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6-04-05杨智晖潘洁李林刘青孙建璞宋霄张倩赵勇军

山东医药 2016年44期
关键词:分者消化性幽门

杨智晖,潘洁,李林,刘青,孙建璞,宋霄,张倩,赵勇军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石家庄050011)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分析

杨智晖,潘洁,李林,刘青,孙建璞,宋霄,张倩,赵勇军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石家庄050011)

目的 总结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特征,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72例Hp感染相关老年PU患者(老年组)、85例Hp感染相关中青年PU患者(中青年组)的临床资料,分析Hp感染相关老年PU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组吸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睡眠质量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0分]及春秋季节发病等所占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P均<0.05)。老年组临床症状以非特异性症状或无症状为主,溃疡部位多位于胃窦部,易出现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且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者易发病,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感染相关老年PU的临床特征与中青年PU有明显差异,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出现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且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者易发病。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老年人

老年消化性溃疡(PU)是指60岁以上人群发生的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PU[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年来青年人群PU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老年PU的发病率却有所升高[2]。幽门螺杆菌(Hp)是PU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为90%~100%,在胃溃疡中的检出率为70%~100%[3]。目前,Hp感染与PU关系的报道较多,但对Hp感染相关老年PU的临床特征报道较少。本研究总结72例Hp感染相关老年PU患者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Hp感染相关老年PU患者72例(老年组)、中青年PU患者85例(中青年组)。所有患者经电子胃镜、组织病理检查和14C尿素呼吸试验明确诊断。纳入标准:①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活动性溃疡(包含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②快速尿素刷片试验、14C呼气试验均为阳性,仅一项阳性不纳入研究;③近1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者;②入院后首次胃镜止血失败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者;③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两组相关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吸烟,每天吸烟1支以上,连续或累计6个月;饮酒,近1个月内饮酒≥10 g/d,连续或累计6个月;发病季节;睡眠质量,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4],总分0~21分,以PSQI评分>7分为界值,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心理评估[5],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SDS评分>40分为抑郁状态,SAS评分>40分为焦虑状态;服药情况, 服用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入院后采集两组临床症状、并发症、内镜下病变(溃疡部位、是否为巨型溃疡)及基础性疾病。巨型溃疡指胃溃疡>3 cm和(或)十二指肠溃疡>2 cm。基础性疾病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结缔组织病、胆石症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老年组男38例、女34例,年龄(67.5±4.34)岁,从事脑力职业者43例、非脑力劳动者29例,吸烟者55例,饮酒者60例,春夏季节发病者59例、秋冬季节发病者13例,PQSI评分>7分者62例、≤7分者10例,SDS评分>40分者45例、≤40分者32例,SAS评分>40分者49例、≤40分者23例,服用糖皮质激素者31例,服用NSAIDs者69例,服用抗凝药者20例;中青年组男42例、女43例,年龄(42.25±9.58)岁,从事脑力职业者49例、非脑力劳动者36例,吸烟者44例,饮酒者59例,春夏季节发病者56例、秋冬季节发病者29例,PQSI评分>7分者62例、≤7分者23例,SDS评分>40分者36例、≤40分者49例,SAS评分>40分者43例、≤40分者42例,服用糖皮质激素者21例,服用NSAIDs者15例,服用抗凝药者11例。除年龄外,老年组吸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NSAIDs,PSQI评分>7分、SDS评分>40分、SAS评分>40分及春秋季节发病者所占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P均<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溃疡部位、基础性疾病及并发症比较 ①临床症状:老年组节律性腹痛15例、非特异性消化性不良症状69例、无症状50例,中青年组分别为72、55、10例。老年组节律性腹痛的发生率(84.7%)明显低于中青年组(20.8%),非特异性消化性不良症状的发生率(95.8%)明显高于中青年组(64.7%)(P均<0.05)。②发病部位:老年组溃疡位于胃窦部30例、胃角部11例、胃体部8例、胃底部1例、幽门管部1例、十二指肠球部16例、十二指肠球后部5例,中青年组分别为30、4、10、7、1、32、9例。老年组胃窦部溃疡发生率(41.7%)明显高于中青年组(35.3%),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率(22.2%)明显低于中青年组(37.6%,P均<0.05)。③基础性疾病:老年组伴发糖尿病34例、高血压15例、冠心病23例、结缔组织病2例、胆石症11例,中青年组分别为18、9、16、1、5例。老年组伴发糖尿病(47.2%)、冠心病(31.9%)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1.2%、18.8%,P均<0.05)。④并发症:老年组出血51例、幽门梗阻15例、穿孔3例、癌变1例,中青年组分别为43、8、2、0例。老年组出血(70.8%)和幽门梗阻(20.8%)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50.6%、9.4%,P均<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NSAIDs的广泛使用,老年PU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有研究对全国27个省(市)300多家医院调查发现,老年PU的发病率约为10.6%[6]。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较差,基础疾病多发,是PU的高发人群[7]。而老年PU由于发病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误治。

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情绪易烦躁,长期处于一种缺乏快乐、抑郁焦虑的精神状态,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和神经调节紊乱,导致胃酸等体液异常释放,从而形成溃疡[8]。马萍等[9]研究发现,PU患者睡眠质量越差,其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就越显著,反之亦然。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下小血管壁增厚、变细,致使局部血流减少而引起或加重胃黏膜萎缩,使固有层细胞和腺体减少,导致胃黏液减少,胃黏膜屏障和营养作用降低。老年患者多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华法林等药物。而Davies等[10]研究发现,服用NSAIDs的PU患者胃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高,且活检的病理电镜结果提示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被破坏,考虑与服药患者胃肠道局部产生H+,不但干扰胃黏膜上皮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还能分解黏液层中的碳酸氢盐,破坏细胞屏障和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有关。临床研究发现,服用NSAIDs和Hp感染为PU的两大致病因素,但两者是各自独立还是相互影响一直存在争论[11];一些研究认为,两者可能相互拮抗,一种致病因子可从另一种致病因子的损害中获得保护作用;另一些研究则认为,两者存在相加甚至协同作用,可加重对黏膜的进一步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除年龄外,老年组吸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NSAIDs,PSQI评分>7分、SDS评分>40分、SAS评分>40分及春秋季节发病者所占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

老年PU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并发症多,尤其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PU患者,易被误诊、漏诊[12]。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胃黏膜退行性病变与胃酸分泌功能减退,溃疡愈合较慢,且平时服用NSAIDs,掩盖了临床症状有关[13]。Rodríguez-Perálvarez等[14]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存在微血管病变,可引起胃黏膜血流量下降,继而影响胃黏膜防御机制,抵抗胃溃疡发生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胃溃疡的发生率升高。因此临床应重视老年PU的临床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行电子胃镜检查。本研究老年组有典型周期性腹痛症状者明显少于中青年组;而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和无临床症状者明显多于中青年组。老年组出血、幽门梗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伴有基础性疾病者明显多于中青年组,老年组伴发冠心病及服用抗凝药、NSAIDs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胃角处血管为胃内供应血管的终末支分布,血运不丰富,又缺乏侧支循环,易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从而遭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攻击。随年龄增大,Hp在胃内感染[15]和窦体交界区[16]均向上迁移,故老年人胃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此观点。

综上所述,Hp感染相关老年PU的临床特征与中青年PU有明显差异,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合并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且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者易发病。

[1] 董卫国.消化系统疾病循证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2-78.

[2] 王伟强,房殿春.国人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荟萃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10):537-540.

[3] 胡伏莲,周殿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9-396.

[4]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38-339.

[5]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5-43.

[6] 调查协作组.中国消化性溃疡治疗现状调查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2):114-117.

[7] Wu HC, Tuo BG, Wu WM, et al. Prevalence of peptic ulcer in dyspeptic pati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age, sex,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Dig Dis Sci, 2008,53(10):2650-2656.

[8] 刘欣,郭礼平,燕雨晴,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生活满意度状况调查探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286-287.

[9] 马萍,潘集阳.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及其与心身状况相关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2):73-75.

[10] Davies NM. Review articl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permeabilit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998,12(4):303-320.

[11] Hernández-Díaz S, Rodríguez LA. Association betwee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leeding/perforation: an overview of epidemiologic studies published in the 1990s[J]. Arch Intern Med, 2000,160(14):2093-2099.

[12] 潘天鹏,石津生,高和,等.中华老年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99-504.

[13] 付华.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191-1192.

[14] Rodríguez-Perlvarez ML, Jurado-Garcia J, Benitez-Cantero JM, et al. Fulminant ischemic gastropathy: the final stage of a difficult-to-diagnose disease[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0,33(10):700-703.

[15] 蔺蓉,熊汉华,钱伟,等.不同年龄人群幽门腺、幽门螺杆菌胃内分布特点及其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11):680-681.

[16] 范敏,杨超.浅谈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4):486-488.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20130403)。

赵勇军(E-mail: 569509007@qq.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44.023

R573.1

B

1002-266X(2016)44-0065-03

2016-01-06)

猜你喜欢

分者消化性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治疗及生活能力影响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使用中药外洗方法的护理研究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微小癌与良性结节性病变的超声及超声弹性声像图特点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