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后失语法医临床学鉴定3例

2016-04-04龙贵峰,杨玉洁,李凡

食管疾病 2016年1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失语症



·法医学·

颅脑损伤后失语法医临床学鉴定3例

Three Cases Report of Aphasia after Craniocerebral Injuries in

Forensic Clinical Identification

龙贵峰1,杨玉洁2,李凡1

关键词:颅脑损伤;失语症;构音障碍;法医临床学鉴定

作者单位:1.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2.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

颅脑损伤后失语是因脑语言功能区损害引起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表现为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障碍,患者能听到语言或看到文字,但不能理解听到的语言和看到文字的意义,不会说话或说出的话不能正确表达意思,使听者难以理解。在法医实践中,颅脑损伤后失语的法医学鉴定时有所见。由于对失语缺少客观检查手段,在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下,如何鉴别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是否伪装失语成为法医学鉴定的疑难问题。现结合3例颅脑损伤后失语案例鉴定,探讨法医学鉴定中与失语相关的问题。

1案例报告

案例1:周某,男,26岁,农民。1997年6月21日因故与他人发生纠纷,被对方用锄头柄末端打击左颞部,当即倒地,左颞部伤口流血不止,被送往当地医院。急诊手术见:左颞翼点后方颅骨粉碎骨折,破碎骨折片刺破硬脑膜后嵌于额叶后部脑组织内,局部脑组织受压凹陷,住院治疗4个多月后出院。曾进行过伤残等级法医鉴定,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96)》,鉴定意见:患者颅骨缺损、脑组织挫伤存在运动性失语,评定构成5级伤残。伤后6月重新鉴定。查体:左颞部可见8.5 cm长的手术瘢痕,局部有骨质缺损。CT检查示:左额叶外侧后下部脑组织软化灶形成。询问其名字时,个体可点头示意但不能回答;能执行检查者提出的执行行走的语言命令;书写不成,执笔不能书写自己的姓名;看到写有“一”和数字“1”的文字,能伸出一个手指示意,但不能回答读出数字;让其书写“一”或“1”,个体持笔画成弧形,难以形成正确的笔划。结合其颅脑损伤的解剖部位,认定其伤后存在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失写,据此维持5级伤残的鉴定意见。

案例2:于某,男,53岁,大学文化程度。1998年7月24日,于某骑自行车横穿公路时被出租车撞倒,致头部左侧受伤,出现意识障碍,左耳流血。被送往医院后,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入院诊断:①左颞顶急性硬膜外血肿;②颅底骨折;③左颞顶部线形骨折。急诊行“左颞顶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中、见脑膜中动脉主干破裂出血,清除硬膜外血肿80 mL,术后左瞳孔回缩为直径3.0 mm。病程记录中7月30日:右侧肢体偏瘫,右下肢肌力2级,右上肢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8月9日:患者运动性失语,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3级;8月18日:右下肢肌力已恢复至5级;8月27日:说话声嘶,构声迟缓;8月30日声嘶较前明显好转,能说话,纤维喉镜检查无异常;9月2日:神清,反应迟钝,思维障碍,右上肢肋力0级,不说话。出院后初次法医学鉴定:运动性失语,右侧偏瘫,评定为三级伤残。10个月后复核鉴定:患者被扶送入检查室,表情淡漠,不说话查体:左颞顶部有一长14 cm弧形手术瘢痕,局部可触及2处凹陷;右上肢肌张力降低,肌力0级,其他肢体肌力检查不配合。询问、书写、计算等测试均不配合。查阅送鉴病历资料,调查走访经治医师、护士和被鉴定人的邻居,均证明于某可以说话,言语欠流利,伤后说话少。因于某颅脑损伤后遗留右上肢瘫、颅骨缺损及言语欠流利等,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A35-1992,综合评定于某肢体瘫痪伤残等级构成五级伤残,伤残最高等级与失语无关。

案例3:李某,女,41岁,大学文化。2014年4月9日因交通事故受伤,伤后昏迷,经保守治疗清醒后出现言语不能。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头部广泛擦挫伤、颈椎损伤、骨盆骨折和右股骨骨折等。MRI检查示:右侧额叶异常信号,考虑为脑挫伤后遗、梗死。查体:神智清楚,言语不能,仅能发出“啊、哦”声音。亲属代诉有:语言障碍,偶有吞咽呛咳。张口、伸舌困难,亲属代诉喂食半流质食物。询问问其名字可点头或简单回答啊,可遵照指令执笔书写自己的姓名。结合其右侧额叶存在异常MRI信号,认定其伤后存在有中度运动性失语,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T 18667-2002)4.7.1,评定其伤残等级构成七级伤残。

2讨论

2.1颅脑损伤后失语是指涉及脑皮质区(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语言理解、形成和表达异常语言中枢多位于大脑优势半球,如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s区,额叶额下回后部的44、45区),感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区,颞叶颞上回后部的42区、颞中回合颞下回21、22区),视觉联络区、角回、缘上回等[1]。颅脑损伤后失语可伴有患者肢体、智能、认知、精神、视觉和听觉功能异常。由于大脑语言中枢结构和联络机制复杂性,使颅脑损伤后失语的鉴定成为法医临床学鉴定的难点和争议的焦点。结合上述3例颅脑损伤后失语的鉴定(复核)的实际,认定颅脑损伤后失语,需认真科学的鉴定:①伤者要有明确的颅脑损伤史,如交通事故、外伤等;②手术直视或医学影像资料(CT、MRI)提示额叶后部、颞叶后部等语言相关脑皮质区有挫伤、挫裂伤、出血或脑软化灶等与失语相关的病理改变[2];③病历资料审查,尤其注意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无记录失语及其时间、过程和特征表现。一般失语者,颅脑损伤较重,临床治疗时间较长,伤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家属等语言交流困难的记载;④排除伤者智力、精神和发音肌肉功能障碍、癔症等;⑤调查走访知情人。

2.2颅脑损伤后失语鉴别对于失语鉴定与鉴别[3]:①通过与被鉴定人对视交谈,如先呼其正确姓名,如点头,再错叫其姓名,如摇头,表明被鉴定人感觉性语言功能存在;②让被鉴定人识别“一至十”汉字和“1~10”数字,如能够准确识别,说明被鉴定人视觉性语言功能存在,无失读症;失认症是感觉到的物象与以往记忆的材料失去联络而变得不认识,即认识不能。③让被鉴定人书写“一至十”、“1~10”、自己姓名等,鉴别其有无失写症;④引导被鉴定人说话,依次构声发单字音、双字词至四字成语,从说短句到说长句子,叙述一段话等,注意观察表情变化,有无停顿、别扭、结巴、重复等,以了解伤者运动性失语状况及其程度。在当事人的配合下,从语言感受(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说话和书写能力)方面鉴别有无失语和失语的类型,如运动性、感觉性、失写、失读、失用、失认等。而伪装者,一般会出现不配合测试,或者存在夸大病情程度的现象,增加了失语检验鉴定的难度[4]。

2.3颅脑损伤后失语损伤程度和伤残等级评定①《人体损伤鉴定标准》没有对颅脑损伤后失语做专门表述,可参照5.1.2 f、g、h、i款的规定,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颅内出血、外伤性脑梗死,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评定为重伤二级;②《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T 18667-2002)规定:完全性失语,构成2级伤残;严重运动性失语或严重感觉性失语,构成4级伤残;根据失语、失用、失认、失读、失写的程度不同,分别构成5~10级伤残。对比现行(新)标准与旧鉴定标准的差异,GB/T 18667-2002 标准把失语分为:完全性、严重运动(感觉)、中度运动(感觉)性和轻度失语4个级别,而旧标准(GA35-1992)则分为:完全性、严重运动(感觉)和轻度失语3个级别③《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规定:完全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构成2级伤残;2项或2项以上完全性失语、失用、失认、失读、失写,构成3级伤残;完全运动性或多项不完全性失语、失用、失认、失读、失写,分别构成5~7级伤残。颅脑损伤后失语的鉴定标准更加细化,而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本文中3个案例为颅脑损伤后失语首次等级的鉴定,依据被鉴定人案件的属性,是根据鉴定当时有效的鉴定标准进行评定。

参考文献:

[1]王伟,朱丽颖.失语症机制及治疗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4,(19):11-12.

[2]陈世璋.脑外伤性失语及康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2,51:91-93.

[3]KIM Ha-kyung,HWANG Yong-jin,刘巧云,等.失语症定义和失语症评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3,56:65-68.

[4]谢夏德,张冬先.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法68例医学鉴定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1(8):98-99.

通信作者:李凡(1964-),男,博士,教授,E-mail:fanlfy@haust.edu.cn

作者简介:龙贵峰(1965-),男,河南新密人,主检法医师,从事法医临床学鉴定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29

中图分类号:R8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5926/j.cnki.issn1672-688x.2016.01.023

文章编号:1672-688X(2016)01-0063-02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失语症
失语症
失语症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概况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研究进展
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