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

2016-03-29黄红星刘晓珂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需求模式

文 飞,黄红星,刘晓珂

(1.广东省农业厅,广东 广州 510500;2.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

文 飞1,黄红星2,刘晓珂2

(1.广东省农业厅,广东 广州 510500;2.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信息化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广东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常态下,广东农业信息化主要面向农产品数量及质量安全保障、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需求。在现状、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农业政务信息化,以及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和强化示范带动。并对如何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提出了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大数据、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需求;模式;战略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交汇点,紧紧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信息技术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农业信息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1]。

1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1 信息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广东省作为互联网大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多项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相关统计,截至2014年底,广东省网民规模达到7 286万人,占全国网民总数11.23%,网民普及率达68.5%、排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至2014年底全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计算机、移动电话数量分别为30.40台、248.41部,比2010年分别增长55.66%、21.87%[2]。

1.2 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省、市、县各级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形成多系统、宽领域的农业信息网站群,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向基层延伸。广东省农业厅已经建成覆盖种植业、畜牧业、农机、农村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业务系统46个、信息网站22个[3]。广东农业信息网在农业部2014年全国省级农业政府网站测评中,获得用户体验全国第一、互联网影响力全国第四的佳绩。广州、惠州、梅州等市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服务成效突出,一些市、县、镇也开通了当地的农业信息网站或包含农业栏目的综合性网站。

1.3 信息技术应用初见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虚拟仿真、无线传感、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农作物灾害监测系统、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等一批涉农应用软件。信息技术在一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上得到初步应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据调查,全省农业企业网站拥有率、视频监控覆盖率、农产品溯源系统覆盖率、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率分别达59.04%、50.98%、58.73%、12.02%。

1.4 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经过多年的发展,省、市、县、镇、村五级的“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以广东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的信息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有了很大进展,建立了一批农业生产、经营、市场等应用数据库和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形成了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和信息采集点。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1 000多个县(镇)信息服务中心、逾2万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点。依托五级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了多渠道的信息发布机制,广泛地开展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信息队伍建设效果显著,组建了覆盖全省农村的信息员队伍,全省基层信息员队伍超过15 000人,入库农业专家超过2 000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4]。

2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需求

2.1 农产品数量安全保障压力大

广东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产品消费大省,虽然近两年广东常住人口涨幅有所减缓,但数量一直持续增长,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广东人均耕地严重不足,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27 hm2,不到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3;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承载力有限,农产品持续增产增收的压力相当大。目前,广东粮食和肉类自产供应存在较大缺口,每年需从外省调入粮食约2 700万t,调入生猪约2 300万头。由于季节性供应不平衡,每年还需从外地调入大量蔬菜以保障城市菜篮子供应。同时,广东毗邻港澳,还担负着保障港澳鲜活农产品供应的重任。农产品生产供应信息分析预警对市场调控的作用空间还很大。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廋肉精”、“毒豇豆”、“毒生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更增加了公众对问题农产品的担忧,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及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加强信息监测,利用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管理和追溯体系,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

2.3 加速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思维、生产方式,扩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和提高农业管理服务效率的迫切需要。农业生产存在区域性、季节性特点,要实现农产品可控制的稳定供应任重道远。广东正加速向现代农业强省战略目标迈进,如何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出率,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2.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刻不容缓

长期以来,广东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然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保护滞后,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受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投入品的不当使用,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枯竭、土壤肥力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耕地资源管理、农业和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2.5 农技推广服务方式亟需改善

目前虽然广东建立了以省、市、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的农技推广体系,但大部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信息化基础设备缺乏,主要是“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模式,农技推广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和知识传播不广,农技人员业务技能更新速度不快,农民接受培训内容陈旧老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创新成果难以快速传递至一线农民,满足不了当前生产的需要,更谈不上向产前、产后服务领域拓展,农业科研和应用“两张皮”的难题亟须解决。

3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3.1 梅州模式——发力农产品电商,做强山区特色品牌

2014年以来,梅州市启动了客天下农电商产业园建设,为经营主体搭建“线下展销+线上远销”一体的农产品展示与流通平台。目前有近1 000个经营主体、7 000多种产品抱团入驻,成为梅州优质特色产品的重要展示窗口及拓宽产品市场的重要渠道。2015年,梅州市又启动了“一站购”安全餐桌连锁服务平台,打造线上下单、线下直供、个性定制、冷链配送、产销一体、全程可溯的“一站购”平台。此外,梅州市还与阿里巴巴建立合作,梅州本地特色农产品正式入驻淘宝网·广东馆[5]。通过做大做强农产品电商,梅州特色农产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康庄大道,盘活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优越的自然资源,打造了区域特色品牌,有效提升了农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3.2 温氏模式——以物联网应用为抓手,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温氏集团是广东最具规模的畜禽业龙头企业,2013年生猪养殖规模达到1 013万头。为了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管控能力,温氏集团2012起就在养殖户中进行生猪标准化养殖物联网应用示范,通过对养殖设施进行改进,部署一系列远程传感装置,对栏舍的温湿度、氨气等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增加自动通风、自动喂料等自动化控制设备,实现了对养殖过程的远程统一监控,达到半自动化养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标准化率[6]。通过物联网技术在产业链管理的深度应用,温氏集团有效降低了分散养殖产生的巨大管理成本和风险,推动了产业的全面升级,在实现标准化养殖的同时,提高了养殖户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3.3 运营商模式—— 深耕农业农村,破解信息化“最后100米”

面对农业农村巨大的蓝海市场,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纷纷加入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大军当中,并充分发挥运营商在服务渠道、媒体融合、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为破解农村信息化“最后100米”做出重要支撑。广东移动通过“12582农信通”等信息化平台,为农民获取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提供了便捷渠道。2014年以来,广东移动联合广东省农业厅、新华社广东分社建设了广东“新农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手机终端优势,以个性化服务为核心,加大涉农信息资源整合,有力促进科技信息进村入户[7]。

4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重点任务

广东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行政管理高效透明、信息服务灵活便捷,要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4.1 加强农业信息化顶层设计

要根据广东农业特点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做好农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明确发展重点,鼓励形成特色,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建立广东农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加强农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完善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体系,做好技术支撑。

4.2 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积极推进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作物长势监控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系统等信息技术在种植业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信息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实现设施园艺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在设施养殖水平较高的养殖小区,开展养殖业信息化示范。推广设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联合选育网络辅助决策系统、饲料配方辅助决策系统、动物健康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和动物疫病诊断与预警辅助决策系统等,实现集约养殖场健康养殖的智能化管理。鼓励龙头企业研发和应用农业物联网,提高生产、流通效率。

4.3 推动农业经营网络化,引导农业产销有效衔接

贯彻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名特优农产品和生产经营主体电子档案,推动名特优农产品企业诚信经营。建立和完善名特优农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多终端和新媒体、自媒体,实现产品展示、科技信息、行业交流、诚信管理等综合服务,培育农业品牌发展壮大。支持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建设。鼓励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主体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推动生产、销售的网上衔接。选择一批有较大经营规模、有较强服务能力、有较好品牌意识、有规范运行机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和家庭农场为信息化示范单位,大力推广电子商务、远程监控、产品溯源等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综合经营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4.4 推动农业政务信息化,提高农业监测管理水平

推进农业门户网站群建设,积极打造农业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主动引导网络涉农舆情。抓好省、市、县三级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利用“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的科学合理采集、加工、分析、共享和应用服务体系,为政府宏观调控和生产经营主体决策提供参考。建设省级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平台,建立涵盖粮油、果蔬、畜禽水产、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数据库,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覆盖省、市、县、企业四级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管理平台,探索黑名单发布机制,为政府加强有效监管、公众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提供统一窗口。加强省、地市两级农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县(市、区)级农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健全农业突发事件综合预警系统,提高自然灾害、动物疫病、有害生物、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污染、农机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作高效的应急机制,增强农业应急、决策、指挥能力[8]。建立全省农业执法信息系统,实现农业执法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利用,推动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化。

4.5 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提供灵活便捷的信息服务

加强农村信息员培训,从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养选拔信息员,壮大信息员队伍。依托各级农业专家与科技人员形成现代农业智库,通过农博士、智农通、新农通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发挥移动终端及时、便捷、覆盖率高的优势,推动农业科技服务落地。强化资源整合,深入推动全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数据联网和工作联动,实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4.6 强化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提高产业和区域信息化水平

要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以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建设为抓手,通过示范应用、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广东农业信息化普及范围,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信息化红利。农业信息化建设要避免“面子工程”,必须以“管用、顶用”为评价标准,要尊重行业习惯与农村人群的适应能力,加快建立以用户为导向的农业信息化评价机制,以实际应用来评价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5 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深化农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产业链渗透,“互联网+农业”将开启现代农业的全新发展阶段,资本、信息、技术、人才将替代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5.1 强化驱动,以信息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智慧农业是“互联网+农业”的重要抓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产物[9],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广东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农业必须加速发展、先行一步,在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值型、都市型智慧农业,通过远程感知、智能控制、工厂化生产等先进技术的规模化运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解决“谁来种”、“种什么”和“怎么种”等问题。

5.2 加强整合,建立农业大数据

“互联网+农业”将使农业各个环节产生的数据呈数量级增长,只有更有效地采集、管理、分析、利用好农业大数据,才能紧紧掌握农业的“风向标”。要整合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数据、农业生产数据、农业市场数据、农村社会经济数据,建立省级农业大数据中心。推动农业监测预警在数据标准、采集工具、分析能力、表达方式等方面向标准化、实时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方向发展[10],为农业全产业链动态监测预警提供数据基础和业务平台,为政府指导农业生产布局、开展农情调度、及时化解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3 优化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随着资本与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和农村创业热潮的兴起,农村电商已经进入“2.0时代”。要从资金、技术、人才、标准规范等各个层面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面向全省各地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论坛和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筛选、推介、组织地方特色农产品进驻知名电商平台,加快广东特色地方馆建设。充分利用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村级信息服务站、农村商超等现有条件,加快建设集上网购销、产品集散、培训指导、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大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青年村官等参加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提高网上营销技能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萍. 广东:以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J]. 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17):24-27.

[2] 广东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广东统计年鉴2015[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 张志超. 信息化工程为南粤现代农业提速[N]. 南方日报,2015-11-28.

[4] 程萍. 推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J].农村工作通讯,2013(9):39-40.

[5] 人民网. 梅州农业五年“信息化”厚积跨入“互联网+”新时代[EB/OL]. http://gd.people.com. cn/n/2015/0407/c123932-24413541-3.html,2015-04-07.

[6] 黄松德,周军波. 信息化支撑企业跨越发展——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快速发展[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6):16-17.

[7] 新华网. 广东按照“五个一”标准打造农村信息化新平台[EB/OL]. http://www.gd.xinhuanet. com/2014-07/04/c_1111455363.htm,2014-07-04.

[8] 马玲玲,刘晓珂,郑业鲁,等.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需求与发展战略[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 (2):5-8.

[9] 李道亮.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维方式变革—— 论现代城市经济中的智慧农业[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7):39-47.

[10] 许世卫. 农业大数据与农产品监测预警[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6(5):14-20.

(责任编辑 张辉玲)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WEN Fei1,HUANG Hong-xing2,LIU Xiao-ke2
(1. Guangdong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Department,Guangzhou 510500,China;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Informatization is not only the major force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overhaul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Guangdong has got obvious achievements i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quantity and quality secur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great need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emands in Guangdong province,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promoting productivity intellectuality,improving networked management,reinforcing government informatization,speeding up information into the village door and strengthening the demonstration. In the end,further suggestions to seize “Internet +”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were put forward,such as developing wisdom agriculture,establishing agricultural big data,and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of rural electric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demand;development model;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6)02-161-05

收稿日期:2015-09-14

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文飞(1977-),男,硕士,E-mail:gzwenfei@163.com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化需求模式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