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可可艺术中的女性形象——从布歇和夏尔丹的作品中看女性形象

2016-03-21葛唱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人间 2016年2期
关键词:洛可可女性形象

葛唱(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洛可可艺术中的女性形象——从布歇和夏尔丹的作品中看女性形象

葛唱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摘要:说起洛可可大多想起的是享乐的画面,耳边如果有音乐的话应该会是靡靡之音。我们的历史学家对洛可可艺术风格从来都是不公允的,洛可可时期绝非象征轻浮,愚蠢,浮华浪费的时期,而是人类历史在各方面最文明的时代……洛可可与它之前和之后的时期相比,不分伯仲。而这个时期女性形象似乎也要重新理解。

关键词:洛可可;女性形象;布歇;夏尔丹

一、洛可可历史背景

路易十四时期人们处于敢怒不敢言的环境下,而勒布伦抱着为专制皇权歌功颂德的宗旨,他强调题材重要性,把神话画,宗教画,历史画作为艺术的第一等级,而且要求这些题材在叙事上具有可读性,以有利于向大众灌输统治阶级的思想[1]。这就导致了艺术的僵化同时也限制了艺术家的多样化的思考。艺术和政治结合显然是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一个强大的束缚。而路易十四的去世,人们仿佛从黑暗的山洞中出来,呼吸着难得的新鲜空气,仿佛压在胸上的大石头被搬走了,人们奔走相告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请纵情享乐吧!”这好像是这个新时代发出的号召,王公贵族离开了限制自身的皇宫住进了新的居室尽情放纵,贵族的新地审美趣味也诞生了,新的艺术也随之应运而生。路易十五上台,路易十五时期启蒙运动的倡导深入人心,他使一个新的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阶级无疑拥有深厚的经济基础,思想开放,热衷收藏,建立富丽堂皇的宫殿。装饰这些奢华宫殿的画,描述着上层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宫廷的贵族之间的嬉笑打闹的洛可可艺术也随之应运而生。

洛可可源于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和岩状工艺与贝壳工艺引申出的一种纤巧,精美,华丽的艺术风格和样式。由于它主要在路易十五时代流行开来,故又称“路易十五风格”或“路易十五式”。我们通常把洛可可被称为女性艺术一点也不为过,蓬巴杜夫人简直是这一艺术的保护人可以说是这一艺术的象征性人物。所以也称为“蓬巴杜风格”。有的美术史家说17世纪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是男性的艺术,而路易十五时代的洛可可美术是女性的艺术,这就是其风格倾向的又一种很形象的比喻。

二、布歇笔下的女人——香艳风情

蓬巴杜夫人自幼受到包括诗歌,朗读,演技,声乐和舞蹈等上流社会所能受到的最高教育。这位夫人显然也会在艺术活动中异常活跃。沙龙文化就是那个时代突破性的发明,由于蓬巴杜夫人的影响,当时的女性可以不用在束缚家中。

许多女性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鲜事物。1720年威尼斯艺术家卡丽埃拉来到巴黎后取得一系列的成功,标志着女性艺术家第一次能够取得像男性艺术家一样同等的社会地位,同样的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和尊重。显然这绝对有蓬巴杜夫人的功劳。

蓬巴杜夫人同当时颇负盛名的画家布歇趣味出奇的一致,因此任命布歇为她的素描和版画教师。在现存的布歇绘画作品中有很多同名作品叫蓬巴杜夫人,布歇至少曾经为她画过七幅肖像。在现存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的一幅蓬巴杜夫人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布歇对蓬巴杜夫人赏识是有多么的感激。可能感恩或是真的对蓬巴杜夫人的美貌所折服,布歇笔下的蓬巴杜夫人永远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感觉。他的画里夫人雍容华贵,聪明伶俐,甜美可人。在这幅画中女主人公轻轻斜倚在右手边的雕塑旁边,双眼默默含情看向画外,嘴角微微上翘,颈部也微微向后缩这些微小的动作表现了其人物的典雅的气质,胸口那朵欲将全部绽放的蔷薇和犹如绽放的牡丹袖口又为人物平添了几分活泼和俏皮。而后面的哺乳雕像也有深喻,它暗示了蓬巴杜夫人在推举洛可可艺术中的重要作用,赞美她为“洛可可之母”。

难道这位夫人不值得称赞吗?她的才华,智慧都可以另世人投以尊敬的目光。夫人在布歇的笔下有时是尊敬的女王和沙龙女主人的形象,身着宝蓝石盛装,衣着描绘的华丽与细腻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华丽肖像应该是该使世人赞叹,为什么矫揉造作成了这些华美风格绘画的代言词了呢?

布歇最能表现女性形象的还要看他神话爱情故事画,这当然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作为宫廷的画家必然会对神话,圣经或高贵的历史画有很大关注。但是他把人们关注点导向爱情和故事不同之处,更主要的是,画家视角的转变正是对女性意识对于题材方面的影响。

布歇神话爱情故事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幅带有高雅的贵族趣味《戴安娜出浴》。此画取材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猎人阿克泰翁不小心走进了戴安娜和众仙女们休息的地方并看见裸体的戴安娜和众仙女们。戴安娜一怒之下把阿克泰翁变成了一头鹿并让鬣狗对他进行撕咬。诗人的原意是表现对天神德行的批判。而布歇在这幅画中不见阿克泰翁,画面里面只有两位裸女的形象。女人体光泽温润,晶莹透明,极富有肉体感,比例匀称,构图合理。这样的画面就连雷诺阿都十分激动地说:“布歇的《戴安娜出浴》是最使我欣喜若狂的作品,我完全成了她的俘虏.....布歇才是最好的理解女人体的第一画家。”他是被雷诺阿称之为启蒙老师的人。

在布歇的中作品中还有一幅作品要提起,这幅作品狄德罗曾经十分尖锐地指责他是一个堕落的艺术家,狄德罗说:“他的趣味,色彩构图,性格,想象和素描的失常,是亦步亦趋地紧随着道德的败坏。”《奥墨菲小姐》这位画中少女是“鹿苑”娱乐场中陪伴路易十五的妓女。这位十八岁的少女趴在椅榻之上,赤身裸体,美艳无比,温柔动人。她的目光凝视远方,慵懒世俗的气息充斥着画面,带给观众轻松愉悦的印象,这位仿佛从神话之中走出来的少女却被成为道德败坏的象征,显然不是,但她却是上层社会娱乐奢靡的缩影,所以矛头都指向了站在光亮处被推到众人面前接受审视的少女,同时也众口铄金指责了描绘这场景的作品。俄国批评家普列汉诺夫则径直的指出:“感官享乐就是布歇的理想,他的幻想和他所描绘的维纳斯是纯性感的维纳斯。”而这幅画可能就是对普列汉诺夫评论的解析。

因为阶级立场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文化结构不同,思想观念的种种的不一样,使得评价这幅画时褒贬不一。我想这些包含道德的评论针对的是画面背后的涵义。

我们可以看到布歇画中的场景经常设定在女人的闺房中(这也可能是他故意的),女人的人体犹如珍珠般光泽,而他画面处理的手法则是在灿烂和高度完成的表面下具有一种安逸的,甜美的汁液般的流动感,弥漫着一种乔装粉饰的气息。

布歇对女性的身体美有自己的见解,有记载说他曾经在弟子作画过程中批评:“你画的裸体女人,过瘦却不苗条,要不就是肌肉过多而太壮。女人身体既不能让人看到骨头又不能感觉有肥肉;不是瘦骨嶙峋必须是圆润的,瘦腰且要优雅。”布歇柔媚的女人画飘散着一股浓郁的脂粉香气,最令男人感到怦然心动。

三、严谨的夏尔丹笔下的女性形象——静穆朴素

不是所有的画家的笔下都是描绘上层阶级或是贵族女人的。著名的画家夏尔丹描绘的则是下层阶层(常常是低下的阶层)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那是时代另一个阶级的女性。而他的色彩没有华丽富贵,他的色彩被素白的亚麻布的灰色与褐色的粗砂布主宰着;而夏尔丹的绘画中所有的事物都是简单而健康的不像布歇的绘画充满着奇想和肉感。

作为平民出身的夏尔丹,他的艺术理想是与贵族化的洛可可风尚相对立的平民美术也是平民美术也是市民美术,人们恰当地称夏尔丹是中产阶级的画家。他用淳朴生活中的积极勤奋女性来讽刺唾弃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夏尔丹画了很多风俗画《小教师》《勤劳的母亲》《餐前的祈祷》,我们从他的风俗画中看到完全不同于布歇画中的女性形象。他所画的是他真实所见的,是他身边发生的,是他最熟悉的生活,特别是妇女。

《餐前的祈祷》画面描绘了最常见的一个家庭生活场景,饭菜已经摆好,母亲正关心孩子背诵祈祷文,正是欧洲贫苦家庭的习惯,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规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母亲的勤俭持家和以自己的品德教育儿童的劳动妇女。在色彩上以温暖的褐色做基调,深蓝,红和白之间的柔和对比,把这种家庭气氛渲染的更为饱满,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夏尔丹的另一幅做作品《集市归来》是夏尔丹的一幅描绘法国巴黎平民生活的风俗画。刚从市场买菜归来的家庭主妇一进屋就把左手拿着的沉重食物搁在橱柜上,右手还拎着一包没有来得及放下的东西,暂靠在橱柜旁喘口气,可以看出她搁下重物后顿觉较松的神态。主妇穿着城市平民服装,非常朴素,微斜的身姿显出优美的线条。屋里陈设简陋,地上随意地摆放了一些家具。画中的细节描写中心位置的人物构成的呼应关系非常自然,并渗透着一种赞美生活的感情,也体现了女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勤劳朴实的美好的道德。

狄德罗以反对布歇的厌恶的态度,在欣赏夏尔丹的画时说:“读别人的画,我们需要一双训练过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只需保持自然给我的眼睛,好好地使用它就够了,这幅画给观者的印象正是如此。”

画家夏尔丹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中产阶级简朴生活和勤勉精神来唾弃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艺术家史家弗朗卡泰尔曾说:“积极,勤奋和富有起来的资产阶级看到贵族政府一心复辟摄政王的企图操刀失败,便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就千方百计地肯定这种价值。”“在平民社会里,最高的盛典不外乎在艺术上得到体现”所以我们在夏尔丹的画中看到的女性形象是积极,朴实勤奋的。和布歇的华丽,高雅穿着盛装或是拥有浮华的宫殿的背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夏尔丹藉由作品中各类型的女人,阐述着他对自身所在等级的女性的美德——秩序,沉静与虔诚。

结语

我们可以从这两位著名的画家所画的做作品中看出当时洛可可时期的不同阶级的女性形象,布歇所描绘的上层社会女性高贵,优雅,身穿盛装,华丽柔美犹如盛开的牡丹画风华丽。而从夏尔丹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平民的女性淳朴,勤俭,温和的,坚强的,是劳动和顾家的的妇女。狄德罗之所以会对两位画家有如此差别之大的评价这也和社会阶级的分化还有自身所在等级的思想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现在看问题的角度要一分为二,不能以偏概,不能一刀切。洛可可绘画它也以人文主义气息关怀着现实生活,向人们诉说着特定背景下的社会关系和时代人物。洛可可艺术也向其他的艺术一样有它诉说着他所在的时代故事和社会,它也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绘画产物,它也反映着那个时代的主流精神。作为洛可可绘画的代表人物布歇,我们不能像狄德罗那样的否定,布歇为代表的画家只是在真实的反应那个时代的上层社会或是贵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洛可可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它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那个时代的贵族女性形象和以夏尔丹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画家笔下的平民阶级或是贫民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哪一种,它都以它特有的姿态展现着现实生活。最后我想用伏尔泰的曾经说过的话作为结束:“除了那些枯燥的样式,任何样式都是好的。”

参考文献:

[1]袁宝林主编,远小近,廖旸 著,《欧洲美术—从洛可可到浪漫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2]许丽雯暨艺术企划小组,著,《你不可不知道的画家笔下的女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3月

[3]Huge Honour and John Fleming 中文版主编,范迪安,著《A WORLD HISTORY OF ART 中文版 》[M],南方出版社,2002年5月

[4]陈小记.唐仕画与洛可可绘画女性形象之比较[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

[5]魏超.法国洛可可绘画中的女性意识个性化表达探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指导教师:王金玲。

作者简介:姓名:葛唱,出生年份:1992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周口,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学位: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西方美术史理论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50-02

猜你喜欢

洛可可女性形象
17世纪 洛可可艺术风格 繁复与浪漫
洛可可艺术对现代服装的影响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巴洛克与洛可可室内装饰设计比较研究
绝代风华下,一抹洛可可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