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域和结构域双重视角的国际企业联盟网络演进机制

2016-03-23王睿智张海军

管理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结构域

王睿智 许 晖 张海军

(1.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南开大学商学院)



基于功能域和结构域双重视角的国际企业联盟网络演进机制

王睿智1许晖2张海军2

(1.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南开大学商学院)

摘要:以6家中国国际化企业为典型案例,从适应性选择的理论视角出发,归纳了两种不同的联盟网络演进路径,并探讨了不同演进路径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实现探索活动与开发活动的域间(功能域和结构域之间)均衡是促进网络演进的有效途径,知识获取和升级压力是创业型联盟网络演进的重要实现机制,而网络地位提升和知识分享是主导型联盟网络演进的重要实现机制。

关键词:网络联盟; 演进路径; 演进机制; 功能域; 结构域

企业网络位置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目前战略和组织研究中的核心主题之一[1]。有研究表明,网络特征对企业国际化的成败至关重要[2]。企业不仅能够从国际化网络中获得互补性资源以促进企业技术的商业化,还可以获得合法性和声望从而能增加企业与联盟伙伴的联系[3]。联盟网络是企业网络研究中的重要分支[4],现有研究多侧重于探讨企业联盟网络特征与国际化绩效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公司高绩效的联盟网络的演进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此外,以往研究更多地是从资源依赖理论和社会嵌入理论解释关系的形成机理[5],认为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性是网络形成的动因[6],网络的演进取决于相互依存的公司之间关系的演进,关系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了渐变的特征。该理论假定除非一家企业拥有优质资源和社会嵌入性,否则将无法形成高绩效的企业网络*高绩效联盟网络具有关系数量多、关系多样性强、强弱关系兼备的特征;企业具有网络中心性,具有重要性和高声望的合作伙伴。。

联盟网络演进的另一种观点指出,企业能够通过适应性选择行为实施网络战略。EMIRBAYER等[7]认为,现有理论过分强调网络结构对主体的约束程度,但实际上个体在网络中是有动机的,企业行为具有创造性和反应性[8],因而能够主动选择联盟网络的演进路径。例如,有研究指出企业内部战略与外部战略的匹配是促成联盟网络演进的关键,企业可以根据内部战略选择商业嵌入或者技术嵌入等不同的网络战略[9]。YANG 等[10]也认为,小企业与大企业联盟时需要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的网络治理方式。

尽管战略行为理论为企业如何构建高绩效联盟网络提供了思路,但现有研究尚未清晰指出网络整体战略是什么[8],也没有揭示出企业战略与联盟网络演进间的作用机制。由此,有学者将MARCH[11]关于探索式学习和开发式学习的概念引入到联盟网络的探讨中,探讨企业如何主动选择网络探索与网络开发战略以实现联盟网络的演进,认为实现探索与开发的均衡是构建高绩效联盟网络的关键[10,12,13],但现有文献对于以下问题却并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①在不同的情境下,国际化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战略意图以促进企业的联盟网络演进?②国际化企业应该如何平衡探索与开发活动,以形成有效的联盟网络演进路径?③不同的战略行为与联盟网络演进的作用机制究竟如何?

鉴于此,本研究将通过6家典型中国国际化企业的跨案例对比分析,尝试建立“战略意图-战略行为-网络演进”的研究框架,以期在不同行业环境与行业结构的情境下,探索中国国际化企业如何通过领域之间的均衡(简称“域间均衡”)模式实现联盟网络演进,并揭示联盟网络演进的内在机制。

1理论回顾与研究框架

1.1战略行为与企业联盟网络演化

以往研究一直强调联盟网络演化的确定性解释——外生决定的相互依赖和嵌入关系路径依赖[6]。然而,个体在网络中是有动机的,其活动具有创造性和反应性[8]。

网络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想要增强其竞争优势,需要将网络战略与其整体战略相匹配,战略与网络的不匹配会损害企业的绩效。企业需要决定与什么样的企业合作,在什么时机合作,用什么方式合作[10]。不同的战略选择会使企业嵌入到不同的网络中[14],关系链接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会使企业暴露在不同的知识、信息和机遇中[9]。由此,企业战略是一个重要的权变因素[1],战略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内部与不同的结构、情境和组织战略因素的匹配和一致性[15],实现企业战略与网络战略的匹配是企业获得国际化绩效的关键。

现有研究探讨了企业战略对联盟网络的影响作用。例如,ANDERSSON等[9]认为,对于国际企业来讲,可选择商业嵌入和技术嵌入两种不同的嵌入方式,并且不同的网络嵌入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所不同。SIRÉN 等[16]表示,企业的联盟网络分为机遇搜寻和优势搜寻两种,前者是指企业寻找当前战略范围以外的商业机遇,后者则是在当前战略范围内通过提升企业已有资源和能力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采取不同的战略会形成不同的联盟网络。KOKA等[1]认为,联盟网络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网络结构的设计,认为企业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网络战略:①主导型战略,指企业追寻一种能够增强其网络主导者地位的战略,依靠这种结构,企业能够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正式联结,获得网络中重要、关键的信息;②创业型战略,即企业追寻一种能够增强其创业者地位的战略,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战略获得大量的、不重复的、多样化的信息。

上述文献拓展了主动性网络战略与联盟网络演进关系研究的思路,但仍局限在较为狭窄的视角下,缺乏从整体视角探讨企业的网络战略意图,也未充分考虑情境因素。另外,企业的联盟网络演进与战略应该是一个协同演进的过程[17],即企业前一阶段的网络特征会影响后一阶段的战略行为,现有研究多是在特定的时间截面上的探讨,对协同演进机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1.2探索/开发及其均衡与联盟网络演进

探索和开发的理论视角可以揭示企业在网络中怎样更好地利用现有机会与捕捉新机会,因而,探索/开发研究框架与企业网络研究具有很好的契合性[1]。KOZA等[18]首次将探索与开发的概念从组织内部引入到组织间的研究视野内。后来有学者在功能域和结构域这两个领域,进一步深化了探索与开发在网络理论中的应用[19]。功能域涉及到企业价值链的范畴,是指企业所服务的价值链功能领域[13,17]。即同合作伙伴在价值链上游的活动中(如能够产生创新性技术或产品的研发创新活动)进行合作的企业从事功能域的探索活动。相反,与伙伴在价值链下游的活动中(如商业化或应用现有技术)进行合作的企业从事功能域的开发活动[12,13]。探索可以使组织获取新的能力,开发则对产品商业化提供了支持。

同时,一些学者也关注在结构域中实现网络探索与网络开发的均衡。结构域涉及到企业的网络结构范畴,即企业是否决定与以前没有网络链接的企业建立联系[13]。一方面,结构域的探索是指企业通过与新合作伙伴建立网络联系,并在联盟组合的直接结构之外扩张其网络边界,这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提高了风险,因为企业和新伙伴合作时不能依赖于先前的经验;另一方面,结构域的开发是指企业通过与挑选好的一组合作伙伴建立周期性的稳定联盟以加固其联盟组合,企业已同这一组合作伙伴在获取资源方面建立起了联系[18]。同先前的合作者结成联盟可以夯实企业现有的知识库,提升合作经验,依赖已建立的信任来提高预测能力及合作的可靠性[6]。有研究进一步指出,结构域的探索有助于企业获得不重复、多样化的信息[19],获得更多的机遇;结构域的开发则有助于企业巩固网络地位,获得关键信息[1]。

随着探索与开发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双元理论的不断关注,探讨如何实现企业网络演进中探索与开发的均衡成为国际商务学者关注的重点[10,12,13]。 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构建探索性联盟开发新的机遇,建立新的竞争能力并更好地适应环境[18];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整合组织边界以内的能力以实现现有能力的提升[12]。由此,能够促进探索与开发活动均衡的双元性网络结构的企业能够获得更优异的国际化绩效[12,20],探索与开发均衡的理论成了国际化企业网络演进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13]。

然而,现有研究对网络演进中探索与开发的均衡模式仍然缺乏清晰的论证[13]。虽然有学者从时间分离和组织分离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讨[9,12],但是时间分离需要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游走于探索与开发活动之间,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目前,现有研究对这两种活动何时进行转换,以及如何进行转换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此外,对于组织分离来讲,企业通过让组织部门专门从事某项活动来对组织实施双重控制[20]。然而,此过程会产生组织冗余,并且将如何协调探索与开发的难题移交给了高层管理团队,现有研究对组织分离的实现机制仍得不到统一意见。

本研究借鉴LAVIE等[13]的研究,尝试摆脱以往的分析思路,采用“域分离”的方法,将探索与开发活动平衡在不同的域间。由于分处不同的领域,这种分离就可以为企业在一个领域进行探索而在另一领域进行开发提供柔性,从而解决资源分配的矛盾。本研究将为当前网络研究领域内的探索与开发均衡模式的探讨提供新的思路。

1.3研究内容及框架

借鉴选择适应性观点和网络协同演进理论,本研究沿着“战略意图-网络战略行为-联盟网络演进”的分析思路,尝试发掘国际化企业如何根据行业环境特征选择相匹配的网络战略意图,并通过实现联盟网络演进过程中的探索与开发的均衡,最终实现联盟网络的演进。本研究的研究框架见图1。

图1 研究框架

2研究方法

2.1案例选择

本研究选择归纳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性研究在研究空白领域和过程性的问题上对发展理论尤其有效;多案例研究则可以有效收集可对比的数据,从而得到比单案例更准确和普适性的理论[21]。本研究采用理论抽样的办法,以避免产生外生变异[22]。本研究的样本对象为天津市从事国际化业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原因如下:①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具有资源的相对劣势,因此,更可能会选择通过构建国际化网络来获取外部资源;②民营企业往往更具创业精神,善于把握国际化过程中的机遇,有助于发掘主动性战略与网络演化的关系;③案例企业均具有天生国际化企业的部分特征,区别于传统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联盟网路演进具有“跳跃式发展”的特征,更有利于发掘企业网络演进的独特特征。

本研究按照理论抽样的原则,即当新增的案例无法提供更多的知识时,便结束增加案例[22]。本研究初步选择了12家企业,为了体现案例的代表性,并保证案例间的可复制逻辑,保留了其中的6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这6家案例企业包括:天津力神电池有限责任公司、天服三悦服装有限公司、天津天海同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华源工业公司、天津金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银龙集团。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多种数据来源: ①同案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简称高管)反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②非正式的跟进式电子邮件、电话和观察;③大量的档案资料,包括商业出版物、网络资源以及公司内部资料、内部刊物、内部会议记录等;④访谈行业专家。本研究从多个信息源搜集资料,以形成三角验证[23]。

表1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半结构化访谈是本研究最重要的数据来源,包括两个阶段:①实验性访谈,即针对12家国际化企业进行了试验性访谈,采集了大量的企业资料,经过分析挑选出6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②对6家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访谈。

由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企业战略与国际化联盟网络的演进,因此,调研对象是企业的高管,对于每家企业至少访谈3名高管,包括负责公司整体战略的CEO、负责公司整体市场和营销战略的市场总监以及负责公司整体产品研发战略的技术总监。每次正式调研期间,对每位高管至少进行了1次访谈,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60~150分钟内,在访谈结束后的24小时之内完成访谈记录的录入和抄撰工作,并进行进一步的资料编码(见表2)。

表2 案例企业的访谈数量、访谈对象及访谈时间

3案例分析

3.1行业特征与国际化企业网络战略意图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本研究发现企业的战略意图是与其所处的行业环境与行业特征紧密相关的。一方面,环境的动荡性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6家案例企业而言,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3家企业所处行业的动荡性差异较为明显:①力神所处的锂电池行业是一个具有高技术动荡性的高科技行业,手机等数码产品的快速更新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使整个锂电池技术周期不断缩短;②天服三悦所在的女装行业也是个具有高市场动荡性的行业,传统服装的生命周期是60天,而如今一些行业领导者(如“ZARA”等)已经将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到7~15天;③天海所在的汽车同步器行业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动荡性。相反,对于华源、金锚和银龙这3家企业而言,它们同处于传统制造行业,行业环境相对稳定,此类企业更偏向于采用“由内向外”的战略逻辑,更多地致力于在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增强竞争优势。

行业特征也是影响企业战略意图的重要因素。在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3家企业的价值链网络中,都存在着掌控行业话语权的价值链“主导者”,主导企业掌握着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与潮流,不仅是价值链网络中的“价值主导者”,而且是联盟网络信息的控制者与传播人。具体如下:①力神所处的锂电池行业。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等公司先后主导了手机锂电池的发展趋势,戴尔等企业也决定着笔记本电脑电池的发展方向,作为这些国际巨头的供应商,力神的产品必须达到企业的要求。②天服三悦所在的服装行业也是由国外企业主导。随着“快时尚”文化的兴起,行业中的一些跨国企业已牢牢把握了中低端女装的时尚潮流。③天海所在的汽车同步器行业同样存在着主导企业,整车的制造水平反而引导着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相反,对于华源、金锚和银龙这3家企业而言,这些行业中并不具备统治性的主导者,价值链上的企业更多的是平等交易的关系,这也为这3家企业提升网络地位留出了空间。

根据案例数据资料,可发现6家案例企业都经历了机遇搜寻和优势搜寻的阶段,只是区别在于力神、天服三悦、天海这3家企业在网络演进的第一个阶段体现出机遇搜寻的战略意图;随后在第二个阶段体现出优势搜寻的战略意图。相反,华源、金锚和银龙这3家企业则首先体现出优势搜寻的战略意图,随后才体现出机遇搜寻的战略意图。案例企业所在行业环境特征及网络战略意图见表3。

表3 案例企业所在行业环境特征及网络战略意图

3.2不同战略意图下企业网络研究路径

在不同的战略意图下,这6家企业的网络演进路径也有所差异:①力神、天服三悦、天海3家企业首先采用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即结构域的探索与功能域的开发相结合)实现演进,随后采用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即功能域的探索与结构域的开发相结合)实现演进;②华源、金锚和银龙3家企业首先采用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随后采用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方式实现演进。借鉴KOKA等[17]的观点,本研究将这两种不同的演进路径命名为主导型国际化网络演进路径和创业型国际化网络演进路径。

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3家企业所处行业动荡性较高,且存在控制行业“话语权”的主导企业。动荡的环境蕴含着大量的机遇,同时也蕴含着大量的风险,因而能否把握机遇不仅决定了企业能否取得快速的发展,也意味着企业能否继续生存。此外,行业主导者往往具有更多的“结构洞”,掌握着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更为丰富的网络资源,企业必须获得这些信息与资源以降低面临的风险,同时快速提升企业能力。鉴于此,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3家企业都在联盟网络演进的第一个阶段采用了机遇搜寻的战略意图,并通过实现结构域探索与功能域开发的域间均衡模式实现网络演化(简称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模式),见图2。一方面,企业将优势资源用于结构域的探索以寻求与网络主导者建立联系;另一方面,为了在短期内为主导企业提供合适的产品,这些企业通过功能域的开发,利用自身现有的研发制造能力开发了一些新的产品,建立了与主导企业的初步合作伙伴关系。具体如下:①力神。积极寻求与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企业现有研发能力与技术工艺为上述主导企业提供初级的产品。②天服三悦。首先与优衣库开展合作,然后又开拓了同国际领先的“快时尚”品牌(如ZARA等)的合作关系。③天海。积极同奔驰、宝马、博格华纳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图2 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的联盟网络演进路径注:图中的实线箭头的宽度表示关系强度,“ → ”代表企业间的关系为弱关系,“ ”代表企业间的关系为强关系。灰色标示的企业表示:案例企业与该企业合作从事联盟网络探索活动;无特殊标示的企业表示:案例企业与该企业合作从事联盟网络开发活动,下同。

通过机遇搜寻阶段的网络演进,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3家案例企业获得了大量信息和资源。然而,这些信息和资源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将这些信息和资源吸收、整合、重构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案例企业转入到优势搜寻的网络演进阶段。鉴于此,3家企业在网络演进的第二阶段均采取了优势搜寻的战略意图,并通过功能域探索和结构域开发的域间均衡模式实现网络演化(简称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模式),见图2。一方面,通过与先前建立关系的网络伙伴合作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研发创新能力是国际化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此时经过上阶段的知识积累,企业获得了研发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能力积蓄;另一方面,采用结构域的开发战略深化与现有合作伙伴的关系(主要指与已经建立的与主导企业的合作关系),以提升企业现有知识的深度。在此阶段,企业需要增加知识深度以提升研发能力。通过功能域的开发与结构域的探索,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升级,从而可为现有合作伙伴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这有助于企业将上阶段积累的知识与能力转化为国际化绩效。具体如下:①力神。通过与主导企业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实现了技术能力的“质变”, 开始为苹果等企业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产品,并增加与这些企业的订单数,进一步加深了同行业主导企业的合作关系, 实现了企业的网络演进。 ②天服三悦。增强了对时尚要素的感知能力, 大力改进企业的敏捷制造能力,实现了企业研发和制造能力的飞跃,成功完成从OEM到ODM的升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并进一步增加了与这些企业的交易额。③天海。通过加深与联盟伙伴的关系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并实现了与行业主导企业的关系升级,在实现网络演进的同时巩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如果行业动荡性较强,并且行业中存在其他主导企业,国际化企业首先采用机遇搜寻的战略意图,随后采用优势搜寻的战略意图。相对应,联盟网络的演进路径经历了由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向功能域为主的域间均衡的转变。

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3家企业的联盟网络演进路径见图2。

鉴于华源、金锚和银龙3家企业所处行业动荡性较低,且不存在控制行业“话语权”的主导企业,在相对稳定的行业环境中企业技术生命周期和产品周期相对较长,企业面临的风险较小,但同时企业的发展机遇也相对较少。由此,这些企业很难通过寻求“捷径”快速获得竞争优势,更多地通过渐进式创新以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另外,由于行业中不存在明显的主导企业,这为3家案例企业留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通过占据网络中心地位获得更大的优势。案例数据表明:华源、金锚和银龙在各自的联盟网络演化的第一阶段均采用了优势搜寻的战略意图,并通过功能域探索与结构域开发的域间均衡模式实现网络演进。即与网络伙伴的紧密合作实现功能域的探索,有利于实现企业研发能力的突破式创新;同时,采用结构域开发的策略,即加深与现有的研发领域合作伙伴的关系,促成了企业研发知识深度的提升,利于企业研发能力发生“质变”。具体如下:①华源。致力于成为国内线材的一流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以及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的合作,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并参与到多个国家标准的制定。②金锚。在不断创新促使产品达到发达国家技术标准的同时,还通过企业内部研发中心,以及同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合作研发梯具产品的新材料,同时注重工艺创新,实现了制造“质优价廉”产品的能力。③银龙。积极深化与上下游企业紧密的合作研发关系(即结构域的开发),具备了很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与制造能力,并成为预应力钢丝行业的国家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通过第一阶段的演进,华源、金锚和银龙3家案例企业普遍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将现有的研发能力和网络地位转化为企业绩效。因而在网络演进的第二阶段,这3家案例企业需要获取更多机遇促进企业能力的商业化过程,在此阶段均采用了机遇搜寻的战略意图,并通过结构域探索和功能域开发的域间均衡模式实现网络演化。这3家案例企业力图通过结构域的探索寻求新的下游合作伙伴,并通过功能域的开发为这些新顾客提供新产品。具体如下:①华源。成立3家贸易公司,延伸到下游价值链环节,与顾客建立直接联系。在此过程中,该公司非常注重对最终客户信息的收集,并有针对性地推出多款产品,在丰富企业产品线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忠实的顾客,实现了企业联盟网络的演进。②金锚。努力实现渠道创新,在保持与大型五金分销商合作的同时,致力于独自开发中小型客户,并通过功能域的开发,即创新现有产品,打入新兴国家市场,从而实现了联盟网络的演进。③银龙。积极将企业的技术转化为绩效,瞄准德国等国外高端市场,通过功能域的探索,开发出一系列满足顾客要求的高端产品,实现了联盟网络的进一步升级。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2 如果行业动荡性较弱,并且在行业中不存在其他主导企业时,国际化企业首先采用优势搜寻的战略意图,随后采用机遇搜寻的战略意图。相对应,联盟网络的演进路径经历了由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向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的转变。

华源、金锚和银龙3家企业的联盟网络演进路径见图3。

图3 华源、金锚和银龙的联盟网络演进路径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6家案例企业的联盟网络演进路径的差异是行业特征与网络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KOKA等[1]提出了两种网络演进路径,认为创业型国际化网络演进路径强调企业在网络中的创业地位,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广泛的联系获取大量的、多样化、非重复的信息,进而实现网络演进。相反,主导型国际化网络演进路径的内在逻辑是,企业通过网络战略形成企业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有助于企业推进其网络战略日程的实施,从而实现网络的演进。本研究借鉴KOKA等[1]的观点,认为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3家企业采用的是创业型网络战略;华源、金锚和银龙3家企业采用的是主导型网络战略。3.3国际化企业联盟网络的内在机理

前文分析了国际化企业两种不同战略的联盟网络演进路径:①创业型网络演进。该路径首先采用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模式,然后采用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模式。②主导型网络演进。该路径首先采用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模式,然后采用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模式。然而,在联盟网络演进的过程中,企业如何实现从一种域内均衡向另一种域内均衡的转变?鉴于此,本研究将通过聚焦上述问题,尝试揭示国际化企业网络演进的内在机制。

3.3.1国际化企业创业型联盟网络演进机制

在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3家企业采用的创业型联盟网络演进模式中,知识获取和升级动力机制是促成网络演进的关键。前一阶段的以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均衡在增加企业网络多样化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新知识和升级的动力,具体包括关键技术信息、未来技术知识、差异显性化和愿景激励。一方面,与主导企业建立初步合作关系,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技术信息;另一方面,与主导者的合作以及在为其提供新产品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升级的动力,包括企业差距显性化和愿景激励。由此,可以发现,对于创业型的网络演进模式来说,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有利于企业的知识获取,并为企业提供了升级的压力。

对创业型网络演进的企业而言,知识获取和升级压力是其实现下一阶段功能域探索的重要影响因素。功能域的探索是指企业与联盟企业合作延伸到产品研发的活动中。力神、天服三悦和天海3家企业凭借获得的关键信息知识,拉近了同其他研发机构的关系。例如,力神凭借自身对锂电池未来发展趋势和对锂电池关键技术参数的了解,激发了有关研发机构与力神合作的动机,从而使力神更容易获得研发所需的互补性资源。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上阶段与主导企业建立的初步合作关系,这3家企业在逐渐加强合作关系的过程中,与主导企业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均参与到下游客户的研发产品开发过程中。

此外,知识获取和升级压力也是创业型网络演进的企业实现下一阶段结构域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构域的开发是指加深企业与现有合作伙伴的关系。通过上阶段的能力积累,企业通过技术知识获取实现了研发能力的升级,在升级压力的作用下,企业也提升了产品研发、工艺制造水平和敏捷制造的能力,从而使企业有能力为顾客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制造服务能力。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3 创业型联盟网络演进的内在机理是,前一阶段以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促进了企业的知识获取,增加了企业的升级压力,有助于后一阶段以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的实现。

3.3.2主导型国际化网络演进机制

主导型联盟网络演进机制是通过提升网络地位和知识分享机制来实现的。前一阶段的以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在增强企业研发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网络地位,加强了企业与网络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具体而言,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网络地位、网络合法性,还增加了企业的缄默知识和知识深度。即前一阶段的功能域的探索与结构域的开发,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网络影响力和网络合法性。凭借这些标准化的认证,这3家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从而建立了网络合法性。此外,华源、金锚和银龙还通过其研发实力增加了网络影响力。例如,参与到国家产品标准的制定中以确定行业领导者的地位,从而获得一定的定价权。

前一阶段的功能域的探索与结构域的开发,增加了企业在网络中缄默知识的转移,提升了企业的知识深度。在网络演进的第一阶段,华源、金锚和银龙的产品均通过大型的跨国公司进行销售,在专注于研发的同时还同各自的下游合作伙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会与企业分享一些缄默知识,提升企业的知识深度。

对主导型网络演进企业而言,网络地位提升与知识分享机制是下一阶段结构域探索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构域的开发主要是与新的合作伙伴合作以促进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展,而网络合法性和网络影响力的提升增强了企业的网络地位和品牌知名度,这不仅让企业的市场开拓变得简单,一些客户甚至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此外,与大客户的知识分享机制也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重要影响机制。

此外,对主导型网络演进企业而言,网络地位提升与知识分享机制是下一阶段结构域探索的关键影响因素。功能域的开发是指企业与合作伙伴合作以开发新产品或者拓展新市场。案例企业的产品线的拓展往往是与其以往的大客户的业务范围紧密相关的,知识分享机制在其中至关重要。例如,金锚的大客户多是大型的五金类连锁超市,大客户们提供的信息是金锚成功的关键。由此,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4主导型联盟网络演进的内在机理是,前一阶段以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提升了企业的网络地位,促进了企业间的知识分享,有助于后一阶段以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的实现。

4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

(1)不同的行业环境促使企业选择不同的网络战略意图 本研究发现,国际化企业面对不同的环境会选择不同的网络战略意图。在动荡性较强且存在主导企业的情境下,企业应该首先选择机遇搜寻的战略意图,通过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战略与主导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随后采用优势搜寻的战略意图,通过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模式与主导企业深化关系以充分利用这些机遇,进一步促成企业的网络演进。相反,如果行业环境动荡性并不明显,且不存在主导企业时,很难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企业首先选择优势搜寻的战略意图,即通过以功能域探索为主的网络战略提升研发能力建立网络地位,继而选择机遇搜寻的战略意图,通过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联盟网络的进一步演进。

(2)域间均衡是联盟网络演进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从功能域和结构域的双重视角探讨了网络演进过程中探索与开发的均衡模式,发现实现域间均衡是实现网络战略意图的有效途径。结构域探索与功能域开发的均衡是实现机遇搜寻的关键,结构域探索是指企业与新合作伙伴合作,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功能域的开发活动为企业提供产品、市场等支持性策略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功能域探索与结构域开发的均衡是实现优势搜寻的关键。功能域的探索是企业增强研发实力和提升网络地位的必要手段,而结构域的开发能够增强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是企业获取信息与诀窍的重要途径。在本案例中,结构域的开发活动是实现企业研发能力“质变”的关键催化剂。

(3)创业型网络演进与主导型联盟网络演进的内在作用机制有所差异 国际化企业联盟网络演化存在两种类型,即创业型网络演进路径和主导型网路演进路径。在创业型网络演进路径中,前一阶段的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为企业提供了获取多样化关键知识的途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升级动力,使企业差距显性化,并为企业提供了愿景激励。有利于企业实现下一阶段的域间均衡。在主导型网络演进路径中,前一阶段的以功能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提升了企业的网络地位,增强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同时,深化了企业与网络伙伴之间的知识分享,提升了企业的技术知识深度和市场知识深度。为企业实现下一阶段的结构域探索为主的域间均衡奠定了基础。这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分别见图4和图5。

图4 创业型联盟网络演进机制

图5 主导型联盟网络演进机

4.2理论贡献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以下3个方面。

(1)丰富了联盟网络演进的相关研究 网络理论过多强调了网络结构对网络主体的约束,但对网络成员的主动选择以及战略行为对网络的塑造机制仍有待探讨[8]。本研究针对联盟网络形成和演进中的3个关键问题,即“何时联盟”、“与谁联盟”、“怎样联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探索性回答,为国际化企业适应性选择理论和协同演进理论提供了启示。网络演进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际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能力与自身网络地位的变化,制定差异性的网络战略意图,并通过实施相应的网络战略,实现网络的阶段性演进。

(2)从功能域和结构域的双重视角探讨了网络演进中的探索与开发的均衡机制 与时间分离和组织分离的传统均衡模式不同,本研究提出的域间均衡模式具有更低的运作成本和更好地实际效果。首先,域间均衡将探索与开发活动分散在两个领域当中,能有效解决组织分离中的运作冗余和协调成本的问题。其次,相对于时间分离模式,域间均衡能够同时兼具探索与开发活动,从该视角出发能更好地解释探索与开发的转换问题。由此,本研究对企业网络演进中探索与开发的均衡提出新的思路。

(3)提出的联盟网络的演进机制有助于加深对间断均衡理论的理解 联盟网络的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的网络演进是一个间断式均衡的过程[16]。企业的网络演进具有路径依赖性,引起企业能力变革的吸收能力也具有路径依赖性。由此,实现从一种均衡向另一种均衡的转变机制就成为网络演进的关键研究问题,然而目前对此问题的理论探讨仍然匮乏[13]。本研究发现,在联盟网络演进的每一个均衡阶段企业都会通过探索活动形成新的能力和新的资源,这些资源与能力的不断积累最终会导致企业脱离原有的演进路径,进入新的网络演进轨道。此外,案例数据还显示,不同的网络演进路径中均衡的转变机制也有所差异,创业型网络演进路径是通过知识获取和升级动力两个机制实现网络升级路径的转变,而主导型网络演进是通过网络地位和知识分享两种机制实现网络升级路径的转变。

4.3实践意义

中国企业往往缺乏世界领先的市场资源和技术资源,在资源匮乏的情境下,企业应该如何实现联盟网络升级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对两种类型的典型国际化企业有以下启示:①曾经为大型企业代工生产,在积累了一定技术能力后谋求转型的科技型企业。此类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动荡性相对较高,且行业中存在跨国企业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现象,这些企业要想实现网络升级,首先需要与主导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积极加深合作关系,利用主导企业的外溢资源与信息迅速提升企业能力。②处于传统行业中的专注于特定产品领域或者特定利基市场的企业。这类企业处于市场狭缝中,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不屑于生产同类产品或者无暇关注此类市场,所在的行业环境和技术环境相对稳定,其升级的路径是首先通过聚焦于技术研发建立企业的网络位置,同时与跨国贸易商建立良好的关系,其后通过拓宽产品线或者开发新产品种类获取进一步的优势。

5结语

鉴于本研究涵盖的案例企业类型有限,与其他案例研究一样,有关研究结论需要谨慎对待。未来的研究可以选择更为广泛的行业类型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通过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另外,本研究聚焦在企业网络战略对联盟网络演进的作用,并没有考虑其他更为广泛的因素对联盟网络的影响(如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社会网络等),未来的研究需要对此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KOKA B R,PRESCOTT J E. Designing Alliance Networks: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osition, Environment Chang,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6): 639~661

[2] OZMEL U, REUER J J, GULATI R. Signals across Multiple Networks: How Venture Capital and Alliance Networks Affect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56(3): 852~866

[3] STUART T E, HOANG H, HYBEL R. Interorganizational Endorse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44(2):315~350

[4] 郑准,王国顺, 外部网络结构、知识获取与企业国际化绩效:基于广州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9,27(8):1 206~1 212

[5] 张红娟, 谭劲松. 联盟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跨层次分析[J]. 管理世界, 2014(3):163~169

[6] GULATI R, GARGIULO M. Where Do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Come from?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9,104(5): 177~231

[7] EMIRBAYER M, GOODWIN J. Network Analysis,Culture, and the Problem of Agency[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4,99(6): 1 411~1 454

[8] SANTOS F M, EISENHARDT K M. Constructing Markets and Shaping Boundaries: Entrepreneurial Power in Nascent Field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9,51(4): 643~671

[9] ANDERSSON M, FORSGREN U H. The Strategic Impact of External Networks: Subsidiary 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23(7): 979~996

[10] YANG H,ZHENG Y F,ZHAO X. Explortion or Exploitation? Small Firm Alliance Strategies with Larg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7):111~132

[11] MARCH J.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 71~87

[12] ROTHAERMEL F T, DEEDS D 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 Lliances in Biotechnology: A System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3): 201~221

[13] LAVIE D, ROSENKOPF L. 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Formation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48(4):797~818

[14] NOHRIA N, GULATI R. What Is the Optimum Amou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ack and Innovation in Multinational Firm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5(6): 603~611

[15] DOTY D H, GLICK W H, HUBER G P.Fit, Equifi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Test of Two Configurational Theori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3,36(6):1 196~1 250

[17] KOZA M P, LEWIN A Y. The Co-Evolution of Strategic Alliances[J].Organazition Science,1998,9(3):255~264

[18] LIN Z, YANG H, DEMIRKAN I. The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Ambidexterity in Strategic a Lliance Formations: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mputer Simul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7,53(10): 1 645~1 658

[19] 吴绍棠, 李燕萍. 企业的联盟网络多元性有利于合作创新吗——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 南开管理评论, 2014, 17(3):152~160

[20] TUSHMAN M, O’REILLY C. Evolution and Revolution: Mastering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and Change [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6,38(5):8~30

[21] 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Thousand Oaks: Sage,1994

[22]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14(4): 532~550

[23] MILES M B, HUBERMAN A M.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 Sourcebook of New Methods[M].2nd ed.Beverley Hills: Sage,1994

(编辑郭恺)

A Study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Network Evolu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Function Domain and Structure Domain

WANG Ruizhi1XU Hui2ZHANG Haijun2

(1.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China;2.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g,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ive choice theory, this sturdy which focus on six companies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e summed up two kinds of alliance network evolution path. And also it discussed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evolution path. Study found that keeping the balance of across domain between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exploitation activ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network evolution. Raising the status of the network and knowledge sharing are important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prominent network alliance evoluti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upgrading pressure are important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evolution.

Key words:alliance network; evolution path; evolution mechanism; function domain; structure domain

通讯作者:许晖(1967~),女,天津人。南开大学(天津市300071)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案例研究。E-mail:susuan_xuhui@126.com

中图法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16)01-0018-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2097)

收稿日期:2015-06-19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2-884x.2016.01.003

猜你喜欢

结构域
海洋链霉菌差向异构结构域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细菌四类胞外感觉结构域的概述
拟南芥START 结构域亚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
UBR5突变与淋巴瘤B细胞成熟
革兰氏阳性菌蛋白结构域特征分析
耐碱性蛋白A色谱配基的构建及性能评价
LIM矿化蛋白-1发挥成骨效应的机制探讨
重组绿豆BBI(6-33)结构域的抗肿瘤作用分析
泛素结合结构域与泛素化信号的识别
PTPMeg2的PTP结构域对磷酸化STAT3入核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