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校区校园文化对创新教育影响

2016-04-01胡晶晶金成林

科技视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教学

胡晶晶 金成林

【摘 要】在大学的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新校区建设的自身特点,对大学的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建设等方面产生了影响。本文是以大学时的新校区建设和现在就读学校的新校区建设为基点,就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意见。

【关键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形式的合作、联合、扩建此起彼伏,相当一部分高校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虽然,新校区办学拓展了教育发展空间,提高了高校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一些矛盾,也带来一些问题。新校区所造成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畸形发展,也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深入研究分析新校区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地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新校区在校园硬件设施上较原校区相对现代和完善;校园空间设计合理,布局得当;建筑物实用美观。但由于新校区一般位于城市郊区,地理上的人文背景和文化遗产较少,甚至更多的是一些负面和消极因素,从而影响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同时,新校区自身较长的建设过程也造成了一段时间内校园文化建设的匮乏与滞后。归纳起来,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新校区相对较差的治安环境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由于新校区多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结合部,而且校区本身也在不断建设中,社会闲散人等混杂。治安、交通、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到位。相对恶劣的校外治安环境窒息了校园文化发展的开放性,时而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无形中也会给校园文化享有和创造主体之一的学生以不良的心理阴影,尤其是对于那些案件的直接当事人而言,精心培育的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将会因此而丧失殆尽。

1.2 新校区本身硬件建设的非一步到位性影响着校园文化这一软件建设的进程

受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很难一步到位,更多的是分期建设,边建设、边使用,对于将低年级学生安排在新校区的高校而言(这也是实践中很多高校的做法),在新生入学后,校区内工地痕迹明显,这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特别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他们昔日对大学校园的美好憧憬和向往,由此造成的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落、心态不端正等,使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难度明显增加,有效性大打折扣。

1.3 新校区的时间感的欠缺导致其短期内不能形成历史感较强的校园文化

新校区由于建校时间短,缺少包含校园文化精神的历史性建筑物、标志等校园物质文化,无法看到参天大树,无法看到笔直的主干道和幽深的林荫道,无法捕捉到具有陈年往事的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缺乏原校区的历史厚重感。

1.4 由于新校区与原校区空间的割裂而造成校园文化的非一体性

由于新校区大多建立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远离原校区,造成二者在空间上的割裂,不利于形成完整、统一的校园文化,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作为一个大学的整体归属感和认同感,甚至于有程度不同的遗弃感。

1.5 新校区的校园学术氛围相对淡薄

考虑到交通、地理位置等资源的便利条件,一些学术界、实务界知名专家学者的报告讲座、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会、学校及院系重要的学术活动一般都安排在原校区进行,新校区学生很难参与其中,相对贫乏且层次不高的学术活动,都影响了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氛围的培育。

2 做好以下工作

在明确问题所在之后,如何对症下药,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将上述不利因素缩小到最低限度,便是高校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本文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新校区与所在社区的沟通与协调,尽力消除或减少周边负面因素,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校区建设及所在社区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决定了前述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新校区相关部门应与所在社区的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努力消除或减少各种不安定因素,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新校区自身职能部门也应在履行职责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自我保护意识。

2.2 新校区应在外观设计上增添人文内涵,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基本保持与原校区的主体意蕴的一致性,维护校园文化的整体性

新校区应在校园布局、建筑样式设计、校园绿化等方面,弥补新校区校园文化在时间感上的不足,例如,可以基于学校既有文化积淀的特点,结合新校区建筑功能和风格,调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征集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名称,赋予、增添其文化底蕴。

同时,应充分利用包括宣传海报、校史展览等传统手段与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实现原校区校园文化向新校区的传承和渗透,维护校园文化的整体性,使学生感到作为实质上一个校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2.3 营造浓郁的学术气氛,加强图书馆建设

大学的校园文化,不是仅仅以优良的教风、严谨的学风为标志,学术争鸣、百花齐放,追求真理才是大学的独特风格。在新校区,也要创造各种条件,适当邀请学术界的大师、实务界的大家与学生面对面,让学生了解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新校区自身也要通过书评大赛、学术论文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对于大学建设来说,图书馆的建设在营造学校学术气氛的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校学生的知识一方面来自老师的传授,另一方面则来自图书馆的藏书以及网上资源。因此,图书馆应采购经典著作、课外读物、前沿期刊。特别要加强网上图书馆的资源,要积极建立一个集学术期刊,如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外文期刊网和电子书库的建设。

2.4 新校区与老校区要经常开展具有共同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新老校区校园文化的整体意识

由于新校区与老校区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大部分新校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成成熟的家属区,教职工上班去下班回家,平时没有时间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很少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业上的交流,心理等方面的沟通;教师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治学态度根本无法对新校区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文化沉淀。但是,由于交通的不便使在新校区的教师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在学生团体的沟通方面也多以交通不便为由,很少举行。这些都阻止了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对新校区文化的良性继承。新校区对于老校区的文化传承方面成为一座“孤岛”。因此,校方要经常在新老校区举行具有共同主题的文化活动,增强新老校区师生的整体意识。

2.5 加强新校区的校风校纪的管理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新校区的建设选址在郊区或者是城乡结合的地区,这里并不是一所学校的新校区,往往是几所大学的新校区的集合地,这里的特色是商贩多、网吧多、小旅店多。这些外部条件的存在,使刚刚脱离家庭监督的大学新生们会因为网络的沉迷而迷失自己奋斗的方向。因此,学校的有关部门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校风校纪管理。

新校区的自身的缺点使新校区的学生更容易迷失自己,有关研究表明新校区的学生的心理咨询的次数和心理问题出现的比率高于本校的老校区。因此,要加强新校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个方面,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新校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新校区校园文化存在着文化底蕴缺乏、人文氛围淡薄、文化主体缺失等问题,但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和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文化主体作用等措施,高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必将得以日趋完善,不断推动育人工作及高校自身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育锋.创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体系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企业家天地.

[2]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3]邓雪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决策管理.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教学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