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炎散质量控制研究

2016-03-27蓝献丽巫玲玲植国繁罗春水蒋敏捷蒋伟哲孔晓龙

中国药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消炎黄素药典

蓝献丽,巫玲玲,蓝 彬,植国繁,罗春水,蒋敏捷,蒋伟哲,孔晓龙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消炎散质量控制研究

蓝献丽,巫玲玲,蓝 彬,植国繁,罗春水,蒋敏捷,蒋伟哲,孔晓龙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 建立消炎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集中,大黄素进样量在 0.018 6~0.127 6 g(r=0.999 6),大黄酚进样量在 0.041 0~0.406 0 g(r=1.000 0)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大黄素与大黄酚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37%,91.41%,RSD分别为3.57%,1.95%(n=6)。结论 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准确,HPLC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消炎散的质量控制。

大黄素;大黄酚;消炎散;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质量控制

消炎散是在临床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壮药复方制剂,由卡隆(肿节风)、棵蒙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桂教科研[2013]8号-3。秒(肾茶)、大黄、棵烘(大青叶)、冰片等5味中药材组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散结止痛功效,临床通过透穴疗法外用于咽喉疼痛、牙龈肿痛、皮肤软组织感染、附件炎、尿路感染、痔疮发炎等各种浅、中度炎症性疼痛,有良好的抗菌消炎、镇痛作用。

壮药透穴疗法是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壮药发展起来的创新性特色疗法,是将壮药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上,以增强药物疗效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所选用的药物和穴位、部位应视具体疾病和病情而定。消炎散主要取穴于关元、中极等穴位,多数炎性疼痛外用1次痛减,2~4次可治愈。此方中肿节风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甲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肾茶、大黄及大青叶为臣药,肾茶具有清利湿热、排石通淋功效,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结石;大黄具有攻下导滞、泻火解毒、祛瘀止血功效,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最敏感,对白喉杆菌、枯草杆菌也较敏感;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功效,大青叶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2]。冰片为佐药,具有开窍醒神、散热止痛、利咽明目功效[2]。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日益广泛,由此导致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3]。消炎散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或减少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此外,消炎散和传统中药比较,无需输液、打针、吃药,避免传统给药途径造成的损害;费用较低,患者易接受,医疗成本低,医疗风险极低。可见,消炎散有较好的应用和研究前景。至今,本品尚未有可靠的质量标准控制其质量。为此,本研究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旨在为消炎散的质量控制及探索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EL204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XS205DU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KQ-500DB型超声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安捷伦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1.2 试药

消炎散(市售品,批号分别为20150612,20150721,20150727);大黄素对照品(批号为110756-200110,纯度为100%),大黄酚对照品(批号为110796-201319,含量以 99.6%计),大黄酸对照品(批号为 110757-200206),大黄对照药材(批号为120984-201202),均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硅胶H板(青岛鼎康硅胶有限公司,批号为20150704)。乙腈、甲醇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粉末,具有轻微的芳香气味。

2.2 薄层色谱(TLC)鉴别(大黄)

取本品粉末1.0 g,加甲醇20 mL,浸泡1 h,滤过,取滤液5 mL,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再加盐酸1 mL,加热回流30 min,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振摇提取,每次20 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2 g和缺大黄阴性对照品1.0 g,同法分别制成大黄对照药材溶液和缺大黄阴性对照品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mm)下检视。置氨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结果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主斑点,阴性无干扰;日光下,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和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红色斑点。结果见图1。

2.3 检查

粒度检查:取同一批供试品(批号为 20150612)3份,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982单筛分法》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测定,结果通过七号筛的平均值为96.42%(>95%)。

外观均匀度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 cm,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结果消炎散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水分检查:取同一批供试品(批号为 20150612)3份,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982烘干法》水分测定法测定,结果平均含水量为8.40%(<9%)。

装量差异:取消炎散10袋,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制剂通则10115散剂检查》散剂检查法测定,装量差异小于5%,表明该散剂装量差异符合规定。

2.4 含量测定

2.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图1 大黄薄层色谱图

色谱柱:Luna®5μm C18柱(250mm×4.6mm,4.6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1%磷酸(42∶23∶3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 000。结果阴性对照对含量测定无干扰,目标峰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均大于2.0,见图2。

2.4.2 溶液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0.7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1 h,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烧瓶中,挥去溶剂,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功率500W)处理2min,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 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 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适量超声(功率500 W)处理1 min,转移至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分别称取大黄素对照品2.9 mg、大黄酚对照品5.1 mg,置5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制成每1 mL含大黄素58 μg、大黄酚101.59 μg的对照品溶液,作为贮备液。按消炎散的处方及工艺,制成不含大黄的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方法制成阴性对照品溶液。

图2 高效液相色谱图

2.4.3 方法学考察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量取0.8,1.5,2.5,3.5,4.5,5.5 mL大黄素对照品贮备液和1,2,4,6,8,10 mL大黄酚对照品贮备液,置25 mL容量瓶中,混匀,加甲醇定容至刻度,配成6个不同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2次,每次10 μL。以对照品进样量(X,μg)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大黄素线性回归方程 Y=4 110.834 9 X-9.574 9(r=0.999 6),大黄酚线性回归方程 Y=5 587.482 6 X-2.479 6(r=1.000 0)。结果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酚进样量分别在0.018 6~0.127 6 μg和0.041 0~0.406 0 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混合对照品溶液,按拟订色谱条件测定。结果大黄素、大黄酚峰面积的 RSD分别为0.37%,0.26%(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批号为20150612)溶液,按拟订色谱条件测定,在常温下分别于0,2,4,6,8,10,12,14,16,18 h时进样,记录大黄素、大黄酚峰面积。结果的 RSD分别为0.72%和0.74%(n=10),表明供试品溶液常温下在18 h内稳定性良好。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样品(批号为20150612)适量,共6份,分别按2.4.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拟订色谱条件测定。结果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含量分别0.408 6 mg/g和1.177 4 mg/g,RSD分别为1.79%和1.10%(n=6),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加样回收试验:取已知含量(批号为20150612)的样品(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分别为 0.408 6 mg/g,1.177 4 mg/g)粉末6份,分别精密加入大黄素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为58 μg/mL)2.5 mL和大黄酚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为71.71 μg/mL)6 mL,按2.4.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拟订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回收率。见表1。

表1 大黄素及大黄酚加样回收试验结果(n=6)

2.4.4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样品,按2.4.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拟订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显示,本品每1 g含大黄以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酚(C15H10O4)平均值计算,均不少于0.60 mg。

表2 消炎散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测定结果(mg/g,n=3)

3 讨论

3.1 检查

TLC鉴别法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可用于消炎散中大黄的鉴别,粒度、外观均匀度检查、水分检查及装量差异皆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3.2 含量测定

参考《中国药典》及文献[4-7],流动相考察了甲醇-0.1%磷酸(85∶15)、甲醇-0.1%磷酸(82∶18)、甲醇-0.1%磷酸(80∶20)、甲醇-0.1%磷酸(78∶22),结果大黄素、大黄酚均出现较严重拖尾。参考文献[8]将流动相调为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42∶23∶35),经多次考察,选择其为流动相,分离度好,保留时间适宜,峰形较好。本试验中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消炎散质量控制方法。

[1]范文昌,梅全喜,李楚源.广东地产清热解毒药物大全[M].香港: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86-87,444.

[2]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6-122,138-140,891-892,1 263.

[3]胡 燕,白继庚,胡先明,等.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128.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3-24.

[5]巫 涛,顾明君.HPLC测定黄连上清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J].中成药,2005,27(4):472-473.

[6]祁秀玲,孙会昌,王晓琦,等.香黄通便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测定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93-99.

[7]孔庆菊.HPLC测定黄连上清热神芎丸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J].青岛医药杂志,2015,45(5):52-54.

[8]母小东,苏 晶,汪杨丽,等.HPLC测定八正片中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J].食品与药品,2014,16(3):203-206.

Quality Control of Xiaoyan Powders

Lan Xianli,Wu Lingling,Lan Bin,Zhi Guofan,Luo Chunshui,Jiang Minjie,Jiang Weizhe,Kong Xiaolong
(Pharmaceutics College,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China 530021)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Xiaoyan Powders.M ethods Xiaoyan Powders was identified by TLC and the contents of emodin and chrysophanold were determined by HPLC.Results TLC spots were clear.Emodin and Chrysophanold ha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among 0.018 6-0.127 6 μg(r=0.999 6)and 0.041 0-0.406 0 μg(r=1.000 0)respectively.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of emodin and chrysophanold were 100.37% and 91.41%,the RSD were 3.57% and 1.95% (n=6).Conclusion The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is accurate,the HPLC method is accurate and specific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It can be used for quantity control of Xiaoyan Powders.

emodin;chrysophanold;Xiaoyan Powders;HPLC;TLC;quality control

R284.1;R286.0

A

1006-4931(2016)08-0016-04

蓝献丽(1989-),女,广西贵港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药开发,(电子信箱)435522979@qq.com;蒋伟哲(1968-),男,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药开发,本文通讯作者,(电话)0771-5358272(电子信箱 )jiangweizhe6812@163.com;孔晓龙(1966-),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药开发,本文通讯作者,(电话)0771-5358272(电子信箱)KXL192@163.com。

2015-07-14;

2015-08-29)

猜你喜欢

消炎黄素药典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6类食物给身体消炎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当药黄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漆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中国药典》收载民族药成方制剂的统计与分析
我国与国外药典中苯扎氯铵的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关方法比较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