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和完善信贷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探讨

2016-03-28连育青

财务与金融 2016年1期
关键词:比率负债账款

连育青

改进和完善信贷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探讨

连育青

在新常态下,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信贷企业偿债力分析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现行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与方法亟待完善,本文在系统剖析偿债能力指标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信贷风险管理谨慎原则,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方法,以使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分析更加科学可靠。

新常态 改进和完善 信贷企业 偿债能力分析

信贷企业偿债力分析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内面临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和经济泡沫化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银行业不良贷款与日俱增。在实际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家偿债能力不错的企业可能因不能偿还到期贷款而面临清算,而一家偿债能力较弱的企业却能偿还贷款并继续维持经营。这种看似奇怪的现象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企业的现有偿债能力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因而,加强和改进信贷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对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而言十分重要而紧迫。

一、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缺陷

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是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主要以资产负债表为依据,基于企业提供给银行最近3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计算出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关比率,在实际分析运用中发现,其指标体系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

1、偿债能力分析未建立在现金流量的基础上。现有的信贷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大多是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在正常情况下,由此可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但在新常态下,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内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容乐观,不少企业甚至由于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时必须与现金流量相关的指标结合,否则,容易导致信贷人员对企业得出错误的判断。

2、偿债能力分析未准确区分企业资金来源。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偿还债务资金的来源尚未细分,实际上,信贷企业偿还其银行负债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既可以通过资产变现来偿还,也可以通过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偿还,还可以以新的短期融资资金作为偿还渠道。而后两种偿还渠道往往是信贷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常常采用的,但是,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以信贷企业的资产变现作为其主要的资金偿还渠道,显然这样并不能正确衡量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同时,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也未充分考虑企业流动资产的质量,如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存货等不能或不能很快转变为可偿债的现金。有些企业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很差,甚至无力偿还债务面临破产清算。

3、偿债能力分析未涉及对信贷企业的动态分析。商业银行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而没有充分重视到信贷企业生产经营运转过程中的偿债能力;企业为了显示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良好性,会通过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坏账准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和推迟结转销售成本以增加存货等利润操纵方式来扭曲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此外,企业还可以采取推迟赊购商品和暂时偿还债务等方法人为地粉饰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信贷人员容易被误导,甚至成为假财务报表的受害者。只有动态地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才能对企业整个经营运转过程有全盘的掌握,对财务数据才能有理性、全面的认识,从而正确、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未考虑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定量分析固然具有可计量性和易接受性,但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却存在着许多非正常因素,定性分析也不可忽视,比如在运用流动比率时,资产的构成、计价及变现能力、负债的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流动比率指标的运用,若仅以此判断,难免有偏差。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表外业务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忽视对企业表外因素的分析必然导致结论不客观。

二、改进和完善信贷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建议

鉴于以上原因,基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谨慎原则的要求,在计算偿债能力指标的过程中不可简单比较,应综合分析,结合企业经营状况、考虑企业行业特点、恰当选择主要评价指标,并将企业资产、负债的属性等考虑进去,以确保偿债能力指标的相对正确。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

1、流动比率。现行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1比较合理。但在计算中:第一,流动资产应扣除:超过12个月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因它可能收不回来而成为坏账损失;用于购买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预付账款,因它从动态看是长期资产;超储积压12个月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存货,因它具有“长期资产性质”。第二,在流动负债中:应扣减预收账款,因它是库存商品的等价交换,一般以商品偿还;加上或有负债(如债务担保、未决诉讼或仲裁、票据贴现或背书转让等)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若企业未核算预计负债,还应加上或有负债很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否则,不予考虑)。修改后,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超过12个月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尚未收回的应收款项-购买长期资产的预付账款-积压12个月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存货)/(流动负债-预收款项+或有负债很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一年内到期的预计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1比较合理。但在计算时应调整如下:第一,在速动资产中:减去超过12个月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减去用于购买长期资产的预付账款;加上有价证券变现净值超过账面净值部分。第二,在流动负债中:减除预收账款;加上或有负债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修改后,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超过12个月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尚未收回的应收款项-购买长期资产的预付账款+有价证券可变现净值超过账面价值部分)/(流动负债-预收账款+或有负债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一年内到期的预计负债)。

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一般认为现金比率≥20%比较合理。但应关注如下:第一,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现金=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交易性金融资产中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减去不可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含保证金)或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加上“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中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第二,在流动负债中:减除预收账款;加上或有负债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修改后,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不可随时支取的定期存款或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现金等价物可变现净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中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流动负债-预收账款+或有负债可能增加流动负债的部分+一年内到期的预计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改进

1、资产负债率。现行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在40%-60%比较合适。但在计算时应做调整:在资产总额中:减除固定资产清理(借方余额)、商誉、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因为它们实质是企业的费用,不属于资产性质。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总体债务越重,长期债权能力越差。要重点审核借款人的预期投资收益率是否远大于借款利息率。修改后,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清理-商誉-长期待摊费用)。

2、产权比率。现行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1-资产负债率,一般认为产权比率在60% -40%比较合适。在计算时应注意:在资产总额中:减除固定资产清理(借项)、商誉、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产权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强,银行长期信贷资产越安全。当预期投资收益率远大于借款利息率时,产权比率适度小于50%信贷风险仍属可控。修改后,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清理-商誉-长期待摊费用)。

3、利息保障倍数。现行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一般认为利息保障倍数≥5倍比较合适。计算时应在利润总额中:要减除“应收账款”期末增加数,因为应收账款对应的营业收入并没有形成现实的偿债能力;加上“资产减值损失”,因为它不属于企业现实的费用或支出(如:计提的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而是一种会计职业判断或估计的损失。修改后,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应收账款期末增加数+资产减值损失)/利息费用。

4、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资产负债率=非流动负债/能够偿债的长期资产,其中:长期资产=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能够偿债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一般认为,长期资产的2/3以股东权益购置、1/3以负债购置为宜,最高不超过50%。若负债购置超过50%,意味着长期资产占用长期负债过多,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差,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信贷风险审核时,还要特别注意企业以新债还旧债的“拆东墙补西墙”行为。

4)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5人一组),每个小组确定说话的类型,小组内进行谈论,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说话时间至少3分钟;小组训练结束后,教师在随机抽取各小组几名学生,进行即兴说话,学生和老师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的评分和点评。

5、长期权益比率。长期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中投资在长期资产上的部分/能够偿债的长期资产。它是所有者权益中投资在长期资产上的部分占可偿债长期资产的比重。一般认为,所有者权益约1/3用在流动资产上,约2/3占用在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上。长期权益比率最好不要低于50%或高于70%。若低于50%,表明长期资产中用长期负债购置的超过一半,信贷风险较大;若高于70%,说明企业筹资能力较差或盈利水平较低。

(三)增加以现金流为基础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1、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债务。其中,本期到期债务=短期借款本金及利息+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本金及利息+应付票据+应付账款。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当期到期的负债的保障程度,集中体现了企业风险的本质特征,该比率较灵敏地表现企业近期财务风险的变动。该比率一般应大于1,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本息,企业必须对外筹资或出售资产才能偿还债务,比如借新债还旧债,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存在问题。

2、现金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体现现金流对企业债务的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越弱。国外经验表明,该比率值在0.2以上的财务状况较好。

3、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该比率也反映企业现金偿债能力,与上述对应,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而对企业来讲现金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资产的流动性和其盈利成反比,企业不应保持长时间的高现金比率,在不同行业对该指标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在0.5-1为好,采用此指标,可有效避免存货和应收账款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准确性的影响。

4、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该指标反映了当期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现金作为保证,如该比率大于1,则说明利润质量较高,在1.2-1.5之间较合理;若小于1,则说明利润质量较差,该指标较低时,有几种可能性:一是账面利润完全是虚构的,二是账面利润没有真实的现金流入予以支撑,三是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导致其经常性应收、应付项目发生较大变动,需要结合企业的商业信用政策深入分析。

5、营运指数。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入/经营所得现金(营运资金)。其中经营所得现金是指经营活动净收益与非付现费用之和。该指标反映企业营运管理的水平和收益的质量,可以衡量企业往来类帐目规模、变化频度及对现金经营效益的影响,有助于商业银行分析信贷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足的原因及其中隐含的风险。营运指数等于1,说明经营所得现金全部实现;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经营所得现金被营运资金占用;营运指数大于1,说明一部分营运资金被收回,返回现金状态,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营运资金周转良好。

三、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准确性的途径

1、表内与表外相结合,客观地把握企业偿债能力的真实情况。根据相关财务报表计算偿债能力指标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仅仅依靠这些数据便判断一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就难免有所偏颇。因为一些未列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影响着指标的计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可动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银行已同意但企业尚未办理的限额越大,表明债务支付能力越强;第二,有可以快速变现的长期资产。基于某些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短期出售变为现金,缓解资金流动性的问题。第三,租赁合同,经营租赁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作为租赁费用会在损益表中反映。企业的经营租赁量比较大,期限比较长并且具有经常性时,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第四,应全面了解企业的对外担保和担保企业的经营情况,可通过与企业的财务人员交谈直接获取信息,或者从同行业中获取相关信息,以防止企业潜在的担保风险转化成现实的经营风险,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第五,分析企业短期融资成本,若短期借款利息高于公布的贷款利息,则说明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度不够。因此一旦发生危机,代价会很高。此外,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应收票据贴现等行为会增加短期债务。因此,应将表外项目分析作为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必要补充,以真实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状况。

2、深入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对偿债力指标定量分析时,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还应注重对企业资产负债有关科目的定性分析,才能正确判断把握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首先,在分析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应重点考虑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主营业务收入绝对额的变动,关注销售收入增减变动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关注应收账款增长是否远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是否存在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虚增销售收入现象;销售收入确认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提前确认收入实现;对应收账款要关注其额度、集中度、质量、增减合理性。第二,对其他应收款的审查,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备用金,存款保证金等,其中往往隐藏很多问题,如其他应收款中有企业大股东或关联企业的大笔借款,说明投资者有抽逃注册资本的可能,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偿债能力减弱;第三,存货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流动比率:一是由于存货变现速度慢,且可能由于积压、变质和抵押等原因,使得存货的变现金额与账面金额具有较大差异。二是由于存货市价变化情况与存货计价方法存在差异,按照存货账面价值计算的流动比率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第四,对固定资产要分析其组成、产权、计价、折旧、增减变化合理性等。关注是否存在将经营租赁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原值;是否存在固定资产评估增值现象;关注折旧方法是否遵守一贯性原则,是否存在少提折旧、不提折旧现象。第五,在流动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占比较大,说明企业的运作资金主要靠占用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结算资金和个人借款来维持,尤其要关注其他应付款,如果金额较大,往往隐藏着向股东、关联企业或职工的大额借款,或非法资金拆借,削弱了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第六,经营活动现金流是银行信贷审查、担保审查等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企业虽然可以通过变卖资产或融资来维持或弥补现金的不足但这都是暂时的。从长远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最稳定、可靠的,影响经营性现金流的因素主要有: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收付异常、异常运作等。总之,信贷人员通过大额往来明细及款项性质的注释,了解企业大额资金是否被其他企业占用,有无往来单位名称异常(如:期货、担保、房地产等),往来异常的款项对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向及风险有很大作用。

3、多角度、全方位综合分析,提高偿债能力分析的精准性。首先,准确甄别企业报表的真实性。当前不少企业为了获取银行的融资,想方设法“美化”报表,虚拟业绩,有的甚至与会计师事务所串通一气,向银行提供含有大量虚假财务信息的财务报表,以骗取银行的贷款。信贷人员应对企业报表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对有问题贷款的企业要有针对性地查看企业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有关账簿、实物,通过账账、账表、账实的核对,分析判断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第二,了解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诚信度,防止因经营者个人行为引发的企业风险。民营企业的个人素质与企业的前景息息相关,个别经营者素质不佳,在获得大量的银行贷款后,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抽逃资金,或投资新企业或挥霍一空,使银行追债无门;或者挪用信贷资金“炒股”,根本无心顾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会造成信贷资金的风险。因而在综合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时,还应了解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作风、个人品行、诚信意识和与银行的合作态度,严格把握贷款投向,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第三,密切关注企业投资风险和潜在风险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利润蕴藏着高风险。企业最大的失误是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最大的风险也是投资项目的风险。除非企业的政策垄断和技术垄断因素,一般竞争性企业的暴利都是很短暂的,如果继续高负债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企业就只能被动挨打,甚至血本无归。密切关注企业新增投资项目的风险,才能正确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第四,关注企业资金来源和流向,警惕民间借贷风险。近几年来,由民间借贷引发的“跑路”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有的企业为了获得高额收益,将自有资金甚至信贷资金通过民间借贷渠道借出;有的企业为了摆脱困境,通过民间借贷弥补资金不足;还有的企业则充当资金“掮客”,通过媒介借入借出双方来赚取利差。不论哪种情况,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商业银行往往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因此,商业银行既要加强对企业资金来源和流向的分析和监控,准确、客观地评价贷款企业的偿债能力,又要从多方面了解企业法人代表的资金活动情况,以及时发现风险苗头。

4、建立信贷企业指标数据库,完善偿债能力评价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与信贷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适应的数据库,为银行判断信贷风险提供判断依据。商业银行要加强与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公检法、供水供电、海关、税务等政府机构、网络运营服务供应商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外部开展数据合作与信息共享,提升信贷企业数据仓库涵盖范围;并通过与传统数据的快速整合、关联补充,依靠“云计算”等分析工具,建立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数据库。其次,利用强大的信贷数据库系统,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违约企业和正常企业差异的横向对比和企业自身的纵向比较,结合不同信贷产品种类、期限等,尽早确定不同区域、行业和种类企业的正常运转区间等,构建信贷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风险预警体系。再次,将信贷评价指标中的偿债能力评价体系编成软件,使其成为一个可操作的工具。利用这个软件,在今后的评价中,只要输入被评价企业的数据,即可迅速地得到基本的评价意见,以供银行信贷审查人员参考,弥补主观判断的误差,从而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商业银行分析信贷企业偿债能力,不能简单地利用一些指标去分析,而是应从偿债能力的本质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分层次构建适合各个分析主体的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并且结合企业行业特点,做到静态与动态分析、表内与表外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1]袁靖.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福建金融.2012(11)

[2]赵晓霞.商业银行、现金流量、企业偿债能力.中外企业家.2013(10)

[3]陈军华.从信贷风险评价体系谈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经济论坛.2009(9)

[4]王宝田等.完善偿债能力指标.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商业会计.2014(5)

Research on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Solvency of Credit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Normality

LIAN Yu-qing
Fujian branch,China Construction Bank,Fuzhou 350001

Under the new normality,the security of bank credit funds has caugh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nd the solvency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 management.However,the current solvency analysis index and method need to be improved,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olvency Index an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this paper put forward methods to improve and perfect,in order to make the analysis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reliable.

New Normality,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Credit Enterprise,Solvency Analysis

F230

A

连育青,男,福建泉州人,中国建设银行福建分行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福建福州,350001

猜你喜欢

比率负债账款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你的负债重吗?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