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

2016-03-18杨永昌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节事德育校园

杨永昌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宣传部, 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

杨永昌**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宣传部, 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德育教育是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校园节事文化活动要以学生为载体,以学生思想观念、道德素质、思维方式为核心,调动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学生在参与校园节事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界定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与德育教育的相关概念,接着指出我国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最后着重分析了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的着力点。

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德育教育;实践

我国高校扩招以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门槛的降低,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随着青年学生人数的增多高校不仅要注重培养青年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注重当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高校中有丰富多彩的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蕴含了诸多影响大学生德育的元素,这种影响大学生德育的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式的理论灌输,它更注重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1 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与德育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1.1 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

“节事”一词是源自英语词汇 “Event”,指节庆、事件、活动等,在国外关于“节事”是不被分开看待的,通常将节日、特殊的事件和盛大的事件看作一个整体,英文简称为FSE,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以学校为主要背景,是由学校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特定的节日和事件而开展的活动。本文所提及的高校节事文化活动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如元宵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节日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二是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的具有一定周期性的节庆活动,如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和社团文化节等;三是西方节日文化活动,如圣诞节、感恩节和母亲节等。

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是在大学校园中开展,有其特有的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首先是物质层面,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开展需要物质载体,物质层面包含了校园的建筑,校园的绿化,文化的基础设施等物质形态;其次是精神层面,校园节事文化活动中精神层面占主导地位,精神文化是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的灵魂,包含高校的育人方针和办学的理念等方面,集中体现着高校的个性;最后是制度层面,活动的开展就要遵循一些规章制度,才能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下去,达到预期的效果,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同样要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现实的行为规范等。

1.2 德育教育

德育是高校对大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德育教育成果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同时间接影响到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各个高校将德育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德育教育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三观及其道德水平或多或少也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高校德育教育在青年大学生的大学生涯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育在概念上是二十世纪初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我国比较早的使用德育这个概念的是王国维先生,是他把西方学者叔本华的德育理念带到了中国。”[1]关于德育一词有多种表述,通过分析德育种种表述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狭义的德育,狭义的德育在国际上通用,指的是伦理学领域的道德教育,也作“小德育”讲,但是我国的国民对狭义的德育不认同,认为德育不仅仅只局限于道德教育,而应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宽,因此便出现广义的德育;第二类是广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不同于狭义的德育,其所涉及的范围更广,也作“大德育”,除了道德教育外还包含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是形成人们一定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2],这三方面的教育都属于德育这个大范围内;第三类是更为广义的德育,更为广义的德育所涉及的范围更广,除了包含广义和狭义的德育外,还涉及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扩展到市场经济意识教育,可以看出第三类的德育不单单是从道德教育角度来看,而是包含了很多领域。

1.3 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消费方式、经济成分等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性,或多或少地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高校德育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缺乏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德育教育已经很难提升对大学生教育的实效性,而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校园生活中共同形成并认可的基本信念和价值标准,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具有完善和调节、审美和创造以及传播与影响三大德育功能[3]。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主要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道德水平高的有为青年,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实践性很强,能够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提供载体,铺好道路,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其实践过程中同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高校德育教育的功能,就要把德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形式多样的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当中,使大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节事文化活动中,并领会活动的精髓与内涵。

2 我国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

2.1 文化的交融与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增多,目前的多元经济结构必然形成多元的文化状态,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中,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且复杂的趋势。虽然,文化的交流与冲击给大学生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提供了条件,满足了大学生多元的文化需求,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但这同时也给腐朽、低俗文化提供了可乘之机。大学生在面对多元化的文化选择时并没有理智的头脑,容易形成错误的文化价值追求。不少大学生开始过分地追崇“洋文化”,我国传统文化节事逐渐退出大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网络文化的日趋繁荣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为网络文化的魅力所吸引,这种文化结构的多元化必然会反映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引发校园文化价值冲突。很多大学生开始失去价值选择的耐心与理性,庸俗腐朽的文化逐渐取代优秀的价值观念,具体表现在有些学生理想信念逐渐淡化,社会责任感日渐消弭。可见,文化的交融与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

2.2 德育教育实践主体的迷失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只是简单地把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定位为学生课后的娱乐活动,当作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情感归属的工具,长此以往,校园节事文化的品味难以提升,德育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被忽略,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校园节事活动千人一面,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排除只是一味贯彻领导意图、应付上级检查和评估,不顾本校实际情况,每年的节事文化活动都只是照搬往年的做法,走走程序缺乏创新,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只是走形式浮于表面,没有真正领会校园节事文化活动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3 德育教育工作的欠缺

高校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把重点置于扩大生源促就业上,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忽视了其身心全方位的健康成长。比如在专业公共课中,只是单纯地开设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对校园节事文化进行系统教育,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欠缺。与此同时,学校对大学生参与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学生在校园节事文化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不够,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得不到足够的交流,德育教育的作用不明显。一些高校在举办校园节事活动时强调其在管理方面的功能,导致校园节事活动建设停留在学生管理层面上,将重点放在管制和约束上,忽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作用,从而导致一些青年大学生对此类活动的反感,根本起不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3 找准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的着力点

3.1 发挥思想价值导向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的着力点要落在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上。校园节事文化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牢固正确的思想导向意识,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问及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帮助时,45.6%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7.25%认为可以坚定政治信念,4.66%认为可以增进爱国情怀,8.29%认为在学习方面和智力方面有帮助,27.98%认为在人际关系方面有帮助,2.5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心理及其他方面有帮助。从调研数据来看大学生受到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的影响主要聚集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方面,由于对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内涵认识的不够深入,开展活动时忽略了一些思想价值导向方面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和增进爱国情怀两方面相对薄弱,这便要求高校找准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这个着力点,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及时关注党的最新声音,建设好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坚持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首先,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要重视对大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性格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的思想价值导向功能,以校园整体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文化设施为载体开展活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其次,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盲目,要做到将活动与大学生对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的追求结合起来,这样会对青年大学生的三观的确立和稳定产生导向作用,并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的着力点要落在以学生为主体上。高校要注重青年学生的创新力,与时俱进促发展是时代的要求,青年学生的创新力便给二者实践带来了足够的动力。当今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以及张扬的性格,喜欢追逐时代前沿的新鲜事物,同时又具有比较“现实”的特点,这些特点与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结合会产生出不一样的火花,要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必须以学生需求为本,要通过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的开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挖掘高校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特性。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和理想信念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和道德实践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心智和思想道德素质,彰显自身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高校学生的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认识,增强高校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的实效性。其次,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力,引导学生注重宣传党的最新声音及动态,创新方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活动中去,力图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四有”青年,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升其综合素质。

3.3 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营造良好的节事文化环境

高校节事文化活动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中的着力点要落在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上,不断营造良好的校园节事文化环境。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高校节事文化活动同样要依托校园环境开展,高校要创造健康的育人环境,营造积极的育人氛围。所以,开展校园节事文化活动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高校工作者要从活动策划准备阶段就要参与其中,带领青年大学生认识到校园节事文化活动的意义,指导开展活动,使节事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从而更好的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首先,在开展活动前可以聘请校园节事文化及德育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教师给予指导,对节事文化追根溯源,帮助学生理解此次活动的开展目的和意义。其次,可以组织编写校园节事文化方面的相关资料,一方面要注重传承我国传统的节事文化精髓,另一方面也要随着时代的节奏,吸收和融合外来节事中积极、和谐的成分,注重交流和人文关爱,赋予校园节事文化更多现实的意义。高校工作者要注重从观念到形式的创新,以时间活动为载体,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其中,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傲感,提高其对高校节事文化的实践能力。最后,高校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增加节事文化活动教育板块,利用网络媒体把节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内涵及活动形式等在校园网上展示,提供平台让学生交流互动,借助现代媒体让学生享受节事文化活动的精华。

[1] 徐丽屏.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发挥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2:5.

[2]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36,1463,2013.

[3] 梅国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72-73,80.

[4] 宫敬才.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20.

(责任编辑 叶桂郴)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校园节事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研究》(2013LSZ040)。

G641

A

2095-4859(2016)03-0367-04

**作者简介:杨永昌,男,四川巴中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节事德育校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基于内容分析的景区节事活动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体验视角的旅顺(北海)渔人节开发研究
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以广州马拉松比赛为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浅析节事活动与旅游经济