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策略探析

2016-03-21黄朝晖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内涵式办学发展

黄朝晖

(莆田学院 美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策略探析

黄朝晖

(莆田学院 美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动力、发展定位、发展方式及发展导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适应性发展或是自生性发展,都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从缕清核心关系入手,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校文化建设上着重发力,方能不断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步伐。

关键词: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新常态

在新常态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悄然发生着变化,发展定位由支持与服务转为服务与引领,发展动力由碎片化改革转为综合化改革,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发展导向由高校主导转为市场主导,这对地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出脉络与核心构件

内涵式发展的提出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导向。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来鼓励高等教育多出人才和出好人才,内涵式发展得以萌芽。1993年,我国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内涵式发展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同。2010年,我国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标志着内涵式发展进入深入阶段。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指出,高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使得内涵式发展的主攻方向更加明确。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内涵式发展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指导理念。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构件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质量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追求高品质的教育质量已然成为高校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不但要注重数量的增长,更要将质量的提升作为核心,实现高质量基础上的数量增长。高校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得以实现,因此高等教育质量无疑囊括了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内涵式发展就要从这几个方面突破。二是,办学结构的优化。系统论提出结构决定功能,深入研究事物结构方能全面认识事物的功能,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高校的结构通常由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组成。层次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高才低用”,科类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学非所用”,形式结构的不合理会造成“学校多元功能”丧失[1],内涵式发展必须要全面优化办学结构,以增强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功能。三是,办学效益的增进。办学效益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指标。办学效益的提高,一方面可以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高校的造血功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存量”,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增量”,从而提高增长的效率。四是,自我发展能力凸显。自我发展能力的强弱越来越成为衡量高校内涵式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高校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使高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同步或适量超前发展。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及社会提供的条件,从自身的结构、管理等方面入手,实现自我持续发展。

二、新常态时期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一)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建设的关系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建设并不矛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俗地讲,内涵式发展就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外延式发展主要体现为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资源的丰富。从这个层面来看,内涵式发展要以外延式建设为支撑,外延式建设要以内涵式发展为导向,不能主观地将二者割裂开来。加强内涵式建设,龙头在学科建设,基础在人才培养,关键在科学研究[2]。学科建设内涵发展上,要结合学校历史积淀和当地经济社会特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优势学科,并以此为基础,整体推进学科建设工程。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上,要将“互联网+”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及考评体系,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科学研究内涵提升上,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科知识的前沿,打造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带动、表率和品牌作用,建设良好的科研平台。在大力加强内涵式建设的同时,外延式建设也不能落后,外延的发展有利于内涵的巩固和提高。地方高校要大力争取政府、社会的办学资源,并且通过优化结构等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学校的内涵式建设提供强力保障。

(二)特色式发展与整体性推进的关系

高校的特色是一个较为宽广的概念,可以是办学理念、可以是校园文化、可以是学科专业、也可以是科研项目等。“十指皆有长短”,尤其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要在各个方面都处于领先是不可能的。综观当前国内外成功大学的发展经验,正是因为在某些方面突出,这才造就了他们的公信力和认可度。如培养了32名诺贝尔得奖者的普林斯顿大学,其特色在于教育理念——“最优的本科教育,最学术的研究生教育”,明确定位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普林斯顿大学逐步迈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截至2015年5月21日,我国高校共2845所,总数增长12%[3],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离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地方高校要认真考量现有水平、优势及区域特色,不断凝练出办学特色,走特色立校之路。地方院校在突出特色的同时,也要注意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将特色学科、专业、理念等作为“领航者”,引领学校其他学科、其他方面整体提高,不断挖掘新特色、培育新优势。

(三) 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两者都直接体现了高校内涵建设的水平与质量。19世纪,洪堡在德国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此时科研的独立性较弱,主要服务于教育教学,因此教学与科研的冲突不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的独特性与重要性逐渐凸显,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日益显现。20世纪以来,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科研的需求急剧增加,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就愈加紧张,成为高校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当前,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在一些不合理的指标体系下呈现出的“科研至上”倾向,二是在科研占用教学精力引导下的出现的“教学至上”倾向。这两种错误观念都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实际上,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构建良性的互动机制,做到教学与科研携手共进。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要始终将教育教学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科研强校、质量立校”的指导思想。要通过政策导向、利益调整、考评完善等方式,调动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学与科研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建设“更上一层楼”。

三、 新常态背景下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选择

(一) 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与落实

实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是强化专业认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此后,实践教学又多次出现在各种重要文件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在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落实困难、流于形式等问题,急需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要借鉴 ISO 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意识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中,树立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文本、教学运行、考核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发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实践教学文本上,要加强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课件制作等文本的完善与修订。教学运行上,要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严格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真正投身到具体的实践中,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考核评价上,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和动手能力的提升,使评价切实体现实践特色。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上,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将“互联网+”与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管理充分融合,提高实践教学现代化水平。

(二)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1932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资队伍的重要性由此可窥一斑。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再次凸显了师资队伍的地位。结合21世纪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地方院校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术业专攻、富有活力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以促进内涵式发展目标的实现。依据不同岗位的需要,高校教师专业化可以分为管理人员专业化和授课教师专业化两大类。无论是管理人员或者授课教师,其专业化发展都可以简要地理解为,通过教育培训及自我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树立专业理想,恪守专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朝“高”“精”“专”方向动态演进的过程。在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培训体系尤为重要,我们要建立以“长度”为基础、“宽度”为核心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长度”即培训要贯穿于教师发展的全过程,针对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开展培训。“宽度”即培训的内容要全面多样,至少要包括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专业伦理培训及专业精神培训四个方面。此外,地方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师资的发展现有水平等实际情况,积极构建教师专业成熟度指标体系。该体系可以从社会成熟度、管理成熟度、执行成熟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虑[4],以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实况。

(三)实施“文化强校”的战略

“文化强校”是“文化强国”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地方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这是内涵式发展的灵魂。地方高校“文化强校”战略的实施,可以从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三个方面入手。管理体系方面,要从思想观念和管理制度努力。具体而言,就是管理者不能沿用传统的校长或者领导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的单线管理思想,而是建立起有共同目标、共同理念、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双向管理模式。同时,管理制度要体现人本情怀,要将促进师生、学校发展作为制度制定的目的,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课程体系方面,要在“以生为本”“三位一体”上努力。“以生为本”就是要切实转变课程设置观念,在制定课程计划、课程大纲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在良好的课程环境下携手成长。“三位一体”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课程文化,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体系方面,要将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题研究教学法等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并依据具体的授课科目,灵活、综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营造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和人文氛围。

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无论是核心关系的处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或是师资队伍建设、文化强校建设等,都要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为支撑。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切实将“依法治校”落到实处,推动地方院校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泽谷.地方高校发展内涵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1(3):5-9.

[2] 李喆.谈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八对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8):16-19.

[3] 李文姬,张珺.2015年高校总数增长12%:九成为本科 以民办为主[EB/OL](2015-05-28)[2015-09-20]. http://www.cssn.cn/gx/gx_gxxx/201505/t20150528_2014324.shtml.

[4] 张再生,张春瀛.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3-76.

[责任编辑:陆静]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6)02-0153-03

收稿日期:2015-11-25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妈祖工艺美术景观特征及社会功用研究”(FJ2015JDZ056)。

作者简介:黄朝晖(1969-),男,福建仙游人,副研究员,从事高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2.034

猜你喜欢

内涵式办学发展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茶馆式图书馆走进高校理念浅析——基于图书馆内涵式发展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