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基督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16-04-12张君法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近代化近代中国影响

张君法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山西·运城 044000)



西方基督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张君法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西方基督教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西方基督教的传入不仅直接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还是西方列强侵掠中国人民的帮凶,使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同时也使中国出现了一些新事物,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在一些方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西方基督教;近代中国;影响;近代化

国内学术界习惯上把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这段历史时期视为近代。这八十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的苦难史和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各族英雄儿女的斗争史和光荣史。在这八十年里,尤其是《南京条约》签订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前,西方传教士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下,鱼贯而入。据不完全统计,从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会派遣来华的第一批西方传教士算起,“到19世纪末已达3300多人”。单纯从丛林法则的逻辑出发,西方列强只需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就可得到其想要的东西,但在大多数不平等条约中,几乎都有涉及基督教的条款。西方列强为什么如此在意基督教特权呢?列强的教会能为列强干些什么呢?本文通过探究西方传教士的所作所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期对西方基督教的真实面目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

西方基督教对近代中国造成的第一个重大影响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的激增造成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问题比战前更加严重,原有的苛捐杂税加上清政府摊派的战费和赔款,使得劳动人民的负担极其沉重;同时,地主、官僚、贵族对土地的兼并加剧,并提高地租剥削率;加之,水、旱、蝗灾连年不断;这些,使人民陷入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危境,必然激起人民群众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而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兴起,与西方基督教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会及其通过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所阐发的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理论,都是受基督教的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的直接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先后攻克了600多座城镇,势力曾达全国18省,建立了存续十余年之久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西方侵略者,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而光辉不朽的一页。可以说,没有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和影响,鸦片战争后的农民运动可能会是另一种情形。

二、反洋教斗争的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西方教会人员的行为是随着列强在中国获得基督教特权的扩大而一步步嚣张起来的。随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关于传教方面政策的被打破,西方传教士享有的基督教特权是逐渐扩大的。而随着基督教特权的扩大,西方传教士的行为越来越肆意妄为,对中国人民利权的侵犯越来越严重,这必然引起中国人民对西方基督教及其传教士越来越激烈的反抗。所谓反洋教斗争,就是反对西方教会的侵略和胡作非为、驱逐和击杀西方传教士与教民、焚烧和砸毁教堂遍布全国各地的反教会事件。

简而言之,有的传教士非法深入内地传教,依势逞强,蛮横拒绝地方官的劝阻,还有习俗和信仰的矛盾与冲突,如国人有跪拜祖先的习俗而教民不遵从这一习俗,教民不仅不参加当地民众极为重视的一年一度的迎神赛会还和西方传教士一起蓄意破坏等等,时常引起民众不满,再加上对列强无休止侵略的愤恨,常常引发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后,教会势力疯狂反攻倒算。辛丑条约签订西方后,传教士更加横行霸道,因而在湖北、浙江、四川、江西、西康等十多个省都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激烈反抗,直至清王朝土崩瓦解。据统计,晚清时期,全国发生的大小教案总数为1600余起,[2]这一数字既反映了西方传教士为害的频度,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痛恨洋教反抗洋教的烈度。反洋教斗争的实质是反侵略斗争。

三、促使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打破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西方基督教对近代中国造成的最有价值的影响是中国人民通过义和团运动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及西方基督教徒(西方人几乎全是基督教徒,区别是分属基督教的不同教派)的贪婪、野蛮和凶残。义和团运动起源于1897年春山东冠县梨园屯的天主教教徒在法国传教士的指使下与村民争玉皇庙基,欲拆除玉皇庙,在庙基上建天主教堂,结果激起众怒,村民聚而驱逐该村天主教徒,引起民教冲突。由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在“剿”“抚”问题上摇摆不定,更由于慈禧太后因西方列强反对她的“废立”计划而有意利用义和团发泄仇恨,义和团反西方教会的烈火乘势燃烧于山东、直隶、河南、山西以北的北部中国地区,清政府对局势失去控制,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1900年,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决定组建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剿灭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最后失败了,团民死伤无数。战后签订的丧权辱国最严重的《辛丑条约》是清政府“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法律化,表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洋人的“守土官长”,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列强搜刮民脂民膏的在华代理人。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中国人民,不推翻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清政府,中国无望,这就是十年之后规模不大的武昌起义后不久清王朝即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实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控制、掠夺、压迫、奴役的爱国运动。虽然帝国主义分子在掠夺中国的财宝时无比贪婪,在屠杀中国人民时极尽野蛮和凶残,但各族英雄儿女敢于同各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使列强充分认识到要瓜分中国,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使列强在甲午战后共同瓜分中国的阴谋最终破产。

四、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

西方基督教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中与列强和传教士的初衷最无涉的是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抵制形成中西文化冲突,为化解冲突,进行奴化教育,西方传教士办报刊,出版大量著译,成立了广学会等出版机构,兴办了一些学校,其中,有依西方教会大学模式而兴办的大学,如上海、北京、江苏等地方的沪江大学、震旦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金陵大学等等,浙江的之江大学,福建的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广东的岭南大学,四川的华西协和大学,湖北的华中大学,湖南的长沙湘雅医学院,天津的津沽大学,山东的齐鲁大学等,共计约20所大学。

客观地讲,这些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都是比较高的。以不太著名的齐鲁大学为例,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时,齐鲁大学被撤销,该校的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天算系和部分文科系的师生及其图书资料、仪器设备进入山东师范学院(现名山东师范大学),其中最宝贵的资源是该校的教授和副教授。本来,山东师范学院是1952年秋才成立的,建校时是“大学的牌子,中学的院子(济南桑蚕学校),小学的房子(棋盘街小学)。”实力在省属院校垫底。但在这次调整之后,山师一下子变得星光灿烂,真有了大学的派头,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陡增,毕业生质量直接进入省属高校前列,在全国省字号师范高校中也拥有一定美誉度。据此,我们不难评估齐鲁大学的办学水平。而震旦大学、圣约翰大学(前国家主席荣毅仁的母校)、金陵大学、辅仁大学等名校就更不必多说了,西方基督教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也有个别仅为信仰而来中国传教者,基本上没干什么坏事。也有个别传教士译著了一些书籍,向中国介绍了一些科学技术知识;还有传教士在宁波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女子学校,开了女子集中接受学校教育的先河;更有传教士把西方高等教育的分科制、班级制、学位制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校管理制度、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引进中国,使中国产生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甚至有传教士在慈善事业方面作出了贡献。毋庸讳言,他们传入的西方建筑风格、建筑艺术、马路与教堂音乐,无疑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为国人提供了可以有选择汲取的营养;而他们带来的一些有益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也改变了一些国人的陋习。

五、列强对近代中国侵略的另类工具

当然,一些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强占民田民宅宗祠庙基,无视中国的传统礼教和风俗习惯,私自建立基督教教堂,网罗教徒及组建教会,无法无天,迷拐儿童,欺压民众、士绅和地方官员;创办学校、医院、育婴堂和报刊等,进行奴化教育,宣传奴化思想,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积极从事间谍活动,收集情报,里外串通,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协助本国政府敲诈勒索中国;公开与中国的媚外官吏勾结起来,包揽词讼,干涉内政,干预外交,插手中国官吏的任免;挑拨各民族间的关系,乱中渔利;与本国政府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等等。可谓无恶不作,起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的作用。这些是主要的,是他们来华的使命和目的,完全出于他们的本意和主观动机,这也是我们现今一定要时刻注意提防的。

六、结语

总之,西方教会及其传教士在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既当了其本国对中国侵略的工具和另类利器,也对近代中国近代化产生的一些积极影响。正如马克思对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的两种土地制度的论述一样:“莱特瓦尔和柴明达尔制度一定程度上十分可恶,但其自身却又是亚洲社会迫切需要的私人土地占有制的两种不同类别形式。”所以这两种土地制度事实上在亚洲造成了一场规模上最大的,也可以说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因此,“英国侵略者所制造的罪行,一定历史条件下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充当了历史发展中的不自觉的利用工具。”所以,西方教会及其传教士的“好的作为”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是次要的、从属的,是达到目的的手段,非其本意,只是客观效果,但其积极作用我们始终是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理性对待的。

参考文献:

[1]李侃等.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戚其章.晚清教案纪事[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

[3]张志刚.基督教研究指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魏建.张蕾教授与山师故事[N].齐鲁晚报,2015-4-1(A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简介:张君法,史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近现代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B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011-02

猜你喜欢

近代化近代中国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近代中国孔子形象的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西方民族概念引入近代中国源流考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论汉阳铁厂选址对武汉近代化的影响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