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政务舆情监测报告(第三季度)

2016-03-21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41期
关键词:网约舆情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2016政务舆情监测报告(第三季度)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今年第三季度,IUD政务舆情大数据平台共监测采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政务舆情事件181起,涵盖了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党风廉政建设、民生保障与公共安全、经济结构调整、治安治理、环境保护等六大领域21个方面。

基本数据

【第三季度政务舆情关注度】

在3季度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全部181起政务舆情事件当中,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舆情事件占了四成多,包括“中央第十轮巡视第二次‘回头看’反馈情况公布”“原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原市长黄兴国落马”等。同时,涉及民生保障与公共安全的舆情事件也是舆论关注的热点,占比接近三成,包括“山东学生徐玉玉被诈骗死亡事件”“深圳‘鸽笼房’事件”“江苏拆迁致老人被活埋事件”等。另外,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仍然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一类项舆情包括“八家央企之间进行产业重组合作”“中央决定再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国企员工持股试点将在年内启动实施”等。此外,“今夏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浙江温州自建房坍塌事件 ”等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也是舆论热议的话题。

【党风廉政建设及民生保障领域舆情分析】

从前三季度政务舆情事件分析看,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的舆情事件连续三季度成为最受关注的舆情话题,并且前三个季度其关注度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党中央继续“零容忍”的态度反腐,期间包括令计划、郭伯雄、白恩培等一批落马官员受到法律审判,同时又有包括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原市长黄兴国等官员落马,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另外,规范网约车等问题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

与第二季度相比,民生话题的舆情事件有所回落,各民生领域的关注度较为平均。随着9月底全国多地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住房话题关注度有较大幅度提升。在社保方面,三季度又有多个省份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引起舆论关注。

政务舆情10大热点事件点评

让百姓在洪水面前不害怕

今年入夏以来,北方连遭暴雨袭击,南方汛期不断持续,沿海地区更是遭受台风的困扰,“看海”成为这个夏天的高频词。经历7月初一周暴雨过后,武汉启动“看海”模式,多个区段交通瘫痪,出现100多个渍水点。同时,湖北省全境由于严重洪涝灾害已造成超过700万人受灾。7月19日,河北省石家庄、邢台等地遭特大暴雨袭击,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7月28日,在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李克强总理也在7月间飞赴安徽、湖北等地察看防汛情况,强调让老百姓在洪水面前不害怕,挺起汛区人民的脊梁!

舆情点评

洪水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考验。各地不仅打好了防汛救灾攻坚战,而且着眼长远,进行了深刻的灾害反思,着力补齐防汛抗洪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全方位解决城乡水系统的开发利用、安全保护和长效管理等问题,大力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今后,让城市不再“看海”,需要各地尽快补上水利历史欠账,特别是重点内涝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提速。在这些治涝措施机制建设过程中,也要将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嵌入治理脉络中。这样,才能尽早打破“逢暴雨必涝,逢涝必瘫”的局面。

新能源车骗补要追究法律责任

9月8日,财政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相关情况,曝光了5个典型案例,其中不乏金龙、奇瑞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有的虚报千余辆汽车信息,有的汽车还在工厂里生产,却按照完工多申请补贴5亿多元。近日,财政部等联合下文,对于“骗补”车企,要通过追回补助资金并处罚,取消补贴资格,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等手段进行惩处。

舆情点评

新能源产业的成长需要财政补贴的扶持,但不能过度依赖国家补贴,高补贴、低门槛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这种打着环保旗号来骗取国家补助的行为无异于诈骗,应由人民法院依法用法律来惩处,而不应止步于工信部等四部委的行政处罚。

环保“钦差”到 8省 超2000人被问责

7月中旬以来,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开展为期一月的环保督察工作,重点督查地方环保不作为,乱作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本轮环保督查工作结束,8个省罚款总额或可过亿元;有超过2000人受到问责处理。同时,有数百家企业因环境违法行为受到严厉查处。

舆情点评

中央环保督察的扎实推进是生态文明改革和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这场问责风暴的最大特点,就是动真格,不玩虚的,实现由“督企业、督政府”向“党政企同督”的转变。换言之,只要存在环保不作为或乱作为就会被问责,不管你是谁。问责一出,效果明显,相关环保问题在督察中已经得到立改。立行立改,边查边改,这正体现了此次督查之效。

拆迁致老人被活埋 官方回应需服众

9月7日,被拆迁户、92岁的江苏沛县王阿婆,被发现埋在自家房屋下面,8日,事发地沛县沛城街道官方证实,因挖掘机作业人员陶某在王阿婆家隔壁施工时操作失误,把老人的房子碰倒,导致身亡。事件一经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引来一片对政府通报结果的质疑声。

舆情点评

现在,徐州沛县这位九旬老太去世的真相到底为何,尚不得知。但是,舆论已经跑到了真相的前面,对事件盖棺定论。有所膨胀的网络民意,需要缓一缓,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则需快一点。

假离婚折射楼市调控政策的扭曲

随着房地产调控传闻的不断出现,上海最近掀起了“离婚买房潮”,民政局离婚登记处突然被大量前来办理离婚的市民挤爆。为了应对突然出现的离婚潮,当地有的民政部门登记处不得不采取临时性关闭措施。

舆情点评

婚姻当然不是儿戏,但是在政策面前就成了戏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房产故,两者皆可抛”,可悲?可怜?可恨?可见一些地方的楼市调控政策已经扭曲到了极点,而这更加迷乱了人们的心智,成为传说中迷惑心窍的那个“鬼”,鬼迷心窍,谁来驱魔?

送“不作为”锦旗不应有风险

近日,四川绵阳市三台县百顷镇黄龙村村民冯勇军等人,以当地政府部门对黄龙村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治理不力为由,向百顷镇党委、政府、三台县环保局赠送“不作为”锦旗,冯勇军被三台县公安局刑事拘留。警方表示,刑拘冯勇军是因为其涉嫌非法游行、示威、集会。

舆情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告诫,“要容得下尖锐的批评”,“要鼓励群众批评政府”。对民意表达,不能只拣中意的听,却容不下刺耳声音,不能用讳疾忌医态度为官民良性互动设置梗阻。尤其是要本着谦抑原则,慎用刑拘等手段。对于刑拘送“不作为”锦旗民众的做法,当地有关方面应给出充分解释、合理交代,用程序正义消除公众疑窦。用“游行”村民冯勇军的话说,就是要通过依法维权倒逼依法行政。

从源头治起,莫让徐玉玉悲剧再次上演

8月19日,山东18岁女孩徐玉玉被诈骗电话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伤心欲绝,郁结成病,不幸离世。此后又有数起电信诈骗案件被曝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9月1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草案完善了有效开发利用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靠法律手段加大对利用“伪基站”等开展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戒力度。

舆情点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信诈骗问题,就必须从法律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甘肃患癌教师被辞退

8月,“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老师刘伶利患癌症被学校开除,法院判决未履行”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同月22日,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官方网站公布了一份《致歉信》称,对于在近日该院老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开除”一事中,博文学院未掌握真实情况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向刘伶利及其家人公开道歉。

舆情点评

就医保缴费与医疗费用分担上,职工、单位与医保三者关系需要统筹与平衡,把责任全压在哪一头都不行。但不管怎么统筹,“以人为本”都是基本前提,包括如何让患病职工理解和接受单位的做法,而不能像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这样,丧失最基本的人道关怀。

对葱油饼铺子不应一关了之

位于上海茂名路上的阿大葱油饼店,因为曾被BBC报道过,而成为网红。但是,好景不长,前不久该店所处的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这件葱油饼小吃铺属于无证无照违法经营,并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指责执法部门在故意“刁难”阿大这个已经做了30多年葱油饼生意的“匠人”。

舆情点评

一关了事,肯定不是最合适的监管手段,民年美食的“黑色诱惑”与法律制度的刚性之间,并非没有回旋余地。“阿大葱油饼”如此,面临同样困境的其他店铺也该有合理的出口,这需要职能部门及时出面协调并妥善帮助解决,那么,监管部门就要拿出勇气、担当和智慧,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民间美食”现实的柔性管理之路。

“鸽笼房”装不下眼前的苟且

不久前,一则深圳6平方米“鸽笼房”售价88万元,开盘当日半天售罄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传开。9月27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通报称,经调查,“鸽笼房”房产户型与规划验收竣工图不符,涉嫌违法改建,销售半天售罄的传闻不实。规土部门要求“鸽笼房”恢复原状,并对所涉房地产中介机构进行严肃查处。

舆情点评

2012年8月正式生效的新《住宅设计规范》明文规定:“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最小套型住宅,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2平方米。”而深圳的“鸽笼房”才是5-7平方米,先不说户型规划的问题,就连合法都够不上。房产是市场,房产更是民生不能缺失的东西。安居乐业,都不能安居了如何乐业?6平方米的“鸽笼房”已经装不了眼前的苟且。

典型舆情案例解读

网约车监管需要寻找城市管理最大公约数

近期各地网约车细则进入了密集公布阶段。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后,10月14日,成都、南京、武汉、合肥四地出台了实施细则,加上杭州、重庆、天津等,目前十几个城市公布了当地的网约车细则。对于网约车的各地新政,专家和网友反应不一,其中最先出台的北上广深因为严格的户籍、车辆限制等被指偏袒传统出租车行业,违背共享经济的初衷;而南京、成都等则因张弛有度、兼顾传统行业和鼓励新经济而受到好评。在共享经济之风劲吹下,传统监管如何与时俱进,考验着相关执政部门的智慧。

市场反应

严苛的条件可能影响网约车发展

滴滴和优步回应:将交通部提出的“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简单理解为设定更高车辆、司机门槛,将导致只有远超巡游出租车的中高端车辆才能从事网约车,这会使得车辆供给骤减、网约车车费翻倍、出行效率大幅降低。

神州回应:细则非常严格,对神州没有影响。但要求司机本地户籍这一规定过于严格。

专家观点

落地政策或许不会如此严格

徐康明(北京市政府交通委员会交通专家委员会委员):对车辆准入标准的制定,与《暂行办法》的原则和精神是一致的。政策的核心在于对网约出租车和巡游车进行分层管理,融合发展。

罗楚亮(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在那些要求司机户籍和车辆类型的城市中,专车数量确实将会下降。不过,最终落地的政策一定会在博弈之后达到一个各个利益相关方能够接受的平衡点。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各地交通形势不同,地方事务应当由自己做决定,但在处理时还是要遵循一些统一规则。行政部门出台法规,应通过裁定程序,判定是否与上位法相矛盾和冲突,此举可以减少网约车出现的利益不同和意见分歧。

媒体评论

网约车监管应寻求“公约数”

人民日报:对于网约车来说,既要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又要平衡公众当前利益和行业长远发展,还要提升城市公交供给水平和服务水平,没有一个把各自意见都摆上台面让大家评评理的机会,任何一个群体都难免成为局限于自己视野的“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当所有人都把意见拿出来了,政策的突破口可能也就隐藏其中了。

网约车管理也应“宽严相济”

东方网:网约车管理,也应“宽严相济”。一方面,实行“三限”,提高网约车准入门槛、严格限制运营方式等,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对于网约车运营,应提供一些宽松的政策。事实上,允许网约车依法上路,这本身就是一种宽容政策。

网约车新政该如何以争议始以共识终?

21世纪经济报道:争议比较大,这并非坏事。这些争议从本质上讲,应该只是各方实现共同目标的方式存在差异,而非追求的目标本身存在本质不同。而这个目标就是方便出行、安全出行、减少拥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真正倾听民意,经过充分争议之后在各方之间寻找利益交汇点。

成都样板

宽容新政值得“点赞”:10月14日,成都出台地方版“网约车”新政。相比其他城市多数对户籍、车牌等进行严格限制,成都未对司机户籍、驾照登记地等进行限制,被认为是截至目前,全国比较宽容的“网约车”城市。

第3季度十大舆情观点举要

《人民日报》7月23日《 加强督查,把改革的“钉子”钉结实》《光明日报》9月2日《催生“假离婚”的政策应该调整》《新京报》7月5日 《多中心社会抗洪减灾机制不可继续无力》《北京青年报》8月21日 《 送“不作为”锦旗也该受善待》《北京商报》9月26日《“鸽笼房”之后 还有什么房》 《人民日报》8月25日 《 女教师患癌遭开除:情理须有安身处》《半岛都市报》8月26日《徐玉玉之死能否撬动诈骗大山》 《人民日报》8月4日 《环保督察新机制 让环保压力有效传导》《新京报》9月28日 《不妨给“阿大葱油饼”一张“摊贩执照”》 新华社8月28日 《有地方要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

猜你喜欢

网约舆情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南苑街道: 成立网约车党支部、联合工会
网约车:B2C与C2C的模式之争
网约工困局
“网约工”身份困扰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