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4-13李志军信桂珍商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山东济南251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4期
关键词:辅助性牙周袋牙髓

李志军 信桂珍 商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山东 济南 251600)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志军 信桂珍 商河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山东 济南 251600)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3.64%(P<0.05)。研究组治疗后CAL、PPD及G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半导体激光 辅助性治疗 临床疗效

牙周与牙髓组织间侧支根管、根尖孔、牙本质小管具有相通性,若一方面出现病变则易累及另一方,继而导致联合病变,即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显著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有研究指出,激光可以通过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光化效应与生活刺激性来强化牙牙髓的治疗效果[1]。2016年1月~2016年6月,本院对55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实施了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收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口腔科学》[2]中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诊断标准;牙髓活力检测为(-);牙周袋形成。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8~60岁(44.4±5.6)岁。研究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28~62岁(44.8±5.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方法:以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牙周袋,之后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入牙周袋内,直至其出袋口溢出,持续治疗4w,1次/d;通过根管预备、开髓及拔髓等操作来完善根管充填。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方法:预备消毒根管后,全面实施根管干燥,之后设置激光功率为1.5W,将200μm直径的光纤穿入根尖上直到1mm以上部位,同时以上下扫描的方式从根尖向牙冠移动光纤,保证每个根管照射时间可达15s,之后马上给予根管充填。牙周治疗后,将激光功率设置为1W,在牙周袋及牙体四周插入320μm直径的光纤,尽量使光纤头的照射范围可以覆盖到牙周内壁,照射时间为15s,1次/d,持续治疗5d。

1.3 观察指标

⑴随访6个月,根据《实用口腔科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疗效划分如下。显效:自觉症状消失,牙周袋PD正常,牙周无脓肿、溢脓情况,无牙体松动与牙周出血情况,咀嚼正常,根尖无病变或病变范围明显缩小,牙髓骨可见骨质重建。有效:自觉症状好转,牙周袋PD变浅,牙周无脓肿、溢脓情况,牙体松动明显改善,无牙周出血,咀嚼功能尚可,根尖病变有所好转,但无牙髓骨骨质重建。无效:自觉症状加重,牙周袋加深,牙周脓肿,咀嚼障碍,根尖病变扩增。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⑵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CAL、PPD及GI的变化。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AL、PPD及GI的变化(s)组别 CAL(mm) PPD(mm) G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55) 1.72±0.30 0.85±0.12 6.20±0.43 4.20±0.25 2.54±0.55 0.84±0.43对照组(n=55) 1.73±0.32 1.10±0.15 6.22±0.54 5.35±0.25 2.55±0.45 1.42±0.54 t 0.253 3.656 0.245 4.523 0.362 4.52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百分率及n(%,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x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显效3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3.64%;研究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3.64%(x2=4.949,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CAL、PPD及GI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CAL、PPD及G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AL、PPD及G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在临床十分常见,由于牙周与牙髓具有联通的解剖通道,所以二者感染均可累及对方,继而加重病变范围。目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主要采用综合治疗,但研究发现单纯对牙周牙髓进行消毒、牙周刮治与根管治疗无法全面清除毒素与细菌,所以整体治疗效果不够理想[3]。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出第一台半导体激光设备,并发现该设备利于软组织止血,具有显著的血红蛋白吸收效果。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激光设备体积的缩小、技术的完善及成本的降低,该技术也在医学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发现,不同频率的半导体激光对生物产生的作用有所不同[4]。其中低频率激光可以激活神经系统,增强细胞活力,继而达到消炎镇痛的功效。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可以照射到牙周牙髓的离体牙根管,有效去除玷污层,熔融与封闭牙本质小管,改善牙本质通透性。同时,激光照射所积累的生物学作用还可以调节血管避通透性,改善充血、水肿症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3.64%(P<0.05)。研究组治疗后CAL、PPD及GI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可以有效强化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这与部分报道结果相符[5]。

总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1] 赵丽琴, 赵金华, 孙迟佳, 等. 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根管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20(1):64-67.

[2] 施钊铖, 蒋春梅, 徐艳, 等.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口腔医学, 2014,28(4):245-248.

[3] 赵彦文. 半导体激光辅助下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15,40(33):89-90.

[4] 余义锋. 经根管联合派丽奥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 2016,42(5):534-536.

[5] 沈玥, 古丽努尔·阿吾提. 影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口腔医学, 2016,15(8):765-768.

1006-6586(2016)12-0078-02

R781.3

A

猜你喜欢

辅助性牙周袋牙髓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我院辅助性用药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一般现实逻辑对观众观影影响教学实验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