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的思考

2016-04-07农艳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体积

农艳

【关键词】练习设计 有效性

高效课堂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65-02

高效课堂不只是行云流水的教学编程,更应是精讲精练的载体,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信心得到提高,认知得以被激活,兴趣得以被激发。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要解析透教材的编排意图,厘清知识脉络;二要吃准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储备和经验积累;三要精准设计,力求灵活跟进,形神兼备,给学生以视听冲击和心灵震撼;四要立足当下,有助于学生认知建构,更要谋划长远,着眼于学生智能的培育与积累,着力于数学素养的积淀。在此,笔者结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整理复习课的练习设计把握,以及以此促进学生认知内化、有效建构、灵活运用等方面素养的训练,谈三点粗浅的认识。

一、唤醒认知单项练

知识需要不断地锤炼,需要不断地被激活。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记忆与时间的对应规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科学地运用规律,努力地运用练习这根杠杆克服认知建构中的缺陷,通过教师的精准设计、灵活跟进,有效地规避在新知学习初始阶段的遗忘面广、量大、速度快的现象。因此,教师要设计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唤醒认知、激活认知,并促使学生在运用和分析解读中进一步领悟知识、深化理解、促进记忆。实践证明,有目的的单项训练,不仅能厘清认知脉络,还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信心,更能深化认知,科学建构,发展数学思考,积累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能提高记忆效果,有效地纠偏,及时地纠错。

如,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安排专项的训练,旨在唤醒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圆锥的体积和相关知识,起到激活认知,促进记忆的作用。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练习题:

(1)一个圆柱状的积木,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5厘米。在它的侧面刷黄油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状的积木,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通过类似的专题训练,明确了目标任务,避免了不必要的干扰,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知识基础性强的特点,学生没有压力,所以能够满怀信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交流反馈中唤醒认知,深化理解。单项训练有效地复习了知识、凸显了基本要点,使知识点更加清晰地存储在学生的记忆中,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指向知识的关键点(重点解析底面、高都一样,但二者的体积却大相径庭,原因就是形体的差异)。因为思考的支撑,能够快速地达成训练、消化和记忆等多重目的。对比性训练,不只是利于辩解,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准知识点的本质,同时也利于执教教师对教与学信息量的把握,有助于教学行为的掌控,为巩固和记忆认知提供最直接的保障。

二、提炼认知综合练

数学是一个庞杂的认知体系,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让学习信息的输入、变换重组、存储、输出变得顺畅,就得让学生在提炼训练中学会融会贯通,并增强信息贮存的强度。因此,提炼式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比式、综合式的练习,使知识点的本质更加凸显出来,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使学生在训练中明晰知识点、把握关键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明晰相似、易混的内容,进而更准确、更科学地掌握知识的内涵。

如,在单项训练之后,笔者着力引领学生感悟圆柱体积与面积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两种形体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如下的训练题:(1)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边长12.56厘米的正方形,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2)用一张长方形纸片,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制作成一个圆柱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⑶一块底面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高12分米的圆柱状橡皮泥,做成底面直径是8分米的圆锥体,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分米?⑷用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高15厘米的圆锥体容器盛满10次水,倒入到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状的容器中,水深多少厘米?

通过这样的带有综合运用性质的比较性训练,一方面要求学生细致地审题,积极探寻相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在引领学生较高层次地把握知识的架构,较灵活地运用知识,准确地把握形体中点线面之间的内在关联,找准其逻辑联系,科学地剖析两种形体之间的变换规律,利于学生从具体的练习情境中走出来,学会审视题目的变化,学会发现其中隐含的奥秘,并学会梳理、总结学习所得,将知识完全地融合于已有的认知之中,有效地克服了学习的浮华,科学地规避了思维的浅显性和表面性。综合性习题的设计与训练,更能激发学生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应认知的激活与加固。

三、丰厚积累拓展练

课堂的主角是练习,灵活激趣、提能增智的训练则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灵动,洋溢着智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编排、学情实际,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条件开放、问题开放、思路开放、结论开放的题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让学生在不同的追问中更好、更全面把握认知,丰富学生的感知,丰厚学生的积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探索积累丰富的经验储备。同时也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把握学习的意识,明白基本知识点是不变的,但与之对应的训练是千变万化的,进一步树立先思考后动笔的意识,并在具体的训练中深化这种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力,有效地发展数学思想,有利于有效学习的推进,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研究探索下面的一组习题,使其在分析思考中更好地建构认知,形成扎实牢固的知识链。

师:请看课件中的圆柱状积木(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5厘米),结合已学过圆柱与圆锥的知识,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1:我想考考大家对圆柱的基本特征的记忆,请说清楚圆柱的特征。

生2:请大家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并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

……

师:老师告诉大家,那些木屑的体积是50立方厘米,你能计算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吗?

生1:50立方厘米就是圆锥体积的2倍,所以圆锥的体积是50÷2=25(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25×3=75(立方厘米)。

生2:因为削去的体积是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体积是50÷■=75(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75÷3=25(立方厘米)。

师:研究得不错,那你能设计一组题目考考大家吗?

生1:我们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和是60立方厘米,每一种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生2:……

师:不错,请大家在课后继续研究关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实际应用问题。

上述案例承接着整个复习,尽管学生的设计与提问与我们前面的复习有重复之处,但笔者认为这不是累赘,相反的而应成为学生进一步回忆和巩固旧知的契机。同时将设计习题和考查同伴的权力下放,似乎有很大的风险,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无限惊喜。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解读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也给课堂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学生积极地参与、自主的活动都会使我们的教学增色,更使我们的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无形之中便提升了教与学的实效性。

科学的练习机制,始终能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一种开放态势,能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善待每一个提问,善待每一个解答。自我设计问题,让课堂更能贴近学生的需求,在学生搜肠刮肚时增强了学习的活力。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训练的不断变化,知识也如影随形地在扩张和融入,并在不断地重组。课堂演变为学生的自主研究、汇报的历程,学习的潜力必定会无形地放大,其思维的敏捷性、开阔性和创新性也会得到有效的训练,认知水平也随之跃升至一个理想的高度,数学学习也必然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优化练习历程,适时跟进,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始终流淌着人性的韵律。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体积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