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言文分离,到言文并举
——以《白洋潮》教学为例

2016-04-09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白洋观潮大潮

张 莹

从言文分离,到言文并举
——以《白洋潮》教学为例

张 莹

以沪教版《语文》七年级课文《白洋潮》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展示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的独特价值,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温度。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借助“言”与“文”的互应互通,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触摸文本的核心价值。

言文并举 表现力词句 情感变化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虽然从起始年级就有所涉猎,到了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多篇文言篇目,但他们面对文言文依旧存在畏难情绪。字词的障碍、年代的久远、作家的陌生、理解的差异,都会成为学习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和深入到文本中。

《白洋潮》一文,作者张岱紧紧围绕潮水的壮观之美,不仅按照由远及近、从弱到强的顺序写出了景色的层次变化,而且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数词、动词、喻体,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白洋潮的特点。同时,作者多处表现出观赏者的心理活动,围绕一个“惊”字,呈现出波澜起伏的情绪,也突显了白洋潮的壮观。可见,作者不论是描景状物,还是铺垫烘托,都是为了凸显白洋潮的特点,表达由衷地赞颂之情,让读者深切地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本案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文本独特的价值,设计多样且高效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来,进而实现学生透过文言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情绪波澜中体悟词句的表现力,言文并举地学习文言文。

一、案例描述

(一)教学环节一

教师:通过预习张岱的写景散文《白洋潮》,请说说作者笔下的大潮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7:我感觉他很得意的,就是很多人都没看过的潮水,“我”却看到了。这潮水那样的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其实是对白洋潮的赞美。

教师:这是从潮水的特点来谈出的感受。

学生2:我看这潮惊心动魄。

教师:这是从观者的体会来谈读者感受。

分类概括学生回答的角度,初步奠定景物特点和情绪变化两条教学路径。

热核聚娈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只是要求的反应温度更高(克服核间的斥力),需几十Kev,密度要求更高(1014/m3粒子),(因反应切面只有一到几巴),又要高温、又要高密度,在工程技术上很困难,采用了许多加热的方法,其中主要是用磁压缩来满足以上条件。由于逃逸、辐射很难实现“自恃反应”。

(二)教学环节二

细婆把热干面端到阿里面前,见阿里发呆着,便一直伸到他的鼻下。正大口吸气的阿里,突然闻到芝麻酱的香味,精神为之一振。

教师: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是如何读出来的?

教师:既然作者在观潮之前和观潮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已经如此明确了,为什么文章结尾处还要问“何耶”?这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受?

[多媒体屏显]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鹅。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小鹅。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Festival Tourism in Recent Ten Years based on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word Analysis___________________MIAO Hongjiao,YUAN Yazhong,ZHANG Si 45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飞。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惊飞。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多媒体屏显]

[小组讨论]

学生2:我觉得作者是有些害怕。他说“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把潮水比喻成狮子,而且是奋力争抢奔跑的狮子,挺吓人的。

5)TIPSS支架:主要为镍钛合金类支架,与MRI兼容。早期,部分为不锈钢支架。行MRI检查时,不锈钢类支架在植入部位及附近可能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这句的数词、动词、喻体,通过逐层叠加的朗读方式,演示感知动态情境,感受此刻作者的心情。

学生5:不一样的,开始作者对观潮这件事是非常失望的。因为他来看潮,却总是看不到。

在确定线段图是最简单、形象的表征方式后,教师再追问一句:画表格和画线段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将两幅图叠在一起(如下图),学生发现两者都清晰地表示出了每段的数量和对应的单价,由此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段计费问题的几何模型。

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组织学生小组接龙翻译句子,关联前后词句理解句意,朗读体会作者感受。对比“小鹅”句的数词、动词、喻体,感受情感差异。

学生3:我认为作者是非常震惊的。他说“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就是说当时看得他都已经头晕目眩了,“惊”就是震惊的意思。

教师:这时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有了这种反应的呢?句中的“之”是指什么内容?

学生4:是“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多媒体屏显]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①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②炮碎龙湫,③半空雪舞。

圈划品读动词,表演作者观潮过程中视角的转化,补充句中①②③处缺失的主语,朗读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作者起初对潮水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与这三种情感相似吗?

试样断口的疲劳裂纹扩展区、钝化区(也称为伸张区)、延性断裂区以及二次疲劳区各呈现出不同的微观形貌特征[19,20]:疲劳裂纹扩展区和二次疲劳区微观形貌为纵纹,延性断裂区布满韧窝,钝化区为横纹。试样在受载后发生裂纹顶端局部塑性变形、裂纹钝化、局部开裂乃至全部开裂稳定扩展等,可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I公司的Quanta 650 FEG型)观察断口显微组织的方式进行辨识,图8为6个试样的断口形貌的微观组织。

我国后卫队员破紧逼防守乏术,是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上始终没能解决好的一个老问题。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失误,从位置上分析, 后卫的失误居首,失误主要发生在三分线区域。中、前锋的失误次数大致相当,分别主要发生在限制区以内和限制区至三分线区域。失误方式排序依次为持球(43)、传球(28)、运球(18)、进攻犯规(7)、时间违例(5)。

[多媒体屏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分析,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0.05,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P≤0.05,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岁岁如之。

品味词语“实无”“岁岁如之”,朗读体会作者矛盾的心理活动。

随着海岛旅游产业的悄然兴起,为了扩展业务与提升用户体验,电子商务等相关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多逐渐融入到朱家尖的各个景点,景区对于高新技术驱动下的旅游产业非常向往,朱家尖东沙社区东荷嘉园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园来发展旅游产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3]。

学生1:我觉得作者观潮时很欣喜。从“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一句能够看出。他把潮水比作小鹅,就比较活泼可爱;又是在展开翅膀飞奔的小鹅,富于动感。我想,当时作者应该是十分欣喜的。

学生6:这是作者的惊喜。他很意外,之前年年去看,年年看不到。这次,偶然前往,却看到了壮观的大潮,他觉得特别的意外,所以是一种惊喜之情。

11月份内主要自然灾害是川藏交界金沙江滑坡堰塞湖灾害。11月3日17时40分左右,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10·11”山体滑坡点再次发生滑坡,造成金沙江阻断,上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堰塞湖。泄洪后,由于蓄积水量过大出现较大洪峰,四川、云南等下游部分沿江地区受到一定影响。据统计,灾害共造成西藏、四川、云南3省(自治区)10.2万人受灾,8.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400余间房屋倒塌,1.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5千公顷,其中绝收1.4千公顷;沿江部分地区道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损失较为严重。

学生1:大潮是宏伟的,气势磅礴。

联系前文,这里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虽以问句结尾,但志不在求解。启发学生揣摩“何耶”之意,朗读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小组讨论]

教师:其实,作者笔下这奇丽的景观,就是我国的浙江涌潮,其中以聚集在钱塘江周围的涌潮——钱塘江大潮最富盛名。它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其观潮胜地就是文中提及的浙江海宁。每年阴历八月十八,是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潮期,文中也提到作者观潮就是在八月。但张岱全文未提“钱塘”二字,特地命名其为“白洋潮”。历史上,也只有他是这样称谓的。纵观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命名这潮为“白洋潮”呢?

(三)教学环节三

学生1:在白洋这个地方看到的大潮,所以叫“白洋潮”。

学生2:他是为了纪念这件事。因为实在太难得了,能遇到这样壮观的大潮,印象特别深刻。

学生3:是不是表达一种赞颂之情,所以不管它本来叫作什么,都把他看到的那次以地点来命名,表达对潮水的高度赞美。

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一种梳理全文、整体把握文本的学习经历。这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又是激发学生高阶思考的重要手段。

二、案例分析

(一)以文本为根基,实现“言” “文”并举

文言文教学的言文分离现象存在已久,先通译全文,再将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进行教学的模式屡见不鲜。然而,文言文有其自身的特点,文言、文章、文化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一个整体。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对《白洋潮》这一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认识到叙事、写景背后隐藏着作者内心复杂的情绪变化。从最初的年年期待伴随着次次失望,到吊唁之行偶遇大潮的迫切前往,再到观潮过程中的惊喜、惊惧、震惊,以致于观后抒发的感慨都是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由衷地赞美之情。观潮一事的一波三折,潮水的波澜起伏,与作者的情感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都可以透过文言词句的品读,咀嚼体悟。

(二)以学生为主体,搭建“教”“学”桥梁

结合文本的独特价值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基础。而如何将确定的教学内容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应充分尊重学情,搭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形成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

笔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给予学生深入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在教学设问的制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完全源于对学生情况的思考。

问题链设计:①通过预习张岱的写景散文《白洋潮》,请说说作者笔下的大潮给了你怎样的感受?②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是如何读出来的?③纵观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命名这潮为“白洋潮”呢?

第一个问题是导入,也是铺垫;第二个问题是核心问题,不设节点,随生而教;第三个问题是总结,亦有升华之意。问题的设置少而精,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留足空间。

策略选择:圈划品味、关联比较、分析品读、演示感知、归纳概括。朗读策略:逐层叠加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渐进叠加朗读、比较品味朗读。翻译策略:小组接龙翻译、补充主语翻译、动词锤炼翻译。

手稿中,除了画,还有一部分是文字手稿。内容多为李铁夫自己的诗词、楹联创作,少数是抄录他人作品。部分手稿因为几幅合裱在一起,账本登记中只给了一个藏品号,所以有一个藏品号包含了数件作品的情况(如藏品“诗稿”为三个藏品号,实际共六幅作品)。

7.专家访谈。教师播放与企业客服经理的访谈视频,由企业管理人员讲授企业实际工作中处理客户投诉的正确方法。学生观看并通过“雨课堂”发送弹幕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是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谈论实际工作中处理投诉的技巧,更具有权威性;通过观看企业专家采访视频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企业实际工作中处理客户投诉的正确方法的认知,为今后的实习和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学生通过发送“雨课堂”弹幕的形式可以畅所欲言,提高与教师课堂交流的效率。

校园中心区景观 :图书馆是主校区景观双轴的交叉点,与其周边空间所构成的空间序列,形成了校园中心区景观,图书馆既是校园的建筑中心,又是校园景观的核心,校园形象景观的重点内容。

所有策略的选择,一方面是考虑学习词句核心价值的需要;一方面则是希望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作用。

张 莹 上海市闵行区曹行中学 201108

猜你喜欢

白洋观潮大潮
第五课:中国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
观潮
观潮
白洋湾山歌唱进幼儿园
钱塘江观潮
关于清明的回环诗
5G手机大潮即来
白洋: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清明遣怀二首
《神威启示录》系列报道四 大潮退去看“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