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探讨

2016-03-31王洋

考试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王洋

摘 要: 教育提倡以教师的教育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本文结合实例具体阐述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差异研究。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杠杆教学 学情差异

一、学情差异分析的意义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对学情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即更高效地由不成熟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学情差异分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查研究发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情分析只停留在教案上,很少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也没有与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物理概念的前概念相联系,这样的分析没有意义,对提高教学效率帮助不大。

三、具体实施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分析学生的年龄段、心理特征为主,在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由于思维定势,学情分析比较粗略,但是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对学情不能准确把握,那么教学设计只是纸上谈兵。笔者认为对具体的某一节,学情分析应该更加细腻,这样才能更贴切、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下面以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为例,谈谈教学设计与实践。

1.前测

在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三点:支点、重点和力点,知道了什么是省力杠杆,什么是费力杠杆。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自身条件不同,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所偏差。因此,需要在课前采用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杠杆小问卷

说明:该问卷答案不计入你的成绩,仅用于教育研究,请放心填写。非常感谢你的合作!

(1)你知道杠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

(2)玩跷跷板时,如果你面对一个比你壮的同学,怎样才能把他(她)跷起来?

(3)你知道杠杆的哪些内容?

(4)画出钝角三角形外一点到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线。

从初二年级随机选取两个班发放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2份,这些问卷反映出学生对杠杆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杠杆有三点,有的同学能画出杠杆的支点;通过第二题能看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能用图表达出位置的改变对跷跷板保持平衡有影响这一结论;从第四题能看出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错,但是遇到复杂一点的题目就表现得有些束手无策。通过这张问卷,笔者发现学生很聪明,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了解远远比预料的要多很多,有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还需要教师加强。

2.设计教学过程

由于学生对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例子入手,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杠杆概念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从生活走向物理。有的学生只记得杠杆有三点,但具体是哪三点似乎忘记了,这需要教师带着学生回顾小学科学中的杠杆知识,把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起来,通过回忆旧知识引发对新知识的渴望。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中,需要学生选取实验仪器分小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动手前,笔者先明确实验方法、目的,让学生养成有目的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评价和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探究实验,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很多学生知道杠杆是什么,但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并且得到结论后,再引入杠杆的定义和力臂的概念,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和杠杆的五要素。

从前测的第四题中反映学生对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得不太好,笔者把杠杆左端的砝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在保持杠杆水平的状态下,改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让学生思考,测力计的示数会不会发生改变。

经过学生思考和验证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测力计示数会发生变化,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用直尺测量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使学生在努力尝试后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学生感受杠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提升民族自豪感,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工具的进化过程,让物理与草原文化、饮食文化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让物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物理这门科目的看法。

3.后测

本节课结束后,笔者继续采取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用问卷与前测的问卷相同,通过对比前测后测问卷的内容,看看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有哪些改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结语

有效的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迅速进入教学状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预备状态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针对不同的类别设计一份包容性强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顾康清.关于物理新课程理念下学情分析的研究[J].中学物理,2011(09):3-5.

[2]蒋敏杰.对“学情分析”中若干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9(1).

[3]苏妙.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3(09):31-31.

[4]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02):60-63.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
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动力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试分析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