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卦六爻视角下解读曹魏政权的兴衰

2016-04-04刘琼

文学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称帝汉献帝爻辞

刘琼

乾卦六爻视角下解读曹魏政权的兴衰

刘琼

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取天为象,代表天。古人认为皇帝乃真龙天子。一统三国乱世的曹魏政权,其兴衰成败的历史暗合了乾卦六爻的爻辞。

乾卦 曹魏家族

乾卦六爻爻辞代表“乾”龙在不同时位上的不同表现。鉴往知来,结合三国魏晋时期的史实,运用乾卦六爻的义理,探讨曹魏政权的兴衰,我们能更加透彻地领悟“盛极必衰”、“过满则溢”的道理。

一.潜龙勿用:曹操时位不济,潜藏蓄势

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乾卦初九爻辞的意思是: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此时君子身居下位,时机还没有成熟,所以应当像潜藏的龙一样静观天下,蓄势待发。乾卦初九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乾卦初九之义相当于曹操早年的潜隐阶段。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有权数”[1],裴松之补充史料曰:“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曹操早年生逢乱世,清流之士看不起像曹操这样宦官出生之辈。但出身微贱的曹操却具备了时人没有的聪明才智,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曾经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整顿秩序,打击不法,邪恶势力提说曹操无不谈虎色变,逃之夭夭,“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小大震怖,奸宄遁逃”。曹操曾屡次向汉灵帝谏言,历陈时弊,言辞恳切,但灵帝不听,曹操自知人微言轻,不可以凭一己之力匡正天下,就不再献言。

像曹操这样的“潜龙”,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采取了“勿用”的策略,灵帝光和末年,朝廷征召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曹操不肯赴任,以生病为由回乡闲居,“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二.现龙在田:曹操崭露头角,挟天子以令诸侯

乾卦九二,现龙在田,利见大人。乾卦九二爻辞的意思是:龙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来发展自己。从卦象上看,乾卦九二属于阳爻居于阴位,属于失位,但是位于下卦之中,居中。二为地之上,表示君子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和历练,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到了崭露头角、一展身手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抓住机遇,若有贵人相助,更有利于成功。

从曹操的一生的经历来看,这一阶段相当于从曹操讨伐董卓,剿灭黄巾军,至迎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灵帝驾崩,朝臣与宦官相斗,董卓进京,废除少帝,另立汉献帝,滥杀无辜,引得天下共讨之。曹操顺应天下之势,起义兵,讨董卓。在18路诸侯讨董卓中,曹操的实力是最弱小的,当时曹操只是陈留太守张邈手下的一员小将。在讨董卓中,曹操展露了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卓越的军事战略眼光,以及身先士卒敢于打硬仗的性格。各路诸侯们“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曹操只好孤军奋战,战于荥阳汴水,虽败,却把这群联军诸侯们看透了。

曹操在剿灭黄巾军中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其日后成霸王之业奠定了基石。代理兖州牧,曹操获得了一块重要的根据地。收编了青州兵30万,曹操有了自己掌控的强大军队,同时,196年颁布屯田令,实行屯田制,“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与此同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袁绍、袁术在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国

家统一的象征,是“天下共主”。董卓擅自废立皇帝,袁绍想换皇帝未果,袁术自己想当皇帝,他们都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架。在对待现任皇帝的问题上,曹操的主张是,讨伐董卓,迎天子,利用天子的旗号,征讨四方。这样做,政治风险最小,效益最高。这样做,曹操拥有了最大的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源。

从兴义兵,屯田备战,到公元196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在政坛上初露锋芒,小有成就。“利见大人”,对于曹操来说,就是他认清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终日乾乾:曹操南征北战,为日后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

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卦九三爻辞的意思是:君子整天固守刚健中正的德性,虽然到了夜晚,还要像白天一样的警惕自励。君子只要这样惕励,就不会有过患了。

乾卦九三相当于曹操从公元196年挟天子以令诸侯起,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至公元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之前。这一时期正当盛年的曹操披荆斩锐,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剑锋所指,无人可挡,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为其子曹丕称帝建立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

建安18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时,策文中详细地列举了曹操南征北战的功勋,此时的汉献帝已被曹门势力所掌控,这份策文疑是曹氏党群代笔。策文如下:“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稜威南迈,术以陨溃,此又君之功也。回戈东征,吕布就戮,乘辕将返,张杨殂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济师洪河,拓定四州,袁谭、高干,咸枭其首,海盗奔迸,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县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零,重译而至, 箄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怀慝;敦崇帝族,表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策文中歌颂曹操的功勋连历史上的最成功的丞相伊尹、周公都不能媲美,如此功勋卓著无人比肩,反观之,曹操如此功劳,天子所赐所赏也几乎接近顶点,再无爵无物可赏赐,这一局面把曹操与汉献帝都逼到了绝境,那么,曹操是该功成身退,始终保持自己一个忠臣的名分呢?还是贪欲膨胀,干脆换掉形如傀儡的汉献帝,取而代之呢?

四.或跃在渊:进退为难,曹操至死未称帝

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乾卦九四爻辞的释义,《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释曰:“或,疑也。跃,跳跃也。言九四阳气渐进,似若龙体欲飞,犹疑或也。跃於在渊,未即飞也。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位渐尊高欲进於王位,犹豫鷃疑,在於故位,未即进也。云:无咎者,以其鷃疑进退,不即果敢以取尊位,故无咎也。若其贪利务进,时未可行而行,则物所不与,故有咎也。若周西伯内执王心,外率诸侯以事纣也。”[2]依《周易本义》的解释:或,犹豫不决。跃,跳跃不止。九四阳气还在上升,像龙想进一步飞跃,又犹犹豫豫。就像这个人想升到王位,又犹豫不决。“无咎”,正是指他犹疑不决,不敢贸然攫取尊位,才“无咎”。如果他贪私利贸然行动,时机还不可行却行,就有过失了。

九四的爻位很尴尬,离九五至尊只差一步,是最荣耀的位置又是最危险的位置,最荣耀之时是因为其事业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候,最危险之时是因为他已经威胁到九五之尊天子的地位。乾卦九四相当于从曹操被封为魏公、建魏国的社稷、宗庙、官职,又晋为魏王,采用天子的礼仪,直到曹操去世。这一时期是曹操名分非常特殊的时期。此时曹操与天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几乎达到了水火不容之态,事件反映在曹操诛杀皇后伏氏一家。随着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的政治地位也一路飙升,曹操公开的待遇已经等同于天子,可以采用天子的礼仪。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敏感的政治局面:一国之中有两国、一国之中有两个天子。自古以来,一国不能有二

主,已成为中国政治的一条定则,为全民所认同。曹操当初打着勤王的旗号,横扫天下,如今他功勋卓著,什么都得到了,就差天子的名分还没得到。曹操到底想不想称帝呢?易中天先生说:“曹操的内心深处其实很矛盾。要说曹操从来就没想过代汉自立,怕不是事实。说曹操没有这个资格和条件,就更不是事实。但他终其一生确实没有这样做,却是事实。”[3]

曹操为什么在称帝的问题上犹犹豫豫,不敢贸然称帝呢?一是‘篡汉’的罪名得由他曹操背着。二是拥汉士人大有人在。其中最得曹操赏识、追随曹操多年,为曹操立下不小功劳的荀彧在曹操称帝问题上唱反调,最终被曹操赐死。三是蜀汉与东吴未灭,后患未除,曹操认为称帝时机仍未成熟。

总而言之,曹操终其一生未称帝,他有条件、有能力称帝,却未称帝,他最终选择了“或跃在渊”,所以,“无咎”也。

五.飞龙在天:曹丕篡汉称帝,曹氏政治势力达到巅峰

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乾卦九五爻辞的意思是:龙飞翔在天空,利于见到大人。从卦象上看,乾卦九五属于阳爻居于刚位,得其位。九五是君主之位,是最高领导之位。纵观乾龙从初九、九二、九三、九四,到九五,龙经过一番抗争,终于飞上天。“利见大人”,已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还要见大人,来帮助他完成大业。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中指出“利见大人”的“人”是指“对他有帮助的人”[4]。

“飞龙在天”,经过曹操一生的打拼,曹魏政治集团已得到巩固与壮大,曹操的政治地位已经爬升到离天子只有一步之遥,尽管曹操生前未称帝,但已经为其子曹丕称帝创造了成熟的条件。汉献帝的皇帝名号已经名存实亡,曹魏集团已实际掌控天下的实权,但未获得正式的名号,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的儿子曹丕决定着手解决曹操在世时这种不伦不类的政治局面,囯不能有二主,与其名不正,言不顺,不如让汉献帝禅让退位。

曹丕把曹魏政治集团向前推进了一步,逼汉献帝禅位,曹丕于公元220年建安25年称帝,改国号黄初。“利见大人”,是指曹操生前为其子建立曹魏政权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得力的的文臣武将,他们当中,有的是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谋臣,如贾诩、钟繇、华歆;有的是身经百战的武将,如曹真、曹休、司马懿、夏侯惇等。曹丕得到了这些文臣武将们的辅佐,在三国之中,曹魏实力远远超过了蜀汉与东吴,兼并蜀汉与东吴已指日可待。

曹丕代汉称帝,将曹魏政权推向了权力的顶峰,有道是:“盛极必衰”、“过满则溢”,随着司马家族的壮大,曹魏势力的衰微已为时不远了。

六.亢龙有悔:曹魏政权由巅峰走向衰微,最终被司马集团取代

乾卦上九爻辞的意思是:龙飞得过高,会有灾祸或后悔之事。上九为乾卦的最上爻。亢,指盛极之过。乾卦爻位到了上九,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去,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这个阶段是终结阶段,盛时已逝,难免有悔。

“亢龙有悔”,相当于曹魏政权后期衰微直至被司马集团所替代。曹操与其子曹丕两代人把把曹氏集团的政治地位提升到了最高处,而曹魏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再难以超过曹操的才能与智慧,曹氏宗族里的生力军如曹仁、夏侯惇、曹休、曹真、曹兖等人先后去世,追随曹操的得力老臣董昭、华歆、陈群、王朗也都相继离世,曹魏集团势力逐渐削弱,而以司马懿为首的司马家族也历经三代人的苦心经营,实力日趋壮大。当初曹魏集团巧取豪夺汉家天下,最终“天道好还”,司马氏以同样的方式,促使曹元帝禅位,司马炎登临天子之位,为晋武帝。

曹魏政权从魏武帝曹操草创基业,魏文帝曹丕登临帝位,魏明帝艰难守成,至三少帝曹芳、曹髦、曹奂帝业难以为继,最终将天下拱手相让于司马集团,其兴衰应合了乾卦六爻的发展轨迹,向后世明示了“盛极必衰”历史规律。

[1](晋)陈寿.三国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0:2

[2](清)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3.3:13

[3]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6:15

[4]南怀瑾.易经杂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0:184

(作者介绍:刘琼,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称帝汉献帝爻辞
《周易》卦爻辞的空间性言说
临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闭月羞花
说曹操曹操到
从拿破仑称帝看中西方皇帝的差异
略论金哀宗完颜守绪
曹操一碗面 搞定汉献帝
曹操一碗面 搞定汉献帝
西周迁洛与《益》卦爻辞解读
阿保机到底何时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