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在肿瘤内科的效果

2016-03-29马海静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陕西西安71006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针管固定装置肝素

马海静(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在肿瘤内科的效果

马海静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针对肿瘤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肿瘤患者自身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方法。方法选用由某三甲医院肿瘤中心住院部2016年10月24日~11月4日中所进行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实验组给予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和透明敷料,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静脉留置针固定技术。观察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发生静脉炎、渗液渗血、留置针针头脱出等方面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重新固定次数、单独重新固定输液接头(肝素帽)或针管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可明显延长留置时间,有效保护贴膜,减少贴膜松脱、卷边和留置针的滑脱,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方法;效果观察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患者输液中最常用的一种输液工具之一。是肿瘤内科患者必选输液工具。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保证静脉通道畅通,及时补充营养,减少液体渗漏,减轻化疗药物对皮肤损伤,同时又能减轻静脉穿刺给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血管,同时保证合理用药的时间,为医疗抢救提供很大的及时价值。也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为了牢固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我们采用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和无菌透明贴,临床采用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由某三甲医院肿瘤中心住院部2016年10月24日~11月4日中所进行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实验组男80例、女50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62.01±3.04)岁,消化道肿瘤78例、乳腺肿瘤24例、肺部肿瘤15例、其他13例;对照组男80例、女50例,年龄20~81岁,平均年龄(63.15±4.87)岁,消化道肿瘤80例、乳腺肿瘤20例、肺部肿瘤15例、其他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材料与器具:选用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并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型号为22 G或24 G留置针;体表导管固定装置;透明敷料以及静脉输液贴。②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留置针固定技术,按照常规的无菌操作程序静脉穿刺成功后,将留置针管放置成U型,用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针柄、穿刺点,再以医用胶带固定输液接头或肝素帽。③实验组给予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和透明敷料技术,以穿刺点为中心,单手扶无菌透明贴,顺留置针穿刺方向,将透明敷料中线处与留置针针柄按压紧密并无张力向两边黏贴。再将留置针导管Y型(近输液接头或肝素帽)处黏贴于体表导管固定装置中心部位。将体表导管固定装置黏贴穿刺点斜上方。最后标明穿刺时间、责任人,做好标记。

1.3 观察指标

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重新固定次数、肝素帽或针管次数;静脉留置针以5天为准,5天内如出现不良反应,需立即拔针。同时观察2组贴膜松脱、管针脱落、留置针堵塞及外渗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重新固定次数、肝素帽或针管次数对比显示:实验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重新固定次数、肝素帽或针管次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情况对比()

针保留时间 重新固定次数 单独重新固定肝素帽或针管实验组 130 4.87±2.37 1.24±0.34 1.05±0.37对照组 130 3.64±3.21 2.31±3.52 2.47±5.34 t - 3.515 3.450 3.025 P - <0.05 <0.05 <0.05组别 n 静脉留置

2.2 两组患者贴膜松脱、管针脱落、留置针堵塞及外渗情况对比

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外渗5例、管针脱落2例,不良反应率为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11,P<0.05)。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现已成为肿瘤内科患者输液、输血中建立静脉通路必不可少的操作工具之一,具有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使患者舒适度增加,输液、输血操作便利,也便于根据药物半衰期合理用药的优点,已成为临床建立静脉通路的重要工具,尤其对长期输液和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难患者等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体表导管固定装置和透明敷料方法固定留置针最大化延长保留时间,减少液体渗漏,减轻化疗药物对皮肤损伤,同时又能减轻静脉穿刺给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血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重新固定次数、肝素帽或针管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保证合理用药的时间,为医疗抢救提供很大的及时价值。也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1] 王 婧.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6,04(03).

[2] 邰荣华.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在产科的应用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11(10).

[3] 王艳丽.改进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05).

[4] 刘晓霞.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6,(06).

[5] 戴立芬,张 磊,徐梅琴.改良弹力网套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09,(01).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2

B

ISSN.2096-2479.2016.12.126.02

猜你喜欢

针管固定装置肝素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图形创意作品赏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用针管作画的小护士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新型回弹皮套式瓶塞穿刺器用于静脉输液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