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赏析

2016-03-22白玉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2期
关键词:颜真卿用笔座位

白玉章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藏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节录颜真卿《争座位帖》临摹珍品,共三条屏,纸质绫裱。每条屏高150厘米,宽40厘米,各书4行,满行23~25字(见图1)。第三屏落款为“道州子贞何绍基”,下方钤“何绍基印”四字朱文印和“子贞”白文印各一方,无书写年月。三屏共12行,257字。根据颜氏《争座位帖》原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寓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吁足畏也……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不论文武之左右……”可知:馆藏何绍基节录的《争座位帖》应为四条屏,缺第一屏。并且其中第二屏第三行内容应为“菩提寺行香”,何绍基临写时脱一“提”字。第三屏第三行应为“径率意而指麾”,脱“而指麾”三字,但不影响其文意。该帖点画厚实饱满,结字灵动奇异,骨气刚劲有力,笔法堂正磊落、雄健流利,笔意纵逸超迈、融厚有味。观此作品,我们可窥见何绍基优秀的品学修养和极高的书法造诣。

何绍基(1799—1873年),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书法家兼诗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四川学政等职。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书法自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早年学颜真卿,后广涉博猎,上自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巧取各家之长,妙融各体之奇,脱古立新,独具风采。晚年以篆、隶法写兰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其书笔法刚健,以意为之,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深不可测,尤以“回腕执笔”之法著称于世,被誉为清代第一。

一、书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颜真卿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一封书信稿。全文65行,1194字,书如屈铁,傲劲独标,字字珠玑,神采焕然。《争座位帖》义正词严地指责郭英乂在安福菩提寺兴道会上,竟然藐视大唐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在座位的排列顺序上,把宦官鱼朝恩的位子排在尚书之上,以致礼遇高于六部尚书。颜真卿直言不讳,疾书纠之,“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字里行间洋溢着凛然的忠义之气。文稿通篇气势宏大、刚烈劲挺,读之无不令人肃然起敬。其高超的书艺、激越的情感与浩然正气完美地铺展在自由洒脱的书写之中。宋代米芾在《书史》中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此帖之所以有着至高无上乃至不可超越的地位,是因其文、情、理与书写互相生发、天机一片,所以被历代书家奉为圭臬。一千多年后,何绍基临此帖时,与颜真卿有相似的经历、同样的操守。清咸丰二年(1852年)冬月,何绍基就任提督四川学政使。在蜀任官期间以忠君报国为己任,勇于任事,居官廉政,勤于政事,曾上奏多种,不避权贵,遇事据实直陈。咸丰五年(1855年),怀着一颗匡时济世、救国安民之心的何绍基在条陈时务十二事中,对朝廷政令上出现的时弊大胆批评,对四川地方上出现的弊政事件直言上疏,触及了大清王朝的腐朽本质,损害了朝野权贵的既得利益。权贵趁机中伤,反劾何绍基办事奸诡,盛气凌人,最终被咸丰帝以“肆意妄言”的私罪罢去学政之职,时年56岁。因直陈时弊而遭贬谪,身负冤屈,心灰意冷,遂辞去官职,创立草堂书院,讲学授徒,潜心研习书法。

书以人重,能被后世推崇称为“神品”的书作,必定是情感与理性的碰撞的生命之光。何绍基强调做人要有“真性情”,要有“真我”,要“去俗”,要“立诚不欺”。他在《题冯鲁川小相册论诗》中写到:“诗文字画不成家数便是枉费精神。然成家尚不从诗文字画起,要从做人起。自身心言动,本末始终,自家打定主意,做个什么人,真积力久自然成就。为儒、为侠、为知、为峭、为淡、为绚烂、为洁、为拉沓、为娟静、为纵恣,人做成路数,然后用功于文字,渐渐搬移,其艺必成。”由此观之,书法欲有造诣,资质、师授、勤练固不可少,但必以做人为根本。《争座位帖》可以看出颜真卿刚正不阿、据理力争而又情动行言、针砭时弊,表现出士人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涵养。何绍基一生推崇颜真卿,其人格修养与品行亦为相同,以颜真卿书法标扬其人格精神和忠君思想,成为其学书、做人的圭臬。正因书品、人品相契合,心情相类属,何绍基临习颜真卿《争座位帖》,心得倍深,神妙奇出。

二、兼善诸体,恣肆秀逸独创一格

何绍基的书法,既取各家之长,又融各体之奇。清代中期碑派书法形成一股强大的风潮,碑学主张渐入人心。自清道光起,碑派书法一举取代了风行近千年的帖学书法,达到“三尺之童,十室之舍,莫不口北碑,写魏体”。何绍基则是在当时碑学大兴的契机下,上溯篆分,找寻书法之源。他在《跋道因碑拓本》中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知唐人八法以出篆分者为正轨。”何绍基追根溯源,从中领悟了篆隶入楷、入行、入草的内涵,取高古之法,将篆籀之法糅入其书,形成了篆隶入楷行草、楷行草入篆隶的特点,使其书法别开生面。在遍习篆分之余,何绍基对帖学也颇有涉猎,其子何庆涵在《先府吾墓表》中评价其父:“书法渊源篆、分,下逮率更父子、鲁公、北海、东坡,神明众法,自成一体。”由此可见何绍基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将碑帖兼容并蓄,追求书源,上溯篆分,意与古会,从而自成一家。

何绍基不仅开启了篆隶楷行草杂糅、碑帖融合的先河,而且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领悟到了书法中执笔、用笔、布局的精妙,独创“回腕执笔”之法,形成了独特风格。其书艺具“五胜”,即力胜、情胜、势胜、奇胜、韵胜。他在跋《张玄墓志》时曾说:“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褥也。”“高悬回腕”足见其力胜,此法要求高悬臂肘,臂与腕平,然后回腕,做到通身力到,腕平锋正。回腕法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但这种执笔法能保持中锋入纸,又略带战掣。其优点是将气力贯注于腕臂之间,使落笔之迹蕴含某种力道与韵律,从而产生“生拙”“迟涩”的金石味和碑趣,具有沉厚而不飘弱的美感。何绍基《题张婉川女史肆书图》中说:“书为六艺之一,而学者所从事未有限于此者也。一心运臂,臂运腕,腕使笔,笔使墨,墨使纸,纸肖心,杆格太多,得于心,不能应于手,一难也。”可见他主张在创作和临帖中要精神高度集中,做到心到、眼到、手到,足见其情胜。《清稗类钞》评价其书“行书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而如衔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也”,足见其势胜。“横平竖直”一直是何绍基评判书法高低的重要依据。如他在《跋魏张黑女墓志拓本》中评价包世臣之书法:“包慎翁之写北碑,盖先于我二十年,功力既深,书名甚重,于江南从学者相矜以包派,余以横平竖直绳之,知其于北碑未为得髓也。”虽说何绍基以“横平竖直”为准绳,但他认为“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看何绍基所书之字,往横不求平,竖不求直,结体之中略带斜势,从平实中生出险妙,使其书劲险欹侧、变化万千,足见其奇胜。何绍基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用笔遒劲,注意气韵,不以分布为工,而以圆润婉遒见长。笔墨古拙而有奇趣,字形不计工拙妍丑,而追求点画上的苍劲凝重、参差错落,足见其韵胜。综观何绍基的书法艺术风格,通篆籀于各体,中锋用笔“回腕高悬”,“援篆入行,蕴诸内而行诸外。行笔自然而不做作,笔画拙朴而不弄巧”。其风格独特,造诣颇深,在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确立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取代的地位。

三、何氏临《争座位帖》的艺术特色

1.《争座位帖》圆笔中锋,篆籀入行,以圆代方。颜真卿原帖在中锋的统领下,打破了“侧锋取妍”的规法。何绍基在临此帖时坚持发展的书学观点。一是以“颜体”为本,力近颜平原。他在《跋吴平斋藏争座位帖宋拓本》中言:“学习颜书者,尤先习其庄楷,若骤摹是帖,堕入恶道矣。”对比颜真卿原帖与何氏临本,不难看出何绍基临本保留原作中的结构体势和用笔的连续性,并没有改变颜书中原有的外拓体势,笔画之间的连续性也没有刻意改变,甚至比原作中表现得更轻松灵动。二是篆籀入行,以圆代方,他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知唐人八法以出篆分者为正轨。”可见何绍基一改晋唐方头清瘦的用笔方法,用篆书的书写方法,得中实之妙,以圆代方,点画厚实。这种用圆笔作行草书较方笔易于挥洒,不受拘束。临写时用笔用墨厚而不滞,提笔时略轻但不中怯,点画随着笔头的蓄墨多少以及情感的变化而产生出丰富的变化,使行草朴拙、苍辣,迟涩避滑,厚重遒劲,时而厚重,时而秀逸。

2.何氏《争座位帖》临本用笔极富节奏感,笔下线条跌宕多姿且富有弹性。将行书之气、隶书之势、草书之意通过篆隶笔法有机地糅入,使圆笔、粗笔、细笔浑然一体。笔笔力到,字字精妙,纵横恣肆而又处处见规矩,有着独特美感,这和他独特的“回腕执笔”之法是分不开的。观何氏《争座位帖》,其线条拙朴有力,奇崛生动,回转自然,极具特色。用笔自始至终一丝不苟,下笔稳健,行笔或挫或行,动静疾徐,转换自如,笔墨之中产生了飞动的气势,苍劲有力而无流滑之态,体现出古朴浑厚、铿锵有力的风貌。何绍基在临帖时,增强了原作线条中的篆籀之气。我们知道颜真卿书法崇尚“屋漏痕”“锥画沙”之法,也就是篆籀之法,中锋表现强烈,其字体多以顺锋入纸。何氏临本中有意地把这种用笔加以强化,书写时并没有按照原作中的起笔方向顺锋入纸然后铺毫,而是顶笔逆锋入纸再铺毫。这是写篆书隶书的笔法方式,这样的用笔加强了颜书中的篆籀之气,使转折处浑圆无棱,骨力丰满,使线条厚实而不中窃,比原帖更显动势。

3.《争座位帖》布局精妙,结体开张。从通篇布局来看,颜稿圈改钩涂,小字添减,写写停停,间有放浪、大小、奇正、粗细、浓淡等多种变化,并且中轴线自由地摆来摆去,许多字行布局与字势呈倾斜态势,如“禄、捡、郡、太、端、师”等字(见图2),但这些字虽呈斜势,却达到了倾侧之中的平衡,画斜字正。在字形结体方面,颜稿以疏朗的结构、宽绰的字形,一反“二王”以来茂密的结体、略长的字形、妩媚飘逸的书风,而形成开张之势。尤其是左右结构的字,非常讲究左右的相互错落,或相背,或相向,或带弧形,增加了偏旁笔画的呼应、顾盼,使得意态生动,形散神聚。大多数笔画较少的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相隔距离较远,但顾盼有姿,形散而意连,如“以、功、故”等字。何氏临本在结体上与颜体的开张疏朗有相似之处,但他融入个人审美追求,骨架宽阔,气势雄浑。何绍基在临习时减去了原帖的圈改勾涂,行书的行气脉络顺畅,气完法备,像是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整个临帖。字形结构方面,结字大小、疏密、俯仰相间,欹侧有姿,或朝左或向右,收放自然,形态丰富。字与字或连或断,无论连与断,都上下相承,关系紧密,并且中轴线中规中矩。每行字从字头至字尾保持了布局上的中正平衡,就如同高峰之险而耸立不倒,稳如泰山,从而产生了特别的美感。

四、结语

有清一代,书坛繁荣,承帖尚碑,交相辉映,名家辈出,五彩纷呈。然而能兼善诸体,尤以回腕执笔之法切入妙境者,唯晚清何绍基一人而已。通观何绍基《争座位帖》临本,以颜书为基,溯源篆分,圆活森严,大气磅礴,雄秀超绝,遒劲独标,不仅是行书墨迹中之精品,更是行书范本中之准绳。

(作者单位: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猜你喜欢

颜真卿用笔座位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颜真卿拜师
包饺子
巴士上的座位
劝学诗
换座位
下棋
智力大闯关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