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胸外科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6-03-29夏广梅墨勉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江苏徐州221002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胸外科抗生素切口

夏广梅,刘 艳,墨勉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2)

心胸外科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夏广梅,刘 艳,墨勉勉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2)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9月收治的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一时期行胸外科手术且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结果将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是否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作为因变量,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与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有关。结论导致心胸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有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抗生素使用情况,护理人员通过多种针对性的合理护理措施,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胸外科;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护理

手术治疗是胸部疾病如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心脏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心胸外科手术往往切口大、创伤明显,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成为手术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对患者的住院时间、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往往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痛苦,发生切口瘘道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仍有一部分患者的伤口愈合不良,其切口愈合不良仍是困扰患者快速康复的主要难题。本研究为促进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对胸外科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9月收治的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一时期行胸外科手术且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2.9±8.3)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5.3±5.9)岁。疾病种类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部肿瘤、食管癌、胃贲门癌、纵膈良恶性肿瘤、胸部外伤等。入组标准: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且切口出现愈合不良的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有重大手术且有切口愈合不良病史的患者;胸腹联合手术切口的患者或合并其他重大手术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资料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收集。查阅患者病历、手术记录等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急诊手术或者择期手术)、手术切口分类(Ⅰ类、Ⅱ类、Ⅲ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单种或多种抗生素)、住院时间。对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可能的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护理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将是否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作为因变量,将表1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与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有关。见表2。

表2 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手术切口是患者术后护理的重要部位,切口的愈合状态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若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将影响患者的预后,也加大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使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升高。心胸外科手术的愈合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重要依据。适当的护理措施是促进伤口顺利愈合的重要方法,因此,对心胸外科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调整护理对策,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心胸外科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其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均与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这说明切口愈合不良导致患者的康复速度减慢,住院时间延长,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承受的痛苦更多,花费更高,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进一步说明,研究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对策,是提高心胸外科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虽然在切口愈合不良和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中存在多种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进一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抗生素使用情况是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的相关因素。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探讨可能的护理对策。

患者在术前可能合并不同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持续的高血糖状态,患者存在微血管病变以及物质代谢紊乱等,常导致切口的营养状态不佳[2],引起切口愈合不良。在围手术期应加强对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的护理,控制基础疾病,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调节饮食结构,增加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如牛奶、水果、蔬菜等,避免食用海鲜等辛辣刺激容易过敏的食物,高血压患者控制钠盐的摄入量,以免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组织水肿,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控制患者糖类、能量的摄入,保持血糖稳定。同时给予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获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按时服用降压、降糖药物,根据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波动情况,遵医嘱调整药物的用法用量。尤其对糖尿病患者,在保证其营养充足、均衡的前提下,控制饮食,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血糖的控制,减少因血糖波动引起的切口愈合不良。

手术时间的长短也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手术时间每延长1分钟,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也随之增加0.6%[3]。因此针对手术时间延长这一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充分评估手术的难度、所需的材料,对手术中可能用到的器械材料准备充足,仔细分析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引起手术时间延长的护理问题,并及时处理,制定合理的护理应对措施,术中护理人员加强与手术医生的合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手术室、护理室等场所的空气等消毒工作,降低患者切口空气暴露引起的感染。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和技能的培训,术前术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伤口换药处理,减少切口感染,避免愈合不良。

手术性质包括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本研究发现,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中,急诊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急诊手术准备时间短,从而急诊手术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而出现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可能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显而易见,手术切口的分类也能够影响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状况。在本研究发现,Ⅱ类、Ⅲ类切口比例较高的患者其切口愈合情况差,与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有明显差别。在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护理人员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手术部位的消毒、备皮工作,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伤口情况,并与医师及时沟通,尽量争取更多的时间高质量完成术前准备,减少因术前护理工作不足引起的伤口愈合不良。护理人员在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术切口时,尤其是Ⅱ 类和Ⅲ类切口的患者,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加强切口处的护理处理措施,加强术前及术后消毒处理,针对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提高护理等级,减少切口感染,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抗生素的使用也与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情况相关。有研究[4]显示,联合应用抗生素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单种使用抗生素,从而减少切口愈合不良。本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中,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比例低于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护理人员注意术前术后遵医嘱按时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遵医嘱预防性用药,护理人员注意核对手术开始时间,在术前的30 min~1 h或者麻醉开始时给药,若手术时间超过3 h,根据患者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视手术具体情况和患者病情术中追加使用抗生素。通过抗生素的使用,使手术中抗感染药物在血液、组织中浓度较高,以此达到预防术后感染以及防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目的[5-6]。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时,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饮酒史等,给予皮试,按时观察皮试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等形成,注意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有无憋喘、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保证抢救车内抢救药品齐全,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及时通知医师,立即进行抢救,并注意护理交接班,床头标明患者的过敏药物,遵医嘱更换抗生素。

综上所述,导致胸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有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切口分类、抗生素使用情况,护理人员通过多种针对性的合理护理措施,如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护理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手术切口消毒护理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减少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1] 姚正国,范秋莲,姚月球,等.外科手术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5):593-594.

[2] 梁伟纲.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探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33-34.

[3] 宋丽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措施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8-129.

[4] 孙义森,李 梅,孙巽华.普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82-83.

[5] 李 刚.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7):53-54.

[6] 林桂兰.普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1):226-227.

本文编辑:王 琦

R654.2

B

ISSN.2096-2479.2016.12.172.02

猜你喜欢

胸外科抗生素切口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抗生素的故事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