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民族学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2016-03-28张艳华王双全赤峰学院教师发展与培训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本培训

薛 颖,张艳华,王双全(赤峰学院 教师发展与培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关于加强民族学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薛颖,张艳华,王双全
(赤峰学院教师发展与培训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本研究针对目前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及民族学校教育哲学定位、提高教师校本培训质量、营造多元的课程开发环境、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保障体系几个方面的建议,以加强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民族文化品格,从而实现更有效地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学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

本研究针对当今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校本课程开发民族文化品格弱化,教师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低下,课程开发主体单一,课程开发保障体系不健全,提出增强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民族文化品格的建议.

1 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以及民族学校教育哲学定位

1.1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将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纳入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在教育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文化适宜性影响着民族教育的发展[1],也影响着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现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虽然走进了一些校园,但因应试教育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必然是得不到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的足够重视,不是被淡化,就是被异化成高考科目的补充和强化.[2]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要得以发展,须要把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合理地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才能保证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传承.这就须要:首先,教育评价要体现民族学校的特殊性,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民族学校进行教育评价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要立足于多元文化理念,将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纳入到对学校的评价中.这样有利于民族学校真正地将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的重要内容,发挥其校本课程开发平台与桥梁的作用;其次,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对师生的绩效采用多维度的评价,将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纳入到对教师的评价当中,将民族文化知识掌握、民族情感的形成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总之,我们应从单纯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走出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将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纳入评价体系作为今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以构筑民族文化传承的完整评价体系.

1.2完善民族学校教育哲学定位,增强其民族文化传承使命

学校教育哲学是高度凝练化和抽象化的最为基础性的学校价值发展观和方法论,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和类型[3].民族学校应该首先完善学校教育哲学,深化对民族学校教育的理解,重建民族学校的概念.民族学校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是使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顺利进入现代主流社会的任务,二是力求保持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使他们享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享有在本民族聚居区实行自治的权利以及学习本民族历史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权利的任务.[4]可见,与普通学校相比,民族学校既具有与其相同的基本要求和育人目标,同时又具有与其不同的特殊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其性质决定了要接受国家课程的宏观导向,同时还要在现代化背景下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也就是说,民族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说,衡量一所民族学校的民族性,重要的就是要看其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程度,这是民族学校教育合理性存在的根本和价值追求,也是民族学校的教育哲学定位.明确民族学校的教育哲学定位,有助于民族学校重新反思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以他者的眼光跳出作为“主流文化代表”这一角色,用民族的视角来看待本民族文化.同时,有助于民族学校重建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价值观,以及将民族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体现民族本体文化品质和民族文化教育理念的课程观,最终完成民族文化传承的特殊使命.

2 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提升教师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方法的变革,也是对人的变革.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是最了解学生知识、能力以及兴趣的课程开发主体,所以对教师的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变革教师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解决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关键.针对当前校本培训质量低下的状况,需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增加校本培训中多元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文化开发能力的内容.

2.1提高校本培训的质与量

首先,增加校本培训的量.针对当前校本培训职前教育不足的情况,在师范类院校课程设置中,应适度增加“课程开发”类课程.还要加大教育实习的力度,使准教师能更多的深入教育一线,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以此来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为职后的校本课程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师范院校要对准教师进行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更高的层面及更宽的视野上看到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为职后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打下理念基础.针对民族学校教师专业素质低、校本培训数量少的情况,民族地区教育局以及民族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已推行的“免费师范”、“特岗教师”等政策,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增加校本培训内容的数量,切实给每一位民族教师校本培训的机会,以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水平.

其次,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针对校本培训中存在的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应灵活运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课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围绕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地进行研讨,寻求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针对培训中存在的形式化问题,可采用教师进入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互动的参与式培训.[5]这种形式的培训,教师与专家展开平等、坦诚地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激励教师去思考自己的所做及原因,促使教师多想、多听、多问、多做[6],注重在过程中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最终达成认识的统一,一改以往端坐静听的形式化状态.另外,在培训中,加强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以及教师与文化、生产等部门的交流等,可以加强校本培训的操作性,对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也是极有裨益的.

2.2增加校本培训中多元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文化开发的内容

针对民族学校教师对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价值认识不够的状况,要加强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源流”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源”的理解和认识,要增加校本培训中多元文化素养和民族文化开发的内容.本研究建议在校本培训中设置:如,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理念培训,以使教师树立多元文化理念,明确民族文化开发价值,端正民族文化开发理念,厘清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民族文化资源知识培训,使教师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内涵、外延等有明确认知;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技能技巧培训、民族文化教材开发理念以及技能技巧培训、民族文化课程教学培训,以提升教师妥善处理民族文化分类与整合的能力,从而帮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时,更清醒、更快捷地选择和确定民族文化资源的内容、模式、途径、措施等.[7]对于“流”的理解和认识,要增加校本培训中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内容,使教师认识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能够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实现课程知识的多元化;能够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能够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彰显民族办学的优势和特色,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对于“流”的理解和认识的培训,有助于教师转变过去应付国家教育政策的观念,由“自发”走向“自觉”,自主地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3 学校要营造多元的课程开发环境,鼓励多方参与

学校要努力营造一个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多方参与、多元的课程开发环境.这不仅能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智能源泉、文化动力支撑,也能够使开发出来的课程真实地反映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1学校要转变功利主义取向,发挥其桥梁和平台的作用

民族学校具有传承本国主流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双重使命,这是民族学校应有的教育哲学定位.民族学校要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就要转变功利主义取向,增强其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地位.首先,民族学校要搭建平台,调动民族群众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如,开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培训班,或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深入地了解、关心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再如,可以将本民族中民族文化经验丰富的人请进学校做教育顾问,向教师和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讲解必备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和支持民族群众把优秀的民族文化写进校本教材,以拓宽校本课程开发的民族文化资源.这样,民族群众链接了“学校教育”与“文化传承”,并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缝隙”[8],成为校本课程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其次,学校应成为沟通的桥梁,将专家、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区人士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结成课程开发的共同体.为此,学校可以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中心和网络,形成从基层学校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教学科研部门、课程研究中心,教育内部向教育外部的交错相连的校本课程开发网络[9],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提供交流的平台,使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形成整体效应和优势,最终向纵深发展.

3.2学校要完善教师激励制度、转变工具理性价值观,调动师生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外在需求,通过改进学生的学习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满足自我成就感的专业成长需求,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内在需求.[10]学校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激励制度,奖励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创意、成效显著的教师,等于正视和承认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劳动过程是有价值的.奖励可以体现在年终奖金的发放,评优、评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的优先.这样,努力付出得到了认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源性”动机得以激发.不仅如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策划、编制、改编和评价,会提高自身对教育的理解,丰富其学科知识,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和自我发展动机也被激起[11].如此,教师的外在需求与内在需求最终被统一起来,就能持久、稳定地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要改变“工具理性”价值观,“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学习为本”是当下课程改革与研究领域孕育的新动向[12],其将课程更多地指向了学习者的适应性和学习者的价值需求.[13]校本课程也应是基于学生兴趣、以学生需求为轴心的课程.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准备或已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生存状态、实际教育需要以及学生兴趣开发课程,把对学生发展的关照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参考依据.因此,应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或咨询等方式,合理评估学生的需求,并做出反映学生需求的调研报告,将其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14]并且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课程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文化选择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4 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体系,保障校本课程开发

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保障体系是推进校本课程开发长远开展的前提条件.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师资配置的完善,以及经费管理的加强.

4.1完善校本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

完善校本管理,首先需要建立由上至下完整的、制度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就民族地区而言,它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师生、专家、社区人士等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法规、制度,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审议、执行、评价,组织教师的校本培训等.建立制度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前提条件.其次,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团体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责权给予明确的认定,并按照严格的开发程序和审查程序进行课程开发的审查,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价值、内容、模式、途径、方法等进行审视和思考,以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在各个环节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建立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调查和挖掘工作.建立民族文化资源管理数据库,对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类、资源整合,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同时,强化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动态管理,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

4.2加强经费管理、完善师资配置,保障校本课程开发

经费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经济因素.经费不足或“专款不专用”会导致民族学校没有资金聘请教师、专家、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等,没有经费出版校本教材和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等,必然会影响到课程开发主体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国家、民族地区的财政部门应在现有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保证足额拨付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项教育经费,并逐渐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使学校和教师得以轻装上阵参与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民族学校也应广泛筹集包括国内外社会团体、组织、个人等的扶持资金,以争取更多的资金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同时,应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经费的管理,必须做到专款专用.

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开展,还离不开合理的师资配置.由于编制有限,民族学校教师短缺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代课教师与岗位教师比例不合理[15],通常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只有对学校进行合理地师资配置,才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并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校本课程开发时间.因此,省级政府要给予民族学校足够的编制,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解决民族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民族学校要稳定师资,并进行合理的师资配置,使教师们能够较为闲暇地从事校本课程开发,并对其进行研究,从而自觉地将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作为自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常永才,哈经雄.对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教育发展若干热点问题的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3):3.

〔2〕马金秋.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及模式建构——以甘肃省夏河县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8.36.

〔3〕樊亚峤.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发展的灵魂[J].现代教

育管理,2009(7):20—23.

〔4〕藤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61. 〔5〕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66.

〔6〕李大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4(6):59.

〔7〕祝婷婷.乌鲁木齐地区中学校本课程中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55.

〔8〕王国超.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平静与突破[J].学术论坛,2015(6):138.

〔9〕杨昌江.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41.

〔10〕杨杰.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研究——对湖南

省长沙市8所中学的调查[D].湖南师范大学,2013.28.

〔11〕肖自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器”[J].黑

龙江高教研究,2009(2):75.

〔12〕曾文婕,黄甫全.课程改革与研究的新动向:彰显学习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3(3):20.

13〕李秀伟.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异变问题与改进[J].教育研究,2014(5):108.

〔14〕高云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框架[J].兰州大学学报,2002(3).

〔15〕杨建忠.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7(3):4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6-0208-03

收稿日期:2016-02-17

基金项目:“荣达教育资助基金”民族教育研究和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2013年度课题:《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实践研究-基于赤峰地区蒙古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RDBZ13047)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
小学英语教学管理策略初探
提升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校本培训探析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校本培训评价
农村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痛并坚持着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
雏鹰学校校本培训之思考
有关专题式校本培训
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