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孩子告别告状

2016-04-10朱培垓

新班主任 2016年11期
关键词:打小报告班务日志

□朱培垓

引导孩子告别告状

□朱培垓

低年级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老师,小明踩了我的脚。”“老师,小华骂我。”“老师,小红弄脏了我的作业本。”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一桩桩、一件件小事,令老师应接不暇,疲惫不堪。

过度安抚,可能助长告状之风蔓延;严令禁止,又影响孩子负面情绪的消排,也不利于教师多方位、多途径了解孩子,并及时化解矛盾。更重要的是,“打小报告”的行为会让孩子滋生斤斤计较、心胸狭隘、猜疑忌妒等负面心理,影响人际关系,妨碍良好交往。班主任应该如何科学引导,帮助孩子告别告状?

召开微主题班会

每逢接手一年级,我都会在学期中途组织召开一次“少告状,多点赞”的微主题班会。

班会前,我偷偷录制了“告状视频”。班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播放这些视频,孩子们常常深感意外,面面相觑,继而指指点点,捧腹大笑,当事的孩子更是脸有难色,不好意思。接着,组织孩子们讨论,让他们认识到告状会给老师、同学和自己都带来不良影响,只有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和谐相处、共享快乐。最后,引导孩子们将告状“变个脸”,变成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对同学点赞:“老师,今天昊宇借给我橡皮擦,我要谢谢他。”“老师,今天我不小心撞到了浩南的头,我说‘对不起’,他不怪我。我要为他点赞。”

微班会课后,我利用每天放学前的十分钟夕会时间,让孩子们互相点赞,彼此欣赏。慢慢地,“告状”的孩子明显减少。班级生活日益和谐,同学关系日益融洽。

孩子,写出你的委屈

家庭出身、成长经历、天赋秉性、兴趣习惯、社会背景都存在差异的几十个孩子同处一个班级,总会出现一些碰撞,产生一些纠纷。而很多的碰撞与纠纷其实都不算事儿,一般不需要老师出面处理。他们之所以告状,有的是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有的是为了找机会和老师说话,有的是觉得受了委屈,找老师倾诉。换一个角度看,孩子们其实是在寻求一个倾诉、发泄的渠道和途径。既然如此,何不让学生把心中的委屈写出来?

我在班务日志上开辟了“我有委屈”专栏,专栏顶行写着“孩子,写出你的委屈”。我告诉孩子们,谁有什么委屈不用到办公室找老师,只需要把委屈写在班务日志专栏里就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老师会每天查看,每个孩子的诉说,老师都能看到。

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借助专栏这个桥梁向老师反映情况。其实,书写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很多孩子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享受集体生活。

学会正面沟通

《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明确指出,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

不管是直接向老师告状,还是在班务日志专栏里写委屈,都是“和另一个人谈”,都有抱怨之嫌。长此以往,不仅会纵容孩子成为爱抱怨的人,而且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

所以,在了解矛盾与纠纷的性质、程度,并预测孩子有能力自行化解的前提下,我除了表达共情“我理解你的心情,肯定不高兴”外,更会认真地给出建议:“你找那个让你不高兴的人进行沟通,直接告诉他:‘你这么做,我很不高兴,希望你下次不要这么做。’”

让孩子学会与他人正面沟通,孩子将会减少对他人的抱怨与指责,并习惯通过主动跟对方正面沟通,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就不会再依赖于告状。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上车湾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打小报告班务日志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扶贫日志
12星座打小报告的杀伤力指数
游学日志
浅谈如何做好聋生班务管理
糟糕,被打小报告了!
十二星座校园“奸细”
星座谁爱向老师打小报告
小班务 大精彩
爱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