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康复机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与对策
——以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为例

2016-03-18陈春敏

广东青年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自闭症志愿志愿者

陈春敏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自闭症康复机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与对策
——以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为例

陈春敏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开始进入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志愿服务,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开展服务时存在自身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志愿组织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充分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需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完善成员招募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重视专业化培训,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加强志愿者组织和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沟通交流,以完善相关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自闭症儿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对策

自闭症儿童又称为星星孩子,是指在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及行为等多方面发展存在障碍的儿童[1]。随着自闭症儿童数量的逐年增长,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除了需要专业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特殊教育老师提供的康复训练,家长们的积极支持之外,更需要社会对这一群体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尤其是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具有人数庞大、知识丰富等优势,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

一、自闭症康复机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

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连续7年有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其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该校和惠州市部分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护苗培智学校,一部分是短期的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大;另一部分是长期的志愿者,但他们一般也不会长期呆在康复机构,平时主要通过电话或QQ群与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情况来看,在目前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大学生志愿者在自身服务以及志愿组织方面都存在不足。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有限,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自闭症儿童一般生活不能自理,而且身体状况较差,有些自闭症儿童甚至有某些癖好,例如玩口水、攻击行为等。大学生志愿者在机构中一般需要辅助自闭症儿童穿衣穿鞋、上厕所等日常生活行为。在进入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之前,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认为自闭症儿童生性孤僻、不爱说话,导致志愿者对相关服务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种服务认知偏差致使志愿者们有时很茫然,不利于服务的持续性。自闭症儿童不同于一般正常的儿童,在照看自闭症儿童或者辅助其康复训练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根据调查显示,62.38%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参加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最需要具备的是爱心、细心、耐心;13.37%的大学生认为最需要照看自闭症儿童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人认为需要具备对自闭症儿童的正确态度以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带着一颗爱心到康复机构照看自闭症儿童,希望在付出的同时体验到快乐和满足。现实的情况是,大学生志愿者在照看自闭症儿童时,难以处理许多需要专业知识的问题。比如出现面对一些自闭症儿童不停的哭闹,任凭怎么安抚都没有作用的情况;有些自闭症儿童存在自虐行为,有些自闭症儿童具有特殊的癖好等。在不了解如何与自闭症儿童相处的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去照顾自闭症儿童,进行感统恢复训练。在辅助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不懂得怎样去协助自闭症儿童,有时候只能看着老师训练孩子,并没有真正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辅助教学的作用。

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和形式也较为单一。调查显示,61.88%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采用“一对一”的形式照看自闭症儿童。这种形式多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对家长进行培训时,照看自闭症儿童出现不够人手的情况。“一对一”照看自闭症儿童只能在平时上课的课室,志愿者负责维持整个课室里面的秩序,协助自闭症儿童喝水、上厕所等。除此之外,50.5%的大学生志愿者辅助过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课。自闭症儿童在感知觉方面失调,需要进行感统方面的恢复训练。大学生志愿者在上课时需要帮助自闭症儿童完成老师规定的动作。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大学生很难完成其他方面的专业性工作。在服务内容层面,大学生志愿者主要协助机构开展4月2日“世界自闭症儿童日”、“六一儿童节”等关爱活动以及活动的后续工作。这些活动或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都较为“被动”,能够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主体性的服务形式很缺乏。例如大学生组织自闭症儿童和家长的亲子活动等相关活动;以及和自闭症儿童家长交流,对其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或者是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帮助家长照顾孩子等服务都极为缺乏。

(二)成员招募和管理不规范,专业培训不到位

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组织的细胞,志愿组织成员的招募是整个志愿服务的开端,志愿者的管理是否规范会影响到志愿服务的效果。目前在高校,志愿组织的宣传范围不大,宣传形式较为单一,未能充分的利用网络等宣传媒体对招募信息广为公布。大学生志愿者了解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招募及其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宣传海报和同学、朋友转达。通过微博、微信、报刊杂志等途径了解志愿者招募信息的仅占28.71%。志愿者组织在招募成员时对资格基本上没有限制,只要具备爱心都可以成为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志愿者。招募新成员的程序简单,忽视对新成员的能力要求,也没有对新成员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评价。志愿者组织在对志愿者的管理上也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问题。在参加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志愿服务前,每个大学生志愿者都应该配备工作证,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然而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多数都没有佩戴工作证,没有统一的工作服,这样容易造成服务时人员安排出现混乱,对服务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志愿者服务组织应当对每一位参加过自闭症关爱活动的志愿者们进行相关的登记,以完善组织建设。在对“自闭症志愿者服务组织有没有为参加过自闭症关爱活动的志愿者们建立档案资料”的调查中,仅有11.39%的志愿者对每次的服务时间和满意度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46.53%的志愿者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登记,15.84%的志愿者不登记,26.24%的志愿者不清楚。管理的不规范不利于对志愿者的监督和后期评估,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志愿者管理服务体系。

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大学生志愿者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服务形式来体现。无论是照看自闭症儿童还是协助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举办活动,都要求志愿者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志愿服务能力。面对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大学生志愿者们更需要对服务内容、服务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满足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要。在参加自闭症志愿服务活动之前,63.37%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是通过自己上网查找来了解自闭症和自闭症儿童的相关知识,50.99%的志愿者是通过影视作品、相关书籍等来了解自闭症儿童,25.55%的志愿者们是参加学校举办的自闭症儿童知识讲座或者接受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老师的专业培训。在关于“目前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问题”的调查中,有49.01%的人认为专门的培训、指导工作不到位。在参加自闭症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大学生志愿者所接受的专业培训是很缺乏的,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只能依靠相关书籍或者网络获得零散的认识。在对志愿者组织负责人的访谈中了解到,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的次数不多,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提高大学生志愿者们对服务对象的认识,较少涉及服务技巧。培训方式单一,基本上是以讲解为主。由于培训机制的各种不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在进行服务时难以运用所接受的有限培训知识,很多情况下面对自闭症儿童仍然不知所措。专业培训的不到位、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志愿者们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的服务。

(三)激励体制不完善,组织文化氛围不浓

激励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对志愿者的激励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2]。在现实情况中,62.38%的志愿者参加自闭症志愿服务后没有得到过任何的激励。在得到过激励的志愿者中,得到最多的是口头的酬谢,或者是给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以及提供相关的社会实践证明。志愿者组织对激励的定位不够准确,认为大学生志愿者是提供志愿服务的无偿劳动力,忽视了激励对其内在发展和服务效果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参与自闭症志愿服务的原因很多,激励体系很难顾及到所有志愿者们的不同需求,这就导致了志愿者激励体制的不完善。

志愿组织文化作为其人文精神的有力表现,能够影响志愿者们的心态,从而影响到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在对志愿者们做“认为你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好不好”调查时,65.7%的人认为不好或者一般,没有太大的感觉。大学生志愿者们的这种反应,正是体现了他们对志愿组织的归属感不强。在很多情况下,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的志愿者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但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不能作为单个独立的人而存在。同样,志愿组织也不可能脱离每个志愿者而存在。志愿者组织归属感的缺失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以及营造和谐的志愿服务环境与氛围,最终将导致整个组织的文化氛围淡薄。

(四)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与志愿者之间存在脱节

在现有的服务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要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志愿服务必须经由志愿组织这一平台。要顺利进行一次自闭症志愿服务需要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管理者和志愿者组织之间的良好协调和沟通。从访谈中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志愿组织和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合作模式基本上是当康复机构需要志愿者服务时,机构负责人才会主动联系志愿者组织,其余时间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基本上不会联系志愿者组织。因此对于每一次志愿服务的内容,以及多久会进行一次志愿服务,志愿者们都显得很茫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由于机构负责人通常是与志愿组织负责人联系,忽视了向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其他教职人员说明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工作的原因和作用,这样就会出现当志愿组织负责人带着志愿者们来到康复机构有时会受到阻拦,把志愿者们当作无关人员不允许进入。由于机构管理者和机构老师们之间欠缺沟通,许多老师在志愿者们参与照看自闭症儿童或者辅助教学的时候,未能积极引导志愿者们发挥作用,有时甚至会出现无视志愿者的情况出现。在志愿服务后,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基本上也没有和志愿者进行后续的交流或者总结。总之,在每一次志愿服务前、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服务后,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和志愿者之间都存在着脱节现象。

二、完善自闭症康复机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对策

(一)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

许多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理念仅仅停留在同情、爱心层面上,部分志愿者的服务认知出现了偏差,因此大学生志愿者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服务理念。志愿者们要秉承尊重、理解、接纳的理念去照看自闭症儿童。大学生志愿者要尊重自闭症儿童的选择,而不能因为其选择能力较弱就代替其做决定。尊重不是溺爱,要适当的控制孩子们的行为,不能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其次,要理解、接纳自闭症儿童,要认识到自闭症儿童首先是一个孩子,然后才是一个自闭症孩子。从内心上认同自闭症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家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社会弱势群体”。

目前志愿者们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服务形式和内容主要是照顾自闭症儿童与辅助教学,即训练和照顾。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服务形式,志愿者们就应该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在训练和照顾的基础上,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沟通和支持工作方面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的家长和教师是高压群体,大学生志愿者应该发挥主动性,多组织自闭症儿童和家长开展亲情活动,多与自闭症儿童老师及家长沟通,帮助家长和老师排解压力。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通过网络等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儿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帮助康复机构和自闭症儿童家长缓解物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

(二)完善成员招募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是通过宣传海报或是同学朋友的口耳相传了解自闭症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完善成员招募机制首先要改善志愿者招募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网络传媒,结合宣传海报、校报等传统的宣传方式,并结合学校志愿组织本身的影响力和同学朋友口耳相传这种非正式的传播方式,实现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在招募程序上,避免形式化和简单化,要对申请者的服务认知、服务动机以及服务品质等作一定的了解。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有效完成一项任务或者活动的必要基础。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对于招募进来的志愿者,要为其建立档案资料。每一次参加自闭症关爱活动之后,要对志愿者们的服务时间和满意度等进行详细的登记,而不是简单的登记甚至不登记。志愿者组织要利用数据库等科技手段来加强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保障方面,志愿者组织除了在活动前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之外,要与志愿者签订相关的协议,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让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明确相关的责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参与自闭症志愿活动前购买安全保险来保障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大学生志愿者们除了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要得到良好的保障之外,还应当在志愿活动之后得到相关的激励。据调查显示,62.87%的人在参与自闭症志愿服务活动之后希望得到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自闭症儿童家长以及朋友的支持和肯定,7.92%的人希望得到荣誉证书或者荣誉称号,3.96%的人希望得到物质补偿。大多数志愿者希望得到精神层面的激励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应当运用多种精神激励方式,让大学生志愿者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尊重了,被承认了。这样,持续性的服务才会出现,志愿者们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服务动力。

(三)重视专业化培训,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面对的是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必须进行专业化志愿培训来满足服务自闭症儿童的需要。在进入机构服务之前,首先要让志愿者们对即将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让大学生志愿者了解自闭症群体的特征、特殊行为、所需要服务,以及对自闭症儿童应该持有的态度。充分了解自闭症儿童有利于让志愿者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在工作中因为不了解服务对象而对他们的康复造成影响。志愿者们对于自我能力、专业水平以及自我性格也应当有一定的了解。让志愿者们了解自己的优势、自己的极限,对自身的心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他们才愿意长期留在机构中进行服务。培训方式应当多样化,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式培训。可以邀请一些自闭症研究专家或者有经验的志愿者,通过座谈会、集体讨论等方式进行培训。

发挥志愿者们的作用,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是一种显性教育,但是要充分利用教育来影响人还需要对其进行隐性教育。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就是一种隐性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希望在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关心和关爱。因此,要充分发扬人文精神,关心和关爱志愿者,增强志愿者们对志愿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同时,要加强与志愿者们的情感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让志愿者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提升组织的凝聚力。总而言之,把专业化培训这种显性教育和文化建设这种隐形教育结合起来,大学生志愿者们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服务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持续性。

(四)加强志愿者组织与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沟通交流

志愿者组织是志愿者到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进行志愿服务的平台。志愿者组织应当积极和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相关的服务信息,让志愿者们能够有所准备,而不是被动的等待自闭症康复机构的联系。除此之外,志愿者组织相关负责人也应与康复机构负责人协商,尽可能的给予志愿者应有的一些权利,如免费午餐、车旅费用等,让大学生志愿者意识到康复机构对自己的重视,而不是把自己看成是免费的劳动力,使大学生志愿者愿意留在机构里服务。总之,要通过志愿者组织和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沟通,让志愿者们在机构内的服务得到尊重。

自闭症儿童是特殊教育中最具有教育价值的群体之一。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应该更好的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自身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的服务素质,让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成为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曹倩璐.自闭症在英国的诊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8-20.

[2]闪茜蓄,戴卫义.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5):1-5.

[3]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8.

[责任编辑:谢 华]

College Students’Voluntary Services in Autism Rehabilitation Agencies: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A Case Study of Huizhou Nursing Seed ling School

CHEN Chun-min
(School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

In recent years,college students began to provide voluntary services for autistic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agencies,which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Taking Huizhou Nursing Seedling School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voluntary services:limited service abilities;monotonous service forms and contents;and imperfectmanagementmechanism and trainingmechanism.By fully analyzing the above problems,this article suggests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voluntary services in autism rehabilitation agencies:change service concept;innovate the service forms and contents;improve member recruitment and managementmechanism;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ncentivemechanism and guaranteemechanism;emphasiz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an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nd autism rehabilitation agencies.

autistic children;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ervice status;countermeasures

C916

A

1009-5446(2016)03-0059-05

2016-04-01

陈春敏(1993-),女,广东河源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自闭症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