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6-04-07农海洪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提问语文课堂艺术

农海洪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 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68-02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材每课的课后问题备课,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回答,只要学生的回答与本课内容无关就被“一棍子打死”,因为教师追求的是“统一答案、标准答案”,不能让学生有“无理取闹”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启发学生思维,调节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提问题,把其对问题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求知好学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提问要抓住契机,激活思维

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技巧是教学的“润滑剂”,能令教师的提问趋于圆满,如以教师提问为主体的发问技巧、待答技巧、助答技巧、奖励技巧等,是教师基本功与经验的结合,有些教师没能抓准提问契机或提问语言过于简单,往往抓不住教材突破口,给学生留下“悬念”,而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笔者曾听一位教师在一节研讨课中说得最多就是“他说的是不是……”“……说得好不好”“……对不对”等,这些话语的重复运用使课堂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学生的思维仅限于“好”或“不好”,这样的教学显然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大打折扣。笔者在讲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提问:“刚才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有的学生说:“我读懂了那株榕树长得很茂盛。”有的学生说:“我明白了那株榕树上栖息着很多鸟。”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知道了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笔者及时表扬道:“你们读懂的内容可真多,说明你们读书都非常认真,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几个学生急于回答忙站起来说:“这儿为什么是鸟的天堂?这里到底有多少只鸟?”“为什么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个平时不太主动回答问题的小女孩也站了起来:“这篇课文给人感觉很美,作者在写作上用了什么好方法?”在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设问“你读懂什么”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再用“你还想知道什么”留给学生“悬念”,不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最后总结道:“这么多的问题都值得研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好吗?”笔者没有千篇一律地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点怎样”,避免了学生为回答问题而忙于寻找答案,身心疲惫地去听课,而是通过富有技巧性的提问,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转变为主动的“学问”,学生的回答并非都是标准答案,但是只要学生带有创意性的思维,笔者都及时给予鼓励,注意收集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信息,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语文学习之妙。

二、课堂提问要变中求异,深化理解

美国学者韦伦指出:“尽管在关于问题的效用研究上存在着相反结论和不同观点,但大多数研究者、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会同意西方学者德加默的主张,即‘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们如果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征求意见,询问他们是什么因素对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的回答将会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课堂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提问的艺术。教师的提问应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以及认知能力出发,有的放矢,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因此,教师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创意,有一定的思维负荷,生成思维的驱动力,以此推进有效课堂中的交流和对话。教师提问题时应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比如提问“‘杰出是什么意思”,学生会根据词典或字典一字不漏地把“杰出”一词的概念读出来,这样从字面理解了“杰出”为“才华出众”之意,但其真正的意义和内涵却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应当这样巧妙设问:“对于文中的‘杰出一词,你可以参照某个人物来说吗?”学生展开讨论、对比,将“杰出”一词的严谨性、意义之深刻印在脑海中。此外,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给课文分段,写段意,概括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意图上,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书本与生活相结合,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笔者听过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匆匆》这一课,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过了一会儿,教师说:“来,与大家交流交流你的真正感受吧。”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我从‘影儿‘闪过这两个词想到:我们稍不注意,时间就从身边流逝了,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多学点知识,后悔就来不及了。”教师也感叹道:“说得多深刻呀!作者抓住生活小事刻画时间在不停地流逝。你们也能说一说‘日子在不经意间流逝的句子吗?”一名女生很自信地说:“当我和朋友玩耍时,时间就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另一个同学抢着说:“下课铃声响起时,时间就从铃声中跑开了。”教师接着说:“‘溜‘跑,读着这两个字你们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表示都很着急,有点难过。这样的提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匆匆》这篇课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深刻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三、课堂提问要深入浅出,变难为易

课堂提问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问题过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过易,则有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巧设问题,一些课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当前的生活相距较远,学生很难理解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降低问题的难度。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先展示自己去北京旅游时拍摄的圆明园相片,再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然后提问:“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圆明园,为什么现在变成一堆废墟,是谁把它给毁灭的?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触最深?”学生边读边做记号,有些学生愤怒地说:“那些侵略者太可恶了,又烧、又抢、又杀!”面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笔者抓住不放:“能谈谈你的体会吗?”学生情绪激动地说:“那些侵略者杀死了我们很多中国人,烧毁很多村庄。”“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为了不让‘火烧圆明园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让学生没有产生隔阂感。笔者又回转话题:“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为什么?是不是作者写错题目了?”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明白了作者这样写作起到反衬的作用。可见,教师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仅靠一两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者站得高、眺得远,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把难问题分解成容易理解的小问题。学生解决了问题心存成就感,学习语文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负担。

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使语文课堂形成了乐学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提问语文课堂艺术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纸的艺术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