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申城 我知我思我行
——访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小路

2016-04-13周星录

质量与标准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电梯上海精神

文/特约通讯员 周星录

质量申城 我知我思我行
——访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小路

文/特约通讯员 周星录

质量,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更是一个城市的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灵魂。新的历史时期,上海正秉承“质量是城市生命”的理念,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步伐。质量同样也与广大市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城市质量精神融入到每家每户。

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征集上海城市质量精神口号,以“质量申城,我知我思我行”为主题,向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市民开展全面的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上海城市质量精神的“新”认识。

问:上海是我们中国在国际上有代表性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速度飞快,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越,大家都愈来愈重视起了“质量”,对身边“质量”的要求及看法也越来越多,“城市质量精神”的概念也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眼帘,但其实说到“城市质量精神”,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它的概念会比较模糊,甚至不是很了解。您觉得该如何理解“城市质量精神”?面向全市,开展“城市质量精神口号”征集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答:“城市质量精神”是城市质量发展理念的一个高度提炼,是城市质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市民在质量方面所认同的精神价值和共同追求。可以这么说,“城市质量精神”是一个城市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质量发展的形象符号。

而说到质量,大家也有着共同的体会,其实它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内涵,也是城市的生命线,更是一座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座城市中每一个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无论全局工作还是微观个体发展,质量都是重要的基础。很难想象,一座没有质量的城市会有竞争力,不追求质量的城市会有生命力!因此,为了实现把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的目标,我们开展了上海市城市质量精神口号征集评选的活动,希望能够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问: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各地政府纷纷开展了城市质量精神的提炼、宣传活动。比如,深圳市提出了“质量成就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口号。您认为,城市质量应包含哪些方面?如何看待上海的城市质量精神?

答:上海有一首《质量之歌》,有句歌词是这么唱的:“质量是社会文明的表征,是人类共同的期盼,是科技智慧的硕果,是时代风尚的方向。”

对于城市质量而言,首先应该是一个基于经济社会运行的大质量的概念,是一种宏观质量。2013年市政府发布《上海市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上海的质量确定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人居质量4个方面。其次,城市质量体现的是城市总体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二个部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

每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每座城市的城市质量精神各不相同、不可复制。对于上海来说,我们的城市特色就在于始终流淌着质量第一的血液,不断在把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追求卓越的质量素质。而上海城市质量精神的提炼,就是要集中体现上海质量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上海质量的标准规范,明确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

问:其实在老上海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很多著名的本土品牌,比如永久牌和凤凰牌自行车、上海雪花膏、回力运动鞋、杏花楼糕点、上海牌和钻石牌手表等等,这些都是老上海响当当的品牌产品,直到现在还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但遗憾的是,有一些老的品牌因为各种原因已经逐渐消失了。既然今天我们在谈“城市质量精神”,那想请问黄局长,老上海的著名品牌如何能做到在保持原有产品品质的同时,创新更多品质得到认可的产品呢?

答:上海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解放前就崛起了梅林、冠生园、三枪等一批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上海也被誉为“中国品牌的摇篮”。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品牌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199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上海名牌产品推荐活动。伴随20年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上海名牌也走过了20年成长之路。我这里有组数据:截至2015年,有效期内的上海名牌数量达到了1 251项,共涉及13个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行业,12个消费类和生产资料类产品行业。其中名牌服务有351项,覆盖了商业零售、旅游、信息、文化创意等重点服务领域;名牌产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 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60%,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20年来,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中,虽然有少数品牌销声匿迹了,但是大部分上海的老品牌仍持续保持着品牌竞争力,如培罗蒙西装、恒源祥绒线、龙虎风油精、正广和水、老凤祥金饰、六神花露水、雷允上中药等,还是继续活跃在市场中。

经过分析发现,这些持续名牌产品企业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重视企业质量工作,注重产品技术的研发和提升,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能够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企业规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上海品牌建设力度,开展“上海品质”自愿性产品认证和服务认证,促进上海品牌建设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尤其是希望广大企业发挥主体责任,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进一步提升上海产品和服务的品牌价值和品质内涵。让“上海品质”再次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讲述更多更好的新时期上海品牌质量故事。

问:上海不凡的产品质量,从某个角度说,蕴含了上海对于卓越的不懈追求。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也把追求卓越,作为上海突出的城市品格。那么在促进各类社会组织追求卓越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一些什么成绩?

答:追求卓越是上海城市精神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精髓。上海吸引了各地精英。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才和跨国公司汇聚到上海,不仅因为上海有出色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基础、政策支持、市民素质等,最吸引他们的是,上海具有永远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追求卓越就是鼓励我们去实现“改革勇攀第一峰、竞争勇夺第一名、工作勇创第一流”目标。

为了鼓励社会,特别是我们企业追求卓越,弘扬工匠精神,上海从2002年设立上海市质量金奖,到2008年设立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目前已经有12家组织、6位个人获市长质量奖,128家组织、70位个人获质量金奖。与此同时,各个区县也都纷纷制订实施区县政府质量奖励制度。

正是本市各级政府建立起的质量奖励机制,促进了本市各类组织不断树立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在今年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的评选中,上海有2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在全国总共10个席位中占据两席;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的胡双钱、沪东中华造船厂的张冬伟等个人也都被央视《大国工匠》纪录片报道过。

问:质量安全,特别是特种设备安全更是承载着生命的重任,丝毫不能懈怠。近年来全国各地频发的“电梯问题”事件让人心有余悸,请问黄局长,上海在保障电梯安全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质量包括两方面:一是质量发展,二是质量安全。质量安全对于上海来说挑战比较大的是特种设备,尤其是电梯。全市2 000多万人口,每天乘坐电梯的次数超过1亿次。在保障电梯安全方面我们有几项举措,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出台《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着力解决使用单位责任主体难明确、安全管理责任难落实的突出问题。二是创新监管机制。建立并实施电梯维保单位质量检查评价制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评价结果及差评单位名单。试点推进电梯维保状况公示制度,探索建立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机制。三是狠抓电梯维保市场规范。2011年以来,每年组织开展电梯维保质量评价,仅2014年上半年就将7家维保质量较差的企业列入“黑名单”。2015年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部署,积极开展了“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四是提高电梯技术保障能力和手段。推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出台《电梯主要部件判废技术要求》地方标准,这也是世界首创。从2007年起,相关区县已开展老旧电梯安全评估试点工作,累计完成2 500余台。

根据2015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完成1 200台200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的工作要求,上海质监部门于去年3月10日开始,对使用时间在15年以上的在用电梯实施安全评估,超额完成任务,对1 633台电梯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设备发生事故和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修理、改造或更新建议,最终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2016年,我们将继续完成900台200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

问:许多来沪旅游的消费者都对上海服务业的服务品质赞誉有加,当然有时也会碰到一些问题。请问我们在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质量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答:确实,讲质量工作也离不开服务质量。我们也非常关注服务质量的提升。现在,服务业在本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60%,2015年全年上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近1.7万亿,服务业成为了上海发展的主要动力。

服务业的快速增长离不开质量的依托。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已经连续多年选取与民生质量密切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公共交通、供水、供气、快递物流、汽车维修、检验检测等行业,开展服务质量测评,引导各服务业关注顾客需求,加强质量管理。

特别是在旅游业,为了更好地支撑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2014年开始,市质监局和市旅游局共同开展了上海旅游业服务质量指数的研究和测算。

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5年上海旅游业服务质量指数分别为81.67和84.55,旅游服务质量好中有升,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我们还将联合苏浙皖赣四省质量技监局共同开展公共服务和旅游服务的质量测评,进一步深化各区域的合作互动,推动服务质量的协同发展,提升全社会的质量获得感。

我们也将在后续工作中继续推动金融、航运、信息、家庭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体系。强化服务业质量标准的贯彻实施,探索开展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

问:聊了那么多,我们对“城市质量精神”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此次2016年上海市“城市质量精神口号”征集活动也将于近日拉开序幕,那么请黄局长给我们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答:我们通过东方网和深入社区的东方社区信息苑300多家实体网点,依托新媒体的优势,打造集城市质量精神口号征集、城市质量精神口号评选、城市质量精神宣传推广于一体的质量推广宣传系列活动,向全上海的市民以及旅居上海的居民,开展公开征集,向广大居民普及城市质量精神,在青年人、青少年心中种下质量的种子,让每一位上海居民都成为上海质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本次上海 “城市质量精神”宣传活动,除了口号征集之外,我们后续还有什么其他的活动内容吗?

答:征集活动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确定我们的城市质量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广大居民朋友能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并对城市质量精神形成一定的共识。

所以,后期我们还设计了以“我的质量梦”为主题的质量人物报道、“上海品牌”故事演绎以及质量专家访谈等系列活动,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我们邀请居民朋友们可以一起关注并参与进来。如果对我们的质量宣传工作有意见和建议,也欢迎大家提出,以便我们及时改进,完善后续活动安排。

问:质量文化的宣传推广任重而道远,需要通过一个长期的计划及实施,才能潜移默化地产生效果。您是如何看待上海城市质量精神在本市今后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答: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质量精神”是城市质量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核心内容。伴随着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壮大,上海品牌的质量形象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朱镕基在任上海市长时提出了“质量是上海的生命”。进入新时期, 韩正书记也不断强调“质量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理念、文化和竞争力”。正是在全社会对这些质量理念的共同认识和贯彻下,自2014年开始,上海已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务院对省级政府开展质量工作考核为A等的好成绩,获得国家对上海质量工作高度肯定。

面对这个成绩,我们在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了鞭策。为此,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积极打造先进质量文化的宣传、教育、研究平台,进一步让城市质量精神转化为企业和市民的自觉行动,努力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让质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也希望本次城市质量精神口号的征集,能再次吹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质量高地的冲锋号,吹响推动上海加快进入质量时代的集结号。

猜你喜欢

电梯上海精神
上海电力大学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