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发展理念下的“青马工程”新思路

2016-03-18张震宇

广东青年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共青团

张震宇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50)

青年发展理念下的“青马工程”新思路

张震宇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50)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作为当前高校共青团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共青团认同率的特色工程,逐渐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重要品牌。立足青年本体,综合“青马工程”的价值意义、育人方法、培养模式提出一些优化思考,希望促进高校共青团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培养青年向更高水平发展。

青年发展;青马工程;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群体提出了更高希望,也对共青团与青年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强调:“各级团组织要把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青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党史、近代史和国际形势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共青团组织作为党领导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面对党的要求立刻展开具体行动:2007年5月,共青团中央结合国内高校实际,宣布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计划;同年10月,又颁布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团结广大青年群体,充分落实群团工作的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特别是2015年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以后,青年马克思主义特色育人模式更是在“青马工程”的推动下,伴随着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

一、“青马工程”实施的发展意义

青年大学生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党和国家充分尊重和培养社会主义的青年人才,是全球激烈竞争背景下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发展道路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共青团组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开展“青马工程”,并在“青年优先发展理念”[2]的指导下培养具有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社会发展长治久安,事关青年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党和国家巩固青年群体基础

随着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重视,“青马工程”在各级党团组织推动下,逐渐成为共青团和学联组织担负根本任务、履行政治责任、服务党政大局的重要品牌工作。[3]其实,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一直是我们党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根据现实需求,中国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就要求我们培养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正确的道路选择,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更好发挥聪明才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向前发展。这符合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在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国家荣誉感、社会务实能力、创新创造思维等方面的有效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和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不断融入和创新发展的同时,其经济体制结构、社会发展结构、利益关系分配,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都经历了巨大改变。当前的青年人,面对多元价值观的选择和鱼龙混杂生活社会化趋势,很容易失去理想和信念,忘却自身的目标和方向,这非常不利于青年人自身的进步,也会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的整体发展。正是这样的环境,加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引领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根据各调研情况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党团意识理解不够,对国家事务不闻不问,对共产党和共青团的认同率也越来越低,甚至出现思想路线动摇、意识认识极端的现象。共青团组织充分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足青年话语,努力扮演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角色。正是通过“青马工程”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青年、影响青年、引导青年、维护青年权益的作用,科学地培养一批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努力做好党和青年的重要桥梁,切实发挥有效纽带作用,有利于党和国家进一步巩固青年群体的政治基础。

(二)有利于明确青年教育事业发展方向

“青马工程”因为包含着政治属性,所以从诞生开始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它主要是通过教育,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补充青年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育,教会青年学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追随者和实践者。高校共青团充分尊重青年优秀大学生“目标远大,立场坚定;关心时事,放眼国际;自强不息,勇于担当”[4]特点,始终坚持把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放在首位,通过形式多样的演绎传播方式,结合“青马工程”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共青团紧紧围绕青年人才培养战略,根据培养层次和培训主体的不同,不断细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旨在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高校共青团骨干、青年知识分子等先进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研究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管理素养,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

青年大学生在完成学科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提升综合素养,这恰恰与“青马工程”的行动纲领相统一。“青马工程”针对广大青年大学生制定目标明确、方向明晰的培养方案,内容有理论解读、实践参与、素质拓展、研学走访、讨论交流等。除了学习先进理论和理念外,该方案还有针对性地展开年轻人在感性认识和系统学习上的实践能力锻炼,并做好国情党情、社会问题、政策法规宣传,紧紧围绕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高校共青团干部,还有大学生骨干作为高校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中坚力量,在认真学习和把握当代青年发展特点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领袖能力。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与校园调查、青年工作与管理、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模块培养,“青马工程”选拔出来的共青团与青少年工作者能够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在行动上紧跟党和国家发展,业务能力上更加具体高效。作为高校共青团干部,还需要注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培养青年大学生领导力来影响和团结更多的有志年轻人,提升整体的青年领袖气质。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能力培养也伴随“青马工程”的不断深入推动,要求也变的越来越具体,主要囊括社会服务、国情时政、高端研讨、媒体舆论应对等方面。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和专题讲座方式,把高端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联系和教育,落实和深化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思路,通过创新培训手段和方式,定期开展一定主题的讨论、交流、总结、参观、拓展等活动,让教育丰富多彩,内容有血有肉。

为此,“青马工程”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的教育手段和工作方法,不仅适应了青年群体思想教育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特征,还有利于立足实际推动青年教育事业的具体化道路发展,采用专业科学稳定的发展模式,引导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有利于青年客观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先进的理论体系,总是在不停地吸收、借鉴、继承、融合人类社会各种优秀思想成果,在创新中动态向前发展。然而,广大学生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慢慢淡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出现反感和极端敌对的现象,这都不利于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负面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青马工程”因其独特的功能性就成为了共青团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需要,成为了党和国家巩固马克思主义建设指导地位的实践需要。各高校共青团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充分落实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群众性要求,把广大学生领袖和骨干、在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思想活跃、在某些领域有影响力或表现突出的同学,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港澳台学生骨干,对社会主义道路有亲切感的广大学生,都加入到“青马工程”培养计划中,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方式、多元的形式来解析马克思主义真理内涵,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传播客观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本着教育引导和真诚帮扶的理念,针对部分大学生中因接触过多负面信息出现的价值观上偏离的现象,给与价值引领教育,让他们感受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独特魅力,重塑健康积极的意识观念。这也充分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更有利于广大青年群体科学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用开放先进的理论来指导社会生产实践,促进青年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青马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联系青年程度还不够深入

“青马工程”的生命力在于有源源不断的优秀青年加入其中。当前,部分高校在“青马工程”的组织选拔方面,出现了政策理解偏差的情况,误以为是要以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为培养目标,人为把政治立场、综合素养、道德情操、学习成绩等方面设定为选拔必备条件。这样不仅导致能够参加“青马工程”的学生直接减少,还容易出现因为选拔方式的不太合理让青年们留下“青马工程”是“学生干部培训班”“又红又专选拔营”“贵族化娱乐圈”等负面印象,严重违背了培养工程的初衷,也不能起到普遍联系青年、培养青年的作用;其次,“青马工程”作为直接联系青年的重要抓手,当前还没有出现适合年轻人学习、交流、分享的软件应用,这不能满足当前青年人圈子社交的分享需要,也不利于培训教育的整体成效。

(二)培训模式尚需进一步健全

“青马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主要涉及培训项目的顶层设计、学员产生和管理、课堂的效果评价、成果宣传教育、成果转化等多方面,虽然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大力推动下,成为了大多高校德育教育的品牌项目,也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处在探索学习阶段,多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长效培养机制也未能完全建立。例如,当前高校开展的“青马工程”因为政策和纲领解读的影响,表现出了部分高校选拔学员范围上的狭隘性,导致了许多优秀的青年学生没有资格参与,这不仅损害了培养工程的初衷,还可能会让青年群体对高校开展活动的公平性遭到质疑;另外,“青马工程”在高校共青团的全力推动下,由于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且过于注重阶段成果展示,导致只重视短期成效,忽视前期选拔、后期考核、反思总结的情况不断出现;与此同时,“青马工程”的培养模式也存在因过分侧重培养理论素养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而不太重视理论授课、实践参与、顶岗实习、社会调查方面上的主动实践参与的问题。这都会让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即使在部分课程中使用了互动体验教学,也未能更好的表现出主动参与学习的特点。

(三)培训保障措施比较缺乏

“青马工程”本是一场由共青团主导,广大青年共同参与展现青春风采的“大合唱”,目前却成为了各级培养单位的“独角戏”,成了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各级团委单方面的“表演秀”。这与高校学生活动保障措施分不开有关系。当前,全国高校中主要由团委牵头开展“青马工程”,而设置专门机构领导和负责培养工程的高校为数不多,大部分高校仍然是各自为战,缺少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导致各部门协调沟通不够,联动配合效果较差;在师资选拔和培养方面,也未能形成专职团学干部师资队伍,除了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思政部教师外,其余教职工更多是以“旁观者”参与,不能更好的开展特色课程建设;各系部也都认为是学校牵头部门的权责,在经费投入、人员调配、制度建设、活动开展上也存在一些犹豫,未能形成较有执行力的保障体系。

三、“青马工程”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实施“青马工程”,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在当下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的同时,更应该要注意到未来推进方向是否符合党和国家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青马工程”未来的发展必须是紧密结合党对青年工作的纲领,紧紧围绕青年当下使命,充分结合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青马工程”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方向着手考虑:

(一)深化“青马工程”的服务理念

“青马工程”培育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通过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来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是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青年的具体措施。在教育导向上,我们要充分运用当前高校马列理论课程的厚实基础,鼓励同学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与此同时进行培训课程模块科学划分,构建开放和谐的育人工作体系;教育具体实践上,我们要紧密结合当前青年需求,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采取符合青年人兴趣爱好的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模式,尊重青年人的爱好选择,提高青年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时刻体现青年本位理念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在教育发展思路上,强调“青马工程”的服务意识,通过分析当前“青马工程”基础实际和人才培养方案,反思当前工作思路不足,因地制宜提出可操作性的科学培养方式,采用多元化培养模式,为我国人才战略的整体发展提供成功借鉴素材。

(二)落实“青马工程”的培养机制

“青马工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领袖。我们可以采取课题研究的管理方式,让培养对象立足自身实际,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话题组成团队,开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科研立项活动,并与共青团与青少年工作老师一起,完成相关培养;开展具体活动,深入社会基层,培养独立思考与处理事务能力,科学解决和完成相关布置任务;采取岗位实习和外出研学的方式,提供助理见习岗位和学习交流考察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广阔的接触社会。在培养模式上,我们可通过建立学生个性化培训档案,把学生个人信息、需求信息、培养程度进行归类,针对特定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培训;采用“金字塔”式特色培养方式,用动态管理的方式依据各系部的拟定培养目标进行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授课;严格落实学员导师负责制度,根据学生培养需求安排有经验的导师专门负责跟踪培养,鼓励参训学生多分享多交流,通过探讨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三)强化“青马工程”评估考核程度

随着高校党建和团建工作的进一步重视,“青马工程”不论是高校管理还是在共青团工作考核上都是一项重要指标,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制定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非常有必要:一是要充分细化考核指标,把思想与能力、态度与成绩、程度与影响都纳入进来,还要在师生综合评价的前提下,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估,客观公正的进行积分和考核;二是要积极创新考评方式,把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估、普遍考核与重点考察、定期考核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不仅注重自评他评,更要注重评价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增强青年自身的主体参与性;三是要在考评结果的鉴定上加强调研,勤于总结成果,并把总结情况及时反馈给导师和参与者本人,强化和分享成功经验,更好地优化缺点与不足,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学的考核根本目的。

(四)把握“青马工程”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青马工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从开展以来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也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发展的不懈动力。“青马工程”的培训模式和机制建设能够如此快速的体现出其独有的优越性,这都得益于高校共青团多年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经验。正是这种选择的继承和有方向的创新才赋予了“青马工程”强大的生命力。因此,高校共青团应该继续把握住发展的节奏,处理好培养工程继承与创新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盲目唐突冒进,更不能固步自封。

[1]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EB/ OL].[2013-06-20].http://www.gov.cn/ldhd/2013-06/ 20/content_2430671.htm.

[2]吉海东,刘刚.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及其涵义[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12-14.

[3]李立红.努力为党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N].中国青年报,2015-12-23(1).

[4]单舒平.大学生骨干思想状况调查及培养机制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理论导刊,2011(10):24.

[责任编辑:何丽娟]

New Ideas of“Youth Development Theory”for the M arxist Youth Training Project

ZHANG Zhen-yu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510550)

As the featured project of China’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Marxist theory and improve youths’recogni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the“Marxist Youth Training Project”has already become the major bra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This article proposes considerations on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teaching methods,and training models of the“Marxist Youth Training Proj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CYL’s abilities to contact,serve and cultivate youth in a higher level.

youth development;marxist youth training project;new ideas

G641

A

1009-5446(2016)03-0049-05

2016-05-27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2015DYZZ035);广东青年职业学院2014-2016年度立项课题(QN201505)

张震宇(1989-),男,湖南津市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助教,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成员,主要从事青年发展与青年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共青团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参考答案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