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1例腹腔镜手术的心理精神问题分析

2016-04-04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麻醉腹腔镜精神

易 桦

(江西广济医院外科,南昌 330046)

61例腹腔镜手术的心理精神问题分析

易 桦

(江西广济医院外科,南昌 33004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围手术期出现心理和精神问题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309例中出现心理精神问题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单纯心理问题45例(73%),精神临床症状16例(26%),症状严重6例(0.9%)。61例患者治疗后心理和精神症状消失。结论 腹腔镜手术的心理精神问题,临床上有增多趋势,要认知腹腔镜手术的心理精神问题,并重视运用医疗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等治疗手段进行早期干预。

腹腔镜手术; 精神问题; 干预

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患者围手术期各种临床表现随之增加,出现手术的心理精神症状时有报道。为深入了解腹腔镜手术的精神心理问题并分析原因,找到预防和处理办法。本文回顾2011—2014年江西广济医院309例腹腔镜手术中出现的61例心理精神问题,并对诊疗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4年江西广济医院实施的腹腔镜手术309例,其中胆囊性疾病手术281例,妇科卵巢囊肿25例,阑尾切除术2例。其中,无心理和精神症状248例,年龄30~76岁,平均48岁,出现心理和精神症状有61例,男25例,女36例,年龄30~76岁,平均58.1岁。

出现心理和精神临床症状61例患者均无精神病史。出现心理问题临床症状45例,并有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支等)50例,精神症状16例,症状严重6例。61例术前和术后均使用不同剂量的镇静药物。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麻醉,手术顺利[1]。未出现特殊情况,年龄大于45岁患者均行术前导尿术共有51例,手术时间为0.45~1.5 h,患者均5~7 d出院。

1.2 临床表现

心理问题临床表现早发于术前谈话,术前签字当夜和术后第1天。夜间症状明显,表现为心神不定、睡眠差、多疑、多问、夜尿明显增加、食欲下降。16例患者术后表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谵妄、幻觉、地点人物时间定向障碍、神志欠清、思维混乱无逻辑、语言表达不准确、对答不切题,日常会出现自行拔导尿管和引流管、输尿管,治疗不能配合占60%,其中6例抑郁型患者表现反应迟钝、情绪低落消极、情感淡漠、缄默少语,嗜睡、食欲下降占40%。

1.3 诊治方法

当患者出现临床心理问题,科内医护人员要有心理专业知识,仔细观察和关心患者,针对该手术知识的科普宣教、第一时间排除手术、麻醉情况和脑血管等器质性病变。对症状轻者,给予心理疏导,加强医护和家属陪护。症状严重时,给予口服安定等药物镇静处理。症状不能缓解,要重复给药,至症状有效控制。当患者出现严重精神症状时,除加强心理疏导,应尽早使用肌注安定、氟哌啶醇、氯丙嗪等药物镇静处理。抑郁型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积极请心理专科医师会诊,参与全程诊疗过程[2]。本组16例精神临床症状患者中,症状严重的患者6例,予用安定20~30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中持续静脉泵入或肌注氯丙嗪50 g,使患者安静。有2例患者精神症状持续较长时间达3~5 d,需重复给药才得以有效控制症状,症状较重患者4例,予以注射氟哌啶醇5 mg或安定10 mg后能安静入睡。其中2例患者注射安定10 mg后仍然烦躁,仍有定向障碍、多语及行为怪异思维混乱等症状,再注射氯丙嗪25 g后得以有效控制。手术前后心里和精神症状较轻45例,予以耐心解释开导、密切观察、术前夜间口服安定2.5~5 mg,解除夜间症状。术后积极药物镇痛,解除导尿、引流、输氧后,未用药物5~7 d,症状逐渐缓解。

2 结果

本组61例出现心理和精神临床症状占同期腹腔镜手术患者的19%,心理问题临床症状45例,精神症状16例,症状严重6例0.9%。61例患者治疗后心理和精神症状消失后,神志清楚,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无后遗症,无需继续用药。患者症状重的不能回忆清楚术后发生的精神异常表现。

3 讨论

本组发生手术期心理临床症状45例,占73%,而年龄分布较广,从本组患者中可以看到并存病多、就医多、知识层次高、医从性较差。分析这些人群,对医疗一知半解,对于手术后的预判断,对意外事件联想,至手术前后产生明显心理临床表现,引起当天夜里烦躁不安、失眠、多疑、多问、恐惧[3]。有的年纪大还向晚辈交代后事。本文认为对待上述高发人群,首先医疗人员要有预判心理活动的专业知识,对重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医疗心理干预处理,避免引发精神临床症状出现。本组前期患者对本科认识不足,医疗心理干预滞后至部分患者精神症状的出现,后期认识到早期干预和运用医疗心理处置手段重要性,后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并及时控制[4]。

本组患者只要耐心疏导,进行心理干预,在恢复期关心患者上做文章,少用精神类药物,只对抑郁型的患者进行安慰剂暗示治疗。保证手术期安全下,早去除输氧管、引流管、导尿管,患者心理负担下降,有康复感,排除心理问题,心理临床症状会消失,对于症状较严重,在61例有16例出现精神临床症状占26%。本组患者多集中全身麻醉手术后,即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出现术后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活动临床症状,这类临床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5]。本组患者来看,经过腹腔镜+全身麻醉后精神临床症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酗酒、营养不良、精神状态以及手术时间有关,而应激反应、手术至伤、低血压、术后低血氧症、电解质紊乱及术后疼痛,促使精神临床症状的发生,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也与术后精神临床症状有关[6]。

低钠血症对于大脑缺血有加剧作用,故应术前加强对基础性疾病评估,手术时间长、输液多造成稀释性低血钠从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造成精神临床症状,对于精神临床症状出现的患者,要及早正确心里临床干预,对本组症状较重的患者,本研究认为,要及时正确使用药物控制,减少并发症和家属恐慌[7]。

首先要注意患者的临床分型,社会结构,早期开展术前术后的心理解释,手术知识宣教。早期夜间心理变化时疏导和口服安定(2~5 mg)共同使用,能收到较好效果[8]。术后临床症状轻,在围手术期,帮助患者镇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及时撤除患者的治疗工具,使患者有康复感及良好预期。对于临床症状较严重,早期正确使用精神类药物,早干预,及早控制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家属的恐慌。术后出现狂躁、谵妄等患者,用氟哌啶醇等药物疗效更佳。

[1] 曾昭平,姚哮波,丁平军,等.精神病患者临床手术与正常人群手术麻醉分析与处理[J].国际精神学杂志,2016,31(2):315-318.

[2] 汪细平,陈秀红,夏海燕,等.腹腔镜下阑尾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4):201-202.

[3] 于欣,王华丽.中国老年精神医学与发展和展望[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30(3):151-153.

[4] 胡增龙.36例前列腺电切除术后精神障碍病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11):521-522.

[5] 韩丽,彭德尚.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8):178-179.

[6] 廖冠群,邰升.腹部外科术后谵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2):170-171.

[7] 刘小平,张茁.血管外科患者手术后谵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0(4):209-212.

[8] 田凌,张志媛.经腹腔镜胰岛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8(4):125-126.

(责任编辑:刘大仁)

2016-07-10

R749.053; R749.055

A

1009-8194(2016)10-0035-02

10.13764/j.cnki.lcsy.2016.10.013

猜你喜欢

麻醉腹腔镜精神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