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2016-04-04单月华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血透内瘘动静脉

李 敏,单月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血透室; b.血液科,南昌 330006)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李 敏a,单月华b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血透室; b.血液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94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观察组47例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服务,比较2组治疗期间肿胀手综合征、血栓、血管瘤、感染及术后出血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肿胀手综合征、血栓、血管瘤、感染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维持性血透; 内瘘并发症; 早期护理干预

慢性肾衰竭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1]。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慢性肾衰竭患者寿命逐渐延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透析的前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最好的一种血管通路方式,也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2]。因此,如何更长时间维护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减少、预防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显得更为重要。笔者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接受维持性血透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服务。观察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40~70岁,平均(53.3±5.7)岁;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41~71岁,平均(53.5±5.6)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方式给予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动静脉内瘘术目的及术中配合注意事项,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重要性、手术的方法、以及术中患者如何良好的配合,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告知本院近年来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保障造瘘手术的顺利进行。2)对患者的非惯用手进行评估。在造瘘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对造瘘手进行功能锻炼,叮嘱患者每日进行手握橡皮健身球的锻炼,每天2~3次,每次3~5 min,增粗头静脉,提高造瘘效果。为了防止患者在测血压、输液及抽血等过程中,对腕部血管壁造成损伤,从而引发患者出现血肿等情况,影响其血管通路的构建,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非惯用侧肢的血管的保护技巧及方法。3)术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造瘘后肢体功能训练的积极意义,指导患者正确的肢端循环观察方法,告知患者穿袖口宽松内衣,不要举过重物体,睡觉时不压迫术侧肢体;平时应避免测量血压、抽血、静脉穿刺操作。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伤口清洁工作,定期更换衣物,如患者伤口出现渗血较为严重情况,应立即更换敷料,避免伤口出现感染情况。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合理规律用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4)内瘘后护理管理。内瘘穿刺时首先采取绳梯式穿刺法,其次纽扣法,切忌定点法。每次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卷压迫血管进针处,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能摸到血管震颤为宜,按压时间不超过15~20 min,避免按压过轻或过重引起皮下血肿,甚至引起内瘘闭塞。指导患者学会听瘘管处的震颤,发现瘘管的震颤音消失或变化及时来院诊治;透析后的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以免发生感染;透析结束24 h后,可在动静脉瘘局部用生土豆片外敷或湿热敷,也可在血透过程中用远红外线照射仪照射内瘘侧肢体,每次40 min,以达到活血化淤、软化血管的目的。同时指导患者有效保护内瘘侧肢体,避免过度负重,以有效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期间肿胀手综合征、血栓、血管瘤、感染及术后出血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肿胀手综合征1例(2.13%)、血栓2例(4.26%)、血管瘤1例(2.13%)、感染1例(2.13%)、术后出血1例(4.26%),对照组发生肿胀手综合征7例(14.89%)、血栓4例(8.51%)、血管瘤3例(6.38%)、感染5例(10.64%)、术后出血6例(12.77%),观察组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非常满意35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护理效果非常满意16例、满意21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8.72%,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建立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最常用血管通路。然而,目前,由于一些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患者在内瘘使用后发生血栓、感染及血管瘤和术后出血等并发症[3-4],不仅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加大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对观察组47例患者从心理护理干预、造瘘非惯用手的评估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及内瘘后护理管理等方面[5]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肿胀手综合征、血栓、血管瘤、感染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1] 顾慧华.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5,2(11):137-138.

[2] 张英,韩咏梅,李小萌,等.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721-1722.

[3] 吴晓英,黄静.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8(1):96-99.

[4] 余丽娜.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0):161-162,168.

[5] 沈雪美.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5,8(1):87-88.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6-09-20

单月华,主管护师,E-mail:1137711072@qq.com。

R473.5

A

1009-8194(2016)10-0089-02

10.13764/j.cnki.lcsy.2016.10.034

猜你喜欢

血透内瘘动静脉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