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6-04-04ApplicationofInteractiveandGoalAttainmentTheoryin

食管疾病 2016年1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and Goal Attainment Theory in

Nursing Care of Bipolar Emotion Disorder

任改红



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and Goal Attainment Theory in

Nursing Care of Bipolar Emotion Disorder

任改红

摘要:目的探讨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互动达标理论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入院后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66.7%(28/42)优于对照组42.9%(18/42)(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疾病的知晓率比较,观察组92.9%(39/42)优于对照组73.8%(31/42)(P<0.05)。结论互动达标理论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双相精神障碍;护理干预;互动达标理论

作者单位: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南洛阳 471013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躁狂和抑郁反复发作的精神性疾病,不及时干预会使患者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受到严重损害,对其本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1]。由于患者的自控能力及依从性较差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给予患者积极地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和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互动达标理论,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实现护士与患者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2],以利于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提高服药依从性,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脑卒中、脑外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排除因酗酒、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对照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4.26±5.96)岁,病程(3.62±1.48) a;观察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 (43.91±6.15)岁,病程(3.52±1.36) a,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互动达标理论进行护理干预。

1.3护理方法

1.3.1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做好详细的入院评估。应用互动达标理论了解目前患者的疾病情况、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用药情况、社会关系及住院的态度等。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取得信任,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均能够积极地参与,通过诚心沟通、仔细观察、细心交流获得更多对评估有用的信息[3]。

1.3.2制定护理计划和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对以上评估信息,并根据患者目前的疾病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要达到的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使用自己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与患者进行沟通互动,和患者讨论目前的需求和潜在的问题,把有效的沟通、掌握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坚持服药、配合治疗、家属的大力支持及改善患者健康状态等作为护理目标。并同患者交流,把目标相互达成一致。

1.3.3实施护理计划医护人员要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整洁、安静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陌生感;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把意见、内心的感受或压抑情绪完全表达出来;对患者目前的状态表示理解和同情,并有针对性地对以上问题进行劝导和反馈,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对患者讲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知识,治疗的目的、方法及预后等知识,并做好患者的安全、用药指导、生活起居指导等工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使家属给予患者有力的支持和爱护;鼓励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家属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患者有归属感。

1.3.4评价对制定的目标是否实现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护理的疗效。如未达到制定的目标,要与患者交流,共同分析原因所在,对原计划和目标进行修正,再次实施互动达标[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院前对照组服药依从者8例(19.0%),观察组服药依从者7例(16.6%),两组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P=0.78);入院后对照组服药依从者18例(42.9%),观察组服药依从者28例(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4.81,P=0.03)。对照组护理满意者35例(83.3%),干预组护理满意者41例(97.6%),干预组优于对照组(χ2=4.03,P=0.04)。入院前对照组对疾病知晓者6例(14.3%),干预组7例(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6);入院后对照组对疾病知晓者31例(73.8%),干预组39例(92.9%),干预组优于对照组(χ2=5.49,P=0.02)。

3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反复交替发作的狂躁或抑郁为特征。本病的药物治疗对双向情感障碍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患者的自控能力及依从性较差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和服药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护理干预对控制患者的病情,防止发作及促进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互动达标理论主要强调了人机系统、个人系统及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护理的重点为护士与患者在护理活动中共同参与、相互互动,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目标[5]。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护理中护士与患者是主体,护理过程中,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进行感知、判断、行动、反应、互动、相互影响,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通过互动做出相互反应 实现护理目的[6]。本研究显示,通过互动达标理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实施互动达标理论的护理,可构建护患尊重和平等的原则[7],尊重患者的需求和决策,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实现良好的护患互动模式,改变护士和患者之间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的角色及功能[8-9],提高患者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而作为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及护理技能,更好地利用互动达标理论给患者以满意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婧琰,张圣轩,侯现军.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4):297-299.

[2]魏红,尤炜.实施互动达标护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6):1-3.

[3]张炜,董英.互动达标理论应用于首发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4):287-288.

[4]刘才英,胡文凤,胡美霞.互动达标理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2):6-7.

[5]单岩,刘晓辉,张振香.互动达标理论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72-1574.

[6]徐林燕,刘晓丹,张倩倩,等.达标理论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4,28(12):4364-4365.

[7]陈越,颜巧元.护患互动模式构建的理论设想[J].护理学杂志,2013,28(20):94-97.

[8]Lambert CE,Lambert VA,李俊.King的目标达到理论介绍[J].上海护理,2008,8(1):81-83.

[9]杨晶,周立新,赵芳.King达标理论在我国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70-1472.

作者简介:任改红(1968-),女,河南洛阳人,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5-05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5926/j.cnki.issn1672-688x.2016.01.026

文章编号:1672-688X(2016)01-0068-02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