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的培养途径

2016-04-12古伟霞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途径阅读教学

古伟霞

(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广西·贺州 542899)



英语阅读教学中审辩式思维的培养途径

古伟霞

(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本文从英语阅读教学切入,探索审辩式思维的培养,提出“文本阅读—审辩式思维—动手操作”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途径;审辩式思维;阅读教学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指出,今后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各学科各学段设计核心素养体系,跨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综合素养评价改革等措施,核心素养是《意见》的关键词之一[1]。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与光明网教育在2014年度教育改革与创新系列访谈中提到,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1 thinking comPetent)(现在通常译为思辨能力或审辩式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良好健康的品格、形成价值观、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等品质[2]。而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是当今国际教育领域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审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词汇之一。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具有审辩式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心理特征,认识到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习者的审辩式思维能力”[3]。审辩式思维能力表述为“对问题进行澄清、分析、评价和进行论证的能力”[4]。

本文从英语阅读教学切入,以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1,Part B Read and write为例,探索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并提出“文本阅读—审辩式思维—动手操作”的培养途径。

一、立足文本,分层阅读

由于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教师仍需要引导学生整体理解文本。本环节通过多层次、多次数地整体阅读,主要处理一些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层面的内容。回答问题和完成句子都是基于文本进行,目的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理解。PEP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1,Part B Read and write的话题是上学的交通方式,教师立足文本,进行分层阅读。

(一)阅读前导入

阅读前导入主要是激发学生对文本话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话题。教师以free ta1k的形式提问学生:1.How do you go to schoo1 2.What are the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几种上学的常见交通方式:by car,by bus,by bike,by motorbike,on foot等。

(二)阅读中理解

阅读中理解主要是教师设置几个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文本逐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Read and match

第一遍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本大意。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课前打印好的课堂任务纸,布置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并把每段的内容与相应的图片连线。

(1)Some chi1dren go to schoo1 on foot in Munich,Germany.

(2)In A1aska,USA,it snows a 1ot. Some kids go to schoo1 by s1ed. It's fast.

(3)Some chi1dren in Jiangxi,China,go to schoo1 by ferry every day.

(4)In PaPa Westray,Scot1and,the chi1dren go to schoo1 by ferry,too. But in 2009,they went to schoo1 by P1ane because the ferry didn't work.

2.Read and mark

第二遍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查找详细信息。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用圈画出表示地点的名词。学生很快圈出Munich,Germany;A1aska,USA;Jiangxi,China;Westray,Scot1and。然后教师用PPT呈现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这四个地点的位置。

3.Read and answer

第三遍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说写技能。教师让学生第三次阅读文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1)How do the chi1dren go to schoo1 in Munich,Germany?

(2)How do the chi1dren go to schoo1 in A1aska,USA?

(3)How do the chi1dren go to schoo1 in Jiangxi,China?

(4)In which country do students go to schoo1 by ferryand by P1ane?

根据回答,让学生完成下列句子:

The chi1dren go to schoo1 .

The chi1dren.

How do the chi1dren in Jiangx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n PaPa Westray?

4.Read a1oud

第四遍阅读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教师让学生跟录音朗读或教师朗读文本,先集体朗读,后个人朗读。朗读过程注意连读、语音、语调朗读技巧等。

二、问题导向,审辩式思维

问题导向,审辩式思维就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

(一)分层思考,分析推测

学生在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阅读报告:

1.“Some chi1dren go to schoo1 on foot in Munich,Germany.”

I think of(我想到)…So I infer(所以我推测)…

2.“Some kids go to schoo1 by s1edIn A1aska,USA.”

I think of…SoI infer…

3.“Some chi1dren in Jiangxi,China,go to schoo1 by ferry every day.”

I think of…SoI infer…

4.“In PaPa Westray,Scot1and,the chi1dren go to schoo1 by ferry,too. But in 2009,they went to schoo1 by P1ane because the ferry didn't work.”

I think of…SoI infer…

此环节的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对文本的句子进行因果推理,逐步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思考能力。“I think of…”是一个“是什么”的问题,学生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能看懂原句就可以回答;“So I infer…”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学生需要联系文本以外的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即用更多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德尔菲报告》也建议在儿童早期就要开始进行思维训练:比如推理,找证据,考虑各种可能性,理解他人的观点等等[5]。

(二)发散思维,真实表达

教师设计几个发散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真实表达思想:

1.Why are the ways to go to schoo1 different?

2.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choosein A1aska?Why or why not?

3.Why don't some chi1dren in Jiangxi,China go to schoo1 by P1ane? Do you have any ways to recommend?

4.Do you think the ways to go to schoo1 in the four countries have any re1ationshiP?

对于以上问题,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同时,对于开放性和建议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够抛开文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许学生的英语表达不是很准确或流畅,但没有关系。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英语教学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掌握一种与人交流的工具,其价值还在于通过语言学习,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拓展视野,学会思考

接着,教师又继续提问“Do you know more ways to go to schoo1?”教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还知道了许多根据环境而选择的上学的交通工具:by P1ane,by shiP,by donkey,by ferry,by s1ed,by bike,by horse,by subway,by ox,by came1,by bus,by motorcyc1e。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视野,同时也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在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下,需要根据各种环境选择不同的上学的交通工具。

三、设置任务,动手操作

设置任务,动手操作就是教师通过设置动手操作的任务,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

(一)抛开文本,发挥想象

教师问学生:Which ways do you wish to go to schoo1? Can you image at 1east 3 kinds of ways?教师布置任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想象自己希望的3种神奇的上学交通方式。

(二)小组合作,制作手册

教师让学生把每一种交通方式画在一张纸上,再把小组画有交通方式的纸装订在一起,制作出封面,完成一本“交通方式手册”。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想出许多神奇有趣的上学的交通方式:by f1ying car,by kite,by wearing invisib1e c1othes….此环节让学生大胆的设想日常生活中没有或不可能有的上学的交通工具,其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通过制作封面,装订成册,这既可以开发思维,又可以提升动手能力。

四、结语

以上的“文本阅读_审辨式思维_动手操作”并不是一节课的教学步骤,而是一个立足阅读教学进行审辨式思维的培养途径。审辩式思维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在教育教学中漫长渗透的过程,不是仅靠几节课就能培养的。教师本身也需要具有审辩式思维,才能培养出具有审辩式思维的学生。在英语教育教学中,通过阅读教材文本或教材以外的故事来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1icfi1es/business/

htm1fi1es/moe/s7054/201404/xxgk_167226.ht.2014-3-30.

[2]光明教育.龚亚夫:2014年社会舆论“围攻”英语教育值得反思[OL].http://edu.gmw.cn/2014-12/23/content_14266846.htm.

2014-12-23.

[3][4]谢小庆.审辨式思维能力及其测量[J].中国考试,2014(3):9-15.

[5]刘葳.审辨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J].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4(10):12-14.

[6]曹原.批判性(审辩式)思维如何教[N].中国教育报,2013-8-8.注:①课例部分节选自邱宇燕老师在2014年贺州学院“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的现场示范观摩课,有改动。

作者简介:古伟霞,贺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访问学者。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关于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辍学率的调查》(编号:2014ZMJ011)。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017-02

猜你喜欢

途径阅读教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