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多维涵泳

2016-04-12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涵泳多音字义项

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 王 卉

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多维涵泳

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 王 卉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任务,小学生需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造字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科学识字、独立识字的学习能力,已然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涵泳语文”教学可以为识字教学另辟蹊径,独创新颜。

“涵泳语文”原是古代语文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主要内涵是“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在读中不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改进和创新此法,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以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发展水平”为维度,可以开创识字教学的新质态。

一、感性“涵泳”:关注汉字生命源,激发喜欢识字的愿望

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言,学习知识的起始阶段常以感性认识为主。具有直接性、形象性、趣味性的识字媒介,能架设起语言文字与情感体验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1.信息化技术手段是助推剂

在互联网+时代,打破原有识字教学“教师反复说、学生重复写”的强化记忆方法,让书本上的汉字动一动、变一变,能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刺激大脑更高效地接受文本信息。如进行“形近偏旁识字”时,动态演示两个相似偏旁从实物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会让学生从感官上一目了然地察觉出字义上的差别;在进行苏教版第四册《识字8》特殊偏旁识字时,用听鸟鸣、看图片、放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文本图画变成信息刺激元,加强对鸟儿种类的认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生活实践体验是催化剂

识字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将字词的表象引入词语背后的内涵之中,这样的“涵泳”,容易引发联想,激起共鸣。如“家庭”这个词语的识字环节:

师:读到“家庭”这个词,你想到了谁?(引导学生说出家庭里有哪些成员)

生:我想到了我的家庭里有爸爸、妈妈和我。

师:能谈谈平时父母是怎样照顾你的吗?(学生叙述感人小事)

师:再请你来读读这个词,你觉得现在你应该怎么读好它?(学生读)

师点评:从你读的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你在家中获得了暖暖的爱。

师:家人对我们的关爱好像一股暖流,缓缓地流进心田,谁愿意把你对家的感受读出来。(请多名学生来读,评价时注意结合学生朗读的特点做出不同的点评)

通过这样边读词边在脑海中再现生活中美丽、温馨的场景和画面的方法,可以催生学生对词语语境的情感。这个阶段的“涵泳”主要建立在学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它们是基于汉字个体生命源的具体化、形象化的再构造,有趣、活泼、新鲜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达到轻松识字、快乐识字的教学目标。

二、逻辑“涵泳”:关注字义拓展线,练就独立识字的能力

感性认知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第一步,逻辑思维才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识字教学中借助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行字义深度的延展,能帮助学生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逐步练就独立识字的能力,这里提到的延展性就是“涵泳语文”中倡导的抓住基点,进入其中,追根求源,发散思维。

1.“一字多义”的逻辑拓展

如教学“窝”字,常用的方法是从“穴”旁的字义入手,理解带有“穴”旁的字常常跟“洞穴”有关,看图感知鸟窝与洞穴义项之间的联系。这样浮于表象的识字只属于浅层的感性认识,涵泳后,教学环节可修改为:

师:(出示鸟窝图)看,这是小燕子在屋檐下用树枝、泥巴搭建的家,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什么?(洞穴)

涵泳1:鸟窝是小鸟的家,还有哪些动物的家也叫窝的?(鸡窝、狗窝、蜂窝、老鼠窝)有没有“人窝”?(没有,人住的地方叫住宅,有时人们会把临时搭建起来的简陋的小屋,叫——(出示图片窝棚)这些“窝”的样子都跟什么很像?(洞穴)

涵泳2:“窝”不仅只是代表住的地方,还能和其他汉字构成奇妙的组合呢。(引申)吃的东西(燕窝、窝窝头)人身上的某些部位也跟“窝”有关联(酒窝、眼窝、心窝)。

涵泳3:把心窝这两个字换换位置,读什么?(窝心)见过这个词吗?知道什么意思吗?(心里不舒服,受了委屈)。

涵泳4:这是什么?(出示小猫)它们是猫妈妈一胎生下的兄弟姐妹。我们可以说(一窝小猫)。还可以说一窝什么?(一窝小猪、一窝小兔、一窝小鸡、一窝蜂)原来窝还能做数量词。

涵泳5:就“一窝蜂”的比喻义进行扩展,原来“一窝蜂”是指一窝的蜜蜂同时从蜂巢飞出来了,现在也会用来比喻很多人同时去做一件事。

师:同学们,不管“窝”的用法怎么变化,都是由什么意思变化而来的?生回答(洞穴)

需要关注的是,无论怎样的涵泳,字的本意不能丢,教学的目标要明确,拓展是为了完成识字目标服务,天马行空的漫天思维,对于识字教学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2.“一字多音”的义项抉择

如在苏教版第八册《鸟语》一课中,“尽”是多音字,在教学时发现经常有学生分不清楚该选择何种字音,为了突破这个识字教学的难点,可以从多音字义项的选择,进行教学环节的改进:

师:(出示PPT“尽”)这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学生说)

师:在这个词里面应该读“jǐn”还是“jìn”呢?请出字典朋友来帮帮你吧。(学生查字典)

师:“jǐn”在多少页?“jìn”在多少页?(出示字典上两个发音的意思)

师: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它的词意来确定,读一读字典里面的解释。现在你知道该读什么了吗?(生:jǐn管)谁再来读?(指名两人再读)

涵泳1:在字典里面“尽管”有两个意思,你们先找一找,再来读一读?

涵泳2:把这个词放入课文的句子中,谁再来读一读?(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所以,尽管它的嗓音……”)

涵泳3:课文中的这句话,你觉得“尽管”是什么意思?(学生选择字典义项①连词,纵然,即使)

识字教学中关于多音字的字音辨析时常发生,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把原本只注重“通过字的义项选择读音”的方式,涵泳拓展为“把字放入一定的语境中选择义项”。学生所获得的不只是一个点上的学习,而是从字音、字义上形成了一条涵泳拓展线,连成知识链接后,独立识字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广度“涵泳”:关注生本参与度,渗入主动识字的习惯

从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来看,不断改进识字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怎么养成?在“涵泳”中加强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可以提升“涵泳”的效果。

1.从“成人观”变为“儿童观”

在“涵泳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应该转变教者的思维方式,从以教师的想法和意愿组织课堂教学,变为从儿童的视角去识字。在学生逐渐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后,要尊重学生的识字意愿,遵循不同的识字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提出自己觉得比较困难的汉字,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比较简单的汉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习得。

2.从“教师夸赞”变为“同伴点赞”

“教师夸赞”远远不及“同伴点赞”的影响力,评价方式的变化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审美情趣,更能从评价中加强对生字的熟练掌握程度。

无论是随课文识字,还是集中安排在“识字”课中的生字,目的都是希望能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小学识字教学中包含“识字”与“写字”两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仅从“识字”与“涵泳语文”的关系入手,在点、线、面上对于识字“涵泳”展开了一些研究。其实,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遵循“便教利学”的原则,减轻学生的识字压力,使他们在认字、识字、写字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中国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涵泳多音字义项
认识多音字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认识多音字
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你会读多音字吗?
多音字也能出糗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例谈古诗词涵泳教学的三个层面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