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链接

2016-04-07陆瑾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艾叶粽子传统节日

陆瑾

【关键词】写作教学 传统文化

端午节 主题习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4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重视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学科性质所担负的责任,更是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使身心得到健康成长,视野不断开阔,笔者将写作教学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加强了学生们的生活体验、丰富习作内容,增进他们对端午传统节日的情感,激发学生们的表达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一、“访”出端午味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标志着一个民族的风格,凸显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展示着一个民族的追求。笔者首先让学生们去调查端午节的渊源、文化、习俗等,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美丽的端午之“窗”,欣赏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领略了一段段多彩的故事。例如,以下是学生徐××写《艾叶泡澡》的作文片段。

端午时节,艾叶沐浴是家乡的习俗,谁也不知道这是沿袭了多少年的传统。端午节前后,满山遍野鲜嫩的艾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此时的我心中不禁窃喜,似乎又听到了孩子们的戏水声和“咯咯咯”的欢笑声,因为马上要到为孩子们举行盆中洗艾叶澡的活动。为什么端午这天要为孩子洗艾叶澡呢?艾蒿习称为“艾”,可以入药。五月份的天慢慢开始变热,对人体有害的蚊虫较多,在过去很多地方一直沿袭用艾水给小孩洗澡治疗皮肤病的传统,大人小孩如果身体痛痒,就会取几枝艾蒿配以大蒜用水煎煮,用布洗擦全身消炎、驱风、止痒,而用艾水泡脚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用艾水洗澡、用艾叶泡脚,就是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快乐地成长。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都蕴藏着一则故事,反映了一段历史,体现了一种文化。学生们通过采访、调查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项目,带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无限的习作灵感,写出的作文让人耳目一新。

二、“吟”出端午韵

端午节前一天,学生们用最虔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节日的欢迎。在早读30分钟,笔者运用多媒体让悠扬的古筝曲在教室中静静地流淌。今天,负责领读的学生是张××,她神态肃穆、声音稚嫩而响亮,认真地带领大家朗读诗歌,教室里留下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诗歌朗诵如下:

端午怀古

假日龙门观海,碧草春城风卷帘。

又是一年中天日,小巷大城粽飘鲜。

白驹狂奔如逝水,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忘身陨今何在,空留离骚传世间。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早读接近尾声,笔者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手罗中旭的《渔家傲 忆端午》背景音乐,学生们跟着一起唱“杏园林/独樽酒,浇湿了/心口,闻鼓隆/浮水中,观舟楫/争渡,我站在江头,微风送/梅露,千年后/共思楚/离不同,花已动/情正浓,无意梦/暑中,听胡音/诵骚录,一弯月/怀古,漫漫路远修,瞬息间些许悲痛皆止于吊屈中”……学生们用吟诵诗词的方式迎接端午,并在习作指导课上谈心情、谈见闻,用自己的语言把新奇的体验、吟诵的感受展现出来。例如,以下是学生奚××的习作《别样的端午节》片段。

说到端午节,我们通常会想到赛龙舟、吃棕子等活动。可是,我们班的端午节却是另一番景象。早上的空气是那么清新,我激动地早早醒来,刚步入长廊,恬静柔美、古朴典雅的古筝曲就飘入耳迹。我加快脚步走进教室,教室的电子白板已经打开,幻灯片中央呈现四个醒目的大字“端午情怀”,右边一侧屈原忧国忧民的水墨肖像赫然出现在眼前。人差不多都到齐了,值日班长带领着我们吟诵起端午诗歌。音乐缓缓流淌,同学们的声音平和而恬淡,我望着屈原的画像,想起他二千多年前怒而投汨罗江,想起他的离世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禁肃然起敬!

学生们用诗词吟诵唤醒了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同时走进母语、亲近母语,感受到了吟诵的乐趣,为自己的习作增色。

三、“做”出端午趣

午休结束后,笔者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说:“接下来,我们要换一个地方上课。”在同学们惊异的目光中,笔者带他们来到食堂。只见,食堂的桌子上摆放着粽叶、米、细线,旁边还站着几位笑容可掬的老奶奶。老奶奶们早早作好了准备,并展示了形形色色的粽子:蝴蝶粽、花苞粽、三角粽。各式各样的粽子令学生们大饱眼福,不禁跃跃欲试。回到课堂上,笔者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也没有繁琐的指导技巧,学生的习作一气呵成。例如,以下是学生腾××写《包粽子》的作文片段。

老奶奶拿起三片芦叶,一卷,卷成了个圆锥,哈哈,这真像我们吃的蛋筒。紧接着,奶奶舀进了几勺糯米,三下五除二把多余的部分给裹了起来,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不过到这项“工程”还没完,奶奶又抽出一根绳子,飞快地绕几下、系好,一只漂亮的粽子便出炉了。看奶奶做得这么轻松,我也心痒痒的,拿起三张粽叶卷成一个蛋筒,呵呵,看来我还挺有天分的嘛。可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手忙脚乱,我把糯米舀进去,可怎么也裹不成形,害得我把粽叶折上折下,都快把叶子折断了。还是好朋友徐××帮了我的大忙,终于把粽子裹成了一个三角形,我气急败坏抓起一条绳子,对它进行“五花大绑”,结果把它绑成了方不方、圆不圆的不明物体。但我是个不愿意服输的孩子,在失败了几次之后,我终于成功包出一个三角粽!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又如,以下是学生李××写《开心包粽子》的作文片段。

包粽子可真难啊,我好不容易再次把三片芦苇叶摆好折成田螺状,把米放进去,身边的沈××幸灾乐祸地大叫起来:“李××的米又漏出来了!”真是气死我了!怎么办呢?半途而废可不是我的做事风格。我寻找原因,发现有一片芦苇破了一条缝,我取出一片芦苇叠在外面,勉强卷成喇叭状,灌入米,在沈XX的帮助下把线绳扎好。才扎好,发现叶子又裂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个开口粽子。看着它的怪模样,我笑着对大家说:“这是个粽子开口钱包!谁吃到谁好运!”……

以往学生们写作文时常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现在他们不仅有内容可写,而且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真实。显然,学生们亲自参与活动体验,自然情动而辞发,写起作文就会言之有物。教师多组织这样的习作教学活动,学生的感悟就会越来越深刻,积累也越来越多,在不知不觉中写出篇幅长、内容生动的作文,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亲身动手实践,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更从心底里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

总之,习作教学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学生们通过采访、吟诵、制作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生活体验,实现传统文化与儿童写作的有效链接,不仅有效调动了儿童的写作热情,还激发了儿童的创造才能,更能让他们的作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之情和爱国热情。

猜你喜欢

艾叶粽子传统节日
端午佳节话艾叶
好吃的粽子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端午节,粽子香
HPLC法同时测定艾叶中7种成分
艾叶飘香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