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 文化 民俗——三国周瑜小乔遗迹述要

2016-03-24周远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乔周瑜遗迹

周远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衡阳 421002)



历史 文化 民俗——三国周瑜小乔遗迹述要

周远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三国周瑜及其夫人小乔,从历史走向文化,走向民俗,走向市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从而留下了不少的故事传说和文化遗迹,既有史料记载,也有名胜传闻;既有真实描述,也有蛛丝马迹的虚构,虽众说纷纭,却都离不开以周瑜、小乔一生的真实行踪或遗迹作为依据基础,其周瑜、小乔的雕绘形象、多墓现象、行踪遗迹等,就构成了一道道超越历史、民俗、文化时空的传播、接受、弘扬的人文风景线。

关键词:周瑜;小乔;遗迹;历史;文化;民俗

三国时期,周瑜、小乔由于其富有魅力和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大动荡时代建功立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丰富了传统文学、戏剧艺术的主题,也丰富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活文化遗产的内涵。周瑜、小乔形象从历史走向民俗,从真实形象走向文化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化、文本化、民俗化、生活化或政治化的演变过程。其间有文人骚客的有力催化,也有市井平民的追求喜好,更有统治者的政治权力需要,才有了今天周瑜形象超越时空、彻底淡出了历史真实的范畴,走向了民俗文化,进入市井平民视域和世俗文人心中,不时碰撞而产生共鸣,产生喜剧效果,然而也产生悲剧色彩,成为艺术创作意象和永恒主题。显然,周瑜、小乔形象从历史真实到市井化、世俗化、民族化的发展,多半来自文人、市井、政客们的炒作或需要。

一、雕绘形象:文儒到武塑

周瑜、小乔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与其说是语言文学创作艺术的催化,不如说是戏曲舞台创作艺术(戏剧冲突)或政治文化的需要。同时,也首先体现在绘画等艺术世界之中。这就是深刻遗存在人们心底的周瑜、小乔形象。不过,这只是画家、家谱、人文的周瑜、小乔形象集合体而已。

关于周瑜像。自宋代到明清以来,周瑜形象在绘画中一般以儒将出现,而在雕塑上大多都是驰骋战场的武将。从绘画上看,周瑜、小乔的形象演变也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三才图会》留下的周瑜画像是线条化的文儒武像,而有关《名将谱》等所收录的一般是武像为主的形象。如从家谱和《辞海》所载周瑜的线条画像,大多是儒将形象,以儒为主,显示出周瑜文武双全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苏轼)气质,这符合历史的记载。在历史上,周瑜的确是一个气度非凡、“文武筹略,万人之英”的全才。

1-1 周瑜像(《三才图会》)

1-2 《辞海》(彩图本3010页)

《三才图会》所收载的周瑜像(与《辞海》彩图本同源,见图1-2),就是这一思想意识的综合体现。《三才图会》(又名《三才图说》,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卷本),属百科式图录类书。是明朝王圻及其子王思义撰写的(成书于1607年,出版于1609年)。此书是说明“天”、“地”、“人”这“三才”(三界)中的一切,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14门。其人物类收载了周瑜等人的像,与舒城《周氏宗谱》和《辞海》彩图本等所载的周瑜像一致,而另外一些周氏宗谱或支谱的周瑜像为武像,而非如此儒雅的文像。然而,人们虽衷爱周瑜的儒雅气质,如“周瑜顾曲”;也爱好周瑜的武将风度,如指挥赤壁之战等。

在历代尤其是清代人的眼里,周瑜形象基本是儒将风度,既是文臣,也是武将。不过,清人绘画中的周瑜仍然那么儒雅。从绘画风格上看,周瑜文武全才的形象演变或从文到武、或侧重于文儒气质的演变。所以,周瑜的不少画像一般伴随着这一绘画技法演变和民俗文化心理或历史文化潮流而变化的。如:

1-3 周瑜画像(清人绘)

1-4 周瑜画像

文像武塑的儒将气质,这是周瑜形象的基本定位,并成为民俗文化和人们心目中的一般形象,即绘的一般是文儒气质,而雕的大多是武将风度。有关周瑜的雕塑,有庐江周瑜墓园、周瑜城、湖北赤鼻矶、九江烟水亭内、孙权墓园及其有关周瑜纪念馆等,有石雕、也有铜塑,有站像、也有战马奔驰像,还有出征雄姿石雕像等。除有个别的石雕年代稍久些外,几乎全是今人为纪念周瑜所为。而所有雕塑大都是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三军统帅的武将形象。最有魅力的要数1987年塑于长江边上赤壁山鼻矶头的立体石雕,塑像高8 米,其中身高6.5米,基座1.5米,用113吨花岗石雕成,展现周瑜身着铠甲战袍,肩披斗篷,手持利剑,雄姿英发的大将风度。周瑜系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主帅、总指挥,塑周瑜像于矶头,为的是纪念这位英雄。试看如下雕塑:

2-1 周瑜骑马雕塑

2-2 周瑜墓园雕塑

2-3 周瑜赤鼻矶头石像(今人陈志新)

关于小乔像。小乔画像或今人石雕塑像,大多从审美出发,天姿国色,美如绝伦,富有青春活力,很少含有政治色彩,试看以下几幅画像:

3-1 小乔画像一

3-2 小乔画像二

3-3 小乔画像三

3-4 小乔画像四

显见,历来所传小乔画像一般变化不大。从百度网或其他网站搜集来看,除少数恶搞的外,所传的“真”像,大多都是从史载和美的角度出发,清秀、聪慧、美丽、大方、脱俗,貌若天仙、秋水芙蓉、才貌双全,如上述的小乔画像一至画像三的基调基本差不多,变化一般不大,画像四则有点像唐代的绘画风格,丰腴唯美;岳阳楼小乔墓庐内所绘的小乔像,也是这种风格。

二、多墓现象:史谱到民俗

据现存所见资料看,周瑜、小乔都有多座墓,散见于各地史志及文物胜迹书籍记载之中。周瑜墓,除唐代记有一墓外,其余墓几乎为《古今图书集成》所囊括。在安徽庐江、芜湖、宿松、南陵、巢湖市潘湾,江西南昌、以及江苏苏州等地都有周瑜墓。还有不见于史而实存的湖南岳阳周瑜墓。小乔有三座墓,在岳阳、庐江、南陵都有小乔墓。据史料或方志记载,周瑜的真正葬身之地在苏州,故有学者论证,苏州的周瑜墓为真墓,也有论证岳阳为周瑜真墓,还有认为宿松为周瑜真墓。其他地方所出现的周瑜墓,在没有史书记载和文物证明的前提下,可以判定是后人所建的周瑜“纪念冢”、“兵器冢”或“衣冠冢”。

关于周瑜的墓葬地。从葬地、遗存、建造时间及其葬的理由分析来看,现存的或讨论最多的有庐江、岳阳、芜湖、宿松等地,而苏州周瑜真墓虽唐代《吴地记》和吴中古方志有记载,而今却成了历史之谜;岳阳周瑜墓,因人为毁坏而其真假也成为谜。由于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位受人们景仰和钦羡的雄才大略、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伟男子、大英雄人物。所以在周瑜逝世后,在其有关行踪的地方,后人都先后建起周瑜墓、庙、祠来作纪念。最早有唐代记载的苏州周瑜墓,史书最早记载的有宿松周瑜墓。古代文人志士并藉以歌颂或叹惋周瑜之志未酬,如明代诗人彭教《周瑜墓》诗云:“一代英雄土一抔,寒云衰草翳荒邱。烟消赤壁人何在?月满长江水自流!已见有功成鼎足,谁云无策定神州?功名未就身先卒,落日青山万古愁。”

周瑜墓

庐江周瑜墓:庐江周瑜墓园,系今修建规模最大的周瑜墓园。周瑜墓在《大明一统志》、《古今图书集成》、清《江南通志》和《增补事类统编》、光绪《庐江县志》均有记载。《庐江县志》、《舒州府志》及《安徽省志》均载:周瑜墓在安徽庐江县东门外作坊河西岸,占地一亩半。明正统七年(1442年),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加修葺,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

4-1 庐江周瑜墓园牌楼

4-2 庐江周瑜墓

《大明一统志》卷十四《庐州府·陵墓》称“周瑜墓,在庐江县东一十里安丰乡。”《清嘉庆重修一统志》的《庐州府·陵墓》过录了上述文字。但《古今图书集成》之《职方典·庐州府部汇考九·庐江县》却称庐江周瑜墓“在东门外三里朝墓巷内。”《增补事类统编》和《庐江县志》载曰:“周瑜墓在东门外二里许”。《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太平府志》及《道光繁昌县志》在记叙芜湖、繁昌周瑜墓时,只提及“《一统志》又载其墓于庐江。”《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十二《冢墓志·庐江县》:“吴周瑜墓在县东门外二里许;《明崇祯志》通志作东十里安丰乡。”《古今图书集成》之《庐州府部汇考九·庐江县》中,对周瑜墓在庐江已持怀疑的态度。其首对一墓而记载两址称:“不知的在何处?”在记及宿松、江西新淦亦有墓,又对芜湖亦应似有周瑜墓时,便提出:“墓之真者不知何在?”①

清《江南通志》对庐江周瑜墓碑的高、阔、厚和碑文的排列形式都有详细记载。墓冢及其附近现存着大量的、散落的汉代大砖和陶瓷碎片,这是其他“衣冠冢”和“纪念冢”所没有的。周瑜入土,其妻小乔守墓14载,死后葬于庐江县城“西门外真武观西百步”,坟头朝东。清朝诗人张熊曾作《周瑜墓》诗一首:“踏破寒威过野村,周郎遗迹至今存。森森古木参云表,寂寂残碑守墓门。冷雨欲添吴主泪,凄风遥断小乔魂。可堪凭眺东郊晚,犹忆醇醪带醉吞。”

清咸丰年间,墓址又遭破坏。民国31年,国民党桂系驻庐部队一七六师五二六团团长覃振元掘墓,后又重新修建,筑墓成台,改圆形墓为凸型墓,分三层台阶,正方体,圆顶。底台阶边长10米,墓高约5米,墓四角配以4头石狮,墓正面竖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两侧刻有对联,文曰:“君臣骨肉江东水,儿女英雄皖北坟。”

二层台阶竖立国民党驻军团长覃振元、江防司令孙福安、县长谢殿栋3块石刻碑记。墓前两旁竖立一对高大的长方形砖柱,上书对联:“赤壁展鸿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上联);佳城封马鬣,二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下联)。”

建国前,柱已遭破坏,“文革”期间,碑碎墓毁,仅留下衰草荒丘。庐江周瑜墓园,是2008年修建完成的规模最大的周瑜墓葬地了。舒城县李卫生《略论周瑜真正墓葬地》,从正史记载、灵柩运送路线和出土文物和信史记载②等三个方面论述,庐江周瑜墓也非真墓。

岳阳周瑜墓:岳阳周瑜墓,座落在湖南岳阳市郊南湖畔的金鹗村张家汊花坟坡。花坟坡又名发坡,金鹗山麓伸向南湖的一个小山咀。古代当地百姓死了一般都葬在那里,故名花坟坡。周瑜墓夹杂在众坟的中间,相当显目。墓由四柱三开间高约4.5米的石构牌坊,石桌,石墩,拜台,墓碑,墓冢及精工雕镂的栏板式墓围组成,石料为精选花岗石和青石,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十分雄伟,可见后人对他的无限敬仰③。

4-3 岳阳周瑜墓

建安十五年(210年),正当周瑜准备在刘备之前夺取西川(今四川一带),再取襄阳,北击曹操,灭曹、刘而一统天下之时,年仅36岁的周瑜却在回江陵,路过巴丘备办粮草行装的任所途中病逝,给历史、也给他自己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据说,当时周瑜葬此岳阳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安定军心,稳定局面,所以孙吴对周瑜的死秘而不宣,进行就地安葬。然后缜密安排,一切准备停当,方才发丧。也许周瑜不死,三国的历史就得重新更改,一统天下的有可能就是吴国。

1958年以前,除牌坊坍塌外,余皆完好。1958年以后,周瑜墓不断遭到破坏。其墓围石料陆续被用来修梁家汊水库,将高约2.5米,宽1.5米,上刻“水军都督周瑜之墓”八个隶书大字的墓碑挖出,凿了几个眼,做了水库排水的“笛子管眼”,现仍深埋水库南端堤的内侧。此后,修塘坝、筑粪池、垫猪圈陆续拆了一些石料。1975年,修机埠则将石料全部拆完。1992年,南湖开发区建村民住宅基地,便把残存的高约1米、直径3米多的墓冢夷平,岳阳周瑜墓彻底摧毁了!据目击者回忆,墓被推平时,没有发现什么随葬器物,只有一些长38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四边有水波浪花纹的墓砖。这种墓砖与岳阳市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砖,大小、花纹、火色完全相似。现残存的花岗石栏柱20厘米见方,高160厘米,上部雕塑15厘米高的莲花柱顶。浮雕青石栏板每块80厘米见方, 厚6厘米,上镌吉祥图案,鹿凤花鸟,有的左下方还刻有“周瑜”二字,并有诗文题咏,精致讲究。据当地村民回忆,原来这些石柱有160多根,石板有80多块,在墓冢外绕成个大圈形成墓围。

岳阳楼东北有小乔墓,东南一公里处是周瑜墓,一个是绝代佳人,一个是倜傥将军。清代名胜楹联所辑“岳阳周瑜墓联”两副:“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在岳阳,郊区北港乡一座山上还有周瑜母亲墓。

【按】岳阳陈湘源在《岳阳的周瑜墓是真的吗?》从十个方面考察论证:一、周瑜的确病逝于岳阳巴丘。二、《三国志》载:“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浏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周瑜的奉邑均在岳阳及其近侧。三、《水经注》载:“巴陵故城,本吴之巴丘邸阁也”,周瑜经常往来于此。四、岳阳有小乔墓。明代弘治、隆庆《岳州府志》均载:“二乔墓,在广丰仓内。”相传广丰仓一带是周瑜驻岳军府旧址;郊区北港乡一座山上还有周瑜母亲的墓。其二子周胤“兵千人,屯公安”,亦在岳阳近侧。五、清同治九年(1870年),滇南麻崇煊述,渊德堂刊刻的《云程万里》在岳州府图上绘有“周公瑾墓”,说明岳阳周瑜墓的重修最迟在同治九年以前。六、《大明一统志》载:“五贤祠在县城北门月城上,祀三国吴周瑜、鲁肃,唐张说,宋滕子京,明陶宗孔”,岳阳有祠祭祀周瑜。七、从建筑规模看,周瑜墓不亚于今日重修的鲁肃墓,而且石料更精,镌刻工艺更细,耗资当在万两纹银以上。若是官修,府县志书应有记载。从原墓所处地理位置和形制看,应为周瑜后裔在原址重修的可能性最大。考岳阳《周氏族谱》,在巴陵小港、石子岭、河塘、西塘及临湘长安、马鞍山、松杨湖等处都有他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八、周瑜墓既不在引人注目的岳阳楼近侧,又不在小乔墓侧,却筑在相当偏僻的南湖港汊,可见不是附庸风雅修的纪念墓。九、周瑜墓若为纪念墓,何必连墓砖也仿效汉代墓砖的形制火色制作模型专门烧制?十、流传已久的墓联。有两副皆标明“岳阳周瑜墓联”,又佐证岳阳周瑜墓由来已久。

此外,由于当时战乱频繁,不可能捧灵扶柩归葬千里之外的故乡,回归的可能只是灵位,而棺柩则葬于他寄居已久的岳阳。赤壁大战,曹操虽遭惨败,但北方的实力还存在,扫荡孙刘一统天下的计划仍如箭在弦上;刘备借驻荆州,厉兵秣马,已养成羽翼,对东吴威胁日深。这时,周瑜发丧,消息公之于世,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孙权和小乔都不会这样做。根据当时的形势,只可能是秘而不宣,就地安葬以安定军心。又因周瑜的长子早夭,次子又于黄龙元年封都乡侯不久,因“纵情欲”,“以罪徙庐陵”,病死。由于接二连三的打击,小乔亦抑郁而死,因此周瑜墓葬自是堙没无闻。③

芜湖周瑜墓:《古今图书集成》之《职方典·太平府部·陵墓·芜湖县》、《康熙太平府志》卷十四《陵墓·芜湖县》、《乾隆太平府志》卷十三《古迹·宅基·繁昌县》,嘉庆、民国两部《芜湖县志》及《道光繁昌县志》卷之二《舆地志·茔墓》均同记有:周瑜墓在芜湖故城的“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冢户”。《古今图书集成》在记及庐江周瑜墓时对芜湖的周瑜墓,却有相反的疑惑。称周瑜逝世,“权闻哀恸,以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芜湖在庐江下游,墓之真者不知何在?”今修《芜湖市志》第十编《文化·文物古迹·周瑜墓》(1993年新版),肯定了周瑜墓在芜的说法: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载:周瑜墓在芜湖城北周村铺,东吴时并置守冢户。今鱼市街24~28号院内有一墓,为圆形土冢,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封土高约2米,墓周有少量太湖石,世居居民传为周瑜墓。”

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芜湖人黄钺,在其著《壹斋集》中《于湖竹枝词》记述了当年在芜湖的三座较为著名的古墓。第二十四首为:“居仁远在白沙藏,深道依然表道旁。可慨周村置守冢,至今扃秘失周郎。”黄钺考订后,在词下自注为“今城西鱼市街民家,墙围古冢,相传为瑜墓。有窃视者,中为隧道,链悬其棺。”当时芜湖故城在咸保圩,鱼市街正在其西北。

据生活在这里64年的民间黄梅戏团的董培根回忆:沿着青弋江入长江口处的中江桥而下,西内鱼市街30号院内的确曾有一座人们传说中周瑜墓:在一个方圆500平方米左右的椭圆形院场内,有一个方圆几十米、高约二层楼的圆形土冢。数代世居于此的老街坊称其祖上见过墓碑:大都督周公瑾之墓,土堆周围尚存有部分护墓石。虽然年久无人修葺,但周围的百姓世代相传,十分敬畏。妇女从不在周瑜墓的院场里晒衣晾被,小孩子也绝不敢爬到这土丘上玩耍嬉闹。

1996年,因长街改造,传说中的芜湖周瑜墓遗址被毁,其墓址上建起了两幢居民楼。

周瑜墓在芜到底有多少合理性呢?茆耕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一、正史《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记载:“瑜卒,权素服举哀,感恸左右。丧当还芜,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这说明,周瑜逝后灵柩确实到了芜湖。各类史料对这一点均无一字否定,而周瑜灵柩来芜,举丧后是否移葬,至今未见任何记载。二、史料同记:瑜墓在芜湖故城“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冢户”十个字。指出了周瑜墓在芜湖的具体方向和地址,“吴置守冢户”说明了墓葬已毕。三、“吴置守冢户”是孙吴政权对周瑜逝后的礼遇,与《三国志》“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完全吻合。四、芜湖周瑜墓的传闻早于庐江,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写到:“却说鲁肃送周瑜灵柩至芜湖,孙权接着,哭祭于前,命厚葬于本乡。”联系全句,使人感到本乡就是灵柩所到之地芜湖。五、芜湖人黄钺是清朝的重臣,曾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道光六年黄钺77岁时告老还乡,一直居芜。其考订的结果不可视为街巷琐议。黄钺的故居所在地——芜湖人称为黄家大院的,就在周瑜墓附近。这也证明了黄钺对周瑜墓的熟知程度。①

宿松周瑜墓: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的周瑜墓①,原址位于安徽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在隋唐时期,后因桑落洲崩塌,迁到宿松圭山,即今宿松县西北三十五里梅墩坂圭山。建国前墓柱已遭破坏,建国后,“文革”期间墓表层碑碎,仅留下衰草荒丘。20世纪60年代,兴修水利,周瑜墓沉入黄大口水库,成为一种历史遗憾。

《十国春秋》、《南唐书》记载:东吴大都督周瑜葬宿松,即今圭山下。家谱记载更详:邑人本周,系周瑜长子后裔,故为此衣冠冢,岁时致祭其先祖。宿松、湖口、湖北等地《周氏宗谱》均载周瑜墓在宿松,“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据唐代《元和郡县志》:寻阳县东四十二里有巢湖故城。“寻阳”是古寻阳(今黄梅西南)。而寻阳县东四十二里,正好是桑落洲。结合《水经注》所言,地点就在被雷水包围的桑落洲和古长江交汇的北侧。后因桑落洲(在今宿松汇口镇,洲头乡沿江一带)崩岸,周瑜后人早在唐代之前,就把周瑜墓庙搬迁到了宿松圭山。这也就是“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的由来。在史书记载中,隋朝以后,都称宿松,而文中以一单“松”字来代表,是隋朝以前的记载形式。隋朝以前宿松称松兹。显见,周瑜墓在隋朝以前就落户宿松圭山了。

唐代徐坚《初学记》引用《水经注》:“江水对雷州之北侧,有周瑜庙,以上舒州”。东晋袁宏《东征赋》“唯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尔乃出桑落,背彭泽”。此处桑落,即桑落洲。袁宏在此怀念周瑜,周瑜墓在桑落洲邓林。

五代宋初学者徐铉《徐公文集》(《骑省集》)中《故汝南县太君周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夫人讳某,字某,庐江舒人,三国时吴将公瑾之后。公瑾葬于舒之宿松,今裔孙奉祀者百余家”④。古庐江舒的“舒”指的是古舒庸的宿松,这里的夫人是指周本的女儿,周本是舒州宿松人。从“家”(房)来看,在唐代以前,周本家族已在此守墓。这也是其他“周瑜墓”不具备的条件,有后裔祭祀。另据《周访传》记载,访家寻阳,至访四世。其家谱载,周瑜和周访刚好四代人。

宋代马令《南唐书卷九·列传第四》“周本,舒州宿松人,汉南郡太守,瑜之后。祠庙陇亩皆在,子孙守故土者,犹数十户”。宋代陆游《南唐书卷六·列传第三》“周本,……瑜之后。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这点即可推翻南唐周本立墓的假说,如果是周本立墓,《周本传》就不会这么写了。其实,在周本之前就有周瑜后裔为其守墓。不然哪来数十家守墓呢?古代的家,相当于今天的房。可见守墓人数众多。这是正史中唯一记载的周瑜后人,也是唯一明确记载了周瑜墓葬地点的史书。

宋朝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六《淮南西路·古迹·周瑜祠》载:“又有周将军墓在宿松县北三十五里。按徐骑省周夫人墓志云:瑜葬于舒之宿松。”明朝李贤等撰《明一统志》之《安庆府·陵墓》也载有“周瑜墓,在宿松县北三十五里。”《古今图书集成》也提及安庆之宿松有周瑜墓。周瑜墓具体在宿松县北何地,《康熙安庆府志》卷之四《陵墓·宿松县》则称“吴周瑜墓在圭山。瑜卒于柴桑(应为巴丘)移葬此,后裔遂家于此。”《民国宿松县志》卷二《地理志·山川》称“圭山一作龟山,距县三十五里,小阜滨河,三国吴周瑜墓在焉。”而明代《隆庆临江府志》对周瑜墓在宿松已有见疑,《府志》卷十三《杂志·古迹·存疑》称:“又《同安志》(唐始改隋同安郡为舒州,治怀宁县)云周将军墓,在宿松西二十里檀木白。今按:《九域志》宿松县隶舒州,他墓皆记而独不载周将军”,“想亦疑而不载,周将军亦未必瑜也。”

明代解缙考证周瑜墓在安庆宿松,出自《吉州周氏考》“考其陵墓在今之安庆宿松”,《文毅集》卷五《谒周瑜庙》诗曰“皖水青林绕墓田”⑤。根据《水经注》云,青林水(就是雷水水系),至古寻阳(在今黄梅西南),通大雷。显然,周瑜墓在宿松青林水附近,具体地点有待考察论证。

纵观其他周瑜墓,都没宿松详实。宿松有周瑜后裔守墓,文献记载最早,有完整的家谱记载脉络传承,考据最严密,历朝都有记载,古迹仍存,周瑜后裔还在墓旁而居。

苏州周瑜墓:据《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庞统传》都有周瑜葬在苏州的记载。如《三国志·庞统传》:“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吴”、吴地,指今苏州。这里“昌门”即“阊门”,为苏州古城的一个城门,在苏州西边城墙,位于平江区和金阊区的交界处。唐朝陆广微在《吴地记》有“周瑜墓,在县东二里”的确切记载。史书和苏州史料都证明,苏州的周瑜墓为真墓。惜其在1997年,苏州进行城市改造,在县东二里黑松林的地方挖出了一座东汉墓葬,出土有汉代风格的石屏风等,疑似周瑜墓,但没有出土文物证明。一直以来,苏州民间就将周瑜墓作为“苏州历史八大谜案之一”。

从上述墓葬来看,其葬地理由方式不外乎就地安葬、运葬故乡或移葬,除岳阳外,其余都有史、谱记载。如宿松周瑜墓、苏州周瑜真墓虽早在唐代就有史记载,但今已无遗迹可寻。其余大多为周瑜“衣冠冢”或“兵器冢”、“纪念冢”。此外,据传安徽省南陵(汉时名“春谷”)也有周瑜墓,但无遗址可考。

江西南昌县志也记载有周瑜墓。“平定豫章”(《三国志·周瑜传》,豫章即今江西省南昌市)。据旧《南昌县志》记载:“周瑜墓在瑶湖东,今长江村东樟山,其处有一封土堆,原有坟砖露出。砖旁镌有周瑜二字……”民间也普遍认为,南昌的周瑜墓位于高新区麻丘镇长江村的东樟山,但无周瑜墓冢,也具体无考。

峡江周瑜墓,《古今图书集成》之《职方典·庐州府部汇考九·庐江县》在记及庐江周瑜墓时,称“江西新淦亦有之。”《光绪庐江县志》卷十六《杂类·冢墓》也持此说。查阅《明一统志》卷五十五《临江府·陵墓》及《隆庆临江府志》卷之十三《杂志·古迹·新淦县》,并无周瑜墓之记载。但至少在明代还有遗迹,如明代徐延寿有《新淦县拜周公瑾墓》:“水畔巴丘古县开,周郎祠宇傍泉台。霸图当日成何事,才士无年实可哀。荆楚干戈终古恨,小乔环佩几时来?天涯孤客逢寒食,特为停舟酹一杯。”

繁昌周瑜墓,《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太平府志》在记及芜湖周瑜墓时,都曾提及“繁昌亦云有墓。”《古今图书集成》之《职方典·太平府志·陵墓·繁昌县》还另记有:“三国吴将军周瑜墓。在十八都,有周瑜墓里。”《乾隆太平府志》卷十三《古迹·宅墓·繁昌县》及《道光繁昌县志》卷之二《舆地志·茔墓》,除记有《古今图书集成》繁昌周瑜墓相同文字而外,尚提及芜湖、庐江也有周瑜墓。《安徽省繁昌县地名录》(1981~1984年),一县竟载有两个周瑜墓,二墓两乡毗连。一为平铺乡茅垾村委会,称有周墓村,“相传是三国东吴水军都督周瑜之墓,村以此得名。”另一为新林乡郭仁村委会,称有周墓墩,“相传是三国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墓在此,故名。”茅垾、郭仁两墓中,或有一墓为《古今图书集成》所云“十八都”之周瑜墓。

小乔墓

据学者考证,与周瑜多墓具有同源性的是其夫人小乔墓,见诸方志的至少有三处:湖南岳州的二乔墓,次为安徽庐江和南陵的小乔墓。1956年,茆耕如曾与友人前往南陵小乔墓凭吊,亲眼所见墓碑:吴大都督周公瑾德配乔夫人之墓,碑文两旁还刻有清人合撰的长联。

庐江小乔墓: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小乔为周瑜妻,其墓在今安徽庐江县县城大西门外绣溪河北岸真武观西百步。

《古今图书集成》之《职方典·庐江府部汇考九·庐江县》在“周瑜墓”条后,载有:“小乔冢。在真武观西百步;周瑜之妻乔氏也,俗称瑜婆墩。冢上多古砖,人不敢窃,动辄有咎。”《光绪庐江县志》卷十六《杂类·冢墓》过录了上述记载。210年,周瑜病逝,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住守庐江,扶养遗孤。223年,小乔病卒,享年47岁,葬于县城西郊,平地起坟,墓有封无表,汉砖结构,墓前有碑,拜台、列台屏石供,墓门向东,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对。此墓至明朝一直都保存较完好,后明崇祯年间(1628~1640年)墓室毁于兵乱,几经修复后仅存一座土冢,还在1969年被毁了。

明末学者、潜川人王永年《周公瑾墓》诗,记下当时遭劫残状:“墓木如经劫火烧,今时潜水⑥旧吴朝。凄凄两冢依城郭,一是周郎一小乔。”

清顺治七年(1650年),山东进士孙弘喆任庐江知县,一日“由公瑾墓西行,绕北岗数里,至真武观,小乔之冢在焉。然冢之前后,既犁为田,古甓缺裂以久,固不若公瑾墓之尚完也”。于是孙知县便“使人荷锸筑其坟”,并作《小乔辞》勒石记之:“大堤堤下水涓流,乔家国色古遗周。上有靡靡之茂草,四角花砖绕一抔。周郎尽瘁三十六,江淮哀痛吴主哭。胭脂色褪镜奁移,曾在黄垆在华屋。只今幽遂久成鼷(一作“只今幽隧已成蹊”),东望周郎宰木低,里人喭甚勿复较,我将锦石列丹题。”

清末,小乔墓再遭破坏。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王况裴(湖南衡阳人,名宁度,号绿野),曾主持依原样修复。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尚有土冢荒丘,残壁断石。但经“文革”浩劫后,庐江小乔墓亦仅存遗址,别无他物了。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现存的古籍文献等资料中,发现千百年来,历朝的文人墨客前来庐江周瑜墓、小乔墓凭吊者无数,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楹联佳作,给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构成了庐江县城“巍巍两冢依城郭,一是周郎一小乔”的千年历史的人文景观。其典型的代表有:

明代王召《过周瑜小乔墓》(“东吴名将推公瑾,南国佳人说小乔”),清代陶安生《过小乔墓》⑦(“姊从君,妹从臣,英雄儿女俱绝伦”)等。

小乔墓庐石刻上有一幅对联,联曰:“小苑辟从今,对马鬣一抔,秋风酒酹湖萍白;大姨渺何处,独娥眉千古,春雨香留墓草青。”⑧又如:“大帝君臣同骨肉,小乔夫婿是英雄。”

岳阳小乔墓: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湖南岳阳楼北面。

5-1 岳阳小乔墓

明代《隆庆岳州府志》卷九《秩祀考·冢墓》载:“二桥(大、小乔)墓。汉太尉桥玄二女,并通春秋。一适周瑜,一适孙策。相传死葬岳州,今广丰仓内。”“窃意世无姐妹合葬者,且瑜妻或从镇巴丘,死而葬焉。若策妻(大乔与小乔合葬)则万无是理矣。今以‘故志’所载姑存焉。”可见,二乔墓的记载应早于《隆庆岳州府志》。尽管《府志》已对岳州二乔墓的真伪持有怀疑,但仍不乏时有人去瞻仰与凭吊,留下不少楹联,如:“铜雀有遗悲,豪杰功随三国殁;紫鹃无限恨,潇湘月冷二乔魂。”

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今岳阳市一中后花园)。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焉。大乔不应此。”孰是孰非,尚待考证。《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松之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将军府。墓庐为当时军府花园。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清嘉庆前,墓内修葺情况没有记载。《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1797 年),知府沈廷瑛重修”。以后又无记载。传闻光绪七年(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此墓庐毁于抗日战争的炮火,仅存“小乔墓庐”石刻一方。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

南陵小乔墓:在皖南青弋江上游的安徽南陵县境内中山公园边上,也有一座小乔墓。

5-2 岳阳小乔庐塑像

《民国南陵县志》卷七《舆地·茔墓》载:“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周公瑾之夫人小乔氏墓。相传香由寺前,向或以二乔墓载,‘岳志’为疑。乾隆己亥年(1779年),知县高怡梦小乔语其墓所在,翼日即遣典史沈江鲲督修其墓。于寺西苑立碑,曰:‘东吴都督周公瑾之夫人乔氏墓’。按:周瑜建安二年(197年,而《三国志》为建安三年,198年)为春谷长,小乔墓在南陵不为无据。”香由寺的地理位置,《县志》卷十一《营建·寺观》载:在“县北一百步,旧云荐福烧香院。”明洪武重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后有竹园。

据《南陵县志》载,南陵小乔墓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起因是当时的知县高怡梦见小乔,诉说其墓在城郊香油寺侧,遂令典史沈江鲲在香油寺西苑,重建小乔墓并在墓前树有一块巨碑。20世纪50年代末,南陵小乔墓墓碑虽残损而仍在,碑阳刻“东吴大都督周公瑾德配乔夫人之墓”,两侧阴刻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清道光安徽松滋(宿松)副贡生许文权撰: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漂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茔、贞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左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

下联是于湖(芜湖)教谕陶宝森作: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杯酒,浇奠谁人?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藉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

南陵还尚存二联:

乔公少女德配周郎,至今黄土一抔,犹想美人颜色;

江左名姝留芳萧寺,只此青茔千古,也增本地风光。

柴桑月冷,痛佳婿早岁云亡!从此吴将台高,相对青茔同不朽;

铜雀春深,问阿姐而今安在?留得埋香孤冢,免教红粉任飘零。

除上述岳阳、庐江、南陵小乔墓外,传说舒城、潜山、怀宁也有小乔墓。但初检《嘉庆舒城县志》、《光绪续修舒城县志》、《民国潜山县志》、《民国怀宁县志》、《民国怀宁县志补》等,均未见小乔墓的记载,也许仅为传闻而已。⑨⑩

三、行踪遗迹:史实到文化

关于周瑜的遗迹,方志、谱牒、名胜都有记载,以及历代文人骚客都有歌咏。如唐代胡曾《题周瑜将军庙》、元代郭钰《题周瑜庙》、明代胡守恒《登周瑜城怀古》、清代的袁枚《七律·周瑜墓》、郑板桥《念奴娇·周瑜宅》等,就从庙、城、墓、宅等诸方面涉及到周瑜的行踪遗迹并富有民俗文化内涵。此外,还有点将台、练兵场、周瑜桥、周公井、周郎山等,以及有关小乔的遗踪,涉及到周瑜,也还有不少。

周瑜城:在今安徽舒城县干汊河区境内,座落于县城西南的干汊河镇瑜城村,离县城西南十公里处。传为周瑜24岁以前在家乡修建的兵营,供练兵习武及驻军之用,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周瑜城之名,最早的文献目前可考在宋代,其城池作用,是周瑜24岁前招募军队,屯兵训练的地方。周瑜城为土城,平面近似方形,长284米、宽264米,高4至8米,占地面积104亩,四周是土筑城墙,高城之上是平整的台地,东西南北各有一个相对称的宽六七米的城门。从文献史料来看,当年其上原建有兵营、养马场、周瑜井、拜母堂、净梵寺、古塔等。城的西北方向有呈鼎足之势的三个土墩(即“练三墩”),传为当年周郎练兵牧马处。据史志记载,周氏世居舒城。舒城县考古研究所的汤磊认为:周瑜城周围是平原地带,遍布良田,南行一里是杭埠河,交通便捷,周瑜家族是地方豪族,在此筑城可能是方便收租。

据《嘉庆舒城县志》“艺文”、《光绪庐江县志》“艺文·诗辞”载,古诗人面对周瑜城的荒草迷离,倍感惆怅。如明崇祯戊辰(1628年)舒城进士胡守恒《登周瑜城怀古》诗:“登城见古寺,慷慨吊周公。”诗人倪域《周瑜城怀古》:“土墙倾坏雉楼平,云是周郎此筑城。”等。

如今,周瑜古城座落在一个东西走向的小岗丘上,南濒杭埠河,沿土城墙绕城一周约三里许,有四个对称的城门豁口,城中有一高台地,也许是当年城中的主体建筑台基。城中俯拾皆是秦砖汉瓦的碎片,环城是阡陌纵横地平畴。向北望去,九宫格似的田地上突兀三座呈犄角之势的土丘,据说那是当年周瑜布阵练兵的地方,名曰“练三墩”。周瑜城及练三墩,古称“牧马旧市”,为昔日“龙舒八景”之一。(百度百科)

周瑜点将台:周瑜点将台有多处,除桑落洲周瑜点将台外,还有九江市区甘棠湖中烟水亭前周瑜点将台。

烟水亭周瑜点将台,座落在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城偏西,为一丈多高城楼,台基长30米,宽16米,花岗石砌,建在传说的点将台遗址上面。据《三国志·周瑜传》:建安十一年,周瑜督讨麻、保二屯,还兵守备宫亭(指鄱阳湖)。又败江夏太守黄祖,并生擒其部将邓龙于柴桑(今星子县)。又据《星子县志》记载:“汉建安十四年,孙权曾命周瑜向鄱阳湖教习水军”,可见,原来确实有台用以点将。有联曰:“胜迹表宫亭,况恰当芦阜南横,大江东去;平湖波烟月,谁补种四周杨柳,十里荷花。”(陈炽撰)

6 周瑜点将台

现楼,明天顺二年冬重修,台上建筑砖木结构,长18 米,宽11米,面积200多平方米,分正厅与左右厢房,房前立柱,木楔穿架,雀莲均饰云纹或花鸟纹,顶为碧翠的琉璃瓦,四角起翘,雕梁画栋,颇显壮观。虽一度称南康府的钟鼓楼,一般仍叫周瑜点将台。传说是东吴大都督周公瑾检阅水师和操练兵马的地方,故台前原有周瑜石马槽,毁于1966年。

桑落洲:是昔日三国周瑜点将台,练兵场。同治《长江图说》:“归林滩,古桑落洲也。”安徽宿松程营,归林村一带,著名的古战场桑落。“归林”,出自陶渊明隐居桑落时书在门楣上的“归林”二字。此地曾是三国周瑜的点将台,此台依水而建,南临鄱阳,中居长江,北依雷池。洲上植桃树,按八卦之意所建。

据袁宏记载,“尔乃出桑落”,“穷河洛之规矩”、“钻灵龟以相土”、“金城万雉”。这即说周瑜出桑落洲,也知周瑜在桑落洲里屯兵;又说明周瑜在此修筑城池,这座城池即巢湖故城。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寻阳县东四十二里有巢湖故城。“寻阳”,是古寻阳(即黄梅西南)。而寻阳县东四十二里,正好是桑落洲。所以周瑜是巢湖故城的修建者,其家就在巢湖故城里面。故城,即在记载时已被废弃的城池。

桑洛洲,具体位置在今皖赣鄂交界处,东起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柘矶一线,西至湖北省黄梅县段窑镇,南至今天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北,北至今天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龙湖大官湖竹墩一线,它的中心位置在今天安徽宿松县汇口镇归林村,它的地域,包括东:江西省湖口县柘矶部分; 南: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部分与新洲垦殖场(此两洲是在桑洛洲北部崩岸后长江中新形成的江心冲积洲);西:湖北省黄梅县段窑镇部分;北:安徽省宿松县坝头乡、洲头乡、汇口镇、龙感湖、程营乡;中:汇口镇沿江一线。(百度百科,好搜百科等)

在历史上,桑洛洲与周瑜有关的众多典故,如上述周瑜点将台、练兵场外,还有周瑜墓、巢湖故城、雷池等。

周瑜墓庙:唐代徐坚《初学记》引用《水经注》:“江水对雷州之北侧,有周瑜庙,以上舒州”。其他版本多作雷水。“江水对雷州”,这里不直接讲雷州北岸,而以“对”字,意即两水相汇,故此处应为雷水。又《通典》:宿松有雷水,江水自鄂陵分为九派,会于此县界洲(桑落洲)上。可证周瑜庙在宿松,应确凿无疑。宋代乐史《寰宇记》中也引用了《水经注》这段话。只不过后有“亦呼大雷神”注,是以宋代长江来吻合雷水,未考虑到长江南移现象。这里可能把大雷庙当作了周瑜庙,其载的应是舒州望江。但在宋代时,长江已在桑落洲之南了。故考据失误,导致大雷庙即周瑜庙之错。

三国时期的长江在桑落洲北面。据晋代袁宏《东征赋》:“尔乃出桑落,会通川,背彭泽,面长泉”。通川,即雷水水系;“会”,相会、汇合、会通,指桑落洲被雷水包围;彭泽,今湖口一带;长泉,即指长江,为赋文押韵所改。显见,由于水的不确定性,难免导致历史地理考据失察。

《三国志》记载,赤壁大战前,“时周瑜受使至鄱阳”,是说周瑜一直在鄱阳,其家应在鄱阳湖附近。200年左右,古鄱阳湖不过松门山,今鄱阳湖是后来沉没了枭阳县和海昏县才形成的。当时星子县和都昌县之间还夹有一个枭阳县。湖中自然不能屯兵留守,只有在湖附近的洲上屯兵。魏晋南北朝时期,桑落洲基本上都在战争的焦点上。若锁定在210年到280年这个时间区域,由于桑落洲是个小洲,官方和民间都不可能在小洲上修建纪念性、价值性的庙宇,而纪念性的庙宇一般修建在闹市区。这样,就不难判断周瑜庙的性质了,周瑜庙即周瑜墓庙,至少在唐、元、明时还存在。

如元代郭钰《静思集》卷六《题周瑜庙》:“雄姿不可见,遗庙俯江干。箫鼓龙祠近,旌麾虎落残。树勋先葛亮,定伯走曹瞒。独恨三分后,无人忆汉官。”明代解缙《文毅集》卷五有《谒周瑜庙 永乐庚寅四月晦日船过周郎祠下与其裔孙季良予泉观将坛因赋二律》,等。

道光《宿松县志》载:瑜葬宿松圭山,即墓为祠,在县城西二十五里清湾河与半角山近。民国版还有周郎山(因瑜墓葬此而得名)、周瑜庙等记载。

周瑜桥: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带肚堰,位于南门口到码头交叉处,横跨城南护城河;牧马旧市,为周瑜练兵放牧处,昔日“龙舒八景”之一。如南宋马之纯《周郎桥》诗云:“周郎可是世英豪,谈笑功成乃不劳。尔大阿瞒犹似此,兹时小笮空应逃。双鞬锦领纷相逐,白羽青丝各自操。料得军行争看此,霜天健鹘已辞绦。”

此外,还有周郎山、多处周瑜庙,练三墩、周公渡、白马宕等与周瑜有关的遗迹和故事。

周公井:即周瑜井,又名“胭脂井”。距周瑜墓十余步,为小乔守墓而用,原井井口石和井边捣衣砧石依稀可见,现系原址重建,在今庐江周瑜墓园内。

在周瑜城内,也有周瑜井。

周瑜宅:在苏州等地有周瑜宅、周将军巷。在苏州景德路东端南侧,雍熙寺东,宋咸淳元年,赐额改为“周武状元巷”,巷口有周武状元牌坊。据史籍称,此处原为三国时期周瑜故居,称“周将军巷”。据查考,苏州古志⑪就有关于周瑜宅、周瑜墓的记载。周瑜宅、庙,从唐代胡曾《题周瑜将军庙》、清代郑板桥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的《念奴娇·周瑜宅》等诗词为证。当时,板桥赴南京乡试,游历了金陵、杭州等地名胜古迹,当时应闻见过周瑜宅,此词因之抒发其志,歌颂了周瑜的英杰挺秀。

周瑜故里:座落在今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瑜城村内。虽历经1800多年,古城垣尚存,四门可见。城址占地100多亩,靠南有一高台地,传为当年“南大宅”的房基,原为净梵寺,现建有瑜城小学。城址四周有护城河、小赤壁、柳林、竹园和水稻田。

据历史记载,汉初平元年(190年),周瑜在此处接待孙策母子,并“登堂拜母”。结为异姓兄弟后,周瑜随孙氏讨董卓,建立东吴政权,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军事统帅。在周瑜辅吴之前,在此筑城,南临龙舒水(今杭埠河),北依龙王垱,并在此驻扎水陆两军,练兵习武,操戈备战。此处地势险要,靠山背水,视野广阔。(互动百科)

注释:

①茆耕茹:《周瑜多墓现象的民俗内容》一文发表在《芜湖政协》2004年第3期,以翔实的史料考证了有关历史民俗中瑜墓的记载这一现象。《寻访周瑜墓》,来源: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culture/1/158677.shtml

②李卫生:《略论周瑜真正墓葬地》从与正史记载不符,灵柩运送路线不对,未见出土文物和信史记载等三个方面,论证庐江周瑜墓非真墓。

③2013年5月26日岳阳人网>岳阳新闻:《岳阳日报2怀旧·地理(2)》。

④宋集珍本丛刊《徐公文集》卷三十。此墓志铭早于北宋《元丰九域志》,“庐江周瑜墓说”的最早依据为《元丰九域志》。欧阳修《新五代史》“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

⑤[明]解缙:《文毅集》卷五《谒周瑜庙 永乐庚寅四月晦日船过周郎祠下与其裔孙季良予泉观将坛因赋二律》之一“巴丘古县周郎庙,从祀甘黄共俨然。三国已兴吴社稷,二乔同泣汉婵娟。漳河碧草迷宫沼,皖水青林绕墓田。盖世英雄瑜与亮,东风赤壁忆当年。”

⑥庐江县又名潜川,故以“潜水”指代其地名。“潜川”作为庐江别名,最早始见于明朝,有“六安之潜”和“庐江之潜”。古之潜县,简称为“潜”,即宋泰始二年所置“庐江之潜”。诗中“潜水”亦为庐城南门县河。“潜溪”、“潜水”(“潜县之溪”、“潜城之水”),经文人墨客之诗词唱和,逐渐演化成了“潜川”。

⑦清著名女诗人陶安生,江苏补用道庐江人章玕的夫人。此诗深情的哀惋小乔生平,且真实记述了当年小乔“香冢”之状,给人以遐想,发思古之幽情。

⑧《小乔墓葬在庐江》,《历史文化研究》2005年第2期。

⑨安徽文化网http://www.ahage.net/bbs/read.php? tid-86809.html、安徽新闻网等,南陵家园《关于南陵小乔墓》。

⑩主要参考文献,有《三国志·吴书》、《晋书》、《南唐书》、《初学记》、《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吴地记》、《舆地纪胜》、《元丰九域志》、《大明一统志》、《隆庆岳州府志》、《隆庆临江府志》、《康熙安庆府志》、《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江南通志》、《十国春秋》、《安徽省志·人物志》,《巴陵县志》、《南陵县志》、《繁昌县志》、《南昌县志》,清康熙、乾隆版《太平府志》,清康熙、光绪版《庐江县志》,《安徽名胜楹联集注大全》,《周氏宗谱》、《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以及《徐公文集》(《骑省集》)、《文毅集》、《苏东坡全集》等。

⑪ [明]杨循吉等著,陈其弟点校:《吴中小志丛刊》,广陵书社2004年版;王家句编纂点校:《苏州文献丛钞初编》(上下),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文献:

[1]周远成.三国周瑜论[M]//满屋书籍旧生涯 三国周瑜论·大成余录选.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11-120.

History,Culture and Folk Custom——On Remains of Zhou Yu and Xiao Joe in Three Kingdoms

ZHOU Yuan-cheng
(Editorial Dept.of the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Abstract:In Three Kingdoms,Zhou Yu and his wife Xiao Joe moved from history to culture,folk custom and marketplace, and experienced a long process of evolution development and left many legend stories and cultural remains.There are both historical records,scenic and historical hearsay as well as true description and clues fiction.Though there are all kinds of sayings,they are essential to Zhou Yu and Xiao Joe‘s real whereabouts or trace as the basis.And Zhou Yu and Xiao Joe‘s statue, the phenomena of multi-tomb sites and their traces constituted the landscape beyond the history,folk custom,cultural acceptance,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Zhou Yu;Xiao Joe;remains;history;culture;folk custom

作者简介:周远成(1956—),男,湖南衡山人,教授,注册责任编辑,从事大成管理哲学、管理思想史与三国文化等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1

中图分类号:K81,K892,K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13(2016)01-0163-08

猜你喜欢

小乔周瑜遗迹
What’s in a Fairy Tale? 童话里面有什么?
Siqi and the Ants 思琦和蚂蚁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培养思维能力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
情人节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