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

2016-04-07蒋文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蒋文明

摘 要: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通过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重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并制订了一系列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达到了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为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37-03

一、前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今后我国将探索“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即“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要在完善现代职业学校教育的同时,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2—2020)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表述更为具体:“推动各地在有条件的企业探索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试点,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学校和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和学生签订用工合同。企业和学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课程方案和实习实训流程。企业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统筹安排国家财政资金、企业职工培训资金用于学生(学徒)培养培训。”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同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从教育部层面召开专门会议予以推进,并提出统一要求,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动作,也体现了国家经过这么多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将现代学徒制作为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汽修专业自2010年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二、“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在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中,“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发展趋势,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也就是将实训、顶岗实习与教育、学习与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我校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就是以校企合作项目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多方面寻找改革利益共同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毕业生满足市场化的就业需求,同时满足校企合作项目中各汽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现代学徒制”的总体设计

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和汽车新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汽修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改革原有的培养模式,建立适应汽车工业及其新技术发展要求的“现代学徒制”。我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总体设计为:首先以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其次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目的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一)重构课程体系

以往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在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培养方式向企业输送的基本是半成品,学生的实用技能主要靠企业师傅传授,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较差,对自己的岗位定位也不准确,使学生需耗费较长时间选择确定岗位;为改变以往校企合作单一的状况,寻找符合企业、学生、学校多赢的合作模式。我校通过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同时在学校教学团队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共同努力下,进一步优化和重构了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典型的综合任务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处理。据此将汽修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为四个核心学习模块“汽车发动机核心模块”“汽车底盘核心模块”“汽车电气设备核心模块”“汽车快速保养核心模块”。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

(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是工作本位与学校本位学习相交替且有机联系,其人才培养基本特征是以企业为主、工学交替。在各核心学习模块中,我校根据汽修专业岗位能力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将企业典型的综合任务进行系统化分解,经过教学处理后形成核心学习任务,共分为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学年为第一阶段。在该阶段教学中,主要对通识素养课程、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进行学习,在学校的教学车间进行,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外的合作企业,进一步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并邀请企业专家讲解标准作业流程等,提前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相关内容,进而为第二学年做好准备。

第二学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模块实训”和“轮岗实训”,其中,两个月的时间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生产轮岗实训,以强化技能为主,为适应企业做好准备,并为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其余时间在校内的车间进行实训。通过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突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坚持知识与技能相互交叉,将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达到“知识与能力融合、讲授与实训融合”的教学情境,通过第二学年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但经历了不同的岗位历练,积累了实用技能,更使学生对汽车维修岗位能力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感受,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极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三学年为第三阶段。此阶段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第二年的“工学交替”学习,学生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中能够准确找到工作岗位,为提高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组织

通常由企业派遣技术熟练的师傅对学徒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徒选择和应用信息、知识的能力及实践能力。我校汽修专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企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实践。

1.灵活配置带徒师傅

在企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采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徒一师”的师带徒形式。认知阶段,采用一师多徒式,一般由1个师傅带4~6个徒弟;实训期问,采用一师多徒与一徒多师相结合的形式,通常在一个岗位上,由1位师傅带2个徒弟,每个学徒在所有岗位进行轮换实训,将对应不同岗位的师傅;顶岗实习期问,采用一徒一师的带徒方式,要求每个学徒对应岗位的一位师傅,完成课程学习。

2.以企业为主体完成课程实施

企业课程的教学以企业为主进行,例如,我校与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合作的汽车快保培训课程,在广州市大钟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进行的驰加学院汽车维修培训课程,主要包括:企业选派教师,安排教学时间、场地等,提供教学资料、教学耗材,并由企业完成课程考核。

3.建立校企共同考核模式

在企业课程中,以企业评价为主体;在学校课程中,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形成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兼顾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主要考核点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工作效率、操作流程的学习效果、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态度、与同事的合作态度、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对企业的贡献等。

五、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了校企联合招生与招工制度

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时进行,我校在完成汽修专业的招生工作后,各校企合作企业将根据其用人需求以及学生的意愿,将签署两份合同书,即与学校签署的有关学校学习时间、内容与毕业等方面的《学校、企业、家长三方协议书》以及与企业签署有关企业培训时间、内容与待遇等方面的《师傅与学徒协议书》,明确双方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与权。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也签署一份深度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的协议——《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通过三份合同(协议)和不断细化校企联合招生的各项规定及制度,有效地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利益,规范校企联合招生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方式,使这项工作得以制度化、程序化。

(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1.专任教师企业经验积累

我校每学期,根据专业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计划表,派专任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参与企业工作项目等实践活动。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到企业的不同岗位进行实践,积累企业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由企业考核推荐,选派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员为带徒师傅。我校对带徒师傅(兼职教师)队伍进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学徒数量、实习岗位要求,确定带徒师傅人员及数量。带徒师傅严格执行企业课程的相关标准,通过示范、指导、检验等环节,对学徒进行现场教学。

3.兼职教师执教水平提升

通过企业现场教研活动、研讨及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我校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把教研活动设在企业工作现场,在工作现场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企业工作难题研讨,通过边研讨边实践的形式,提高兼职教师执教水平。

(三)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1.建设校内仿真专业实训车间

我校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的专项建设经费和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的支持,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参照汽车“4S”店的模式,建立了初具规模、高标准的汽修车间。目前,已经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发动机、底盘、电气和整车综合实训区,在实训车间建立了五个多媒体教学区,为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建立“校中厂”

建立“校中厂”,组建冠名班,稳步提升校内实训教学的质量。在校内,通过充分利用我校汽修车间的场地优势和壳牌(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生产性教学设备与先进的汽车快保技术,建立了“壳牌汽车快保中心”实体店,将真实岗位搬进学校,对内承担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教师培训与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对外承接汽车的快保业务。组建“壳牌”冠名班,在新生入学后,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拔若干有意向的学生组建“壳牌班”,“壳牌班”教学计划由学校与壳牌共同制定,授课教师由学校教师与企业讲师共同担任,并安排学生每学期1个月的企业实习期。“壳牌班”结合了学校教育与“壳牌快保”项目培训的优点,通过壳牌快保中心的实训、实习使学生在岗感受企业文化与岗位需求。

3.建立“厂中校”

由我校投入100多万元的专项实训设备,广州市大钟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和广州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场地与技术支持,共同建立了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主要用于开展实训教学、师资与员工培训以及产品研发与生产等,把以往单纯消耗性的实训实习内容,变为了真打实干的生产性实习项目。同时,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汽车快修标准等。通过实践基地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生产性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效果。

(四)校企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和开展项目研究

我校与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大钟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了《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和《汽车快保作业规范》等多本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并制订了相应的课程标准。还共同申报了2014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重点教育研究课题《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DJY-2014-B-a027)。

我校与广州合赢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2013年度改革创新项目之一——《汽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及资源库建设》已经通过了学校改革创新项目评估小组的评估验收,并成功申报了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试点立项支持项目——《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的资源库将复杂的技能教学细化、简单化,并一一落实到具体的过程和内容上,配以友好简便的操作程序,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自主使用,可以非常轻松地通过教学资源库操作界面找到所需的教学项目与相应的技能内容。不仅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库用于有效的技能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实现自主学习,而且校企合作单位还可以将这一资源库用于员工培训。

六、结语

汽修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因此,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和时代的新要求,应当加快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继续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应用,突出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充分利用各方优势,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汽修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继平,张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探索现代学徒制[N].中国教育报,2010-03-28(2).

[2]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关晶.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R].上海师范大学,2014(23).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