,以及电视纪录片在整体上与社会的联系和它的选择规律等等,都会进入电视纪录片批评的视野。电视纪录片批评最终是为电视纪录片创作服务的,目的在于增强编导把握电视纪录片主题和艺术的能力,扩大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影响。

(一)受众反响:原生态的电视纪录片批评形态

电视纪录片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它通过与纪录片作品及其相关的电视纪录片活动进行意识形态对话的方式,张扬自身的意识形态价值,当然这种价值只有在受众的解读中才能生机勃勃,而受众反响是一种原生态的电视纪录片批评形态。

首先,电视纪录片面对受众反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受众不同的反响,给电视媒体在纪录片编导拍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在播出电视纪录片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且还要考虑到纪录片播出的现实性和社会效果。

其次,电视纪录片面对受众反响,应当主动接受受众的批评。在关注受众反响的同时,纪录片工作者必须要有灵敏的政治嗅觉、高尚的政治品格、扎实的业务功底,准确地把握方向,拍摄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的纪录片作品。

第三,新媒体面对受众反响的原生态特点。一是电视网站上的受众反响通常意义上不像纸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那样逻辑缜密、语言优美,但是却能够全面反映出受众对电视纪录片的所得所感。二是电视纪录片批评需要大众化。网络新媒体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受众参与到电视纪录片批评中来,这是电视纪录片批评功能的要求,也是网络新媒体的优势所在。三是相对于由编辑部把关的传统电视纪录片批评,网络新媒体对纪录片的批评具有更强的随意性。微博、微信、论坛等有时难免会出现不严谨甚至偏激的观点,甚至会有人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炒作自己,这些都需要网络新媒体适当的把握和应对。

(二)实践意义:开展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动力因素

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实践意义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强化电视纪录片的社会价值。电视纪录片批评是对纪录片作品的概括、总结、评价、引导。电视纪录片批评对纪录片的关注是对时代文化心理和社会时代精神的重点把握。电视纪录片一经播出,就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社会影响。电视纪录片要为广大受众所正确接受和深刻理解,充分发挥其审美教育作用,离不开电视纪录片批评。电视纪录片批评能够对纪录片作品的社会价值作出一般受众不易作出的正确判断和充分阐发,在编导与受众之间架设桥梁,在电视纪录片园地里确立正面的评价导向,从而有效地强化电视纪录片作品的社会价值。其次,指导编导的电视纪录片文本写作。高尔基认为:“批评,必须教导如何写作。”(《文艺放谈》)电视纪录片批评通过广泛的纪录片作品的评价,分析电视纪录片作品的成败得失,给编导的文本写作以深刻的启迪。同时电视纪录片批评一方面把编导的纪录片文本写作经验提高到理论上,并加以科学的阐释和概括,另一方面把电视纪录片作品的社会评价和受众的褒贬反馈给编导,让编导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其三,培养受众的欣赏能力。杜勃罗留波夫指出:“批评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说明隐藏在艺术家创作内部的意义。”(《黑暗的王国》)电视纪录片批评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纪录片作品,对受众进行欣赏指导,提高受众面对电视纪录片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一方面电视纪录片批评揭示纪录片编导和拍摄技巧、表达方式、结构形式等艺术规范、文体规范产生形成的机制,另一方面揭示纪录片文本写作主题、立意、题材的发生形成机制,有助于受众对电视纪录片作出准确的把握与深刻的鉴赏。其四,促进电视纪录片理论建设。电视纪录片理论必须以纪录片实践为基础,电视纪录片批评是连接二者的桥梁。电视纪录片批评通过对纪录片精品的研究、阐释和总结,从理论上演绎电视纪录片编导和拍摄的规律,为电视纪录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电视纪录片批评这一基础,电视纪录片理论的原则、原理以及整个体系,就不可能迅速而科学地建立起来。

(三)精神维度:对历史与现实的判断

电视纪录片批评要激浊扬清,给受众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电视纪录片批评理应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电视纪录片批评最重要的使命是发现,不仅仅要发现纪录片作品的不足和缺陷,更重要的是,它还要去发现纪录片中那些优秀的部分,那些真正有创造性的编导拍摄和传播经验。在电视纪录片批评的过程中要警惕简单的二元价值判断和线性思维,力求做到以诚动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需要一个批评者要有思想的直觉,有良好的判断力,有批评的勇气。其次,电视纪录片批评者要有凛然正气。电视纪录片批评者立场要坚定,心态要淡泊。坚守人格理想,摆脱物欲诱惑,保持独立思考的个体空间。正如别林斯基所言:“说你所不想说的话,用自己的信念投机,这不仅不如沉默或忍受贫穷,甚至不如干干净净地死掉。”电视纪录片批评者对社会和纪录片作品要有责任感,要有独立的思想、敏锐的判断力和独立的批评意识。其三,电视纪录片批评要有善意。电视纪录片批评要最大限度地切近编导的实际和纪录片作品的实际,也要体现广泛的受众观点,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也是容易被电视纪录片批评忽视的方面。电视纪录片批评中所推举和倡导的善意,在于电视纪录片批评者不管纪录片的表达对象是熟悉还是陌生,只要有潜力,都要真诚地给予帮助和指点,以极端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当然善意的电视纪录片批评并不是不指出纪录片作品的不足,应当允许有尖锐的批评,但是这种尖锐的批评还是以善意的建议和良好的愿望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了勇气、正气与善意,就可以极大地丰富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精神内核,给受众带来的是语言和思想上的赏心悦目。

(四)媒介变化: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现实语境

媒介变化主要是指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网络新媒体为我国电视纪录片批评开辟出一个新的风景,对我国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首先,空间上的迅速性。网络新媒体在媒体传播上具有新优势,电视纪录片批评进入网络新媒体是一种潮流。近年来,一些纪录片批评者自己开设个人微博、微信平台,发表对电视纪录片作品的看法,这样能够让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声音更容易传播,也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当然,由于网络点对点或者朋友圈的匿名传播方式,使得网络的草根特点和某些非理性特点被呈现出来。其次,表意上的广泛性。网络新媒体由于参与者众多,电视纪录片批评更容易发表受众的见解,批评意见能表达最广泛的思想和情感。其三,确立“网络影响力”这一新的批评指标。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电视纪录片批评信息聚集、设置议程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网络影响力主要包括:知名度、关注度和纪录片网络收视率指标。网络影响力指标是从网络的角度对电视纪录片作品和相关纪录片活动进行批评研究,探索了从网络影响力的全新角度评估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反响,在网络传播背景中显示了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二、电视纪录片批评的自我消解

当下的电视纪录片批评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在迷失与偏离之中消解了自我。

(一)批评的泛化

电视纪录片批评者有意无意地将纪录片批评的外延无限扩大,什么都可以成为批评的对象。电视纪录片批评不再限于纪录片作品的解读和评价,而是热衷于对纪录片现象中时髦话题的追逐,甚至有些时髦话题还跟纪录片沾不上边。电视纪录片批评泛化为一种共同的批评话语,也就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实际上解构了电视纪录片批评存在的严肃性、合法性和逻辑性。

(二)批评的浮躁

电视纪录片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电视纪录片批评者既感到惶惑和压力,又觉得兴奋与骚动,弥漫着一种浮躁不安的情绪,无法静下心来思索并探讨电视纪录片批评自身的理论,不能真正深入探究电视纪录片批评的规律性问题。结果是电视纪录片批评文章粗制滥造,批评水准急剧下降,批评精品日渐减少,电视纪录片批评由于缺乏应有的厚重而使自身的话语空间变得平面化、浅显化。

(三)批评规则的丧失

电视纪录片批评规则的模糊甚至缺乏,导致批评的日益主观化、随意化,谁都可以言说,怎么言说都行,没有起码的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电视纪录片批评者理论意识的淡薄和道德责任感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电视纪录片批评必须寻找和确立自己的批评规则和逻辑意义,建立一个公认的、权威性的批评规则。在舆论导向和审美意识的标准上,电视纪录片批评必须努力探寻和揭示纪录片作品中所蕴涵的普遍规律和真理,以期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多维视角

批评视角的转换是新时期以来电视纪录片批评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电视纪录片批评现代性品格建立的一个重要标志。电视纪录片批评应坚持纪录片作品的研究——因为只有关注纪录片自身,才能使电视纪录片批评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一)电视纪录片批评多元化发展状态

电视纪录片批评存在主流意识形态批评、精英批评和大众批评三种主要批评力量,形成了电视纪录片批评的整体力量和多元化发展状态。从批评视角而言,批评队伍力量的整合和分化,必然使视角呈现出多样性和统一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电视纪录片批评多元化也会出现接受对象多元化、接受主体多元化和接受效果多元化的倾向。

(二)多维批评视角的构成因素

电视纪录片多维批评视角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其基本思路和思维方法是定位于“多元化”上的。其多维格局的构成因素大体有四个方面。

第一,批评对象的多维构成角度。电视纪录片批评多维批评视角替代单维视角是力图改变批评的角度单一化、固定化、模式化的弊端,主张建立立体的、整体的、动态的、相对的、多线的批评视角。当然并非说电视纪录片批评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面对电视纪录片这一多维立体的动态整体对象,应该有一个多维视角的批评视域和语境,应该有一个从社会到纪录片作品、编导和受众的完整统一的纪录片整体批评观。

第二,批评主体的多维选择角度。电视纪录片批评主体依据各自的批评观,会有各自不同的选择角度。批评主体的多元化需求决定了多元化的选择角度,如果电视纪录片批评都是用同一种理念和方法、同一个角度、同一个结论,电视纪录片批评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电视纪录片多维批评角度应该有一个更为宽阔的批评视域,才有可能揭示出批评对象的立体性、完整性和多面性,才能揭示出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以及规律,才能尽可能发挥出电视纪录片批评者的主体性。电视纪录片批评的创新,选择角度的创新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样为多维批评视角提供了视角创新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第三,批评理论的多维批评视角。每一种电视纪录片批评理论或批评模式、方法、流派,都会提供一种批评视角、批评视野、批评话语形式和批评语境。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面临着创造的时代,无论是继承也好,借鉴也好,目的还是为了创新,为了建立和建设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实践。

(三)多维批评视角确立的科学意义

首先,电视纪录片批评角度的多维视域将纪录片批评引入一个更为宽阔和深化的大背景中,作全方位的诠释和评价,在纪录片与社会、纪录片与自我定位的各种关系中来认识电视纪录片的功用,从而认清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地位和价值。因此,多维批评视角的确立会引起电视纪录片实践和电视纪录片理论的全方位的变革和发展。

其次,电视纪录片多维批评视角展开了纪录片批评的视域和语境。电视纪录片批评是一种视野更开阔,综合性、整体性、多样性更强的批评,它一方面提供了比传统纪录片研究要更为广阔的视野,提供了新的电视纪录片研究角度和电视纪录片研究资源。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电视纪录片研究的多维文化视域和视角,从而也提供了整体、综合的纪录片观。因此,电视纪录片批评多维视角的确定,一方面是实践纪录片创作、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电视纪录片研究,特别是电视纪录片批评理论的建设。

第三,电视纪录片多维批评视角的确立丰富了纪录片交流的意义。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批评应更多地致力于创建进行纪录片双向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特别是确立中外电视纪录片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以及沟通的视域,确立立足自身、走向世界的眼光。因此,多维批评视角的确立对于纪录片的交流和对话,对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世界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拓展比较电视纪录片批评的研究视野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系江苏省常熟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

猜你喜欢

表达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有意义和无意义
简约欧式风格在居住空间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