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学生工作影响与对策

2016-04-01汪发余张浩金娟红

科技视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自媒体网络

汪发余 张浩 金娟红

【摘 要】随着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当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教育;学生管理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从中央的文件及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在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将网络自媒体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研究如何利用好手机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网络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德国社会哲学家霍克海默的“人以技术理性赢得的胜利,常常以人本身的异化为代价”这一观点,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作用于人的意识,它的使用与普及所产生的媒介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人的性格,对使用者产生异化作用。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们注重理性与逻辑思维,称之为报纸人。伴随电视媒介成长起来的一代则称之为电视人: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沉溺于狭小封闭的观看空间,使他们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电脑与手机可以看做是电视的延伸,并且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手机人的概念越发清晰[1]。手机人与电视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不认同任何的强制与权威,更容易接受媒介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克服了电视媒体无法互动的弊端,为使用者提供了进行互动的可能。然而这种互动是在虚拟的网络化环境中进行的,使用者注重自我意志的表达,从而漠视其他的外在声音。

从报纸人到电视人,再到当下的手机人的出现,无不证明了媒介依存症的存在。这一普遍的现代社会病理现象,在大学生之中尤为严重和明显,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已经影响了其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在休息和学习期间使用手机,影响正常的作息时间和降低学习效率;手机上网的隐匿性增加了大学生浏览不良信息的可能性;过度沉溺于虚拟网络社交,缺乏现实的交流以及产生孤独自闭的性格,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消极作用。

2 网络自媒体时代创新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 网络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自我认知的缺失

自媒体以其主体的平等性、平台的开放性、信息的虚拟性、传播的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让每一个人都加入到网络社交中来自由表达,通过他人的评价与互动,进行自我认同。然而由于自媒体本身虚拟性、自发性、隐匿性的特征使得大学生的自我认同陷入困境。

存在于社会中的个人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者,他们的行为会向社会认可的价值与规范靠拢。正是基于自媒体信息发布的自由性,使得发布信息的过程中“把关人”的缺失,造成大学生在自媒体中为了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运用文字及图片进行“表演”,向观众呈现出更符合大众审美与大学生形象的“表演形象”[2]。有时会随着自媒体受众数量的增多从最初的个人表演形象转变为迎合更多大众的群体表演形象,并在此过程中放大,甚至虚构自我的生活片段以及自我特点,以求得自我角色的认可与肯定,

2.2 网络自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社会认知的偏差

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了解信息,由于自媒体信息发布的随意性,信息内容的碎片化以及网络的隐匿性的特点,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可信性差、信息呈现散漫无序的状态。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尚未健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缺乏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以及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从而容易使得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产生偏差。并且过度的沉溺与网络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3 构建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学生工作模式的措施

网络自媒体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当下的学生管理也应应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教育”的学生工作模式。构建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学生工作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媒介素养是指媒介的使用者在媒介使用过程中面对海量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批判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信息制作与发布的能力。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新媒体,并且强化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使用者和传播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3.2 整合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优势

海量的网络信息使人们的信息搜集变的无从选择,并且网络信息的碎片化更是难以找到有深度的内容。大部分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收集处在简单的查找资料上,获得的知识零散,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零散的、片面的、缺乏系统性、分散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成立网络课堂,让学生进行观看学习。通过网络信息的监管与引导,一方面,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改善网络专业学习资料少、专业性不够、过于分散的现状。

3.3 利用网络教育渠道,扩大教育效果

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构建网络教育新模式。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就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诚信教育等,在网络平台中增设相关板块,发挥网络教育的“微力量”,使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将微信平台作为重点的网络宣传教育阵地,并结合特定的时间节点进行相关的网络教育,开展相关的网络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诚信教育等融入到学生的点点滴滴。例如,结合感恩节进行感恩教育,网络征集“五个一”:一个感恩瞬间、一份爱心、一张卡片、一个爱心包裹、一个相册,发起微信投票,让感恩教育受众最大化;结合“一二·九”运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微信、微博发起“国家概念”微征文活动;结合国家的政策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开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秀大学生创业事迹”专题,进行网络推广。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自媒体网络的服务功能,整合多方资源发布学生关心的最新资讯:考研信息、就业信息等,建立系统的校园自媒体工作网络,有效地起到把握学生舆情热度,控制校园舆论导向的作用。

“互联网+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学生管理时代。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才能在时代下打造高效、合理的教育格局,切实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方射娟.手机自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影响与对策[J].理论观察,2015(7).

[2]于永.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5(7).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自媒体网络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