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聚合研究——以吉林省D县农民画课程为例

2016-04-11衣健铭陈旭远

关键词:农民画农民农村

衣健铭,陈旭远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聚合研究
——以吉林省D县农民画课程为例

衣健铭,陈旭远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D县有关农民画现象的白描引发了我们对于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二者的思考,通过调查研究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提出两者互动聚合的机制,即: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是相互驱动、相互支撑的关系。分析机制背后的影响因素,为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聚合关系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农民画课程、农民画产业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希冀可以寻求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路径,理清农民画课程进一步的发展思路,最终实现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民画课程;新农村建设;地方课程;互动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曾描绘了典型的传统农村社会的生活场景。随着商品经济的影响,农村社会的许多特点不再那么明显,出现了很多变化。

一、D县有关农民画的白描及其引发的思考

(一)县域小城: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规模最大的艺术课”——农民画绘画实践课

作为吉林省中南部半山区一个缩影的D县,其县域小,幅员仅有2 521.5平方公里,总人口仅为40.8万(截至2000年底),其中农业人口292 404人,占人口总数的71.55%,历史上曾被封为“皇家鹿苑”、“中国民间绘画画乡”……2012年9月8日早7:30分,D县1 988名中小学学生手持画板、画笔等,在体育场内,D镇小学美术教师G宣布本节农民画绘画实践课的内容是:1 988人齐画D县盛产的梅花鹿。随后,同学们构图、上色。8:20分,G老师宣布停笔,请同学们举起作品,1 988幅农民画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一幅幅农民画作品下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热爱艺术的小脸,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大中华区主管现场认证,D县“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民画艺术课”挑战成功。

面对眼前景象,不禁疑问:如此县域小城缘何可以挑战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农民画绘画实践课是何课?县里为何如此多学生会画农民画?

(二)乡村一角儿:“农民画作者”——W

2013年5月的一天,在D县H村访谈中,村民多次提到一个人——俺村“一角儿”。“他就一种地农民,农闲没事的时候画画农民画,挺好的那老头,啥都会,多才多艺。挺大岁数,五十多岁那样,就在上面,一打听就知道……”(访谈N,药店老板娘)为了寻找答案,我向村民手指的方向前去。兜兜转转,当我来到一大门紧闭的村户门口,踏进院落直接进入视线的是两间瓦房,讶异于院落外观、陈设等与普通村户无任何差别,可走进去后却别有一番特色。里屋和外屋不足70平方米,一间好像是卧室,里面的炕上乱七八糟的堆放着衣物和被褥,角落里却整齐摆放着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的毛笔、颜料、涮笔筒等,另一间房内的墙、炕、桌上横竖堆放的都是一些已经画完的农民画作品和一些未完成的画作。

对此,我满是疑惑,D县的普通农民和中小学生都是通过什么形式学习农民画?D县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学习农民画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怎样?为了寻获以上这些疑问的答案,我决定以吉林省D县农民画课程为个案,分析阐释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聚合关系。

二、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聚合的内涵

对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聚合进行研究,首先就要明确农民画课程是什么课程,或者本文中倾向用哪一种课程观点来看待它,据已掌握文献还未有人对其概念进行明确界定。本文的农民画课程是在分析课程、理解课程基础上,重点研究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与聚合情况。因此,对于其界定来说,我认为它并非“农民画”与“课程”的简单结合。本文倾向于将它看成地方课程的一种形式,即借鉴地方课程概念对其进行如下界定:在国家美术课程实施前提下,针对本地区农民画资源现状而开发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的农民画动态课程及其体系,其目的使学生了解D县的农民画艺术,加强对家乡艺术、人文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为当地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发展而服务。作为农民画课程为特色的D县来说,其课程发生依托的农民画资源多分布于D县农民画发生地县、镇、村,以表现D县农村地区的农民生产生活、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基础资源的课程形式。D县的农民画课程最早是以师徒传授、农民画培训班等民间形式而来,发展到2000年D县以加强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民画产业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出发,出台一系列文件。2004年,D县校外农民画课程的雏形出现——L农民画学校开设的农民画课程,到2005年,D县出台文件要求全县中小学第二课堂设立农民画课程,标志着校内的农民画课程出现。可见,D县的农民画课程包含校内和校外课程两部分,但归结为一个就是D县农民画课程。D县提出的“农民画课程”,是从其农村区域教育层面探索适应并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村课程体系。也就是说,把D县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农民教育结合起来,成为农村地区特色发展的最有力资本;与农民画教育传承结合起来,让D县农村中小学生成为农村本地农民画艺术传承的引擎。D县经过多年“农民画课程”的大胆创新,一个适应区域农村实际生活、教育、文化的课程形式在D县一点点显现出来。

对此,我们可以看到,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使接下来对于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论述更能顺理成章,我借鉴卡西尔(Ernst Cassirer)从关系的角度来检视其发生的联系。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两者互动、聚合的关系研究,是指在“场”域内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在存有比较广泛的内在联系基础上,二者是互相协作、互相促进的动态建构过程。一方面,在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场”中能充分发挥农民画课程对其的带动效应,使农民画课程与其“场”中所培养的农民、中小学生及其农村艺术产业发展达成未来利益共同体。通过对D县本地区的农民画艺术资源的利用,促进本地区“场”域内新农村建设全面和系统地展开,进而间接地促进“场”域内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解决,达到以农民画课程的发展促进本地区农民及中小学生对家乡农民画的了解与未来的从业意愿,从而来促进“场”域内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以本地区“场”域内的新农村建设为发展平台,利用本地区“场”域内逐步完善的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民画课程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提供硬件设施和人力条件,最终实现本地区“场”域内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画课程的和谐、共赢。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聚合,不是简简单单片面上的联合或各自单方面的参与,而是二者双向和谐的互动,是建立在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内在联系上的和谐的互动、互通与聚合。本地区基础教育“场”域内“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聚合”要求本地区的农民、基层政府部门、中小学校、社会组织等紧密行动起来,共同为“场”域内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提供支持,这是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两主体互动、聚合的焦点。

三、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聚合机制

D县作为“中国农民画”三大画乡之一,其“场”域内有悠久的农民画资源,特别是近年民间艺术品市场对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农民画作品青睐,以及D县对于特色的农民画文化产业的积极推动,间接地使作者创作农民画的基础——农民画课程的蓬勃发展,从经济、民俗文化、教育角度出发对本地区“场”域内新农村建设有一定驱动作用。同样,新农村建设又会推动本地区“场”域内农民画课程的发展。从而形成“场”域内以D县特色的农民画课程带动其新农村建设,以D县的新农村建设促进“场”域内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互动聚合机制。图1是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聚合机制的发生图:

图1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聚合机制的发生图(一)D县农民画课程对新农村建设的驱动机制

首先,农民画课程的开展,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农民的农闲生活,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稳固向前推进提供了大好时机。

D县开展的校外农民画课程培训,把热爱农民画的业余作者集中到D县、镇文化馆的培训班,邀请当地的农民画家进行教授,或直接来到农民画培训基地、学校运用业余时间学画农民画。这种课程开展让其真正会动手画农民画,培养更多的农民画作者,为农村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吸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2002年,D县农民画作者中,农民占45%,中小学生占15%,中小学教师占13%,文化馆、站创作员占10%,其他职业占17%[1]531。D县当前对于农民的作品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推动了D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从而真正增加了农民的额外收入。D县X教研员看着画展中一幅本县农民的作品说:“通过校内、校外形式的课程培训,老百姓承认你农民画了,现在农民画还可以卖钱,咱们现在有很多农民画可以卖钱。一张画最少可以卖个三、五百的,好的卖个几千块,像这样咱们县的农民有的是啊”(访谈X教研员)。同时,D县尝试为艺术游客提供农民画文化体验游等系列服务,提高农民画产业的附加值,可获得一定收入,还间接地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稳固向前推进而服务。从游客的关注趋势发现,部分游客的兴趣开始从游山水向艺术文化转变,这为拥有丰富农民画地方资源的D县带来了发展新农村经济的窗口。D县相关人士曾提出构想:“在江城公园对过规划建立一处农民画画家村,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寒葱顶、横道河等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地方开办画廊。”[2]可见,D县通过农民画课程的开展,农民画从业者得到了系统性的储备,优化了当前县镇非农化焦点问题的调整,使D县农村地区由平常单一的农耕经济逐渐转向多角度发展,进而为将来D县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时机和动力。

其次,农民画课程的开展,促进了农民画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间接地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我国于2005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通知,文件中提出要进一步对农村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有序地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着力发展各农村地区的文化特色。近年来,D县一方面开展以成人农民画培训、作品签约制等为宗旨的校外农民画课程,建立了慧鑫胜泰文化传播公司的农民画产业园、L农民画艺术学校等社会性质团体,长期向农民宣传农民画、对农民进行创作培训技法等。另一方面开展面向中小学生传授农民画的校内农民画课程,建立农民画校本课程、农民画第二课堂、兴趣班等,对中小学生传授农民画绘画的技巧、方法以及传承的感情等。D县的农民画课程,提高了本地区“场”域内的农民及中小学生对农民画传统艺术的浓厚兴趣和从业意愿,使其更加关注家乡的农民画艺术的传承,进一步激发了本地区“场”域内的农民自身对于家乡的热爱感,再加上D县对于农民画经济利益的宣传和政策支持,使得农民画得到重视和欢迎。可见,D县的新农村建设在关注农民画这一艺术形式传承的同时,还注重发挥了本地区“场”域中校内、校外农民画课程对D县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

最后,农民画课程的开展,促使农民个体素质得到一定提高,为本地区新农村政治、社会建设进一步和谐地发展提供动力。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以下要求:“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3]。对此,各省市辖区的农村都加快脚步建立“场”域内多种社会属性的农民、农村技术培训模式或机制。D县农民画课程就是其应运而生的产物,可以说农民画课程是新的思想观念的“催化剂”。通过农民画课程在D县农村地区校内、校外的开展,使得本地区“场”域内农民的个体素质有所提高,农闲时部分农民懒散、嗜赌的风气得到进一步的减少,D县的社会环境有改善。D县农民画课程及农民画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场”域内农民个体对于文化的意识,促进了D县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访谈D县的农民画艺术家L2时他的回答也印证了以上论述,他说:“其实吧,这个农民画吧对新农村建设还是很有作用的……画画吧它至少不会出去乱打架,再者有一些农民画画,一个他不去做别的事,比如说赌博、聚众闹事,另外呢它还带来了经济效益,所以说这样行为挺好……”(访谈L2)。随着D县农民画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和落实,D县的农民及其中小学生不但是农民画作品的直接创作者,也是本地区“场”域内农民画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推动者。通过校内、外整体的农民画课程学习和培训,使当地农民创作的作品贩卖得到经济利益进行分享,对县镇农民画发展的相关建议进行讨论和参与制定,能够更公平地分享所获得的政治与经济权利,对建立本地区“场”域内农村的民主政治体系及其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作用。

(二)D县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画课程的支撑机制

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指导以及资金、师资培训等为农民画课程的开展提供支持。

农民画课程的开展关键在D县对于农民画相关政策规划、资金、农民画师资等的问题。多年来我国颁发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各农村地区农民的补贴、税负等出台一些有效措施。对于D县来说通过农民参与农民画产业发展提高其日常收入,尽量减少其各方面开支,在客观上为本地区“场”域内发展农民画产业、农民画课程等相关方面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特别是D县近年来积极筹备、多次召开县级层面上的农民画艺术节,结合本地区“场”域内的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编制了D县农民画从业作者的未来规划,制定并下发了农民画、农民画课程等相关通知、文件,如:《D县鹿乡文化综合系列开发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画发展的实施意见》、《农民画人才奖励办法》等。这些政策、规划文件很大程度上给农民画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政策、资金、师资的支持,有利于农民画、农民画课程等相关产业的进一步系统地开展,有利于“场”域内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消费观念转变、艺术作品市场需求多样化等市场方面的拉动,为农民画课程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外力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切实贯彻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中央的农村工作会议于2005年12月召开后重点提出,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地区。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民画课程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如:D县L农民画学校的开设,县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发展农民画事业、开展农民画课程对农民进行培训等。同时,艺术作品市场的拉动也是支持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要素。根据统计材料,当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从2001年6 860元增加到2013年的29 547元,并且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均较上年下降[4]。随着农民经济消费观念的转变和艺术作品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城镇居民的家庭收入所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连年下降,而对于艺术作品、休闲等方面的支出则是逐年递增,其中,农民画艺术成为大众越来越关注的艺术之一,从D县农民画销售情况可以发现,“农民画作为商品艺术,始于1993年。此前画品偶有零星售出,大多为展会酬金或报刊稿费。2009年,D县农民画销售额达200万元。2013年D县农民画销售额已达到1 500多万元。”[1]540

可见,新农村建设和艺术作品市场的拉动,改善了农民画课程开展的基础设施和其他支持要素,提高了农民画产业的可进入性。

四、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聚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D县“场”域内的农民对于农民画课程的参与意识和认知程度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本人曾围绕D县“场”域内的农民对农民画课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度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本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农民画艺术、农民画课程的价值是充分认可的,被访者中多数对D县“场”域内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画课程之间的关系表示认同。可是部分被访者对二者的认知程度仅仅是耳闻,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区域不均衡性,而且对于二者关系的不确定性比较明显。基于当前对于农民画课程和新农村建设的认知现状,致使农民对农民画课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也是参差不齐。其中有一部分被访者对二者关系这一问题有想一探究竟的兴趣和自身独特的见解,这一部分被访者期望自己和孩子能够将来有机会参与D县农民画艺术、农民画课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D镇超市老板H说:“学校都有美术课吧,多给学点有用的,别整那些没用的,整点实惠的,教教孩子学点农民画了,……这别的东西电脑全能代替,就这农民画它代替不了。如果有时间我都想学学画一画。同时,对咱们现在农村的新农村建设也是有好处的”(访谈农民H)。在访谈中也发现,部分被访者对待此方面问题较被动,这部分被访者认为自己在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农民画课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没有那么大作用,仅仅是耳听上层宣传号召而已,对于D县在农民画产业化发展、中小学开展农民画课程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都是耳听知之甚少,对D县组织的农民画相关活动也仅仅是粗浅了解,实际参与其中的并不多。但是他们脑海里都存储着大量的农民画技艺情趣和生活记忆,一旦激活,很容易调动其学习农民画的兴趣,激发其传承和保护农民画的积极性。

(二)个别校外农民画课程其培训内容对农民画作品展现的原生态文化的驱使性破坏

农村将其原生态文化作为其本地区“场”域内新农村发展的基础驱动力时,在其发展中会不自觉地出现一种经济利益驱使性的破坏现象,即个别的校外农民画培训班中教农民怎样迎合城市人的口味去临摹一些商业化的、非农村原生态文化的农民画作品,以出售临摹商业化农民画作品为名义的经济利益驱使性破坏。在本地区“场”域内的一些传统农村原生态文化逐渐被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商业化所取代。如表现农村原生态生活的画作,透过经济利益的驱使针对城里买画人的品位、嗜好加以改编和创作,或全然不顾本地区“场”域内的农村原生态活动,一味地奉承和迎合买画人的品位,对农民画作品的内容或表现手法进行虚假地、病态化地改造。目前这是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如果缺乏对待农民画艺术传承与保护的可持续进一步发展的思想和意识,盲目地跟随某些农民画作品超卖的经济利益的驱使,那么,本地区“场”域内的农村原生态文化,甚至是有待传承和保护的农民画艺术、课程就会渐渐失去原生态民俗文化和农村社会历史的魅力。农民画不等于农民画课程。故而,农民画课程必须严肃对待与农民画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不能固守为经济而艺术的思想,回避农民画本体的特点以及本地区的社会现实。因此,当前个别校外农民画课程培训内容出现的一些差池,也成为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五、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聚合发展的建议

(一)以农民画课程、农民画产业化发展,促进“场”域内的新农村建设,正确处理各主体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本地区“场”域内各主体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重要的是处理好“场”域内农民画艺术、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因为,从“场”域内农民的生活质量来论,一方面,本地区“场”域内其农民的整体年收入水平,以及农闲活动等与其传统的、名声远扬的农民画艺术诉求有莫大的间接关系。另一方面,“从策略上讲,在社会的变迁和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已经让村民看不到传统文化对自己生计有直接意义的时候,如果从精神的层面要求他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不现实的,这个文化保护必须首先和他们的切身利益相结合,通过利益驱动才能实现”[5]199。同时,要积极组织本地区“场”域内的农民和中小学生积极投入到农民画课程的开展中,探索多种形式使农民能够深入到其原生态样态中去感受、理解,充分运用校内外农民画课程中的采风活动,充分感悟身边的农村原生态生活环境及本地区的“场”域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采,用手中的画笔来展现农村特有的时代风采,这样才能真正地积极促进各主体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互动和聚合关系。

(二)完善农民画、农民画课程的政策支持体系

着眼于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互动聚合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农民画、农民画课程的扶持政策。D县在继续对重点农民画课程示范学校实行资金扶持的同时,对其在农民画课程基地认证、农民画培训班配套硬件设施建设、农民画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投资予以补助或奖励。大幅度增加D县各镇、村扶持农民画产业化专项资金,对参与农民画、农民画课程相关活动,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大、效果明显的个人或集体,予以支持。对农民画课程示范学校优先进行扶持,发挥示范作用。同时,要制定出台一些新的农民画课程支持政策,包括农民画集中销售、农民画主题画展、小升初农民画奖励措施等方面政策,引导农民和在校学生参与农民画课程的学习,间接促进新农村建设。

六、结语

D县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聚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D县的农民画课程要立足于本地区“场”域内的农村人文生态,立足于农民画课程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立足于农民画课程内容表现的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才能真正地推动D县“场”域内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于中小学的特色课程而言,只有将本地区“场”域内的农民画课程借当前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之机,通过基层政府、教育部门号召支持下开展有效的传承与创新途径,完成农民画课程本身的民间特色性的重塑,才能成为“场”域内农民画课程与新农村建设聚合互动发展的软动力。唯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传统开拓未来,也才有更大的信心期盼D县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画课程的发展有着美好瑰丽的明天。

[参 考 文 献]

[1] 东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东丰县志(1986—2002)[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2] 团东丰县委.东丰——中国农民画之乡[EB/OL].http://jl.gqt.org.cn/dfx/ftrq/200903/t20090331_207451.htm,2009-03-31.

[3]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2014-02-24.

[5] 陶立璠,樱井龙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何宏俭]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of Peasant Painting Courses and New Rura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peasant painting courses in D County of Jilin Province

YI Jian-ming,CHEN Xu-yuan

(Faculty of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The line drawing by the peasants in D County has made the author refl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sant painting course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fter survey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easant painting course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D County,the author has proposed a mechanism for their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which means that they should impel and support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the author has also offered some feasible advice on their relationship. To be more specific,the development of peasant painting and relevant industry should push forwar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Further efforts should also be made to handle their relationship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supporting polic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feasible path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further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peasant painting,thus realizing the intera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asant painting course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unty.

Key words:Peasant Painting Course;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Interac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1-0151-06

[作者简介]衣健铭(1983-),女,吉林四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陈旭远(196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068)。

[收稿日期]2015-07-18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1.030

猜你喜欢

农民画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金山农民画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