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采用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6-03-22魏占琴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4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魏占琴

【摘要】目的 采用腹部小切口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80例患有子宫肌瘤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在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式的过程中,对其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失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子宫内的肌瘤均得以成功剔除,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内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部小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患者恢复快,是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首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部小切口手术;临床效果

子宫肌瘤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中一种良性肿瘤,又称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子宫内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具体的病因迄今不是非常明确,可能涉及到正常基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1]。传统上比较多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是开服全子宫或者次全子宫剔除子宫肌瘤或切除子宫肌瘤术式。这种方式不仅仅给原本对病情非常担心和焦虑的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创伤,还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患者身体恢复也比较慢,手术风险也比较大,术后给患者的生活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2]。随着微创手术在外科临床上的普遍应用,腹部小切口手术也被比较广泛的应用在治疗子宫肌瘤,本次研究采用腹部小切口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取得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80例患有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宫颈脱落检查,排除宫颈病变和月经紊乱的发生。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年龄在28~59岁之间,平均年龄(42.3±2.4)岁,单发性子宫肌瘤为23例,多发性子宫肌瘤为17例,肌瘤的分布部位为:其中浆膜下肌瘤10例、黏膜下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18例,肌瘤的直径为2.6~9.9cm;实验组40例患者的年龄为29~57岁,平均年龄为(43.6±3.7)岁,单发性子宫肌瘤为21例,多发性子宫肌瘤为19例,肌瘤的分布部位为:其中浆膜下肌瘤9例、黏膜下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19例,肌瘤的直径为2.1~9.8cm。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3]

全部患者均需要在月经干净后3~4后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均采取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后,取下腹部横切或纵切口,约直径10cm,逐层进入患者的皮肤以及组织,使患者的子宫能够充分的被暴露出来,进行钝性分离包膜,分离出来后取出肌瘤,最后缝合腹腔。实验组患者采取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在对患者麻醉后,取下腹部横或者纵切口,长约5cm,进入腹部后,观察肌瘤所在的位置、大小以及数量,沿着表面血管比较少的肌瘤部位,切开肌瘤包膜,双爪钳夹住子宫底部,牵拉瘤核提拉瘤体,助理医师同时用手指按压宫体,利用腹壁的弹性可以将子宫挤出,依次剔除肌瘤,缝线逐层关腹,对切开进行皮内缝合。两组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进行护理恢复后出院。

1.3 疗效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式的过程中,对其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失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

1.4 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子宫内的肌瘤均得以成功剔除,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5.2±12.3)min、(80.1±10.6)、(18.3±6.7)h、(5.9±1.7)d;参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3.1±16.7)min、(139.2±22.4)、(34.2±9.8)h、(9.8±1.4)d;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内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子宫肌瘤多发于年龄为30~50岁体质敏感,激素受体比较敏感,容易受激素影响的妇女,以40~50岁妇女最常见。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不孕流产等,这些给女性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伤害和心灵伤害,所以需要采取有效并且伤害性小的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药物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超声消融治疗,现在临床上比较常用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方式也有多种,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可以经腹部亦可以经阴道进行,应用比较多的是腹腔开口切除,也可行内镜手术。选择一种适合患者的手术的方式以及手术途径,要到考虑患者年龄、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最基础的考虑要素是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子宫肌瘤采用腹部小切口手术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而且同时能够保留器官的正常机能,对患者的创伤小,疼痛感小,对患者的肠管刺激小,手术恢复比较快。本次研究对实验组和参照组虽然均成功剔除子宫内肌瘤,但是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出血量以及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术后排气以及住院时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别,采取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由于对患者进行切大大减小,进入和关闭腹腔的时间也大大缩短,需要进行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小切口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术后出血量也明显减少,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

综上所述,患者采取腹部小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可以得到确切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类似常规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腹腔脏器的损害,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而且能保留生育能力和子宫,患者恢复快,是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首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咏梅, 王青云, 周歧芳,等. 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子宫肌瘤100例临床分析[J]. 安徽医药, 2012, 16(5):628-629.

[2]李东伟. 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子宫肌瘤59例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10(7):101-102.

[3]许艳华, 石艳丽, 李伟. 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子宫肌瘤56例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07):78-79.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临床效果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宫产治疗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