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初探
——基于对河源市社会组织的调查

2016-03-18黄志鹏

广东青年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河源市枢纽共青团

黄志鹏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初探
——基于对河源市社会组织的调查

黄志鹏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在对河源市共青团枢纽作用和社会组织现状调查及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路径,不断扩大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提高共青团组织的青年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化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积极作用,快速摆脱“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等问题,以促进凝聚青年力量,把河源市打造成为广东绿谷,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

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

共青团是代表广大青年利益的群众性组织,是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一直以来,共青团组织密切联系各个领域的团员青年,善于利用各种载体和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凝聚、团结各个领域的青年,并通过开展以志愿、公益、文体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发挥自身的枢纽性功能,调动青年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新形势下,青年的特点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急需通过体制性的深化改革来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的“枢纽”功能。通过设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委员会,形成“枢纽型”的社会组织协商常态机制,建立“智慧——枢纽型共青团”,加强事务社工队伍建设等措施,打造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这对于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青年思想引领的必然要求

青年是社会上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富有活力,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具有人群基数大、分布领域广、参与积极性强等特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青年群体中的广泛运用,让青年在获取社会资讯、政治时事等信息时更加的直接和快捷。然而,青年是一个处于可塑期的群体,他们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急需主流思想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因此,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新形势下对青年进行思想引领的历史必然产物。建设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枢纽型”作用,加强不同领域青年思想上的分类引导;通过探索、培养、发展思想引领青年的新方法、新手段,增强社会组织的力量,优化社会组织的工作环境,凝聚社会各个领域的青年;用“接地气”的工作模式来紧密联系青年,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推动共青团工作上新台阶。

(二)推动共青团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

目前,共青团组织普遍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建设枢纽型组织可以有效破解地这一难题。打造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有效的服务阵地以及科学的组织系统,能够在运作中进一步推动共青团的内部深化改革,促进共青团组织的科学发展,并且通过专业化、公益化、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实现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青年群体中形成枢纽型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社会组织摆脱官僚化风格,体现公益性和专业化,彰显相对独立的作用和服务特色,实现科学发展。并以此推动和实现政社分开、管办分离,让社会组织积极有效地承接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一些职能,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一股内在的动力,快速推动社会和谐与建设发展[1]。

(三)扩大共青团工作覆盖的有效手段

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时而生,它具备造血功能,能够培育出更多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公益性组织,并且能为不同的社会组织提供帮助和指导,更好更快地服务广大青年。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兴领域不断涌现,跨域文化不断突显,青年群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青年工作中,农民工青年、非公企业青年不能被很好的覆盖,新生代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较难开展。因此,构建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实质上是共青团主动适应新常态,开展青年工作的有效手段和举措,与共青团深化改革工作形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一个扩大覆盖面和解决矛盾的有效平台,可以伸展团的工作手臂,延伸覆盖范围,提升影响力,更好地实现共青团组织在不同领域的有效覆盖。

二、建设河源市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河源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自2001年以来,河源市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成员队伍逐渐壮大。目前,我市依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1 417个,所涉及的社会团体分别为:联合性社团,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分为:教育类,卫生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劳动类,民政类,其他类等;覆盖了公益慈善,救灾救助,扶贫济困,公共卫生,文体教育,科技推广,城乡社区建设等众多领域。社会组织在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扶助弱势群体和发展各种公益性社会福利服务方面,发挥着政府职能部门所难以取代的积极作用[2]。社会组织也为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互动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载体。尤其在社会公益领域,定期开展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将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河源市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进行,新生的社会组织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河源市社会组织工作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并长期存在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政策引导不够到位,党政领导不够重视,社团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对河源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河源市社会组织调查中,我们针对河源市源城区的50个社会组织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在问卷分析中发现,没有专职人员的社会组织约占86%,专职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约占5%,没有管理机制的社会组织约占17%,没有固定办公室的社会组织约占34%,每年开展活动5次以下的社会组织约占93%。由此可见,我市的社会组织存在队伍力量极其薄弱,专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组织类型分布不均,组织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不少社团没有依法注册,甚至没有专职人员,内部管理混乱,具体工作很难落实,活动长期无法开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僵尸”社团。建设河源市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需要紧密依托社会组织这一重要载体,突出重点,攻关克难,着力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着力强化社会组织的培育监管,着力创新社会组织的工作方式,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社会组织的枢纽性功能,凝聚各个领域的团员青年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河源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设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探索

(一)深化组织设置改革,优化团干部队伍配备

建设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首先必须从共青团组织内部的深化改革开始,从提升共青团组织在各个青年群体中的有效覆盖面和影响力出发,从深化共青团组织设置改革和优化干部队伍配备的方向着手。通过整合共青团组织各部门的工作职能,调整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重心,完善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共青团组织设置改革,加强与社会组织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枢纽性作用,不断地凝聚和团结各个领域的团员青年。并通过缩减机关编制,加强基层队伍力量的方式来优化团干部队伍的配备。这也是提升共青团组织对社会组织影响力的有效抓手。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特别是社会组织的青年进入共青团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专职、兼职或挂职相关的管理职务岗位,直接行使相关权力,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充分体现共青团作为群众性组织的这一特性。同时,增加基层团组织人员编制,加强基层专职团干部的力量,延伸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触角,加强共青团组织对各个领域青年的凝聚和引导作用,让共青团组织更好地及时了解社会矛盾和群众诉求,为政府及时破解社会发展难题和改善社会民生提供第一手参考。

(二)设立“枢纽型”组织委员会,形成常态协商机制

当代青年是以新生代为主的青年群体,该群体受以新媒体为媒介的跨界文化影响较深,他们人员分散、流通性强、分布广泛,具有个性极其张扬、思想意识不够坚定、辨别能力较弱等突出特点。共青团作为代表青年利益、服务广大青年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必须主动适应这些新常态、新特点,通过设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委员会的形式,广泛团结各个领域的青年。设立“枢纽型”组织委员会,把不同行业的领军人物、技能人才、艺术达人等有影响力的青年代表纳入为委员会成员。并且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建立健全相关的委员会运行机制及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形成共青团组织向各个基层青年领域覆盖的有效手段和科学系统。要充分发挥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委员作用,明确组织委员会的重要领导决策作用,形成协商常态机制来保证委员会的正常运作。通过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的形式,协商社会事务的管理,研究制定引领及服务各个领域青年的纲要和规划,从而更好地掌握青年的特点,了解青年面临的问题,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为社会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委员会应该定期进行委员的换届,合理设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等行业青年代表在委员会中的比例,定期开展培训及行业间交流,不断地提高委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总而言之,设立“枢纽型”组织委员会,形成协商常态机制,可以不断地拓宽共青团组织工作渠道,为共青团组织机制体制改革以及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运用大数据平台,建立“智慧——枢纽型共青团”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和跨界文化的迅速传播,使得青年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网上极其活跃,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提高,信息沟通和交流极其频繁,获取知识和反映诉求极其便捷,电商购物和电商创业极其普遍。新媒体已对青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青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互联网+”逐渐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共青团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新媒体在共青团组织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然而,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也让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如网络虚拟性强,实名登记少,青年跟踪较难,微系统平台多,系统兼容差,信息互通不畅等。建设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需要运用大数据平台。要紧紧抓住河源市信息基础设施3年建设行动计划的契机,整合社会资源和现有信息系统,在共青团与青年群体之间形成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系统,建立终身性、兼容性、科学性的“智慧——枢纽型共青团”。从各个方面改变以往平台单一化、系统混乱化、操作繁杂化等问题,增强组织内的决策力、洞察力和办事流程优化能力。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线上青年群体的全员覆盖,让海量的共青团信息得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传播,不同群体青年的诉求迅速反馈,共青团组织工作快速落实。并通过依托“智慧——共青团系统”在青年聚集的线上平台广泛地建立网络团支部,设立支部团干部,对青年全程跟踪、精准定位、分类引领,让社会事务全团参与、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实现青年全时候的覆盖。以人为主体,以网络为载体,打造一个智慧、高效、信息多样化的共青团组织。

(四)发挥志愿公益载体作用,加强事务社工队伍建设

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年在哪里,我们的共青团组织就应该覆盖到哪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区已成为青少年的主要集聚地,也成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主阵地。建设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应该把社区纳入重要工作体系,整合社区资源,直接为青年提供服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努力构建行之有效的社会化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协调、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切实做好面向青年的组织联系、教育引导、服务发展、维护权益等方面的工作。青少年事务社工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带有鲜明的社会化运行特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行政化工作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化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包括青少年事务社工在内的社会力量,积极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使团的工作在社会化运作中焕发勃勃生机[3]。目前,志愿服务是河源市共青团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公益性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共同特征,志愿公益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青年最活跃及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共青团组织需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扶助弱势群体和发展各种公益性社会福利服务方面,要发挥政府与市场所难以取代的积极作用[4],把公益慈善、救灾救助、扶贫济困、公共卫生、文体教育、科技推广、城乡社区建设等作为重点工作领域,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化志愿公益组织,壮大事务社工队伍,购买政府事务服务,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努力为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实现共青团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互动提供重要的平台,为河源创建“文明城市”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切实开展这项工作,有利于共青团组织彻底铲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的病灶,巩固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5];有利于共青团组织扩大覆盖面和延伸手臂,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为建设幸福河源,打造广东绿谷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1]丁凯.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N].南方日报,2012-07-28(9).

[2]关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现状的调研[EB/OL].[2016-04-21].http://www.5ykj.com/Article/zjbgdybg/10835.htm.

[3]秦宜智.迎接挑战健全保障推动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社会工作,2014(9):16.

[4]刘亚平,宋泽亮.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大众科技,2015(8):156.

[5]张积松.关于共青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的思考[EB/OL].[2015-12-17].http://www. jinchuan.gov.cn/xjc/1506/01506/201512/t20151217_ 59996.html.

[责任编辑:谢 华]

Prelim inary Discussion on Communist Youth League’s Construction of Hub-like Social Organization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Heyuan

HUANG Zhi-peng
(Heyuan Polytechnic,Heyuan,Guangdong 517000)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ivotal role of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Heyuan,this paper suggests a path for constructing hub-like social organizations,whichcancontinuously expandthe influence andcoverage of Communist YouthLeague organizations,improve its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and belonging among youths,strengthen its active role of a “political,advanced and mass organization”,and quickly get rid of the inclination of becoming a departmental,aristocratic,and entertaining organization,so as to concentrate the power of youth and build Heyuan into a green valley of Guangdong and a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Communist Youth League;hub-like;social organizations

D296.2

A

1009-5446(2016)03-0020-05

2016-07-01

2015-2016年度河源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重大课题(HYSK15P11)

黄志鹏(1982-),男,广东龙川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河源市枢纽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枢纽的力量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