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复对弗·培根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

2016-03-28宋丽萍长治学院思政部山西长治046011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逻辑学归纳法认识论

宋丽萍(长治学院思政部,山西长治 046011)



严复对弗·培根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

宋丽萍
(长治学院思政部,山西长治046011)

摘要:严复深受西方近代早期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影响,特别是弗兰西斯·培根建立在科学自然观基础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影响,文章着重研究培根感性与理性联姻的辩证思想对严复认识论形成的影响,以及他对西方近代经验主义和逻辑学的吸收与重视,对于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对融会中西哲学有筚路蓝缕之功。

关键词:认识论;逻辑学;归纳法

近代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著名的启蒙学者,他作为先进中国人的代表之一,自觉地投入到探索救亡图强之路的浪潮中来。他早年留学英国,探究到西方富强之根本在于科学的认识理论及方法——认识论、归纳法和逻辑学,而中国落后的根因在于缺乏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而了解到这些理论的开创者弗·培根所处的时代与自身所处时代的境况相似,又经自己多番努力求证后,认为只有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引入中国,才能为中国学术界和国民注入新的“血液”,使各门科学迅速发展、国民思想觉醒,达到扭转国破家亡之危局的目的,遂将这些科学理论引入中国。

一、严复借鉴培根学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严复借鉴培根学说的必要性

1、时代的召唤

严复所处的时代是大变革的时代,是救亡图存﹑探索富强之路的时代,他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义不容辞的加入到寻求强国之路的行列中来。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提出了多种救国方案,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改良派企图用西方的政治制度使得国家强盛等。然而这些努力都未成功,洋务派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告终,改良派则以慈禧太后宣布垂帘听政光绪帝被软禁而结束。这些都刺激了国人的神经,救国之路究竟在何方?西方富强的秘密是什么?怎样能使造出坚船利炮的西方近代科学为中国所用进而走上富强之路?时代要求一股先进的思潮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科学发展及国民思想觉醒的迫切需要

一方面,国内学术的发展缓慢,难以促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而国人学术研究方法一直受传统思维模式的约束难以突破,普遍处于总结前人经验以及对古代文学的沉迷阶段,观念陈腐、辞藻华丽,缺乏实证精神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国民愚昧无知、崇尚迷信,遇到问题不是求助于古训,就是乞怜于神佛,不懂得依靠科学来解决实际问题。而科学认识论及方法论不仅能挣脱“四书五经”的牢笼,促进国内学术迅速发展,还能洗涤国民思想,提升国民素质。

严复学贯中西、知识渊博,他敏锐地洞察到我国贫弱而帝国主义列强繁荣昌盛的根因在于中国缺乏科学的认识方法及科学理论的指导,于是,他试图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传播并讲述西方先进的认识理论及其方法,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达到洗涤国人的思想﹑提升国民素质的目的,进而实现救国图强的梦想。严复早年留学英国,研读了欧洲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思想家的著作,他认为培根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及归纳法正是拯救中国的一剂良药。

(二)严复借鉴培根学说的可能性

1、严复的个人努力

严复在英国留学期间,对培根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培根在欧洲近代知识复兴的贡献更是极为肯定。他认识到:培根所处的时代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尾声,知识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但阻碍知识重新绽放光芒的束缚依旧存在。对此,培根有较清晰的认识,他认为不仅仅是宗教和政治阻碍了知识前进的步伐,更为重要的是学者们缺乏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引。与培根相似,自己所处的时代也是启蒙时代,科学知识有待复兴。于是,他借鉴培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批判传统文化,涤清人们思想中的错误观念,以提升国民素质。

2、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使严复传播西学成为可能

尽管近代以来中国多灾多难,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但在政府以赔款、割地等条件满足列强暂时的需求时,国内能赢得相对战时而言的稳定环境,使严复的翻译、著述工作得以持续进行。

3、经济的发展为西学传播提供了物质保障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不自觉地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它致使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为生产力发展扫清障碍;另一方面,它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生产设备也在这时被带入中国,有力地促进了报纸、杂志、书刊等印刷行业的发展,进而使西学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

二、严复对弗·培根理性与感性联谊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培根理性与感性联谊的认识论

培根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与其批判经院哲学且继承古代唯物主义和英国唯名论的传统不无关系,而其唯物主义自然观又为其经验论和归纳法做了理论前提。

培根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对感觉经验的态度却十分谨慎,他主张观察、实验和感觉是知识的来源,但他还告诫人们不能轻信感觉经验,他认为只有能经得起实验和实践检验的感觉经验才能形成知识。他特别强调理性、实践和科学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而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此外,他还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手段。

(二)严复对培根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与培根一样,严复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也是在其科学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其科学自然观则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他说:“通天﹑地﹑人﹑禽兽﹑昆虫草木以为言,以求其会通之理,始于一气,演成万物。”[1]11即是说宇宙是由气演变而来的,世间万物也都是由气发展变化而来,而演变的规律就蕴含在整个演变过程和事物的千姿百态之中。而这里的“气”,不同于中国古代之“气”的迷蒙、太虚,而是指总的能量,如电能、热能等。这说明严复的自然观是机械主义的自然观,不同于古代的朴素自然观。

在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严复借鉴西方近代经验论思想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一方面,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曾说:“智慧之生于一本,心体为白甘,而阅历为采和,无所谓良知者矣。”[2]96另一方面,他也指出感觉经验的局限性。他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的范围,否则得来的认识就不是可靠的。因此,人所能认识的是经验现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质。

三、严复对弗·培根经验主义逻辑学的继承

在严复向国人译述的西方学术思想中,他最为看重的是天演论和逻辑学。他试图用天演哲学指导人们的世界观,用逻辑学规范人们的思维方法,达到开民智的效果,最终实现救亡图强的理想。严复特别推崇逻辑学,曾说:“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逻各斯一名兼二义,在心之意、出口之词皆以此名……故今日泰西诸学,其西名多以罗支结响,罗支即逻辑也。如斐洛罗支之为字学,唆休罗支之为群学,什可罗支之为心学,拜诃罗支之为生学是已。精而微之,则吾生最贵之一物亦名逻各斯。”[4]1028从西方逻辑性角度而言,严复认为,“衡量中国的一切旧学,诸如道德政治礼仪等,都只不过是历史经验的积累,像一堆散钱一样,既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没有一定的逻辑规律”。[5]150他说:“是故去西学之规矩法戒,以绳吾‘学’,则凡中国之所有,举不得以学‘名’;吾所有者以彼法观之,特阅历知解积而存焉,如散钱﹑如委积。此非形名象数己也,即所谓道德、政治﹑礼乐,吾人所举为大道,而诮西人为无所知者,质而言乎,亦仅如是而已矣。[6]52严复深刻认识到中国缺少“学一切学之学”的逻辑学,凭借自己渊博的西学知识向国人译介西方逻辑学,如《穆勒名学》《名学浅说》等。

严复对科学方法论——逻辑学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一)严复认为从事科学研究必须首先克服“名义了断,截然不絮之难”。[7]1243严复认为,逻辑学是规范思维认识和语言表达的一门学问,能使概念简洁易懂,语言深动有序。“夫讲名学者,将以为致思之术,而语言者思之大器;使其器不具﹑不惊,抑用之而不得其术,其事将有分淆,括滞之忧,而所得有不可深信者矣”[8]17在这里他注意到正确使用名称对人们思维的重要性。因此,严复在演讲时一再强调“名义了晰”,他说:“诸公应知科学入手,第一层功夫便是正名”[9]174。逻辑对于科学思维至关重要,因为科学用语要求精确化,而含混不清的概念或语词不利于科学的发展,认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阻力之一即是语词含糊不清,“所恨中国文字,经词章家遣用败坏,多含混闪烁之词,此乃学问发达之大阻力”[10]174。所以,在科学的思维或表达中,语词和概念的含糊不清,语句和判断就不得当﹑不准确,事实和道理也就不能讲清楚﹑说明白。

(二)克服仅从整体把握事物,而缺乏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的习惯。他说:“知之晰者始于能晰,能晰则知其分,知其分则全无所类者,曲有所类”[11]174。要达到事理明晰的目的,首先需要分析,由分析知细节,这样才能认识清楚。分析的目的在于进入事物内部,把握事物的特性,进而得出事物的共性,从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曲而得类,而后有以行其会通,或去大同而遗小异,常寓之德既判,而公例立矣”[12]174。“常寓之德”是指事物稳定的特性。严复认为,我们习惯从整体把握事物,缺乏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淆。“吾闻凡擅一技,知一物而口不能言其故者,此在智识谓之浑而不晰[13]174”。他用例子加以解释,“今如知一友之面庞,虽猝遇于百人之中犹能辨之,独至捉笔含豪欲写其貌,则废然而止。此无他,得之以浑,而未为其晰故也”[14]174。近代西方科学对自然界进行解剖﹑分析,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过程以某一标准分门别类进行研究,不断深入到很多领域及其内部中去,为整体上把握自然积累了许多有用材料,人类对自然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严复从西方科学发展得以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得出分晰法是观察﹑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方法。

(三)在逻辑推理方面,严复推崇归纳法和演绎法。他认为这两法是事物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天演论》中这样写道:“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一会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据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二者即物穷理之最要涂术也”[15]1319,二者的思维过程如下:“内籀东译谓之归纳,乃总散见之事,而纳诸一例之中,……外籀东译谓之演绎,外籀者,本诸一例而推散见之事者也”[16]280。对于归纳法和演绎法,严复侧重前者。原因之一是严复留学英国期间崇尚培根﹑穆勒的归纳法;另一原因则是严复批判传统学术的“黜伪”。严复考察中国传统思维方法时,发现传统思维方式存在严重缺陷,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观臆断特别不满。此外,他还发现传统思维方法只重演绎而无归纳,于是,他提出当前中国科学发展的关键是优先应用归纳法。

总之,严复特别重视科学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他以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索,而且还用这些方法检测理论的正确与否,在他那里,这些方法是改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法宝。因而,严复思想受培根归纳法等的影响带有西方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倾向。

参考文献:

[1][6]严复.严复集(一)[M].上海:中华书局,1986. [2][3][8][9][10][11][12][13][14][英]穆勒,著,严复,译.穆勒名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

[4]严复.严复集(四)[M].上海:中华书局,1986.

[5]陈友良.理性化的思考与启蒙[J].福建师范大学,2002,(04):150.

[7]严复.严复集(五)[M].上海:中华书局,1986.

[15]严复.严复集(五)[M].上海:中华书局,1986.

[16]严复.严复集(二)[M].上海:中华书局,1986.

(责任编辑杨晓娟)

作者简介:宋丽萍(1985—)女,山西介休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6

中图分类号:B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16)01-0001-03

猜你喜欢

逻辑学归纳法认识论
物理方法之归纳法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数学归纳法学习直通车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简单的逻辑学》
国内逻辑学教育普及理论模型的建构研究
用“不完全归纳法”解两道物理高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