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的思考

2016-04-06郭培胜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思考生活化小学数学

郭培胜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伪生活化”现场的主要表现,并从树立生活教学观、丰富生活化经验、科学引入生活化素材、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C-0017-02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钳制,数学沦为人才选拔的工具,教师重知识轻生活、重灌输轻探究,程式化的教学割裂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失去了数学学科的本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本位的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尝试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以生活化的情境步入课堂,但由于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缺乏必要的认识,以致罗列的数据失真、条件失时,导致“伪生活化”现象的产生。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呼唤生活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人才习惯于循规蹈矩,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需要突破原有教授式教学方式的桎梏,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2.新课程改革力求生活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提供的素材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借助于观察、想象、猜测、操作、类比、反思等活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苏教版教材每一册都有探究活动的板块,具体内容如下:

其内容大多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以实践操作的方式引领学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实践能力。

3.数学变革需要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信息的高度化发展,对数学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推理运算、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陷于书山题海之中。数学教学要走出困境,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主要表现

1.素材选择失当。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之间搭建联系的桥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但部分教师只为了“迎合”教学的需要,所选用的例子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实际,不同的地区应有不同的“生活味”,教师一味地照搬教材事例,忽视了教材的普适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将成人化的事例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困难。部分教师为出题而出题,违背了生活逻辑,使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部分教师片面追求生活化,选用过多的生活事例,学生的注意力被生活元素所吸引,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干扰。

2.教学方式失当。一方面,教师创设诱导性情境如果过于频繁,易使学生失望,对教师失去信任,以至产生厌烦情绪;教师的设问方式不当,偏离了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应对之策

1.树立生活教学观。生活化教学旨在激发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教师要以生活化教学理论作为支撑,从生活中搜集事例,这是费时费力的事,往往使老师忽视了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忽视了基于学生认知经验基础上的接受能力。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者选用了黄豆制作豆腐的生活实例,但学生对“1千克黄豆能做4千克豆腐”持怀疑态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教者创设情境如下:“猪八戒找来了4个苹果、2块月饼、1只西瓜,师傅要求2人分一样多,分4个苹果,每个能分多少?2只月饼如何平分呢?1只西瓜如何平分?”教者选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导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诸多地方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地切入“分数”这个主题。

2.丰富生活化经验。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数学教学由应试向能力培养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以数学的思维认识生活,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纽带。如在《认识年、月、日》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察2016年的年历卡片,看一看一年都有几个月,再观察一下每个月的天数,记在表格中,发现了什么?教者运用生活中的年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每月天数的异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3.科学引入生活化素材。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引入与生活相联系的大量素材,便于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但教师不能不加以分析而全盘照搬,使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教师要在了解编者意图、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合理地改造素材,使素材更联系学生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在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改造教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合理地改造情境,使之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1)普适性的情境改造。在教材中常会见到“某商场”“从甲地到乙地”的情境,虽有生活味但学生不太熟悉,教师不妨改为学生熟知的场景,如“从滨海到盐城”。(2)远离学生生活的情境改造。有些情境适用于一定的范围,与大部分学生相距甚远,如南方的学生对“滑雪”不太了解、城市的学生对“农耕”不太熟悉。教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之改编成学生熟悉的情境。有些情境时间久远,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将之合理改造,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可将广州亚运会改成2015年在北京举办的田径锦标赛,或2016年举办的全国冬季运动会,更具时代感。

4.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师要利用生活素材对课本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问题之中,搭建生活与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去理解、把握知识。(1)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在了解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挖掘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用边长4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2厘米、18厘米的长方形,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创设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2)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分数时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有四则运算时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去除“伪生活化”, 让教育回归生活,要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达到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亚英. 数学生活化不能过度[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吴玉亚. 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 小学教学参考,2012,(2).

[3]曹一鸣,辛兴云. 从数学本质解读数学课程改革[J]. 数学教育学报,2005-07-03.

[4]吴信钰. 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策略的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思考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