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迁移、对比”学统计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案例评析

2016-03-21武汉市江汉区西马路小学张频芳

成才 2016年2期
关键词:条形折线统计表

■武汉市江汉区西马路小学 张频芳



巧用“迁移、对比”学统计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折线统计图》案例评析

■武汉市江汉区西马路小学张频芳

【教学背景】

《认识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上,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在建立了统计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为今后学习统计图的分析打下基础。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因此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迁移、对比学习策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初步感知——比较认识——分析应用——拓展提升,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让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发展其统计观念。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和科学的态度。结合具体题目数据分析渗透爱科学、爱国意识,提升学生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观科技展览吗?老师对××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制作了一个统计表。

1998~20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表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人数(万人)3  4  6  8  8  10

师: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这个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2.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条形统计图(1)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重温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2)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板书: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

二、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1.设疑激思

这张统计表还可以用一个统计图表示,你们想知道吗?好,那我们来向书本请教。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学第109页。

思考:这个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它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发现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同座两人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

2.自主构建

师:合上课本,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本中给我们绘制了一张……?(板书:折线、图)(一波一折的线段,形象生动,一下记住了折线统计图的名字)

这种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出示课本第109页折线统计图)

(1)请同学上来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一起来看看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绘制而成的?

首先“XX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是这一张折线统计图的什么?(名称)

横轴表示什么?(年份)

纵轴表示什么呢?(参观的人数)

参观人数以什么为单位?(万人)

还有由网格线组成的格子,一格代表多少人呢?(1万人)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点和线,你们认为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是先描点还是先连线呢?(先描点)

先描点,那谁能说一说这些点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为什么点要连起来?

通过折线怎样看出数据的变化?

你是怎样看出2003年的人数呢?

从整体看,这条折线有什么变化?

中小学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师:折线统计图还能清楚的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板书: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师:预测:2004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006年呢?

师:折线统计图还有什么特点?

(板书:能预测变化趋势)

3.讨论比较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谁能更清楚地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为什么?

师: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预测变化趋势,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板书: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预测变化趋势)4.生活体验

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出示:病人的心电图、股票走势图等)

师:现在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样的认识?(折线统计图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

三、实践应用 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2.课件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先独立思考,再同座互相交流,集体订正。

3.分析与思考

妈妈记录了小明0岁到10岁的身高,如下表:

年龄(岁)0 1 2 3  4  5  6  7  8  9  10身高(厘米)50 74 85 93 101 108 115 120 130 135 141

如果让你把上面的数据制成统计图,你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预测一下,小明18岁身高多少?如果制成折线统计图,是一个怎样的变换趋势?60岁呢?

四、疏理评学 归纳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统计图有很多种,除了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还有扇形、复式条形等。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一看。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怎样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我有以下感悟:

1.利用迁移策略,设疑激思,学习新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迁移规律,将“新知”与“旧知”纳入知识结构中,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逐步类推出要学的知识。

根据本课的内容设置及教学特点,在设计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如开课,利用教材资源老师对××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做了一个统计,制作了一个统计表,设计问题: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这个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唤起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回忆,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各部分的名称及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铺垫及迁移。接着,教师设疑激思,追问:这张统计表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还可以用一个统计图表示,你们想知道吗?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利用对比策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表现得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我重视让学生了解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并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逐步突破这一难点。

其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利用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欲望,我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的环节,提出具体的思考性问题:这个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它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发现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同座交流学习,教师循环辅导,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其二,师生互动,构建新知。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我设计自学反馈交流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用手势比划出题目涉及的数量上升或下降的趋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形象描述数量的上升、下降以及变化的平缓程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进一步形象地感知折线统计图能够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和程度,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它的特征。

其三,小组讨论,比较异同。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小组讨论中,学生便饶有兴致地比较起它们的异同来。学生从横轴、纵轴表示什么、各部分名称、表示数据方法及它们各自的特点等方面,逐步进行深入的比较,充分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这样先学后教,层层深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意识。

3.利用分析预测,强化新知,提升素养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吴正宪也说过,“一道数学题,除了数学知识以外,承载着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本节课我结合例题,让学生预测参观科技馆人数及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并且谈感受,以此渗透爱科学的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要热爱科学。练习中,预测我国家庭拥有计算机台数等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当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中获知我国家庭拥有计算机台数越来越多时,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这一类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条形折线统计表
平面分割问题的探究之旅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条形铁皮自动折边机构设计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神奇的统计表
折线
折线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